• 生活小常识
  • 生活技能学习
  • 安全知识
  • 理财知识
  • 礼仪知识
  • 节日知识
  • 旅游知识
  • 健康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生活 > 生活技能学习 > 正文

    遇见,在最美好的年华

    时间:2020-12-28 21:00:3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个人档案

    周菊芳,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副校长,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带头人。曾获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一等奖,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在2015年“一师一优”评比活动中获综合实践活动学科“省优”称号。从教20载,致力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参与编撰多套校本教材,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27岁那年,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次邂逅,成了我20年教育生涯中最值得回味的转折。

    教育家普罗塔克曾经说过:“儿童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我想说,教师也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是点燃我内心火种的引线。

    缘起:那些初见的美好

    2003年深秋,一直默默无闻、全身心扑在语文教学上的我接到了一个特殊的任务:在2004年3月召开的吴江市课改展示活动中,上一节综合实践活动的展示课。接到任务时,我茫然不知所措,彼时“耳闻”这门课程也不过两个月时间。学校领导当时对这门课程也仅仅是“半知半解”。凭着一股“学,然后知不足”的精神,凭着身后一个年级组老师携手默默做后盾的感动,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综合实践活动之路。尽管有满腔热情,但选择活动主题这第一关,就费尽了我的脑细胞。定题、推翻、再定题、再推翻,如此反复的思考、研讨,最终确定活动主题“小镇旧事——寻访盛泽古建筑”。于是,2003年的一整个冬季,我与学生一起分组制订计划,查阅《盛泽镇志》,采访撰写镇志的几位老文化人,走遍盛泽镇的大街小巷,踏遍每一座古桥,实地考察一所所老宅,了解它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和学生的收获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一个刻在青砖上的弄堂名“染坊弄”,能帶领我们感受到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盛泽“户户机杼声、家家染彩练”的繁闹;刻在白龙桥上的“晴翻千尺浪”,多么生动地写出了当时白龙桥下白帆群萃,丝船往来,上下如织的繁华……走出课堂,我才知道以往只是带着学生纸上谈兵;走向实践,让我幡然醒悟,为什么课上侃侃而谈的学生,采访时会涨红脸磕磕绊绊地提问。2004年春,我和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得到了全市观摩教师的一致好评。有的老师甚至用了“完美”来评价,我知道这两个字评价的不是这一节课的设计,而是对于“带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这一理念的认同。

    如此美好的初见,在我心中种下了一颗“实践”的种子,且它以蓬勃的态势强有力地萌发。

    2007年,对综合实践活动,我已经摸索了四年。在实践中,我忙且快乐着,我与学生一起养蚕宝宝,一起了解盛泽镇的丝绸发展史,一起勘测盛泽镇的水质,一起调研公交车路线的合理性……丰富多彩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他们以看得见的速度飞速进步。同时教授语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我,对于引导学生写作更是得心应手,综合实践活动不但为学生提供了各式各样的写作素材,更让他们“言之有物”;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对熟悉的事物产生全新的认识,对某些常见的行为会进行反思,在他们心有所感、心有所触时,及时引导,他们的习作便会“言之有情”。慢慢地,我的学生每月发表的作文越来越多。综合实践活动,让我的学生收获满满,从看不见的成长到看得见的成长,皆有。综合实践活动,让作为教师的我,收获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点赞,同事的羡慕,我不免沾沾自喜。尽管自喜背后,我也常常闪过念头:我的学生是真的喜欢这门课程,还是因为他们别无选择,仅仅因为这门课程活动多才喜爱?看到学生不愿意深度思考,活动大部分停留在浅表层时,我也会闪过困惑:活动指导是不是应该有长程意识,是不是应该进行系统规划?

    心动:再见已是风景独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个姗姗来迟者,难免给大家一种陌生感。起初,观望者、徘徊者居多。

    1.一个人的成长。

    2007年暑假,苏州市第一届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暨优秀指导教师评选活动拉开序幕。吴江市先进行选拔,我有幸被学校推荐参加。当时,我只关注“活动”,整天策划着带学生进行各种校内、校外的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主要是指导学生把前期活动中获得的资料进行分享交流、谈谈收获体会、用文字或画笔记录活动过程等。那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常态得不能再常态,甚至有些形式主义。我没有静下心思考如何进行系统的课堂指导,猛然要参加赛课,且借班上课,我再一次懵了。吴江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沈丽萍老师如及时雨般给我送来了锦囊,在她的指导下,我开始学习相关课程理论,我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3~6年级)》,读郭元祥、张华等专家的著作,系统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的特点。我开始反思自己以前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学习与反思,让我终于明白,以往为什么学生没有深度探究的欲望,因为我“大包大揽”了,学生看似在热热闹闹地活动,但他们只是木偶,我要他们研究什么,他们就研究什么,我要带他们去哪里参观,他们就去哪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开始淡化自己在这门课中的“主导”作用,把话语权交给学生。以活动主题的确定为例,我开始以学生的兴趣、意愿为主,而不再一味地选择我认为合适的、有意义的、高大上的主题。我开始学习“思维导图”,尝试系统地规划主题活动,尽可能地在考虑学生年龄特点的基础上,挖掘活动的深度与广度。整体性的规划,让我开始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这门课程,而不再是毫无章法地小打小闹。我也开始思考综合实践活动课到底应该上什么,为什么这样上,怎么上?有了这样的追问意识,我开始把课堂重心放在学生的需要上,及时地发现学生在活动中最薄弱的环节,并寻找最佳的指导时机。2008年,我执教《学会乘公交车》一课,获吴江市第一名,接着又参加苏州市决赛,幸运地获得了一等奖。

    赛课的过程,是我真正认识这门课程的过程。这次比赛获得的好成绩,也让学校下定决心,不断在我背后“抽鞭子”,赶着我走上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发展的道路。

    2.若干个团队在成长。

    我校一直以“科研为先导”,学校主课题从“九五”到“十二五”,一脉相承,紧扣“丝绸文化”与“校本课程开发”。这十多年来,我和课题组成员积极开发和挖掘盛泽独特的地域资源,逐步形成具有盛泽实验小学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体系,并开展“校本化”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

    2008年,我加入吴江市教研室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心组,开始定期参加各类研讨、磨课、培训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活动”,更是课程;它不仅关注“课外”,更关注“课内”。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重点在哪里?摸着石头过河,只有下水走一走,才知道水到底有多深,才知道踩着哪块石头会走得更稳。我与中心组的老师一起,首先研究不同的课型。我多次在吴江区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中,上示范课、研讨课、做讲座,并与组内老师一起编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刊物——《实践》,把成熟的课型与全区老师分享。

    2012年,我有幸加入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大市中心组,跟着徐燕萍老师开始了更为深入、更为专业的研究。同年担任吴江区(2012年9月,吴江市撤市设区)平望片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长,带领平望片的老师紧跟苏州市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步伐。2013年,我们以学生探究能力的提升为旨归,尝试“短平快”的短线课研究,片里多位骨干教师陆续在吴江区、苏州市、江苏省赛课中获奖。2014年,被评为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后,在徐燕萍老师的指导下,在紧锣密鼓的学习、培训中,我飞快地成长,课堂指导开始指向同一个长线活动中的不同节点,并尝试以主题为突破口,开展系列化的课堂教学研究。如开展主题为“巧剥果蔬”的长线活动时,我带领骨干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的短线课堂指导活动。杨建英老师执教《水果皮去渍大挑战》,仲芳芳老师执教《剥洋葱不流泪》,我在苏州市课程研修活动中执教《巧剥水果有妙招》。现在,我们研课的思路更加开阔,开始“同主题不同学段”“同主题不同学科”的研究活动。六年级最近开展的“我是小导游”活动,是多学科教师的联动。以一个个充满挑战性的项目逐步推进活动进程,每个项目都涉及学科整合。信息课上,学生上网搜集手工绘制地图的方法与图片;大课间,班主任带着学生环游校园,欣赏校园景点;美术课上,学生到校园各地取景,画下自己最感兴趣的校园一景;数学课上,学生和老師一起学习地图与比例的知识;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绘制校园手绘地图,确定校园参观路线,绘制导游图;语文课上,学生写导游词,模拟做小导游……

    恋上: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成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后,曾经有个阶段,我很迷茫,为什么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程?这门课程对学生、教师、学校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

    那天,我和一个同事以及她读四年级的孩子一起吃饭,那个孩子对于酒酿圆子很是好奇:“酒酿为什么跟米的味道不一样,是不是米饭里面加了酒?”作为一名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我第一反应就是大力肯定他:“这个问题问得好,你回家可以用米饭和酒做个实验试试看,再采访一下你奶奶,还可以让奶奶教你怎样做酒酿。”小朋友的反应是太麻烦了吧。他的妈妈,我的同事,在一旁扯后腿:“超市里有的卖的。”这件事给我的打击很大。我们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是按计划正常开展的,可是学生没有如我预期那样,综合实践没有成为一种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渗透于每一门学科的学习,乃至影响日后的学习、工作。

    在我无比困惑的时候,那年暑假的吴江区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我辅导的六位班主任都进入了吴江区决赛,其中三位老师获得区一等奖。回来后,他们兴奋地告诉我:班队活动方案就是套用了学校几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我们拿到了非常高的分数。

    他们的话让我茅塞顿开。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用统整的理念,来策划、组织、实施各类活动;有意识地用综合实践活动的思维方式来影响周围的人与事。

    1.用“综合”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

    某天,巡视晨会课时,我发现教师在进行文明午餐的常规教育。教师讲得声嘶力竭,火冒三丈。中午,我去看了这个班级的午餐情况,发现还是很糟糕。后来我找那位老师谈话,给她支招:让学生通过观察、采访、调查等方式,自己去寻找文明就餐的秘诀。后来她真的按这样的思路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活动,果然班级管理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她也把这个经验在学校教师会上进行了推广,让更多的老师了解综合实践活动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用“综合”的方式统整各类活动。

    我校每学期都会开展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以德育活动来说,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但老师们总反映活动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因为很多活动,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好好准备,一个活动开始了,赶鸭子上架,应付一下结束,再开始下一个活动。教师疲于奔命,学生负担很重。我尝试把综合实践活动与学校德育活动、主题节日活动、家校联系相整合。

    2016年9月,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科技节主题“神奇的空气”开展。五年级各班开展了“不可思议的孔明灯”主题活动,学生分组上网搜集资料、探究原理、创作设计、动手制作。学生还对生活中的废纸、纸盒等材料进行创意利用,以“创意、实用、美观”为标准,大胆尝试,并在家长的协助下,进行纸盒创意的图纸设计。在此基础上,我们邀请全体家长共同参与年级展示活动。快乐的亲子创作环节,各班学生与家长聚集在教室里,在班主任和辅导员老师的组织下,围绕着同一个主题用废纸进行创作。废旧报纸、废弃的纸盒等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废旧纸品在孩子和家长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让人惊艳的手工作品。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各班评选出3件“班级最佳作品”参加年级评比,然后全体四年级学生和家长对24件“班级最佳作品”进行终评。

    3.用“综合”的意识开发校本课程。

    校园里新种了好几棵桂花树,那年秋天,刚刚学了《桂花雨》的四年级学生连着几天摇落桂花。我要求老师们在课上进行批评教育,老师们反响很大。语文庄老师说:“这说明他们是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音乐杨老师自我检讨,她让学生欣赏了《四季调》后,特地指明了桂花树的位置!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们提出可以开展研究桂花系列活动。老师们的发言,让我深受震动。我校的石榴树已经成了学生们心中校园文化的象征。于是,以此为契机,四年级全体教师与学生一起策划开展一系列活动,既丰富学生的生活,又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无序的、不规范的活动,变成有组织、有计划的长期活动。

    正如薛法根校长常常提醒我们的:学校的每一处景点都要成为活动资源,成为一种文化。我与学校老师一起致力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校园石榴树、名人大道、知然亭……都被开发成了微课程。

    只是因为在人群里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那一次与综合实践活动美丽的邂逅,彻底改变了我教育生涯的轨迹。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回过头来,才知那一眼已是一生一世。爱,已经融入了骨髓里。<\\Ysc02\d\邱\江苏教育\小学版\2017\02\KT1.TIF>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