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制作
  • 个人简历模板
  • 个人简历范文
  • 个人简历表格
  • 个人简历封面
  • 英文简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简历 > 个人简历制作 > 正文

    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留学生

    时间:2021-01-23 12:04:58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满清封建统治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壮举,是一座彪炳千古的丰碑。

    1894年(光绪二十年),孙中山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年华兴会、光复会相继组成,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同资产阶级改良派进行了尖锐的斗争,并在各省和海外建立革命组织,发动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

    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对。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 日,湖北爆发武昌起义,各省相继响应,两个月内就形成了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1911年12月孙中山回国,经十七省代表会议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中华民国的建立结束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埋葬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回顾中国几千年漫长的社会发展进程,有多少农民领袖揭竿而起都没能改变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形态,都没能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辛亥革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变革。参加和推动这次民主革命, 留学生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革命90周年,不能忘记中国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不能忘记为中国的民主进程做出重大贡献的留学前辈,更不能忘记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为振兴中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所做的艰难努力。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这就决定了实现民族独立、争取自由民主,不仅仅是改变中国近代社会形态的先决条件,而且也是中国社会近代化革命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氛围中,留学生是民族意识萌动最早的群体。民族的灾难给留学生最深刻的感受是国格的丧失。他们认识到:若想维护人格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早日争得国家的独立和尊严。

    在某种意义上说,留学生既是西方文明的直接受益者,更是西方殖民主义的对立者。他们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故而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读书不忘救国。留学生比同一历史时期的人更多地沐浴了海外风雨,更多地接受了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和民主思想。他们对中国传统政制、文化弊端的认识,比国内任何一个阶层都来得深刻。他们的爱国精神有着深厚的情感基础,他们对民族的忧患,比任何人都来得强烈。他们思想深处的国家观念、文化根基和民族意识与同一时期的有识之士相比,更具批判性。他们忧国、爱国,被社会评价为“爱之愈切,恨之愈深”,“最能体会国破家亡的道理”,“最担心中国人要被从世界人中挤出去”的特殊群体。

    留学生强烈的爱国意识,还表现在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方面。以近代留学生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再是封建专制制度的辩护士,而是现代意义上的先行者。他们一致的态度是——“中国根本上的变革,不容稍缓”,“清廷是中国复兴的障碍”。这些认识源于他们批判传统封建专制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升华,标志着中国社会近代化步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孙中山是自鸦片战争以后半个多世纪里进步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辛亥革命的卓越领袖。跟随孙中山一同进行民主革命的同路人中,包括许多留学人员。

    甲午战争前,留学生中虽有一些人已经成为现实政治的变革者,但从整体上说,他们依然是现实政治的依附者。甲午战争后,留学生与现实政治的距离愈拉愈大,逐渐成为现实政治的反叛者。拥护孙中山的主张,用暴力手段改变现存的政治体制,促进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已成为广大留学生的共同目标。

    从1895年广州起义到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这中间的十余年孙中山流亡国外,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日本度过的。一大批思想先进的留学生紧紧追随孙中山和其他革命者,为反帝、反封建奔走呼号。辛亥革命期间,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积极投入到这场推翻帝制、扭转乾坤的伟大斗争中,以群体的力量构筑推翻帝制的中坚。他们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革命活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建立革命组织和爱国团体

    自1900年起,留日学生开始创建各种具有革命倾向的政团。如曹汝霖、章宗祥等人于1900年建立了励志会;王宠惠等人于1901年发起广东独立会;叶澜等人成立青年会;秋瑾等人组建共爱会;仇创建新华会;程潜、唐继尧等人组织革命同志会;1903年留日学生陶成章回国后,在上海组织光复会;黄兴在长沙主持速成师范班,以教书为掩护策划革命活动;1908年冬,从日本归国的共进会领导人孙武,在武汉组建了湖北共进会。

    1905年孙中山、黄兴领导的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留日学生中各种革命社团走向联合、统一的阶段,标志着中国近代意义上资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同盟会成立后,立即成为当时反清革命的中坚力量,有力地推动了国内革命运动的发展。据统计,1905-1906年加入同盟会的四百余人中,身份可考者有379人,其中留学生和学生为354人,留学生中的绝大多数是留日学生。在新军的队伍里,留学人员的加盟以及他们在队伍之间所做的转化工作,为辛亥革命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宣传革命的思想、宣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方案,号召人民行动起来为国家富强和民族生存而斗争

    在辛亥革命前的十余年里,留学生出版了大量革命书刊。据不完全统计,1901年到1911年,留学生出版的报刊达六七十种。这些报刊充满强烈的爱国激情,一致主张反清、主张革命,关注并抨击政治、经济、社会等问题。

    留学生长期坚持反清宣传,通过办刊、办报、著书立说等方式进行思想发动。在出版方面,以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等最为著名。在出版的各类报刊中,以宋教仁1910年创办的《民立报》、1906年秋瑾创办的《中国女报》、1903年陈撷芬编辑的《女苏报》、《女学报》、1909年在东京创办的《宪政新志》等最具特色。有些报刊还成为组织或团体的代表性出版物。

    许多出版物流传甚广、影响巨大,成为宣传革命、组织民众的锐利武器,客观上起到了思想先行和振聋发聩的作用,对辛亥革命的爆发和成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1900年,留日学生创办的第一本刊物《开智录》问世,该刊具有鲜明的革命倾向;1906年湖南留日学生出版的《二十世纪之支那》,详细介绍了西方的各种学科;1901年创办的《国民报》积极宣传资产阶级天赋人权的思想,为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工作。可以说,宣传革命是留学生所办刊物的主导倾向。这些出版物不仅刊行于日本,而且还发行到国内。这对于启发人民、尤其是引导知识界接受新事物,推动思想启蒙,促进民族觉醒,做好革命前的思想文化准备起到了重要作用。

    留学生还利用各种集会和公开场合发表演说,推进先进思想的传播。当时广大留学生最关心的就是怎样解救中国于危难之中,对于类似问题的讨论几乎反映在所有的进步刊物中。此外,随着留学运动的发展,大量的留学生加入翻译西方先进著述的行列,使得汉译作品成倍增加。客观上起到了介绍、传播西方先进科技,传播先进文化和先进社会制度的作用。

    据已故留美学长章元善先生回忆:辛亥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美国,康奈尔大学的中国留学生纷纷在当地教堂利用晚间祈祷的时候报告这一消息。康奈尔如此,其它各校也类似。

    第三、回国发动革命斗争、举行起义

    1903年的“拒俄运动”使留学生认识到通过改良的办法实现民族复兴是行不通的,清政府是毫无希望和不可救药的,除了进行革命,别无其它可供选择的道路,而武装起义则是推翻满清统治的最佳形式。

    1907年5月到1908年4月,在孙中山领导下,同盟会先后发动过六次武装起义。历次起义,均有同盟会的支持和参加。例如:1906年12月,萍醴起义的消息传到日本东京,同盟会会员纷纷要求回国,孙中山和黄兴立即选派一些会员分赴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策应起义;1907年黄冈起义,廖仲恺受命归国,派人运送军械;1907年,镇南关起义,黄兴、胡汉民等人随孙中山亲赴前线指挥作战。

    1911年4月,黄兴根据孙中山的指示发动黄花冈起义,起义中牺牲的七十二位烈士中有八名留学人员。孙中山曾对留日学生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说过这样的话:“本党以前在日本组织同盟会,所得不过一万多学生。他们回国后到各省去宣传,所以辛亥武昌起义登高一呼,全国响应,不到半年就收全国统一的大效果。”

    如果说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促成了中国人冲破闭关自守的束缚,那么留学生则是“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先驱。北京大学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说过:“对中国近代化来说,留学生可以比做报春鸟,比做普罗米修斯,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这句话形象、生动地概括了留学生在中国社会走向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过程中最重要和最深刻的革命。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留学生、留学生团体以及留学运动,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屈辱、苦难的历史、与无情严峻的社会现实有着最直接的渊源。留学生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运动的启蒙者、倡导者和实践者。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才更加深入。

    1910年出版的《留美学生年报》指出:“当吾华似醒未醒、初醒之际,新欤旧欤?彷徨奠定之时,有日本留学生之书报,有日本留学生之詈骂,有日本留学生之通电,以致通国之人为之大醒。已明者因而更明,顽固者因其詈骂而醒悟,前进者有其驱策而更前,后退者有其鞭策而前进。故曰:中国之醒悟,受日本留学生之影响巨矣。”

    即使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以后,留学生参与政治的热情也丝毫未减。探索新的救国之路,创立新的政党,推进社会变革等依然是他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以留日、留法等国学生为中坚的留学生,对中国社会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几大政党也都与留学生的参与密不可分。孙中山曾号召留学生:“指导国民”,“运用学识的权威,以再造中国”,并明确指出:“辛亥革命的成功,多赖学界努力。”

    中国近现代出现的革命运动,构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了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特殊动力。作为中国最早、最自觉地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留学生已然成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而这一群体对中国社会最大的贡献是直接导致了辛亥革命,并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产生了重大影响。身为最能体现近代化精神的群体,留学生始终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对中国近代化进程和中国民主革命,起到了历史性的推动作用。

    在中国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中,一代又一代优秀的留学人员为救亡图存、为振兴民族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他们矢志不渝、上下求索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留学人员在振兴中华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留学生之信仰、思想、理想和行动,反映或代表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信仰、思想、理想和行动,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走向和命运。因此,我们无论从社会的政治变革,还是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角度来分析,都应该充分肯定留学生群体在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放眼未来,20世纪70年代以后走出国门的新一代留学生,将为推进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欧美同学会要继承爱国主义光荣传统,高举留学报国的伟大旗帜,紧密团结海内外留学人员,利用人才、智力等方面的特殊优势,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和平统一祖国服务,为广大留学人员服务。

    我们正处在历史的交汇点上,面对知识经济、信息革命以及全球化的挑战,作为留学归国人员,我们肩负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和科教兴国的责任。我们愿以孙中山先生“指导国民”,毛泽东主席“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周恩来总理“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邓小平同志“要做出贡献,还是回国好”,江泽民总书记“学习、奋斗、团结、奉献”的嘱托,与海内外学长共勉,以不断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为21 世纪中华民族的崛起、为社会主义祖国的强盛而奋斗!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