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制作
  • 个人简历模板
  • 个人简历范文
  • 个人简历表格
  • 个人简历封面
  • 英文简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简历 > 个人简历制作 > 正文

    广东省基础教育教研机构状况调研报告

    时间:2020-11-30 09:00:51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总结和推广教学改革经验、组织区域教研活动、指导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等方面成绩及对提高本地区的学科教学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组织区域性的教师培训、经验交流、教学研讨、课堂示范、学术年会等活动每年4次以上的,县级教研员占83.2%,市级教研员占90.5%,省级教研员达到100%;教研员每年承担县级以上教学专题讲座或培训课、公开课、示范课等有数量要求并获得好评:累计承担3次以上的教研员占92.5%。

    教研员具有培养教师的职责,定期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听课和评课,确定教学研究专题,为教师开设教育教学讲座,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教研员培养教师成长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或优秀教师有数量要求:累计培养教师5名以上的教研员占75.2%,累计培养教师10名以上的教研员占45.2%,培养教师有明显成效的占98.5%。

    由上可见,目前各级教研机构基本都有制度保证教研员深入基层、深入课堂,关注农村和薄弱地区中小学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提高。上述数据也显示,随着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推进,教研机构正在努力实现工作重心下移。

    (三)教科研成果情况分析

    1.承担课题研究情况。近10年,全省教研员有2302人次承担并完成了国家、省、市、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教学研究室(教科院所、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立项的课题研究(各级教育学会及其专委会的课题不在统计之列),占全省教研员总数的83.9%。其中,国家级课题177项,占7.7%;省级课题559项,占24.3%;市、县(市、区)级课题1566项,占68%。全省100%的教研员参与了各级各类相关课题研究。但数据显示,课题级别不够高,省级以上的仅占32%。课题或教学、教研成果获省级三等奖以上的共152项。如图4所示。

    2.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近10年,全省教研员在新闻出版总署认可的、具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CN刊号、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ISSN刊号的专业刊物上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共6683篇,人均2.44篇。其中国家级1665篇,占24.9%;省级2787篇,占41.7%;市级2231篇,占33.4%。调查数据显示,教研员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省级刊物占的比例较大。如图5所示。

    二、教研机构建设成效与经验

    教研机构作为基础教育的专业部门,伴随着我省基础教育事业发展,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创新,涌现出大量有价值的、被实践验证的优秀教学研究工作经验,其中可以把最有成效的经验归纳和梳理为五个方面。

    (一)教研机构在推进课程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查表明,全省教研机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不但展现了教研机构主动发展、改革创新、积极进取的良好工作态势,更显示了着眼制度建设,以制度促发展、以制度保发展的正确观念,教研工作正在向重本质、重内涵建设发展。各级教研机构深入课堂指导教学,在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课程改革平稳、有序、健康地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基本形成了上下联动的教学研究工作机制

    教研机构着眼于教研管理机制的创新,加强日常教学常规制度建设、规范教研工作规程、推进研训一体化,通过建立教研基地、联络点和实验学校,及时了解把握中小学教研情况,开展教学研究和试点,为教研成果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涌现出如蹲点包片制度、菜单式培训、专题式培训等值得推广的新机制。为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促进农村和薄弱地区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研机构探索出很多具有创造性的新型教研机制和方法,如城乡捆绑联片合作教研、区域集体备课、建立教研学术委员会、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研修团队建设、三级教研网建设、“送教下乡、携手助教”活动、网络教研等。教研机构开始关注到调查分析、数据采集、实证研究的重要,教研工作正从过去的凭经验转向注重调查、数据分析和比较研究,重视提高教研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基本形成了有效的教学研究工作方式

    从学校备课组、教研组、教科室、教研中心的建立到今天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提出,从师徒帮带、“青蓝工程”到名师工作室、导师制教研、区域教研联合体建设、菜单式培训、网络教研等新机制不断涌现,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力的专业支持。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教研员们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教研活动或方式有:案例研究(课例研讨)、校本研修、听课评课说课、同课异构、集体备课、专业培训、专家指导、同伴互助、自主学习等。无论是教师还是教研员的专业素养提升,教育教学实践都是第一位的,基于课堂、案例的校本研修、互动交流最被认可。

    (四)教学研究成果正确引领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方向

    在各级教研部门的指导下,广大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实验,形成了一批富有特色的先进教学经验与成果,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广泛调动了一线教师深入研究教学实际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了重要保障。

    (五)教研机构关注自身队伍建设

    教研机构建立了教研员研习和自修制度、教研员听课评课制度、教研员培训制度、教研员年度考核制度、教研员年度专业发展规划制度等,有效地促进了教研员专业水平提升。通过辖区教研室评估、教研工作考评、表彰优秀、树立榜样等方法,有效促进了地方教研机构建设;通过评选“示范教研室”、建设名师工程、开展名师课堂、导师制教研等方式,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头作用,以点带面,推动区域教研发展。调查显示,对于教研人员专业素养的提升,大家普遍认为最有效的活动或方式是: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现场观摩、教学研讨、专业培训、专家指导、听课评课说课、同伴互助、外出学习、网络研修、自主学习等。

    三、教研机构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问题及成因

    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形势下,教研机构建设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对此需要高度重视并分析其成因。

    (一)教研机构教研力量薄弱

    全国中小学教研员占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比例约1%,而我省中小学专职教研员占全省中小学专任教师的比例仅为0.33%,教研力量明显不足。调查显示,大多数教研员认为“人事制度管理僵化,教研人员不足,编制少,在编不在岗情况严重”、“教研人员准入、选拔、流动机制不明确”、“教研员绩效工资不落实、待遇不如教师”、“缺乏系统、专业的常规培训,影响了教研员专业水平提升”、“缺乏激励机制”等。究其原因,大家集中认为是“职能定位不明确”、“上级政府和领导认识与重视不够”、“行政干预过多,错误政绩观制约教研工作”、“机构整合削弱了教研职能和阵地”、“缺乏明确、有效的对口管理与指导部门”等。

    (二)教研内容与方式需要调整和改进

    各教研机构的教研工作侧重单纯研究学科教学,对课程实施的研究与指导不够;应试教育的各种陈迹还随处可见,不少教研机构仍然充当“考研室”,地级以上市教研员偏重高考研究,县(市、区)级教研员偏重中考研究;有不少教研机构仍然充当“编研室”的角色,突出编写教学辅导资料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学评价在某些地方仍定位在升学率上,单纯运用考试成绩来衡量学生、考核教师、评价学校。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