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阅读
  • 散文欣赏
  • 故事大全
  • 随笔
  • 读书笔记
  • 读后感
  • 观后感
  • 课外必读书目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阅读 > 散文欣赏 > 正文

    会话含义理论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语用特征

    时间:2021-01-23 18:03:41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子夜》的语言简洁、细腻、生动。作品中没有过于欧化的语言,偶尔运用古代成语,也是恰到好处,趣味盎然。人物的语言和叙述者的语言,都能随故事和人物的性格发展而具有不同的特色,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本文将从会话含义理论解读茅盾小说《子夜》的语用特征。

    【关键词】:会话含义;《子夜》;语用特征

    《子夜》是茅盾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革命现实主义的里程碑。它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为主线,借交易所上公债的起落消长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子夜》不仅标志着茅盾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而且标志着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已进入成熟阶段。茅盾注重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中来突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作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吴荪甫同时具有封建性和软弱性双重性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子夜》的语言特点

    《子夜》成功地塑造了民族资本家吴荪甫这一艺术形象。吴荪甫精明干练而刚愎自用、贪婪残暴又野心勃勃,他虚伪、独断,富有冒险精神,怀着发展民族工业和建立现代工业王国的雄心。作者精心设计,将这样一个人物放在纷纭复杂的环境中,放在极为宽阔的时代舞台上,演出了一场民族资产阶级必然破产的悲剧。这一典型人物为作品增添了发人深省的艺术力量。

    《子夜》的重要艺术特点还在于,作者善于细致入微地描摹人物在具体时空环境里的情绪和情感态度,其中那细腻而且具有个性特征的心理描写是非常成功的。通过对人物的言行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情感,揭示内心的隐秘,以及这种内在矛盾的社会冲突,从而使人物达到形神俱现的境地。作品对于吴荪甫的心理活动的刻画,十分精细生动。蕴涵讽刺的描述语言和活现人物的性格语言也是《子夜》的突出艺术特征。在丰富的语言中,把细密的描写与深邃的剖析结合在一起,曲折回旋,给人以艺术表现的可感性。《子夜》所取得的成就,形成了中国现代社会历史小说的基本格局,它影响深远,不愧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一座艺术丰碑。

    二、《子夜》宏伟而谨严的艺术结构

    《子夜》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突出吴荪甫的性格特征。作为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吴荪甫的性格是一个鲜明的矛盾的统一体。他一方面有发展民族工业以利国家民族的抱负,但另一方面,笼罩他的心绪的却是“个人利害的筹虑”。他是“办实业”的,本来以建设民族工业为己任,向来反对拥有大资本的杜竹斋一类人专做地皮、金子、公债的买卖,但是他后来也不能不疯狂地钻在公债投机活动里。他精明强悍,但又时时显露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先天的软弱性。他有时果决专断,有时狐疑惶惑,有时满怀信心,有时又垂头丧气;表面上好像是遇事成竹在胸,实质上则是举措乖张。这一切,都是如此矛盾而又很自然地统一在吴荪甫的性格里。

    全书共十九章,一、二两章交代人物,提示线索;此后十七章,一环扣紧一环,头绪繁多而有条不紊,各有描写重点而又共同服从于全书的中心。第四章写双桥镇农民起义,虽然这条线索没有得到继续发展,对全书说来尽管使人产生游离的感觉,但它反映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的面貌,显示了吴荪甫与农村经济的密切关系和对农民起义的势不两立的态度,仍然是全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全书的主线吴荪甫和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或实写,或虚写,在曲折和波澜中表现革命力量的蓬勃发展。结尾处侧面带出工农红军的日益壮大,以此对照吴荪甫失败的命运,喻示了中国的真正的出路之所在。

    三、《子夜》的现实性创作手法

    《子夜》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20世纪30年代初的上海为背景,以作品主人公——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失败的命运为故事中心,广泛、深入而又生动地反映了现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特点,展现了城市、乡村广阔的社会面貌,无情地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黑暗和资本家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丑恶行径,以热情的笔调歌颂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城乡工农群众的革命斗争,揭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力地阐明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是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更加殖民化了。

    《子夜》的写作意图与当时中国社会性质的论战有关。当时大致有三个论点:一是认为中国社会依然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工人、农民是革命的主力,革命领导权必须掌握在共产党手中;二是认为中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反帝、但封建的任务应该有中国资产阶级来担任;三是认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在既反对共产党所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也反对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夹缝中取得生存与发展,从而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政权。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在仍作为一种人们启蒙的文学领域无疑迫切需要一部划时代的正确分析中国现状和出路的作品的出现。就作者始终秉承“文学表现人生”的创作主张,这种主题的创作也正与此吻合。此外,《子夜》不仅顾及到社会空间上的全景展现,更加注意社会结构的全景式表层模拟。他把每一个都作为他所属的阶级的“标本”来塑造。写出他们所具有的社会角色特性,像吴荪甫、赵伯韬等不同类型的资本家,像吴老太爷、曾沧海、等不同特点的地主。像李玉亭、范博文等不同模式的知识分子,既是“单个人”,又都是带有特指意义的社会角色。他们个人的命运、事实上反映了某一社会群类的基本状况。

    四、结论

    《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比如,书中讲到吴荪甫的生活,但是接着笔锋一转又讲到了双抛桥。《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表现了作者丰富的创作经验。同文学史上所有成功的作家一样,茅盾特别注意研究人以及人和人的关系,娴熟地运用多种艺术手腕写人。他通过广泛的社会经验,力图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从千头万绪、复杂凌乱的社会现象中找出其逻辑性、规律性,并通过生动的艺术形象加以表现,这就使这部小说截然不同于演绎思想概念的作品。

    参考文献:

    [1]张静. 论《子夜》的多重文化主题[J]. 语文建设,2015,21:52-53.

    [2]金怡蕾. 《子夜》的女性形象塑造及其成就[J]. 名作欣赏,2015,27:53-54.

    [3]巫桂英. 在新旧观念碰撞下的都市女性们——浅析《子夜》中的女性形象[J].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4,05:60-63.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