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励志名言 > 正文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四篇

    时间:2021-04-20 17:31:5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四篇

      《哲学与人生》是2006年8月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傅佩荣。本书傅佩荣十数年之授课精华所成,开宗明义介绍《哲学是什么》,全书的结论放在“文化的视野”,这已是素质教育的目的所在,有助于拓展人们的眼界与心胸。职场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四篇,欢迎阅读。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一

      最近读了傅佩荣先生的著作《哲学与人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书中的很多内容都是一些我能够模模糊糊体会到但不能很好的将其提取出来的生活哲学。在这里,我想写出部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谈一谈我对它们的理解。

      “哲学就是练习死亡”。

      这是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说,傅先生对其作这样的解释:“所谓练习死亡,就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这样,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谈到自由,我不由得想起一次一位老师让我们每个人谈谈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中有一位同学的理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理想是:追求尽可能多的自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我想,这恐怕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吧。他之所以说“尽可能多的自由”,应该是是因为他明白要追求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因为这种自由既包括心灵上的,也包括物质的。人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在行动上总会受到一些约束。可是我想说的是,心灵的绝对自由却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这种可以实现的自由,反而是自由的境界:它不受时间限制,不受空间限制,不受生老病死限制,它使心灵能够如庄子笔下的大鹏鸟一样遨游于九天之外。

      “不要只是做一个专家,还要设法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所留下来的知识是每一个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全部掌握的,因此便有了许多从事某一特定领域的专家。然而近年来在,“专家”这个词的名声似乎不那么好,许多所谓的专家常常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之所以这样,就是因为他们没有透过自己的知识进一步体验到智慧,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被一叶所障目,殊不知知识本来就是相通的,怎么能硬生生的将某一块割裂开来呢?高中时的一位从事竞赛教育多年的物理老师曾对我们说:“物理学到最后就是哲学。”我相信,不仅仅是物理,任何一门学科到最后都能归结到哲学。亚里士多德,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家,他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与之类似的伟人还有很多,譬如达芬奇、牛顿、爱因斯坦等等。这些大师,足矣令每一位专家汗颜。联系自身,虽然我的专业是热能,但如果仅仅局限于专业,一生与锅炉为伴,而不关注其他领域,人生岂不是失去了很多乐趣?这也许正是老师鼓励我们多读书,开拓视野的原因所在吧!中国不缺专家,缺大师,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太过注重专业教育而淡化了一些综合性学科的教育。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

      应老师要求,同时为自己精神世界充充电,抽了一点时间,读完了傅佩荣先生的《哲学与人生》,读完后颇有感触,故写此读后感。

      傅先生说过”一个人受过教育之后,的特色就是:对于许多事情,不是不能做,也不是不敢做,而是不屑于去做。“这句话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的确,人生可做的事实在太多,其中有关系自己前途和生计的大事,比如学习,工作,也有只涉及当前蝇头小利的小事,比如丢了一块钱,被人骂了一句等,如果把这些小事耿耿于怀,又哪来的时间做好自己的大事呢?

      又如”享乐分为很多层次,若只把享乐定位在身体的,官能的需要,是属于较低的层次,这种享乐的背后实际上是痛苦。较高境界的享乐是内求于已,而非依赖其他因素,因为越是依赖外部条件,这种享乐就越没有保障。“对于这句话,我也是深有感触的。当今社会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很多人为了追求一时的感官满足不惜花大量金钱蹦迪厅,泡酒吧,参加演唱会,但很少有人从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中找出一点快乐,这样,当他们蹦完迪,泡完吧,闹完会回来从事自己赖以生存的工作时就又不得不愁眉苦脸了,以至于许多人因此丢了饭碗甚至于走上犯罪道路或自闭甚至寻短见,这又何苦呢?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三

      因为看一个人读此书,而知道此书;
    因为听到一个人说书好,而想拥有此书;
    因为特殊的机缘,而拥有此书。

      其实,这本书在我这已经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原因有三:一是买书不如借书,陆续看了很多别人的书,这种富有是自家书不能给予的;
    二是手中可供选择的书太多,挑来选去中,它总会成为舍去的;
    三是觉得深奥,需要定心定性地研读,过早接触怕是打击了刚刚建立的读书信心。

      其实,这些也都是借口。对于哲学,我是颇有“慧根”的。在唐山师院两年的脱职进修中,“逻辑学”这门课程考试全年级只有两个满分,我就是其中之一。这样的成绩恐怕也是不多见的吧,惹得苑老师亲自到班里来非要亲眼见一见如此通灵的学生。这足足让我美了一个学年。

      但是将哲学与人生放在一起,这是第一次。当决定捧起《哲学与人生》这本书时,我就抱定了“啃下去”的决心。人到四十,真是该思考人生的时候了。

      就是怀揣着这样的小心思,我踏上了哲学与人生之旅。走进去,才发觉这是一片绿洲,自然地吸引我前行,一路前行。

      随着阅历的增长和心态的成熟,感觉这样的一本书应该成为每一个中年人的人生必修课。此时的我们,工作、生活都处于一个“瓶颈期”,不谈家庭,不论孩子,我们还有没有自己呢?……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人活着,就是要以身体作为基础,开出心智的花朵,结成灵性的善果。”这是我听到的最直白的将“身心灵”和谐共一的话。身体健康是必要的,心智成长是需要的,灵性修养是重要的。对人、对物,忍受、接受都不是我们的初衷,享受才是我们追求的境地。

      读毕,掩卷而思,由衷折服于先哲。是他们让我们叹为观止的同时,开始不停地追问与思索:人,应该怎样活着。

      人生,于我们重要的不是你做了“什么”事,而是你“如何”做这件事。

      《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一路读过来虽然是懵懵懂懂,但思考已开始,并将永不停歇。他时定会再来细细研读、细细品味。但“善度一生”的航向已清晰,并激励我不断向前……

      哲学与人生读后感范文四

      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老师就说这是大师之作,敬畏之心已起;
    在读《哲学与人生》之时,就常常扪心自问;
    在读完《哲学与人生》之后,觉得不得不写点什么,一直就有东西从心底里想流露。但觉得我等之辈去对大师之作指指点点,是何等的不自量力,但转念一想,读后感,只是写给自己的记忆,是和以后的我分享此时的我的感受,总不能让大师的作品白白的在我眼前划过。

      傅佩荣,国学大师,中西方哲学的集大成者。

      在读《哲学与人生》之前,看过一段傅先生给台大新生讲课的视频,就觉得傅先生讲的特别平和,但内容的确让人触动。也许草草听一听觉得没什么,很快就从思绪中划走;
    但如果深思,却觉得有很多令人深省的问题,不得不让人越发思考。所以读这本书的目的,也是想能从本书中找到更多的问题,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心灵答案。

      当打开这本书,发现好像内容和书名有些不搭,更像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书,像是傅先生将一幅长长的人物画卷慢慢的在你眼前打开,让总多的哲学大师(熟知的中国哲学家和不太熟知的西方哲学家)从你面前缓缓走过。当你已经习惯,沉浸在这幅画卷中的时候,突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古人已经一一走过,只留下若隐若现的背影,最后是傅先生在讲他的“多元与融合”,在讲他的“身·心·灵”。

      哲学,让我这个理科生也能看得懂,把思维的模式和心里的感受写的让大家可以简单的体会,这种哲学是我第一次遇到的。

      正如书中所言,我一直以为哲学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拗口的长句加上难懂的逻辑,是“哲人之学”。哲学,与我等凡人何干?

      看完这本《哲学与人生》,才知道我的粗浅,也才痛恨众多所谓的哲学人士的误人子弟。

      其实哲学是“哲人解读凡人感受之学”,而这种感受只是略略高于生活,能给凡人深思和启示,能让凡人带着思考和追求活在这个世界上。

      每个人的一生都带着哲学,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哲学,自己所生活世界的哲学。人为何而活,哲学给出很多答案,本书没有给出答案,傅先生却一直在用行动证明着什么。也许,每个人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才会有顿悟的感觉,但那时已无法交流。

      对《哲学与人生》这本书而言,都只不过是哲学通知教育中的一朵浪花,但这朵浪花却让我产生了对哲学的浓浓兴趣,也许这就是这朵浪花起到的作用。

      天空中虽不曾留下痕迹,但我已飞过。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