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励志名言 > 正文

    藏族,“果谐”与“堆谐”,舞蹈风格特征的异同

    时间:2021-01-29 03:04:02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本文从自己多年的实践心得入手,依据田野调查的详实资料,对两者的起源、发展、衍变,以及舞蹈自身构成因素等多层面进行对比分析,希望从中找到两者规律性的区别,为今后藏族舞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一些确凿的论证。

    关键词:果谐;堆谐;伴奏音乐;舞蹈动态;

    被人们称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生活着古朴而又纯洁的藏族先民,他们在这里繁衍生息代代相传,创造出享誉世界的高原文明。藏区有“能走路的就会跳舞,会说话的就能唱歌”的说法。“果谐”和“堆谐” 就是这个被世人堪称为歌舞海洋里的两朵奇葩,这两个舞种不但起源类似,舞蹈动作也相近,脱离民间的舞蹈专业教学领域里两者很容易被混淆在一起,将两个舞种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其中的异同,在现时期的藏族舞蹈教学、创作与科研中变得越发重要,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心得,对两者的异同阐述一下自己的见解。

    一、“果谐”舞蹈

    “果谐”两字在藏语的字面上理解为圆圈舞,凡是以圆圈形式来表演的歌舞基本都称为“果谐”。史书上记载的“果谐”舞蹈所流传的地域主要分布在“卫藏”和“堆巴”一带。公认的最纯正的“果谐”应属于山南地区,表演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舞者围成圆圈,男女不穿插,男半圈女半圈,边唱边舞,向顺时针方向移动。第二种是男女穿插交隔一男接一女,交叉成圆圈,边唱边舞,向顺时针方向移动,整体舞蹈结构由慢到快分为“台谐”――“觉谐”――“谐休”三大组成部分,在民间所跳果谐几乎都是无乐器伴奏的,有的舞蹈开始前先进行“说板组合”(即开头不跳主体部分,先进行一些山、水、人的语言赞美,同时配合相应的动作),接下来再跳主要的舞蹈部分,在主体部分的舞蹈中,舞者边歌边舞,进行中长有舞者齐喊“秀……..秀…….. 秀秀秀秀秀秀秀秀/秀……….秀……..”,之声。

    “果谐”舞蹈动作较为典型,舞步非常丰富,脚下点子轻巧多变同时又厚重有力,主要动作由跺、踏、撩等步伐组成,舞蹈中踏地清脆、撩腿敏捷颤动稳当厚实。该舞蹈节奏多变、重拍多在下,所谓牵手顿足、踏地为节,舞步快慢错落、收放自如,舞风淳朴刚健、刚柔相济。有个别地区的舞蹈,由“谐体”(即领舞)手持串铃指挥,大家在统一节奏和步伐中舞蹈,从而更能突现果谐舞蹈的风格魅力。

    二、“堆谐”舞蹈

    “堆谐”由于动作多为脚下的踢踏,堆谐在现代的教学与创作中又被称为踢踏舞。“堆谐“舞蹈的主要分布地区为日喀则地区西总的昂仁、聂拉木、萨迦、定结、谢通门、拉孜、定日、萨噶等县市,以及拉萨、江孜等地。

    “堆谐”音乐有固定的曲牌,每种曲牌有不同的节奏和唱词,舞蹈依据音乐的段落和节拍行事边歌边舞,这些歌曲大多以欢乐愉快的情绪为特点。 “堆谐”舞蹈中长由扎念琴(一种六弦的弹拨乐器)进行伴奏,民间有“见到扎念琴,腿脚痒几分,演奏堆谐歌,手指自然跳”的说法。“扎念琴”作为“堆谐”舞者必持的伴奏乐器,是“堆谐”舞蹈“边弹、边唱、边舞”舞蹈表演风格形成的关键,最终也成为区别于“果谐”舞蹈的主要方面。

    “堆谐”舞蹈有舞者人数不限、男女不限的特点,表演形式比较自由。“堆谐”的舞蹈特征需强调一定的技术技巧,脚下步法的变化,可以和爱尔兰、美国踢踏舞以及西班牙的佛朗蒙哥舞蹈有的一比,舞步随着音乐激烈的快板节奏,时快时慢、时紧时松、松紧结合,步法不但踏地清脆,击打频率密集,而且由膝盖的颤动波及脚踝关节的动态极具可观性。“堆谐”舞蹈的个特征就是在起舞前,所唱诵的“啦嗦”和结尾的不一样,前面的喊“啦嗦哦”声音高亢有力,后面的“啦嗦”短促快捷示意加速,转入快板或结尾。

    三、“果谐”、“堆谐”舞蹈的风格异同

    1、共性之处

    无论是“果谐”舞还是“堆谐”舞,从舞蹈的体态上来说,这两种舞蹈更为相似,具体说来,它们两者舞蹈的整体站姿是在肌肉松驰的状态下,身体稍微前顷整个上身内敛没有挺拔直立的芭蕾审美,当然也无需刻意的含胸收腹,舞蹈中头部与上身随脚下舞蹈的抬踏自然的摆动,没有特意仰头或低头,两股气息交合在一起,构成边唱边舞的形式。

    从两者的舞蹈服饰上来说,几乎类同没有与别的舞蹈一样有过大的差异,尤其是早期的服饰,无论是男女老少,都是以西藏的农牧区服饰为主(西藏家区的概念不同于内地的农区,它处于半耕半牧状态),即使在局部上稍有不同,那也是由于舞者所生存的地域环境和审美情趣不同而造成的。

    2、个性比较

    首先,这两个舞种的名称,无论是“果谐”还是“堆谐”,都不是从舞蹈本质动律特征和特性来定论的产物。“堆谐”(藏文)的名称由来是以该舞蹈所处的地理位置而得名,“果谐”(藏文)则以是藏文字意的内容来定名的,它反映着不同的文化传播与发展的信息需要逐一揣摩。

    其次,虽然“果谐”舞和“堆谐”舞都是以脚下的踢踏为主体舞蹈动态构成的,但“果谐”舞蹈中脚下踢踏的点子踏实而厚重、铿锵有力,舞蹈发力点主要在于膝盖部位,脚下动作的流动空间范围大,伴随有典型的蹭步。同时舞蹈中多以重拍踏地,学者们习惯称之为“重拍在下”,由此塑造、反应的是藏族质朴纯真典型的农牧民形象。而“堆谐”脚下踢踏点子灵活而轻巧,清脆而飘逸,舞蹈中常常重拍离地,喜欢后半拍起,学者们习惯称之为“后半拍在上”。整体舞蹈风格讲究上身动作文静典雅,脚下点子灵活多变,尤其是脚掌搓地而出,踏地而收的特点,像头顶一碗酒在舞动时而酒不洒落。

    结语:

    “果谐”舞蹈和和“堆谐”舞蹈是极具特色的西藏舞种,二者都起源于农区,都是以脚下舞步的踏点为主的舞蹈。此两种舞蹈来源上,不少学术界的前辈认为它之间是一种演变关系,我们仔细的对比剖析,不难发现他们之间还是有一点的联系,但是是不是一种源于流的关系,需要我们今后再进一步调研分析,通过共同探讨,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