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常识
  • 生活技能学习
  • 安全知识
  • 理财知识
  • 礼仪知识
  • 节日知识
  • 旅游知识
  • 健康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生活 > 理财知识 > 正文

    屈原作品神意象的文化精神阐释

    时间:2021-01-04 21:05:12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关键词:屈原 神意象 文化精神 阐释

    摘 要:屈原作品中的大量远古神话传说与香草美人象征系统,共同形成了大量的独特的中国古代神意象系列。本文拟从屈原作品的神话传说及巴楚文化精神内涵来解析其神意象的文化包含力。

    屈原作品留给我们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首先在于其独特的意象系统,这一由大量远古神话传说与香草美人象征系统共同形成的独特的意象系列,我们可以称作神意象系列。“‘神’意象,是指文学文本中那些具有神妙、异常、幻变、缥缈等基本特征的文学意象,是自由精神和平等精神的充分表达。”{1}神意象的形成因素是多元化的。在构成整个民族文化系统中的诸多因素中,如神话传说、哲学宗教、民风民俗等因素都可能被创造性地吸收到文艺创作过程中,因而,“神”意象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屈原作品中的神意象形成诸多元素中,神话传说、哲学宗教、民风民俗等都是极其重要的。本文拟从屈原作品的神话传说及巴楚文化精神内涵来解析其神意象的文化包含力。

    一、屈原作品中的神意象与神话传说

    “远古神话形象的突出特征是具有早期的自然特征的活物论宗教色彩,文学色彩和哲学色彩都相对薄弱,然而这些远古神话形象是文学‘神’意象的前形态,是文学浪漫主义创作特征形成的先天因素。远古神话形象所蕴涵的意义经过数代人创造性的承传而成为一种历史的积淀,当它们以反复或变形的方式进入文人创作的心理流程,被创作者在文本中符号化,通过读者的阅读再现于想象空间,那丰富多彩的心象性形态,在性质上就转变成文学‘神’意象了。”{2}

    屈原作品中的大量远古神话传说与香草美人象征系统,共同形成了大量的独特的神意象系列。屈原作品的神意象与远古神话传说息息相关。《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篇都保存了大量古代神话的资料,屈原借助神话来阐释他的思想,来宣泄他的忧愤。其中尤以《天问》一篇为代表,问了174个问题,其中涉及到许多神话故事,这些神话故事大多又构成古代文学的意象母题。女娲、羿、鲧、禹、河伯、尧、舜、启、稷、羲和、王亥等的名字和事迹均见于该篇。

    屈原作品中的神意象是作家思想情感与神话故事的融合结晶。袁珂先生有这样的论述:“它(神话)以别出心裁的形态,转化增生,朝着文学化的道路发展,成为文学的神话、仙话、历史人物的神话、地方风物和民情风俗的神话等等,涓涓细流,浸润到中国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3}

    在屈原这里,神话已经成为作者诗意的传达,被文学化了,成为屈原作品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这种文学化或者说重构,首先表现在这些本身融合了丰富的文化信息的神话传说在注入了作家丰厚的情感之后,成为独特的意象系统,即沉淀成了我们所说的神意象。以《九歌》为例,《九歌》十一篇,都和祠神有关。这些祠神诗或幽怨,或凄恻,或缠绵,或悲壮,风采各异。《九歌》中有神与神、人与神相爱的描写,这是原始宗教“人神杂糅”的一种遗留。如《湘君》和《湘夫人》,他们写的是神的恋爱故事,都有着奇异的色彩和沅湘之间的地方情调,所表现的是神的儿女之情。《湘君》和《湘夫人》是姊妹篇,都是表现他们互相追求终于不遇的复杂变化的心情。作品中的神也和人一样有着悲欢离合,而且感情很细腻动人,都非常可亲,而且遭遇也很值得同情。湘君赴约却不见湘夫人的到来,湘君由热烈的期待变为深切的怨望和惆怅。湘君因思念湘夫人而展开的美好的想象:为延迎湘夫人而筑室水中,芳香而华美的室内外陈设。湘夫人被九嶷众神接走,湘君最终也没等到湘夫人,怨望中又含着深沉的思念和痴情的期待。

    屈原《湘君》和《湘夫人》对湘水女神的浓情抒写,《湘君》和《湘夫人》成为神神、人神相爱的典范,凝聚成相爱相思的忠贞爱情颂歌,从而成为一组抒写爱情的神意象系列。屈原所构建的意象系统所具有的吸引力就在于浓郁的神话色彩,神话传说是构成屈原作品独特神意象的基础所在。

    二、屈原作品中的神意象的巴楚文化精神内涵

    屈原作品中的神意象是一个包含多层次的文化系统,神话故事、哲学宗教、民风民俗等多方面多层次共同构成了屈原作品神意象的独特性。在这个系统中,以巴楚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民族文化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屈原是巴楚文化的结晶,屈原作品是巴楚文化精神的传承载体,屈原作品神意象的文化内涵就在于巴楚文化精神。

    屈原的家乡是今天湖北宜昌秭归县三闾乡,位于长江三峡流域。宜昌地区是巴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中心地带。历史上,巴楚两族疆界相邻。《左传》昭公九年:“及武王克商,……巴、濮、楚、邓,吾南土也。”《华阳国志·巴志》载巴国:“其地东至鱼腹,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及黔涪……与秦、楚、邓为比。”巴人曾经生活于今长阳西北的武落钟离山,后西迁定都于渝州(今重庆),逐渐强大的楚国则逐步控制了三峡地带,两族人民交错杂居相互通婚,形成楚中有巴、巴中有楚的文化局面,宜昌地区就成为巴楚文化交流的中心地带。《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江州(今重庆)以东,濒江山险,其人半楚。”《文选·宋玉对楚王问》有:“客有歌于郢中者,楚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屈原长久流放于沅、湘之地,沅、湘之地主要指沅水流域及其支流和湘水流域,古为巴国地域,后为楚国疆土。屈原出生成长流放生活都和巴楚文化有着密切关系。

    巴文化和楚文化共同的文化特征是浓郁的巫文化气息。王逸《楚辞章句》:“《九歌》者,屈原之所作也,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屈原放逐,窜伏其域,怀忧苦毒,出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因为作《九歌》之曲,上陈事神之敬,下见己之冤结,任之以讽谏。”洪兴祖《楚辞补注》注“祠”:“《汉书》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隋志》曰:荆州尤重祠祀。屈原制《九歌》,盖由此也。”沅、湘之地原为巴国地域,后为楚国疆土。巫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崇尚祭祀神灵。祭礼相当隆重,必须作歌舞以娱诸鬼神。由巫者演唱的“巫歌”中有不少神神恋爱或人神恋爱的故事,具有浓烈的神话色彩和浓厚的浪漫情调。屈原《九歌》就是巴楚文化的结晶,关于此点,在笔者的《由屈原〈九歌〉源于巴巫歌看屈原与巴文化的关系》一文中有较详细的论证。{4}

    屈原出生于巴楚结合之地,两次被流放,曾到过巴、楚的很多地方,在屈原的成长过程乃至创作中,必然受到巴、楚文化的熏陶。屈原作品中弥漫着浓郁的巫文化氛围,无论是《湘君》《湘夫人》的神神恋爱,还是《离骚》中令神灵为其服务的情节描写。他的《九歌》就是祭神曲的记载,《九歌》记述了对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的祭祀场面和祭祀礼仪,被称作“巫祝之诗”,是沅、湘一带祭神曲的记录加工。屈原能够写出堪称“神品”的《天问》,一连提出174个问题,上天下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无所不包,这种大无畏的怀疑精神和极富灵性的思维特点,也应该与巫文化对他的影响分不开。

    屈原的诗歌意象深受巫文化影响,其意象的深层文化内涵是巴楚文化精神。屈原的作品凝聚了楚地深层的巴楚文化精神,他对鬼神的原型加以人性化的改造,使鬼神的形象具有了人的情感,神性与人性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神意象系统,营造出一种隐约迷离、幽渺深远的奇特诗歌境界。

    文学是文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文学是作家采用文字、符号、图像等文化形式,对社会价值进行解读重构的一种文化现象,文学批评便需要解析其深层的文化内涵。“神”意象承载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文化包容力,因而,对神意象这一文学独特意象系统进行文化解读于作品批评意义重大。由于作家作品以及时代地域等因素的客观存在,我们对神意象的解读必然需要关注构成整个神意象的诸多因素,如神话传说、哲学宗教、民风民俗等。屈原作品中的神意象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本文只是涉及了一些方面,还有待系统研究。

    作者简介:黄萍,湖北民族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

    2007年湖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民族文化项目:古代巴文化与鄂西民族文学研究;

    2007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文学神意象体系研究,课题编号2007y100;

    2008年湖北民族学院创新团队科研项目: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神意象研究;

    2009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鄂西民族文学的巴楚文化解读及其发展策略探讨,课题编号:2009y096

    {1}{2} 柳倩月.“神”意象:一个文学的文化批评范畴的提出——中国古典文学“神”意象研究论纲之一[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3):100.

    {3} 袁珂.中国神话通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3:38.

    {4} 黄萍.由屈原《九歌》源于巴巫歌看屈原与巴文化的关系[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430.

    (责任编辑:古卫红)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