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的定义
  • 成功的秘决
  • 成功的作文
  • 成功故事
  • 成功人士
  • 成功之道
  • 成功学演讲
  • 成功学书籍
  • 成功语录
  • 成功案例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成功 > 成功学书籍 > 正文

    中西恐怖电影创作的比较分析研究

    时间:2021-01-05 18:02:21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自电影史上第一部恐怖电影《恶魔城》上映以来,作为“类型片”的一种,恐怖片就以其阴森恐怖的人物设计、怪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与阴森压抑的场景设置,一次又一次地给予观众非凡的感官刺激,使恐怖片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占有重要一席。正如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中西恐怖电影创作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试从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价值取向三方面来对中西恐怖电影创作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中西恐怖电影;比较;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价值取向

    自电影史上第一部恐怖电影《恶魔城》上映以来,作为“类型片”的一种,恐怖片就以其阴森恐怖的人物设计、怪诞离奇的故事情节与阴森压抑的场景设置,一次又一次地给予观众非凡的感官刺激,使恐怖片在世界电影舞台上占有重要一席。[1]正如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不同,中西恐怖电影创作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试从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价值取向三方面来对中西恐怖电影创作进行比较分析。

    一、中西恐怖电影发展历程及现状

    在《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恐怖电影被定义为“一种气氛阴森、题材可怖、常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并立意使观众毛骨悚然的影片”。事实上恐怖电影就是通过离奇的情节与恐怖的场景制造感官刺激,吸引观众的好奇心,从而使观众获得心灵快感的故事片。恐怖电影起源于西方文学中的哥特式小说,它可以说是恐怖电影的鼻祖。自默片时代开始,以美国与欧洲为代表的西方恐怖片就占据着主导地位。从《恶魔城》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以《狼人》为代表、以怪兽为主要形象的恐怖电影快速发展时期,再到20世纪70年代恐怖电影的井喷时期,尤其是好莱坞对恐怖片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使西方恐怖电影始终处在优势地位。罗梅罗的《德州电锯杀人狂》、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与现今流行的《死神来了》系列片不仅狂揽了世界各地广大票房,而且一次又一次地将西方文化价值观传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而如今西方恐怖电影也蓬勃发展,其蒸蒸日上的势头有增无减。[2]

    与此相对的是,中国恐怖片的起步相对较晚,现今的制作水平也不甚成熟。恐惧是一种人类正常的心理反应,社会历史悠久与传统文化丰厚的中国自《易经》中的“载鬼一车”中便有鬼怪的说法了,可谓早也。除此之外,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更是集鬼怪故事之大成,记录了大量的恐怖故事。实际上,中国电影人对恐怖电影的尝试是比较早的,20世纪20年代开始,中国内地的电影人就开始创作类似于恐怖电影的影片,其中1937年号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恐怖片”的《夜半歌声》就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但此后在政治原因与审查制度等问题的影响下,中国内地的恐怖片开始止步不前,一直处于“食之无味、弃之不舍”的尴尬境地,也鲜有优秀作品出现,而香港地区的恐怖电影创作却处在日趋成熟的阶段。香港电影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与世界接轨,开始注重感官刺激的商业片,由此使以僵尸为主要题材的港式恐怖片如雨后春笋般出现,90年代后期更是大有蔚然成风之势。70年代的《疯劫》首先让香港观众体验到了本土电影的恐怖之感,随后1980年的《山狗》、1981年的《凶榜》、1987年的《凶猫》、1993年的《人肉叉烧包》都使香港的恐怖电影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引人注目的是,1999年带有模仿《午夜凶铃》性质的《山村老尸》引发了人们对香港恐怖片创作思路的再思考。总体上来说,中国的恐怖片制作正处在瓶颈时期,急需优秀且有影响的作品来振兴。

    二、中西恐怖电影创作比较

    (一)主题内容的比较分析

    恐怖电影实际上是表现主义流派中的重要分支。所谓表现主义,即通过灾难、犯罪、恐怖等题材,运用扭曲、阴暗的各种素材,采用颠倒、狂乱和非常规电影的拍摄角度,通过夸张的表演反映人物心中的残酷、癫狂与孤僻的精神心灵状态。与意大利流派中新现实主义的写实风格不同的是,真实性在恐怖电影领域中往往被超现实化了,因此恐怖电影本身就使电影主题可选择的范围更加广阔。

    从恐怖电影发源地西方来讲,由于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西方电影人所选用的主题可谓是纷繁复杂。西方恐怖片主要包含了三个重要的主题:即最早的科幻类主题、后来的人性善主题以及再后来的个人英雄主题。除此之外,西方更愿意对恐怖片主题做新的尝试,如由科幻向现实主题的转变、宣扬人性善向探讨人性恶主题的转变和个人英雄向全球问题主题的转变,这都是值得人们思考的。科幻类主题的出现可谓是意料之中的,也是最初恐怖片最常采纳的主题,这缘起于早期恐怖片大都是脱离实际生活的,是运用人类想象而构建的,因而早期恐怖片一直被打上科幻主题的烙印。它的拍摄主题也总是逃不出科学怪人、吸血鬼、古堡、外星人这些元素,如《恶魔城》《化身博士》《科学怪人》和《狼人》等。在好莱坞,无论什么类型的电影中都有宣传人性的偏好,恐怖电影这一类型也不例外。其中无外乎是想通过对人性在极端环境下的生存历练,来对人类的本性进行考验与评估。此种主题的恐怖电影不胜枚举,《狂蟒之灾》《变蝇人》和《德州电锯杀人狂》均是其中的翘楚。第三种主要的主题——个人英雄主义实际上是深深植根于西方社会与百姓心中的,由于西方极为推崇个人主义,因而西方恐怖片的故事主线往往是主人公通过个人的努力,最终战胜了魔鬼或最终拯救了人类而成为英雄这个传统的套路。此类主题的代表影片主要有《兽餐》《闪灵》和《活死人之夜》等。

    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传统文化等各种原因,中西在恐怖电影主题选择上是迥然不同的。相较而言,中国的恐怖电影的主题是模糊生硬的,往往没有固定且明确的主题,相较于欧美主题的丰富多彩,中国恐怖电影撷取的主题就显得极为有限了,但认真观察实际上是包含了宣扬正义的神话传说和宿命论这两种类型。不同于西方的宗教规范,东方拥有着不计其数的神话传说故事,中国也沿袭了东方恐怖片的特点,其影片主题素材多取材于宣扬正义的神话故事,如《倩女幽魂》取材于狐妖聂小倩与书生宁采臣的神话故事,《画皮》取材于《聊斋志异》中的故事,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留下来的瑰宝。此外,古时候由于知识的有限性,中国人难以解释当时天气的变化和各种自然现象,进而对生存缺乏安全感,为了寻找心灵上的慰藉,因而就形成了一种宿命论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鬼魂的能力远远超过人类,人类能做的只是遵循宿命,对其进行顺从妥协,因此鬼魂的出现着实让人不寒而栗,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宿命论主题,因而中国香港的恐怖电影主题就常常偏好于宿命论,如《山村老尸》《僵尸道长》等。

    (二)艺术手法的比较分析

    中西方的恐怖电影在艺术手法上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在彼此对恐怖电影的琢磨研究后,均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体系,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中西方叙事艺术及人物形象设计上。

    首先,从叙述艺术的角度而言,节奏上的差异性是两者重要的不同。对蒙太奇方法,即画面拼接逻辑的运用的不同,导致了整个故事节奏上变化的差异。带有东方人含蓄温婉的中国,其恐怖片的节奏也讲究不紧不慢,电影往往通过长时间的画面和景物的描写、暗夜微风的刻画,以及通过镜头的切换渐渐营造出紧张的氛围。随着剧情的层层推进,观众也会渐有柳暗花明之感,但直到高潮到来之时导演才会抖出最重要的包袱,可谓是润物无声。而西方恐怖电影与西方人的性格紧密相连,讲究的是单刀直入,从第一个画面起就营造出紧张恐怖的氛围,通过阴冷的画面与慑人的音乐平铺直叙地将背景和盘托出。此时悬念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导演更愿意看到观众从一开始就被直白的画面吓到影片最后一秒。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中国的《山村老尸》与《德州电锯杀人狂》。电影中,《山村老尸》先介绍了四个主人公出游的情形,电影随后不慌不忙地展示了四人在玩的招魂游戏,其中“滴血”和“招魂”的情节都是缓慢展开的,虽然没有什么恐怖的杀人狂等人物,但在如此缓慢的节奏中电影已经将恐怖的气氛埋入其中。而《德州电锯杀人狂》中开始映入眼帘的就是小女孩自杀的恐怖情形,导演迫不及待地就介绍了杀人狂这个人物与整个电影的剧情,这种叙事艺术与《山村老尸》产生鲜明对比。

    除此之外,中西方的人物形象设计在恐怖电影中也大有不同。在电影中,人物形象的设计不仅是电影制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也直接影响电影主题思想的表达与观众审美情绪的抒发。西方的惊悚恐怖电影在人物这一元素的设计上,通常形成的是看得见的实体,往往是残酷的杀人魔王,像《惊声尖叫》中身着黑色披风头戴白色面罩的杀人狂,《万圣节前夜》里冷酷的杀手,再如希区柯克《精神病患者》笔下患有精神分裂症的病人,等等。

    (三)价值取向的比较分析

    恐怖电影的目的是为了使观众感到恐怖,但其目的不仅仅是使观众感到恐怖。在外化的恐怖表象下深藏的是中西方不同的价值取向。

    最能体现中西方恐怖电影中价值取向差异的莫过于电影中的情节设置了。在中国的恐怖片中,当大家发现反面角色——鬼魂或亡灵的时候,往往是大家运用集体的力量来对抗,最后共同逃亡;而在西方恐怖电影中,对抗反面角色的人物是单一的,他常常以英雄的形象出现,《侏罗纪公园》《生化危机》中的主角,都是最后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拯救世界。这其中就体现了中西方恐怖电影中的价值取向问题,即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中国自古就崇尚“牺牲小我,保全大我”。而西方则更注重个人权利的行使,推崇个人英雄主义。跳出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取向,从整个电影制作的角度来看,中西方所持的价值取向也是不同的。西方的恐怖片更加尊崇“娱乐至上”原则,认为恐怖片主要是给观众带来快感,只要观众获得了感官上的非凡刺激,那么影片就是成功的,恐怖片不需要承载太多的社会责任元素。在“主旋律”号召下的中国恐怖片与之相对,在制作恐怖电影时,始终背负着“社会责任感”这座大山,欲用神鬼思想中的天命轮回来教育指导人们遵循传统道德观念,实际上是为凸显其教育意义。因此影片往往显得畏首畏尾,甚至强行插入道德等说教色彩,使影片不伦不类,情节也变得过于简单化、模式化。在娱乐占据主流的商业电影中,中国恐怖电影依然讲述着自己的传统道德观念,这是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的。

    三、差异原因分析

    首先,从文化的角度来讲。西方是海洋文明,其人民性格更加直接奔放,渴望挑战自然,其文化更具有兼容性与开放性,因此西方电影天生注重感官刺激与视觉的冲击力。中国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加含蓄内敛,注重集体利益,尊崇忠孝仁爱与家庭观念,从而对鬼神天生有敬畏之情。[3]因此中国的恐怖电影如《倩女幽魂》《秋灯夜雨》等,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要大于对视觉冲击的追求。

    其次,从电影理论原因分析。电影产业最为发达的西方拥有悠久的电影发展历史,其电影理论20世纪30年代形成完整的蒙太奇理论后就显得愈发成熟,在其哥特文化兴起后,恐怖电影中以怪物、吸血鬼和杀人狂魔为主要人物形象与主要情节就大致固定沿袭了下来,随着其工业的不断发展,哥特电影的特点一直被保存与发扬光大。而电影在中国起步较晚,恐怖电影更是落后西方数十年,在中国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电影理论与流派时,电影人多对神话故事传统小说的情节进行模仿和扩展,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恐怖电影。

    通过对中西恐怖电影创作的比较分析研究,我们能够发现,在主题内容、艺术手法与价值取向三方面,中西恐怖电影各有侧重,互有异同。究其内在原因,实际是体现了东西方内在文化背景、审美情趣与电影理论的差异,也体现了中国与西方恐怖电影领域中的巨大差距。当然,西方恐怖电影中也不乏低俗平庸之作。中国电影界应该以向其学习而又不至于过分崇拜的心理来看待西方的恐怖电影,最终目的是繁荣我国的恐怖电影市场。

    [参考文献]

    [1] 李志强.黑色“梦魇”的足迹——论好莱坞恐怖片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J].当代电影,2005(05).

    [2] 王霞.作为类型的恐怖电影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4.

    [3] 洪潇楠.华语恐怖电影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作者简介] 居佳英(1981—),女,河北秦皇岛人,硕士,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影视录音系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张有川(1979—),男,河北唐山人,博士,河北科技大学影视学院音乐录音系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学。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