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格式模板
  • 职称论文
  • 政工论文
  • 管理论文
  • 科技论文
  • 技术论文
  • 学术论文
  • 学科论文
  • 毕业论文
  • 其它论文范文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论文 > 学科论文 > 正文

    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研究分析

    时间:2021-01-06 18:04:0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情感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根据教育目标,满怀师爱,有意创设动人情境,选用形象的方法,触发受教育者内心的需要,引起情感体验,从而形成品德的一种教育。国内部分教育工作者曾对幼儿情感教育进行过一些研究或经验总结。借鉴先进地区的研究经验,结合我园幼儿的实际水平和发展状况,特进行此项实验研究,旨在唤起情感,激发动机,促进幼儿基本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情感教育;实验研究

    一、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二十五条规定:“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综观幼教界研究,幼儿园情感教育研究大多局限在培养某一个方面情感上,或把它作为动力因素,从属于各门课程之内,分散于各种活动之中。情感除了动力因素外,还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素质,它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标志,它对生理健康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某些基本的社会性情感带有一定的先天因素,有些情感的发展也有关键期,而且,儿童的情感发生与发展有其自身发展的趋势和特点。因此,不能单纯地把情感作为动力因素,也不能只进行随机和分散的培养,而应该全面地认识情感的本质和功能,以幼儿情感发展的规律为依据,结合社会要求,建立情感教育体系,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的整体情感素质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实验工作的具体内容

    (一)实验工作的任务

    1. 通过实验探讨培养幼儿积极情感的可行性。

    2. 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3. 研究培养幼儿情感及情感能力对促进幼儿道德品质的关系。

    (二)实验工作的假设

    1. 品德情感教育的基本模式:应以德育目标为中心。

    2. 情感目标的落实:情感整体素质合乎规律的发展,需要加强情感教育的系统性和计划性。

    3. 根据德育经验分析,成功的情感教育作用于幼儿,在心理方面可能产生以下正效应,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1)沟通情感,使幼儿初步接触新型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激发情感,产生需要,为幼儿的行为活动增添动力,发展幼儿能力。

    (3)丰富情感,发展个性,有助于奠定幼儿健康个性心理结构的基础。

    (三)实验工作的方法

    1. 实验对象:选取本园新入园的两个小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60名,其中男32名,女28名,年龄均在三至四周岁),随机抽取小二班为实验班,小一班为对照班,学生、教师各方面情况基本相同。

    2. 实验时间:2011年9月-2014年7月。

    3. 实驗方法:实验主要采用问卷法、教育实验法和观察法。根据幼儿园德育大纲小、中、大班幼儿的培养目标,将实验分成若干阶段,每阶段结合幼儿品德表现的实际,参照北师大拟定的品德教育效果审定项目和上海市教科所拟定的幼儿思想品德评定指标体系及评定方法进行检测。我们注意到对幼儿道德评价具有很多局限性,因此更多地采用现场观察、个别谈话、问卷调查、个案调查等方法进行测试和分析。评价的具体操作从个几方面进行,一是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主要通过情感经验活动中的观察环节和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观察来实现;二是一年一次的终结性评价,主要采用情感观察。

    (四)实验工作的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共四周

    实验是在了解实验班与对比班幼儿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小班德育大纲,设计了测查幼儿道德水平的问卷,测查后进行实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果表明:小班幼儿的道德认识水平较低,两班认识水平经X2检验,P=0.05,无显著差异,而且,幼儿回答问题的水平都较差。同时,对实验班、对比班幼儿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的结果是:实验班幼儿在游戏中被评为行为表现好的只有4人,占6.7%;在日常生活活动中表现好的只有5人,差的24人,占46.6%。对比班幼儿行为观察结果与实验班相比,游戏中行为表现比实验班稍好些,好的8人,占13.3%;差的占60%,日常活动行为表现比实验班稍差些。总体来说,两个班幼儿行为水平都较差。

    2. 教育实验阶段

    教育实验是按三学年进行的,各阶段的教育要求是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而逐步提高的。按前面假设的目标框架结构看,目标系统包括两大类:一是情感目标,主要是培养信赖感、自豪感、合群感、求知感、求美感和理智感;二是情感能力目标,主要培养情感觉察和表达能力,移情能力和情感调控能力。以同情和移情能力训练为例,各年龄段的情感目标训练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如对小班的要求是教育幼儿学会注意周围的小朋友和成人,愿意接近他们。到了中班,要求是:培养幼儿对他人的病痛、困难和不平产生同情与怜悯的感情,关心爱护残疾人,不取笑与伤害他们。大班则培养幼儿同情行为,主动接受有不平、有困难、年老体弱及生病的人,并安慰他们,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通过移情教育让幼儿亲自体验需要人同情的心情和向人表示同情的心情,启发幼儿以与自己有关的体验去了解当事人的需要。如该班的陈曦小朋友在家不慎摔断手,全班幼儿都对他伤痛表示关心和同情,都愿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以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为教育契机,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播下爱的种子,让孩子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让孩子的移情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

    其次,内容系统主要是选编一些情感经验活动的教材。教材内容由两个因素组成,一是情感的具体目标要求,即激发何种需要,培养何种情感;二是具体的情景内容,主要是通过筛选幼儿的生活经验,选择最符合目标要求、最符合幼儿特点的内容,设计成主题情境。如利用陈曦摔伤手事件,设计成情境,创设活动“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三、实验结果与建议

    (一)培养幼儿积极情感,提高道德认识

    采取各种方法来培养幼儿积极情感,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进而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根据“德育目标是品德情感教育的中心”这一假设,根据幼儿道德情感、道德认识状况的测定情况,选取了爱幼儿园、爱父母、爱师长、爱同伴、懂礼貌、遵守规则、爱劳动、诚实、团结互助、爱社会等方面,确立十八个项目。通过设置场景现场观察,个别问答等多种方法进行测定,以“好”、“中”、“差”三类分别赋值2、1、0,并进行统计。幼儿数各30名,测试结果表明:

    1. 实验班幼儿道德情感、道德认识的总体水平,平均成绩,内部差异情况均优于对照班,检验出现显著性差异。

    2. 十八项测试中,实验班有十六项分值高于对照班。

    (二)创设情境,组织幼儿亲自体验

    介绍各种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要求的事例,努力创设能够诱发幼儿道德情感的情境,组织幼儿亲自体验,培养幼儿具有积极情感和良好行为。

    (三)把握好情感教育,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要求,良好的人际关系,欢快的教育环境,合理需要的满足,健康情感的体验,有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情感教育是一个新鲜概念,但是,情感教育实践由来已久,广大幼教同行在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优秀的情感教育经验,我们认为成功的情感教育要把握好四个环节:(1)满怀师爱,以爱引人;(2)创设情境,以境动人;(3)运用形象,以形感人;(4)触发需要体验育人。

    把握这四个环节有三个步骤。首先,要满足幼儿合理需要,矫正、抑制不合理需要。其次,使用的教育手段要与幼儿的需要相吻合,使之能激发幼儿情感,触动幼儿内心需要。最后,要使已产生的情感升华、迁移、转化,促进移情体验。

    重视情感教育已成为现实所需,让我们一起努力,积极探索幼儿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途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志燊,李辉.我国幼儿德育方法研究新进展[J].幼儿教育,1996(01).

    [2]曾钦然,王纬虹.谈谈对幼儿品德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理解[J].学前教育研究,1992(06).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