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格式模板
  • 职称论文
  • 政工论文
  • 管理论文
  • 科技论文
  • 技术论文
  • 学术论文
  • 学科论文
  • 毕业论文
  • 其它论文范文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论文 > 学科论文 > 正文

    顺应规律,尊重科学,调整结构,夯实基础,,——关于干旱山区县域农业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1-05-05 13:42:3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顺应规律尊重科学调整结构夯实基础——关于干旱山区县域农业发展的思考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全球农业发展的基本方向,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长期奋斗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七年下发1号文件部署“三农”工作,并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一基本目标,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特别是今年的1号文件,不仅再次提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而且要求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对建设现代农业的高度重视,农业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作为国扶贫困县之一的华池县,总土地面积3776平方公里,辖3镇12乡,总人口1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7万人,境内丘陵起伏、梁峁相间、沟壑纵横,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在85万亩耕地中,山地占86.7%,年均降雨量558.1毫米,且集中在7、8、9三个月,是一个典型的旱作农业县。近年来,全县上下围绕实现农业产业化,对全县农业结构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调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需求发生深刻变化,实现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供给由解决温饱到供求平衡的历史性转变。但靠天吃饭、雨养农业的现状未从根本上改变。面对十年九旱、年年春旱的现状,农业发展的出路在哪里?农民的出路在哪里?我认为,关键是要结合县情实际,发挥比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增收为核心,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优势产业,逐步形成比较合理的农业产业格局,最终实现科学发展。一、坚持因地制宜,在分类指导中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年年春旱迫使干旱地区必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使发展模式符合农业发展规律,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按照这一理念,我们将紧紧围绕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提高农民收入为主攻点,着力在打造新特色、探索新模式上下功夫、不断加强生态循环经济建设。按照“东部生态农业、南部高效农业、西北部旱作农业”的区域经济开发思路,不断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推进以整修标准化梯田1万亩、营造优质生态林1万亩、种植全膜优质玉米5万亩、种植优质牧草5000亩、新建标准化“一池三改”沼气池2000口、建设市级新农村示范点2个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综合示范区“115522”工程,带动全县完成洋芋种植10万亩、白瓜籽10万亩、瓜菜6万亩、小杂粮20万亩,全面推进50万亩特色小杂粮基地建设,努力推动生态循环经济建设向前发展。二、缩耕地扩林地,在保粮增收中扩大生态林地面积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当地群众在农业生产中依然是靠天吃饭,广种薄收。为了保证粮食生产安全,不得不扩大粮食种植面积,而全县耕地面积有限,严重地制约了林业综合开发进一步发展,从而导致了全县生态恢复缓慢。为了破解这一难题,今年以来,我县坚持把调整结构、保粮增收作为确保粮食生态安全的主要措施来抓,按照“用最少的地,产最多的粮”的理念,结合地域特点搞综合开发,一方面,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采取分户围庄整修与集中整修相结合的措施,年内计划整修梯田3.24万亩,扩大人均基本农田占有率,从根本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另一方面,将全膜玉米种植作为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主打思路,大幅度调减冬小麦面积,按照“川地全覆盖,塬地全覆盖,山区梯田全覆盖”的思路,年内确保完成全膜玉米种植任务20万亩以上,带动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0.6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54元。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同时,将基本口粮田以外的土地全部用以生态林建设,以实施“林业三项”工程和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为契机,年内计划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完成流域治理50平方公里,新栽沙棘5万亩,建成园林化示范点5000亩,全力推进50万亩沙棘、文冠果基地建设,重点完成红色旅游支线路绿化任务,突出抓好老爷岭——九只窑口面山绿化工作,努力实现“粮食生产有保证,生态改善效果好”的目标。三、推行舍饲养殖,在种草养畜中恢复自然生态环境华池是一个草畜资源大县,现有草地面积298万亩,其中天然草场248万亩,人工草地50万亩,发展草食畜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多年来形成的散牧习惯,使全县草场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生态逐步恶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全面实现生态改善的目标,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开发草畜产业、巩固封山禁牧成果作为确保农民增收、修复生态环境的主要抓手,立足资源优势,调结构、建基地,抓招商、办龙头,搞培训、促提高,使全县畜产开发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农民收入稳步增加的同时,生态环境逐步好转,实现了生态环境和农民生活水平“双改善”的目标。实践证明,华池县种草养畜、舍饲圈养的思路是切实可行的,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将继续围绕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一方面积极引导动员农民立草为业,千方百计加大投入,动员广大农民大力种植紫花苜蓿,广泛宣传苜蓿草及其产品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年内计划种植紫花苜蓿18万亩,全力推进50万亩优质紫花苜蓿基地建设。另一方面继续在全县范围内推行舍饲圈养,以实施老促会扶持养羊项目为依托,按照《建设肉绒羊产业大县实施方案》和《绒山羊养殖政府切块资金使用办法》,年内计划新建养殖专业村30个,新建养殖小区25个,引进优质绒山羊1万只以上,带动全县新增绒山羊舍饲养殖户3000户以上,使草食畜牧业真正成为华池群众的致富产业。四、发展新型能源,在经济发展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沼气的建设和使用,不仅能够改变农民千百年来“烟熏火燎”的传统生活方式,又使农户彻底告别了房前屋后脏、乱、差的历史,改变了村容村貌,农民的思想观念及精神状态。因此,我们坚持把建设沼气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巩固生态建设成果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三年沼气能源全覆盖奋斗目标,科学谋划,典型引导,整合项目,强势推进,目前累计建成标准化“一池三改”沼气池14823口,受益农户达到60%,形成了“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循环农业经济新模式,全县以沼气为纽带,促进养畜,带动种草,调整结构,富裕农民,“圈多畜多、畜多沼多、沼多肥多、肥多粮多、粮多草多”的生态良性循环系统已经形成。今年计划继续大力推广新型能源,积极发展低碳能源,新建沼气池8000口,推广太阳能灶1100台,努力使新型能源在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中发挥更大作用。五、全面推进“145”工程,在统筹推进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最大限度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基本目标,按照“生态奠定基础,居住提升文明、产业增加收入、城乡一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全力实施以一处农宅、四个围庄、五项配套为主的小康家园“145”工程建设,围绕“城效劳务经营型、村镇集中新建型、川区完善提高型、山区实用改造型”四种模式,彰显特色,配套设施,全面推进,全县目前已累计改新建农宅6800户,占总农户的18.36%。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我们将继续坚持将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认真实施革命老区贫困片带扶贫项目,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重点在乔川、白马2乡的贫困户中实施绒山羊产业扶贫和改善基础条件扶贫工程,争取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6个,同时继续抓好“一村二十一镇”第二批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年内完成改新建500户以上,其中新建150户以上,改造提高350户以上,辐射带动全县改新建农宅2000户以上,努力改善贫困面貌。(作者系中共华池县委书记)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