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选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作文素材
  • 作文指导
  • 作文评语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作文 > 小学作文 > 正文

    论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的质变与量变

    时间:2021-01-23 12:06:02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经过28 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于1949 年建立了新中国。建国初期,即1949 年到1956 年期间,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主要矛盾转变成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中,不仅有质的变化,同时还有量的变化。

    关键词:建国初期;社会主要矛盾;质变;量变

    经过28 年的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于1949 年建立了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宣告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建国前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广大人民群众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建国初期,即1949 年到1956 年期间,我国社会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矛盾转变成为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中,不仅有质的变化,同时还伴随着量的变化。

    一、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限制性条件

    建国初期,一般被认为是1949 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段历史时期。党领导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掌握了政权。1949年在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就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的矛盾。”在这里他就提出了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否彻底转变的两个限定条件,即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和土地改革的完成。意思是在这两个条件达到之后,中国社会的矛盾才会发生彻底的变化,国内的主要矛盾就转变成另外两种,“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反过来理解就是,如果这两个条件不符合,那么就不可以断定这个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如何理解这两个限定条件的主次关系呢?哪个为主,起着决定性作用?哪个为次,起着补充作用?列宁强调:“无论从革命这一概念的严格科学意义来讲,或是从实际政治意义来讲,国家政权从一个阶级手里转到另一个阶级手里,都是革命的首要的基本的标志。”“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毛泽东同样强调:“我们说标志着革命性质的转变、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阶段的开始的东西是政权的转变。”在这里,毛泽东提出了和列宁同样的观点,他们一致认为,政权是革命的根本问题,政权的转变是革命的基本标志。既然如此,那么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政权逃往台湾,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成立,就标志着政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中国革命在全国获得胜利,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执政中国,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才开始发生质变。

    革命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同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三大敌人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如果不解决,国民党政权就不会垮台,新政权就不可能建立。其二,这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转变。政治上建立起新政权,建立起新民主主义国家,政治、经济、社会面貌焕然一新,但并不意味着不担负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列宁曾深刻指出:“前一革命可以转变为后一革命。后一革命可以顺便解决前一革命的问题。后一革命可以巩固前一革命的事业。斗争,只有斗争,才能决定后一革命比前一革命超出多远。”

    1949 年4 月2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标志着国民党政权的倒台。然而,全国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国民党反动派的残余势力还盘踞在西南、华南和台湾等地,进行垂死挣扎,他们秣马厉兵,企图卷土重来;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对中国人民极端仇恨,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上对我国实行严密封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新解放区还有3 亿多农民没有地,封建主义仍然盛行,土地改革尚未进行,封建地主阶级还没有完全消灭,人民还没有获得更多的权力;城市和工矿企业还没有开展民主改革,工人仍受旧的管理制度的束缚,积极性无法得到提高,产量提高不上去;国民党败逃时留下大量土匪特务潜伏在解放区,他们恣意妄为,大搞破坏活动,人民的安全无法保障。因而,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仍然肩负着民主革命所遗留下来的任务,只有继续革命,才能像列宁所说的后一革命可以巩固前一革命的事业,否则政权不会稳固,人民到手的权力也随时会有被夺去的危险。

    二、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质变和量变的微观考察

    众所周知,建国前,我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处于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之下,同时还备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毛泽东经过分析得出了结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些就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的矛盾。”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成为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国体——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政治,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1948 年9 月,刘少奇说“: 在新民主主义经济中,基本矛盾就是资本主义(资本家和富农)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胜利以后,这就是新社会的主要矛盾。”他还强调说:我们“固然不能过早地采取社会主义政策,但也不要对无产阶级劳动人民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估计不足,而要清醒地看见这种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这种斗争,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条道路的斗争”。毛泽东同意刘少奇的分析,他进一步指出“: 现在点明一句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之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外部就是同帝国主义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政权败逃台湾,这是否意味着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下子发生质变,转变成另外的矛盾,矛盾转化过程就完结了呢?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深刻理解质变的含义,认识不清楚,将导致不同的结论出现。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质变的发生不代表矛盾转化过程的完结,它还会伴随着部分的量变。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质变,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发生质变,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即全国全局性的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了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但这并不代表这个矛盾转变的完结,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同三大敌人的矛盾还在继续着量变,只不过已经不是主要矛盾,而成为次要矛盾,它不可能全部消失殆尽,还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寻求进一步的解决。针对这一点,毛泽东强调:“那时在农村中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民主主义之间的矛盾,而不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因此需要有两年至三年时间在农村实行土地改革。”1949 年刘少奇去天津作调查研究,他在多次讲话中提到今天的敌人仍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而国民党是集中的

    代表者”。“如果把民族资产阶级看成敌人,要打倒资本家,那是违背工人阶级的利益的”。因此,党中央继续进行民主革命所遗留下来的任务,所采取的这些措施就是建国前矛盾的继续转变,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质的变化,但量变仍然进行着。

    经过建国初期一系列的运动,在解决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的过程中,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愈演愈烈,质变在悄无声息地蔓延和扩大。1952 年3 月,“三反”“五反”运动业已结束,揪出的许多资本家的“五毒”行为让世人触目惊心,也让中央领导人感到十分震惊,6月6 日毛泽东在对《关于民主党派工作的决定(草稿)》的批语中针对上述情况,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经过认真分析后,鲜明地指出:“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此时,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十分明显,而且异常尖锐,到了非解决不行的地步。6月19日,周恩来在中央统战部召开的会议上也同样强调:“把封建制度消灭以后,农村中的主要矛盾就变成广大农民跟农村中的资本主义势力的矛盾。在城市中,国民党被打倒了,反革命被肃清了,帝国主义势力被赶走了,主要矛盾就变成无产阶级跟资产阶级这样一个矛盾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在确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后,中共中央就要采取措施去解决。在探讨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过程中,中央经过了一番探索。党把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一历史时期称为过渡时期,决定在过渡时期内充分解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过渡时期到底是多长时间,将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过渡,很多领导人对此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953 年8 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经过毛泽东的审改,第一次以正式的文字表述出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 月28 日,中共中央批准并转发了中央宣传部编写的《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对总路线作了完整而准确的表述。

    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从此,我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跨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转变成了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之间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质变和量变的意义

    建国初期是一个社会大转型时期,无论是政权的更迭,经济的不稳定,还是思想的纷杂,文化教育的混乱,都是历史罕见的。而解决上述问题,实现建设一个美好国家的枢纽就是认清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毛泽东领导全党全国人民,不惧困难,秉承实事求是的良好作风,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质变和量变同时进行的,质变发生以后,并不代表矛盾转变过程的完结,前一矛盾仍然以某种形式在某种程度上进行着量变,而主要矛盾已经更换。正是因为如此,建国以后,我们才继续进行了民主革命所遗留下来的任务,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毛泽东很早就指出:“半殖民地的国家如中国,其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呈现着复杂的情况。”因此不去认真分析,党就无法妥善准确地处理这些问题,进而使经济在建国初就得到恢复。当前我国在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国内社会各阶层利益正在发生着大的变动,人口流动加速,种种不和谐因素显现;另外,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仍然敌视。因此,回顾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中的质变和量变,意义非常深远,有助于我们分析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运行情况,为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小康,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四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

    [4]列宁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5]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刘少奇年谱下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7]毛泽东文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8]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9]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4)[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

    [10]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王洁]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