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大全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硬件知识
  • 电脑安全
  • 选购与维护
  • 电脑故障
  • 玩转微信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电脑 > 玩转微信 > 正文

    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1-02-04 18:15:35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王阳明是中国古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德育思想的精华,将“知行合一”德育思想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相互结合,对于克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教学方式僵化,大学生自觉性不够,消极思想影响的现实问题很有启发性。

    关键词: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政教育

    教育是关系国家发展的百年大计,而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愈发显得重要。习近平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多次就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做出重要指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确保当代大学生能够成为可靠地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的基本内涵

    1、知即良知

    王阳明主张在人的内心深处去探寻理,其思想核心是“致良知”,主要在于修身养性、成人成德。王阳明将传统的伦理道德归结为人们内在心灵、主观精神的呈现,肯定了人的内心的主体地位,是对传统朱熹思想的扬弃。我们用现在的德育视角去审视王阳明的“致良知”,可以看做是王阳明的德育方法论。良知二字的内涵在于,解读良知是裁决我们善恶的标准,是我们经验的是非标准。“良知”的“良”是原本具有的意思,“良知”可以解读为人原本具有的道德知识。良知作为一种标准,是人们对于善恶的直觉,是非善恶原本一致,如果不相一致,那就是因为人心受到了私欲的蒙蔽。“良知”的作用并不限于善念的产生,重要点在于对人的意念活动进行审视。“良知”不但包含有真实的自我,而且也是道德的源头,只有体会到这一点,才会有真我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良知”是对人心本来面目的反映,知道是非、知道善恶,而私欲恶念是与“良知”相背离的,当我们产生私欲恶念时,顺从内心“良知”之念,不仅可以察觉是非善恶,还能克服不善之心,这样我们本着“良知”能够更好地应对世间万物。

    2、行是工夫

    王阳明认为行是知的工夫,工夫则是完成、实现。“行”是一种良能,是一种自然的道德意识的发用流行和扩展恢复。“行”是一种经验性的活动,良知是先天的本体,需要“行”的后天的实践来达到对先天本体的认识,“行”是一种身心实践的现实活动,主体是独立的个人。王阳明强调不行不可以为学,其内在含义则在于将“行”融入到致知的过程,在探求良知的自觉意识时是离不开“行”的。“行”并不是一种脱离日常世界的存在,而是依附于日常生活中,例如:人先有走路的意识,然后才会去走路,由“行”来完成这一过程,来达到意识的目的。王阳明认为,致知过程的重点不在于知识积累的多少,而在于诚意,而诚意的具体内容在于成就德性,王阳明要求“在事上磨炼做功夫”,“行”就是功夫,就是自觉培养德行的方式。

    3、知行统一

    知与行是统一的关系,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存在。由“知”到“行”再到“知”的双重转化过程的认识,通过引入过程的观点,在现实运动方面给与具体化。王阳明认为,只有切实做好“行”的功夫,才能得到真真切切的“知”,当我们“知”得真切时,“知”便是“行”了,“行”合乎天理“知”即是人道。王阳明所说的“知”代表“真切笃实”,“行”代表“明觉精察”,之所以说“知行合一”,是因为我们省察内心,除却恶念,使“行”朝着良知的方向发展,如果将“知”、“行”分隔开来,看做两件事情,那我们就不能及时剔除念中之恶,使“行”偏离天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是根据“心即理”演进而来,“心即理”是存有“理”的“心”,在内中有好恶之分即“知”,同时心中自然而然产生一种抗拒恶的力量即是“行”。王阳明认为“知”与“行”犹如物之两面,两者互为表里,离开任何一方将不复存在。

    二、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僵化

    当前高校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存在两种方式,一种主要是思政必修课上,老师对学生进行的课堂教育;还有一种就是由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的日常教育管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是按着教学大纲和课本进行备课和教学,但是教材和大纲的更新跟不上大学生思想的变化,存在滞后性。这些不利因素集中起来就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学生上思政课不积极,逃课现象时有发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低、效果差。教师对日常教学工作缺少创新性,没有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学方式僵化,导致没有把思政课的精华传授给学生,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没有得到提高。辅导员虽然和学生的相处时间多点,关系紧密点,但是辅导员更多的是对学生日常管理的工作多点,寝室卫生、学生就业、班级会议等,虽然会有相关学生思想方面的内容,但还是不系统,不全面,甚至引发学生消极抵触情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亟待创新,教师队伍素养急需提高。

    2、大学生自身自觉性不够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要想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真正得到提高,自身原因不容忽视。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由于在高中阶段经历了在严格管理环境下的学习,一下子进入管理相对轻松地大学校园后往往不知所措,产生不适应性,容易迷失自我。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由于好奇心强,容易被新事物所吸引,而往往大学生又缺乏正確的辨别能力,容易被消极思想所占据。道德的支撑是靠对理想的追求,我们追求美好的理想必然会撑起高尚的道德,反之亦然,有些大学生在进入校园后认为自己读大学的理想已经实现了,就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懈怠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下一步的理想规划,把上大学做为一种目的,而不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当大学生没有了清晰地人生规划,必然会丧失前进的动力,进而影响个人道德原则和信念的支撑。

    3、不良思想对大学生的侵蚀

    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涌入我国,它们往往披着华丽的外衣具有迷惑性,但是其本质还是西方资本主义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就是惨痛的教训。大学生虽然处在校园的象牙塔里,但是也不是完全和社会相隔绝,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人就必然具有社会的属性,就必然会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事物产生联系,受到影响。受拜金主义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对金钱有着近乎偏执的迷恋,东西不买对的只买贵的,用物质上的消费来填补内心精神上的空虚,而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有限,有些大学生就网络贷款,高额的利息往往迫使大学生使用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新自由主义思潮传入我国以后,有些大学生就极力推崇,认为自由就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受任何约束,这其实是狭隘的自由,是漠视他人正当权益的自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自由。这些消极思想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身观和价值观,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三、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

    1、提升高校教师素养,树立学生的“知”

    高校教师做为大学生知识的启发者,心灵的守护人,对于大学生在心灵深处树立正确的“知”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需要创新多元化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以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为依据,结合教材,运用新科技,新媒体来丰富教学方式,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在轻松地氛围中升华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的人生引路人,要注重与学生在情感上的交流。老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品德良好、刚正不阿的老师,在课堂上会无意间流露出自己对待事物的态度,进而影响到学生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方式。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经过岁月的洗礼后,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将会迸发出别样的精彩。这就需要我们高校思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与时俱进,引领大学生树立“知”的观念。

    2、加强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行”

    大学生是学校构成的重要主体,也是实现“行”的重要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在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都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培养大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大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共青团员或者中共党员,发挥党组织和共青团的教育培养作用很有必要。高校的共青团中几乎都是由青年学生构成,与大学生具有天然亲和的优势,发挥好共青团的服务作用,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构成重要的一环,通过开放式的体验教育,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团组织的实践活动中来,树立优秀团员模范,在大学生中起到带头作用,让大学生奋勇争先学习团员模范。高校中的学生会和社团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能够更充分的吸纳大学生,创造出不同的条件来锻炼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学习的能力,使大学生的“行”能够更加有效和合乎“知”的要求。

    3、建设良好校园文化,促进“知”与“行”的合一

    良好的校园文化有着良好的育人作用,能够促进“知”与“行”的“合一”。大学生主要的学习和生活区域是在校园里,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环境。打造一批集思想、文化、艺术为一体,充满活力与正能量的品牌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有组织的开展文化节、体育节、诗词会等,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大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受到爱国爱校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情怀,增强大学生对国家,社会和学校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矛盾具有特殊性,这就需要我們结合不同学生不同的专业特点来制定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可以根据专业为划分,引导学生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实践活动,组建校园文化宣传小队,选拔校园文化大使,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建立长效校园文化机制,凝聚人心,使大学生的“知”和“行”达到“合一”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剑.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重释[J].中华文化论坛,2016,(08).

    [2]刘广亮.“知行合一”文化浅析[J].法制与社会,2018,(02).

    [3]赵盛梅.王阳明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8,(01).

    [4]张春香.王阳明“良知即是易”之逻辑演绎[J].江汉论坛,2018,(01).

    [5]赵德肃.王阳明教育心理学思想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07,(09).

    基金项目:贵州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编号:研人文2017034)

    作者简介:谢敏(1991.-)女,湖北襄阳人,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