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大全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硬件知识
  • 电脑安全
  • 选购与维护
  • 电脑故障
  • 玩转微信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电脑 > 玩转微信 > 正文

    云南纳西族文化的现状分析与思考

    时间:2021-01-04 18:07:29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云南历史悠久、少数民族众多,同时也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丽江是当今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区,纳西族文化作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其独特的纳西族文化以深厚的精神底蕴和丰富多彩的相貌,描绘了整个纳西族的人文历史和纳西人所创造的灿烂文明。本文从云南纳西族文化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分析与思考,对丽江纳西族文化如何与时俱进的应用与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思索与探究。

    关键词:纳西族文化;东巴文化;分析

    一、 纳西族文化特征及其渊源

    1871年,作为当时蜚声世界的人类学家,英国学者泰勒给“文化”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文化,就其在民族志中的广义而言,是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

    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这个个性不是凭空产生的,也不是超越物质本身的绝对精神理念,而是这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通过不断的社会生产实践探索而产生,而且又通过本族人民不断的创新和传承积累而来。所以,历史和人文环境是决定一个民族独特文化的根本要素。现在的纳西族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南、四川和西藏三省。按人口数量来说,纳西族只能算是我国各个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小民族,但它所创造的灿烂文化却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一笔。

    (一) 纳西族文化形成原因

    1. 地域的原因

    椅背青藏高原,环抱云贵高原,纳西族人就分布生活在这一片蓝天白云之下,澜沧江和金沙江也滋养着这片纳西人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纳西族聚居区内由于地理原因,垂直緯度落差极大,所以自然资源也呈现出垂直分布,同一地区不同温度气候带并列资源极为丰富。虽然自然的地理原因造成了这个地区交通的不便,但由于此地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的交汇过渡地带,因此纳西族居住区成为上述几省区各个民族彼此通商及交往的交通要道。

    从古至今的纳西族势力在所处地域并不算强大,但是介于金沙江的地理优势,又为了整个族群的生存和发展,纳西人不断汲取周围的各个民族的文化,在不断发展演变的复杂历史环境中逐渐壮大起来。如今,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的丽江古城区和玉龙县的纳西族自治区以及这两个大区域周围的几个村县,比如地处川滇交界的小凉山,滇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以及“三江并流”的香格里拉县等等。除云南省的这些少数民族自治县外,还有非常少的纳西族人分布居住在地处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芒康县和四川西南边缘的木里县。这里笔者主要以云南丽江为例来介绍纳西族的地理大环境。丽江古城早在1986年就获得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丽江位于长江上游,气势磅礴的金沙江飞流而过,古城之北还坐落着著名的玉龙雪山,这样的地理面貌不仅促使当地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多样性,还使得当地纳西族文化形成了自己的特有的发展历史。丽江纳西族居住区是多元地理环境的汇合点,因此,这也是丽江的纳西族人既能融汇各民族文化之所长又能够绘制本民族自身丰富民族文化特色的根源。

    2. 经济的原因

    纳西族聚居区多名山大川,地处我国著名的西南林区。纳西人居住附近山区内密布着多种质地优良的林木,如耐腐性很强的红松和云南松以及质地纹理非常细腻的冷杉、铁杉、红杉、云杉等。不仅林业资源非常丰富,纳西族聚居地区的地下矿藏资源也异常丰富。例如,丽江的铜矿、宁蒗的银矿、盐源的盐矿、中甸的铁矿、木里的金矿等早已闻名国内。

    正因为纳西族聚居区域内的丰富林业资源和矿业资源,纳西族文化也围绕着这些自然经济资源而不断的发展,像传统东巴造纸、木牌画、铜铃等手工业制作都赖以这些资源而生存和发展。不仅如此,众多的名山大川和独树一帜的民族文化形成了纳西族聚居区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近二十年来,丽江等地区的旅游业及附属产业发展很快,丽江也早已成为享誉国际的旅游胜地,蕴藏丰富的旅游资源也逐渐发挥出它在本地人民经济生活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已成为纳西人民生活的重要支柱产业。正因为旅游业的磅礴发展,带动了纳西文化滋养下的当地传统手工业和民俗活动的继承和发扬,从而也使得纳西族文化在这些民族产业中得以保存和延续。

    3. 文化的原因

    根据现有的史料记载,纳西族最早出现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其文明始于秦汉,历经了中国各个朝代的战乱发展至今。像中国其他各民族一样,这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也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而这些称谓也由这个民族不断的迁徙和融合发展而来。目前较多的学者认为纳西族起源于我国黄河流域的古羌人,之后不断往南迁徙到岷江上游,随后又向西南方向移动,来到了现今的纳西族分布地居住,与当地的“夷系”族群融合居住在一起。所以纳西族蜀汉时被称为“旄牛夷”,到了魏晋时期又被称为“摩沙夷”,随后唐代被称之为“麽些”,直至宋代始有“纳西”之称并一直沿用至今。

    (二) 纳西族文化的演变历程

    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和演变都自成一脉,但是如果一种文化要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须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的脚步。文化的发展与延续既有对传统的保留,也有对传统的再创造,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纳西文化,早已不再是初生时的样貌,而是经历的岁月洗礼和异族文化侵袭,以及当代文明冲击下的新纳西族文化,它已经改变了原有的形式,更多的是追求一种在世界文明背景下的大众价值和意义。

    唐代是中国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唐代的统治者不仅对少数民族文化十分推崇,而且随着丝绸之路的兴盛,西域的吐蕃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也传入了中国,使中国文化呈现了百花齐放的状态,这一时期的纳西族文化也随着时代风气渐渐的和周围的汉族文化、藏族文化、彝族文化等慢慢融合。时至清代,雍正元年的一场“改土归流”彻底改变了纳西族文化的形态,清统治者以儒家礼教的伦理纲常来衡量纳西人的社会生活,认为纳西人所信奉的东巴教是“蛮教”,而东巴文化也被认为是“蛮风夷俗”,这完全扭曲了纳西人的民族心理,从而也导致了纳西人文化背景的改变。但纳西族文化开放包容,对清统治者的封建礼教并没有完全的抵触,也在这场“改土归流”之后显示了自己强大的生命力,顽强的保存了自己固有的传播方式,同时也吸取异族文化的精华,形成了纳西族文化近代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内涵。

    到了当代,纳西族聚居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无疑又给纳西文化带来了一次巨大改变,大众文化和流行文化无孔不入,给纳西族文化加盖了商业印章,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否定旅游业给纳西文化带来的变化,虽然它改变了东巴文化的质朴,但同时也带来了东巴文化的复兴和纳西族的民族自豪感。脱离时代的民族文化必定会走向衰亡,所以纳西族文化也必定要符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但笔者相信纳西人会给东巴文化找到一条自由发展之路。

    二、 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现状分析

    (一) 东巴文化完整地保留了纳西族古文化特征

    东巴文化是自纳西族文明发源以来世世代代保存至今的传统文化,东巴文化不仅传承了东巴教义和纳西精神而且完整的记录了纳西族人民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制造、医药、礼仪活动等等。东巴文化以东巴象形文字为符号,编纂成书,绘制成画,非常真实的描述着纳西人自古以来的传统生活,以及随历史变迁而不断演变和丰富的艺术和知识。纳西族和中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自古以来追求人与自然地和谐发展,在漫长的农业时代,纳西人从生产活动中逐渐地认识到人和自然要保持着一种平衡关系,这样人类的发展才能不断的从自然中获取利益。而且纳西人认为如果人为的破坏掉这种相辅相成的依存关系,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所以对自然的崇拜是东巴文化的基础精神。祖先崇拜是纳西人的又一重要崇拜活动,它是对自然崇拜的进一步升华。《东巴经》和东巴古籍中的很多记载都表达出了对祖先英雄事迹的崇拜,讴歌了那些骁勇善战、除魔斩妖的纳西男女祖先。例如《东巴经》里就有《武士颂》、《分虎皮》、《贖武士之魂》等篇记载和弘扬了纳西先祖的英勇事迹和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也表明了纳西族是一个自古以来就崇武尚勇的民族。

    由于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多神崇拜文明,纳西族的各种祭祀活动和相关节日礼仪活动就在东巴文化中应运而生。纳西人虽然没有至尊笃信的无上神明,但他们却相信万物有灵,我们现在也能从许多东巴画里的拟人动物中看出端倪。所以,东巴文化完整的保留了纳西族古文化特征,而且揭示了纳西人的民族心理和思想,那就是追求自由、不屈不挠的民族性格和努力进取、团结协作的民族精神。

    (二) 纳西族东巴文化的神与神性

    纳西族的多神崇拜相信万物有灵,所以纳西人认为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也就是人与神灵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个神灵的体系不同于很多别的民族信奉的单一神灵,而是一个关系非常复杂的神灵体系。《东巴经》里不仅记载了纳西先民的生活和英勇事迹,而且记载了众多有关神灵的神话故事,其中很多故事描述得非常详尽而且篇幅很长,例如《白蝙蝠取经记》、《黑白之战》等,都多达5万余字。

    从《东巴经》里的这些神话,我们可以看到纳西人所信奉的各式各样的神,如代表自然的太阳神、月亮神、风神、雨神等,代表动物的蛙神、猴神、牛神等,代表植物的五谷神、太阳花神等等。在纳西人信奉的万神里面,每个神都有自己的个性,可以说是神人同形同性,但是纳西人又不盲目崇拜这些神灵,虽然他们把很多自然现象加以神话,但是记录这些的神话传说中却更多的表达的是纳西人不屈不折、敢于挑战的坚韧性格,更多的体现的是纳西人的愿望、意志和追求。

    《东巴经》里的神话故事主要分为人类起源、战争、丧葬、爱情、求福占卜这几大类,这些故事里的神有着自己的生活,但是又跟人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神的生活和人的生活是一种互动关系,神和人之间发生的许许多多的事也就构成了神话,这些神话故事也赋予了东巴文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想象空间。至今,能读懂东巴象形文字和《东巴经》的人已经为数不多了,但是经书里的神话故事却通过纳西人世代之间的口口相传保留至今,但是很多神话故事因为比较久远,在口传过程中经过不同讲述人的演绎形成了很多不同版本,但是由于这种文化传承的特征,也使纳西人的文化始终处于一种非常“新鲜”的状态,其他很多宗教,比如基督教,各种教义和故事已经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固化”状态,这种状态大大削弱了由基督教文化而来的艺术的创造性,但是东巴文化的这种始终“新鲜”的状态,可以激发艺术的无限潜力也对当今我们的文化发展颇有启示。如果细读《东巴经》,我们就能发现纳西人所信奉的神灵体系融合了多民族和地区的文化特征,这是由于纳西祖先自北向南的迁徙定居过程中接纳融合了很多外来文化且纳西族聚居区处于三省交汇处,本来就是多个少数民族杂居的区域,所以造成纳西族的神话看似是无章法可寻的,是一种“非定型”的状态。这里笔者必须强调的是,如果我们不考虑古典文化进化论的视角和纳西族那种看似非常粗线条式的直线进化方式,而是基于一种文化进步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新派文化进化论视角,那么这种所谓的“粗线条式的直线”进化方式,绝不等同于“低级”,而是意味着一种有强大“生命力”的种族文化,而且这种“新鲜”的状态,也避免了本民族艺术的僵化。

    读过艺术史或者学习过艺术的人都知道,中国绘画和书法讲究代代有传承,而当代的西方艺术却讲究打破旧理论建立新世界,依照陈寅恪等学者的观点,中国文化处于一种过度“成熟”的状态,这也就是中西方文化在对抗中一直处于疲软状态的原因。然而现在笔者所研究的纳西族文化虽然属于中国文化体系,但是却有着自我净化和“保鲜”的独特方式。当今,中国很多民族包括汉族的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丢失,神学体系也逐渐崩塌,中国人民丧失了自己祖先世代守卫的那片神所生活的精神家园,与之相应的是当代人精神的匮乏和信仰的缺失。虽然有很多人试图重建中国的神性意识形态,但都无疾而终,人们只剩下衣、食、住、行这些“人间”的生活,这是一种简单的不能再简单的还原论式的生活状态,把人的生活还原成最简单的生存需要,但是人类自诞生以来就具有的信仰性却无法被“人间”这种纸醉金迷的生活所泯灭。现在,国人举步维艰,世俗者在不断的编造着各种粗制滥造的“神”来供人们信仰,但这些无异于无本之木,怀旧者又试图在仅存的文明废墟中翻捡着残垣断瓦以构建还原神性,但这些都无济于事,当代中国艺术仅剩下“人”这一事实无可争议,人们永远的失去了那个真诚、自由的神的世界,当然也不会有纳西族人那种处于“人神桥梁”的无拘无束和豁达了。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