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常识
  • 生活技能学习
  • 安全知识
  • 理财知识
  • 礼仪知识
  • 节日知识
  • 旅游知识
  • 健康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生活 > 生活小常识 > 正文

    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与加拿大华人文学

    时间:2021-01-20 03:06:35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晚清著名政治家、革新派诗人黄遵宪、康有为与梁启超,因缘际会,曾经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先后到访加拿大或作短暂居住,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对于加拿大华人文学的早期发展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从他们的行迹和著作,看华人文学跨国生成的性质,以及异国元素在文本中的交融。原籍国著名人士到侨民移居国,不论逗留的时间长短,无形中对移居国侨民的离散文学的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也许,这个历史经验也能适用于其他国家华人文学的发展。

    关键词: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加拿大华人文学;跨国生成;异国元素

    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77(2013)3-0058-06

    中加两国之间的文学(文化)交流,是从民间开始的。有历史资料显示,从十九世纪中叶,从淘金年代开始到二十世纪初,广东珠江三角洲四邑一带华人乘坐轮船到达加拿大的维多利亚(域多利Victoria)后,被羁留在一座犹如监狱般坚固的大楼,等待呈交人头税、查阅文件、检查身体,全部符合条件,才可以离去,否则会被遣返。他们有些被困多月,苦闷彷徨,于是在墙上留下了一些古典诗歌,虽然数量不多,而且残缺不全,模糊不清,却是华文文学登陆加拿大最早最有力的证据,①其重要性可以媲美三藩市天使岛的诗作。华人到达加拿大后,与乡间亲人的书信来往不断,长年累月,形成大量的以家书为主体的具有历史和文学价值的叙写文本。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在淘金者和煤矿华工活跃的地区,已经有粤剧戏班演出,而且规模不小。②从民国初年到解放前夕,白话剧的演出也成为华人的重要娱乐和文化活动。③种种历史事实说明,这些早期来自岭南侨乡的华人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把中华文化(文学)带到加拿大。值得注意的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因缘际会,因着某些精英人士的到来,以其人格力量、思想文采以及精神魅力,留下了标志性的遗产,对移居国侨民的离散文学的发展,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

    二十世纪前后踏足加拿大的三个富有政治抱负的革新诗人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7~1927)和梁启超(1873~1929),就是典型的例子。凑巧的是,他们三人都是来自广东。有学者指出:“与生活在内地的诗人相比,生活在广东的诗人首先接触到形形色色的文明事物;首先见识到外来文化的真实面貌;首先有着航海出国的经历;首先体验到中西两种文化观念所带来的种种矛盾冲突。”④他们三人以自身的地理背景和阅历,对政治改革的热情和救国救民的紧迫感,在北美停留期间,特别留意西方那些先进的文化实践,同时,也注意到国人的缺点和优点。

    作为诗界革命的领头人,他们顺理成章地把异地风情文化事物融入作品之中。例如黄遵宪在美国写的《逐客篇》,康有为在加拿大的三十多首诗作,都显示了革新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为后来加拿大华人古典诗的异地化起了领头和示范作用。梁启超的《新大陆游记》以锐利的眼光,利用西方的参照系审视国人,是较早涉及华人自我形象建构的文本。本文试图从他们的行迹和著作资料,来探讨他们在加拿大华人文学的发展史上的贡献。

    一、黄遵宪

    从1858年到1885年,关于加拿大华人的议题,几乎都与移民和劳工有关。黄遵宪与加拿大华人发生联系,也缘于这些议题。他从1882年到1885年(光绪8年至11年)任三藩市总领事。⑤加拿大立国(1867)之前,英国是宗主国,清廷与加拿大的外交关系都通过英国办理。1876年(光绪2年),清廷开始在英国设立使节。加拿大华人若有事务需要跟加拿大政府交涉,可通过两个渠道,一是由维多利亚的中华会馆通知驻英使节,另一是通过驻美国加州三藩市的清廷总领事。

    黄遵宪是广东梅州人,谙广东方言,与华人相处融洽。在三藩市担任总领事期间,除了通过信函处理加拿大华人的事务之外,1884年,他还北上加拿大的维多利亚视察,协助侨商创立中华会馆,并于1885年亲临维多利亚主持揭幕礼。黄遵宪最为老华侨称道的莫如协助铁路华工。1885年,太平洋铁路即将完工,华工被大量解雇。大批无业华工流离失所,生活陷入困境。1885年冬天,铁路全部完工,有七八千华人集中在维多利亚和二埠(即新西敏寺New Westminster)。在黄遵宪的协助下,维多利亚中华会馆集资救济他们,租船把老弱者遣送回国。⑥后来,他即使到英国出任参赞,仍然为加拿大华工处境担忧,并曾致函维多利亚中华会馆说:“弟屡自念远离贵埠,时存保护桑梓之心,而鞭长莫及,辄付诸莫可如何。”⑦这封信真切诚恳,怜悯心肠溢于言表。

    关于黄遵宪与加拿大维多利亚华侨诗人的交往,李东海在《加拿大华侨史》有简要的描述:

    遵宪非但勤政爱民,且为多才多艺之君子也。当其在金山大埠时,尝联络刘云樵、李韶初(佑美)、陈瀚池、黄雪香、雷达三与侨寓维多利亚之李慎之(弈德)、卢仁山、林赞卿、徐畏三、刘小五等吟和唱酬,创金山联玉,以发扬祖国文化。⑧

    黄遵宪除了任职于美国三藩市之外,也曾任职其他国家,见识广阔,洞悉世界大势。在诗歌创作方面,他主张“我手写我口”,把域外所见所闻,化作意象入诗,石破天惊地开拓了古典诗的境界。他在三藩市为华人被禁止入境写有长诗《逐客篇》,表示强烈的抗议。⑨1908年,康有为替黄遵宪的诗作写序称赞说:“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缟鹤,无非珍奇矣。”⑩梁启超与黄遵宪友情深厚,他在《嘉应黄先生墓志铭》特别推崇黄遵宪:

    自其少年,稽古学道,以及中年阅历世事,暨国内外名山水,与其风俗政治形势土物,至于放废而后,有时感事,悲愤伊郁之情,悉托之於诗,故先生之诗,阳开阴阖,千变万化,不可端倪,於古诗中,独具境界。

    2005年,黄遵宪逝世一百周年,温哥华中华会馆率团到梅州出席黄遵宪纪念公园奠基典礼。黄遵宪无疑是第一位关怀加拿大华人的文学家,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吉瑞(Jerry D. Schmidt)著有《人境庐:黄遵宪的诗》(1994)一书,系统评介了黄遵宪的诗作理论与实践,并翻译了从早期(1864~1868)到后期(1899~1905)的大量诗作。

    二、康有为

    戊戌维新失败之后,康有为本来流亡日本,但日本受到清廷的压力,而英国则同情他的政治理念。在英国的帮助之下,他于1899年4月(光绪25年)流亡加拿大,并先后到加拿大三次(1899,1902,1904)(或说四次),停留时间达两年之久,写下三十多首古典诗和一篇《游加拿大记》。

    康有为名闻天下,渴望祖国强盛的加拿大华人,对他热情欢迎,并寄以厚望。他不但获得华人的支持,还通过英国的关系和加拿大政界人士往还。1899年4月16日他在温哥华演讲,吸引了1300人,引起轰动。1899年4月21日他到访维多利亚时,加拿大政府获得到英国密令,下令皇家骑警严加保护。康有为在维多利亚鼓吹维新,成立保皇会(Chinese Empire Reform Association),是为保皇会的发源地。康有为的足迹遍及加拿大,在许多城市成立保皇会分会,会员达到七千之数,加入保皇会一时成为华人的爱国表现和认同。1899年8月13日,康有为曾在维多利亚为文祭六君子。

    康有为著述甚勤,每到一处均作诗记事,在加拿大的诗作分别收入《明夷阁诗集》和《寥天室诗集》中,这些诗作的特点是诗题较长,他这样做是有意把诗的内容明朗化,即使用了比较象征性的意象,也能够知道诗作的时间和地点,以便日后记忆,对于广泛游历的康有为来说,这种记录可能是需要的。

    康有为把加国风光和新鲜事物转化为诗的意象,顺手拈来,视野雄伟开阔。例如,1899年3月康有为写的一首诗,诗题颇长,为“三月乘汽车遇落机山顶大雪封山,雪月交辉,光明照映如在天上,其顶甚平,译者请名之,吾名为太平顶”:

    洛机铁路绕■岩,大雪长封矗蔚蓝,

    身世支登太平顶,峰峦直走美洲南,

    光明混合廖天一,孤影真同明月三,

    此是玉京瑶岛路,欲为天问试廖廖。

    康有为身在江湖,心存魏阙。1904年(甲辰)他第三次访温哥华时,听闻八国联军入侵后,列强要求赔款的情况,顿生忧愤,写了长诗《在加拿大闻偿款加镑价重税频加忧而作,时甲辰十月也》,为首四句情绪激昂:“币偿十万万,自古无此奇,此金从何取?刮自民膏脂。”同年11月,康有为在温哥华病卧休养,住处四周树木参天,他有感而作,诗题为《病卧湾高华山泽浪游地多僵木皆数千年烧之以僻人居板桥四通行之无尽》:

    板桥石濑溜溅溅,临水山花亦妙研,

    行遍荒山看野烧,荒僵巨木尽千年。

    同月,他又写了《湾高华对海旅店夜步》:

    海夜波涛拍岸粗,冷风吹月渡明湖,

    步■烟剪巢边过,大雪封山万树枯。

    诗中所说的“烟剪”是印第安人的Indian一字的音译。烟剪巢指的就是印第安人居住的帐篷。这首诗写海涛,写土人,写大雪封山的荒凉,异域风光与孤单旅人,境界开阔。他也曾到温哥华附近的哈里逊温泉(Harrison Hot Spring),他的《重游嬉理慎温泉故店》(注:即哈里逊),把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与旅人攀登林石、静听泉声、仰观云影作的自得,作了无缝的结合。

    重山伐木深通道,山尽途穷见水明,

    廿里烟波开妩媚,万衫楼阁对澄清,

    岭巅雪影兼云影,桥畔泉声与浪声,

    再循磴道摩林石,虽酌温泉已冷成。

    1904年12月除夕,康有为抱病写了《除夕加拿大海岛卧病感怀五首》,洛矶山的万树参天与个人如屈原般报国无门的心绪,作古今中西意象合璧,立意深远:

    纵横宙合周寰宇,漂泊身名度洛机,

    泽畔行吟无远近,海边啮雪太支离,

    一年垂尽阴阳战,万树僵枯云物悲,

    谁识伍胥吴市日,鬓须全白异当时。

    康有为流亡海外十六年,期间周游列国,目的并非游山玩水,而是寻找革新富强之道,和推行保皇党的政治理想,故此每到一个国家,就对其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和国民生活状况,作详细记录。他的《游加拿大记》是中国文人第一篇以游记形式记录加拿大的作品。因为篇幅精短,不防把全文分段描述:

    他从西部温哥华出发,乘坐华人在1885年参与建筑的太平洋铁路,经过洛矶山,沿途穿越八十多个山洞,火车奔驰在西部草原区域时,他看见扎帐而居的印第安人。六天之后,到达首都渥太华(他翻译为阿图和),整个行程的景色尽入眼底。他写道:

    三月之末,度加拿大。逾落机山,千峰积雪,长松覆地;铁路转壳曲折,循山逾涧若长蛇。凡经雪架山洞八十余,涧桥无数。俯瞰碧湍,光景奇绝。铁轨盘山顶而过,山顶甚平而无名。西人请吾名之;吾名之为太平顶,期大地之太平世也。逾山则雪藉数千里,无寸土草及人居。时有一二烟剪(按:指印第安人)帐居于是牧畜,想见吾漠北气象,如是者四五千里,乃到苏波湖(Lake Superior),湖中万岛,界分英美。烟波洲渚,浩渺微茫,石阜长松,连续千里。此地殆中原所无,亦地球所少见也。三月晦夕,至阿图和(按:即渥太华,Ottawa)凡六日,铁路行万里矣。

    康有为此行的目的,是接受总理威尔法德·罗利(Wilfrid Laurier,1841-1919)的邀请。康有为无疑受到非常高规格的接待。在渥太华,他注意到加拿大虽然是英国前殖民地,总理(他称为总统)是民选,上面还有一个总督。康有为对罗利总理的热情很是受落,特别提到罗利见他时“一握手即曰吾与子皆新党”。他获得罗利的认同,深感喜悦,二人更“密室密谈,情意至厚”。他写道:

    其国预派巡捕官于车站前相接,越日其总督、总统、税务司官约见,其总督由英所命,若吾之镇守将军也。加拿大虽属英;而别为民政如美国。其总统由民举,虽位总督之下;而大权一切属之。总统名罗利(Wilfrid Laurier)、法种,额而新党新得政者也。一握手即曰吾与子皆新党,愿子迅得政如我,相接欣然。延入密室密谈,情意至厚。述及彼旧事,相与欷吁国种。令我过戈壁视其旧垒焉!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