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小常识
  • 生活技能学习
  • 安全知识
  • 理财知识
  • 礼仪知识
  • 节日知识
  • 旅游知识
  • 健康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生活 > 生活小常识 > 正文

    传统文化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导入途径

    时间:2020-12-02 18:18:5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以传统文化——传统蒙学、灯谜文化、楹联文化、书法文化、成语文化的引入为切入点,试图连结传统文化与汉字教学,探讨传统文化导入小学汉字识字教学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识字教学 途径

    汉字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语文教育的优劣成败亦或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都与汉字教学的成效息息相关。有效提升识字教学的成效不仅是目前语文教育亟需面对的问题,更是文化传承的挑战。小学语文课在进行汉字识字教学的同时,通过“文”与“字”使学生增进对社会、生活以及传统文化的了解。因此,我们可以把传统文化的引入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学生认识汉字,更重要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识字活动让静态的汉字鲜活起来、丰满起来,透射出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一、传统蒙学导入

    蒙学是对幼儿及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中国传统社会,十分强调蒙学阶段的儿童文化素质以及传统道德,以“明人伦、首孝悌”为主要培养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承载丰富的传统儒学伦理道德与哲学文化。从社会的层面来看,早期教育既可以传递、发扬传统文化,又可以进行伦理教育。

    《三字经》、《百家姓》以及《千字文》是中国古代幼儿启蒙的教材,被合称作“三、百、千”。对于它们的现代价值,应该客观、辩证地判断。以《千字文》为例,它作为幼儿、学童启蒙教材首要职责是识字,《千字文》中虽然只用1000个单字,但却并非简单堆砌,它把单字组成若干结构统一的句子,并且句子顺序的排列具有意义的连贯性;《千字文》亦为古代儿童通识性教材,儿童可以从中学习到关于诸多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常识。但由于《千字文》中一些字,例如“驱毂振缨”等汉字结构复杂、笔画繁多,并不适合启蒙阶段小学生书写,我们可以在识字过程中先展示文字字形,解释它的常用意义,使学童从感官上熟悉汉字。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尝试运用古人从文到句、从词到字的教学顺序,先在儿童大脑中建立起全文音序、形序,然后分句认读,目的是根据孩子整体识记的特点让孩子建立“音序”,使无规律的汉字建立一定的音序和字序,从整体走向分散,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的特点,使儿童在反复诵读中学习汉字。

    例如:第一節课,首先通过故事导入课程:讲述或者视频展示《盘古开天地》的故事。接着,三步读课文:第一步,读正字音,出示生字练读:“宇宙、洪荒、昃、宿、调、闰”;第二步,指导韵文的朗读节奏;第三步,分节背诵。然后,通过认读单字、出示字卡的方式,进行知识反刍。这个阶段是把上述生字以组词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迁移与拓展。最后,根据课件让学生理解课文。

    在孩子到了能够很快接受一些文字的年龄时,老师和家长用合适的方式把《千字文》传授给他们,让刚开始学习汉字的儿童在学习文字、领略中国文字之美的同时,了解一些天文地理知识、历史人物事迹,学习古人待人接物的道理以及品行修养,并进而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华国学文化。

    二、灯谜文化导入

    灯谜是谜语的一种。此游戏侧重于文本意义改变,再加上经常出现在元宵佳节,最早有人把它粘在绢灯上让人猜乐,因此,称之为“灯谜”,也有“文虎”、“灯虎”等称法,在中国古代的家庭、朋友聚会时是重要的一种文娱方式。在《红楼梦》以及《浮生六记》等古典名著里,都有猜灯谜的记载。汉字是表意字的二维文字,间架结构复杂,难学难写,但是因它含有艺术性、拆合性,所以变化无穷。孩子识字的兴趣无处不在,而且在他的眼中,每一个汉字都是鲜活的,运用“灯谜”的形式不仅让他巩固了旧字,而且对他掌握字形、形成正确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识字教学中可以尝试根据汉字有象形、象声和笔画组成等特点而设计灯谜。依据汉字的字形及字义,引导学童互猜,从而提高其识字的兴趣。为更好发挥他们的想象、联想、创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古代文学家的轶事故事引入。

    例如:对于间架结构相对简单,而每个偏旁、部件之间有一定联系的汉字,通过猜灯谜来巩固已学的知识,既可调动积极性,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一口咬掉手尾巴——告”;“一点一横,叉叉顶门——文”;“一块地,四方方,十字路在中央——田”;“画时圆,写时方,有它暖,没它凉——日”;“一个锅里炒仨豆,蹦出两个剩一个——心”;等等。这种方法首先是生动活泼,增强识字的兴趣。

    灯谜一般都有形象、生动、押韵的特点,往往运用想象、拟人等文学手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吸引儿童猜字,从而增强其识字的兴趣;其次是利于启发儿童思维,培养识字能力,通过猜谜启发儿童开动脑筋,去探索谜底,可以提高儿童智力;最重要的是可以增长知识,灯谜中包含着各方面的知识,尤其是传统文化知识,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为小学阶段儿童尽快阅读写作打下良好基础。

    三、楹联文化导入

    “楹联”俗称对联,因为古代大都悬挂在宅殿楼堂的楹柱而得名,又称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书法美妙结合,成了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2005年,国务院把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联是一种对偶文学,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也是汉字文化的独特产物,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的独特艺术形式。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识字教学中适当导入“对联”这种文化形式,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使学生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染熏陶。在识字教学实践中,通过对联的形式创设语言环境,也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求,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兴趣。在教学中,可以尝试用以下的途径把楹联文化引入教学之中。

    1.偏旁联识字法

    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可以给学生展示并学习。上下联均为同一偏旁的偏旁联。如下联: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上下联各用一种偏旁的偏旁联。如下联: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2.析字联识字法

    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可以给学生展示并学习。拆字是将一个或几个字拆成若干个独立的字,并用所拆之字表达一个完整语义。如下联: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鸿是由江、鸟二字组成,蚕是由天、虫二字组成。一是左右结构,一是上下结构,对偶极为工整严格。

    合字或称拼字,是将两个或多个汉字合成一个字,且语义连贯,并将所组合的文字巧妙地组句。下联是乾隆和纪晓岚的一副应答联:

    心口十思,思子思妻思父母

    寸身言谢,谢天谢地谢君王

    类似以上能用于小学识字教学的对联不胜枚举,作为教师可以在平时的教学及生活中注意收集。也可以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收集类似对联并在班级中分享交流。

    四、书法文化导入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之一,它以汉字作为造型基础,随着文字的产生、发展而演进。书法顾名思义指写字的方法、规律和书写的法则。它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汉字的起源是象形文字,往往字的本身就是图画。文字借助书法来表现,则产生出意涵丰富的书法艺术,虽无色彩而具画图之绚丽,虽无声响而具音乐之韵味。书法文化体现了中国人基本的美学思想:第一是辩证的。虚实相生,黑白对比,刚柔相济,粗细、大小、疏密相间。第二是重意境,抒发主观感情。第三是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师法自然,由形象到抽象的思考。

    不论是硬笔字的书写或是毛笔字的书写,写字教学均可与识字教学相融合。识字与写字教学应为一体的两面,书法写字教学时将识字教学融入其中,能认识文字,学习辨别字形、分辨字音、了解字义、熟悉文字基本结构;在学习书法时更能掌握文字的笔画、形体结构及书写方法。

    学生书写文字前先要能识字,了解所写汉字的内涵、字形结构,而后再行书写,如此在识字以及写字上才有帮助,否则仅止于描写、抄写,不仅不了解该字,也失去了写字原有之意义。因此,在生字教学时辅以六书造字理论,让学生能够了解文字的构造及组成,对于生字的形、音、义能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帮助学生识字。

    例如: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三、四个文字配合成一个字使人领会其意。设计拼字游戏猜猜会變成什么字。如:口+鸟=鸣;人+木=休。所学生字中,依六书造字分门别类,择取所学生字指导学生进行书法练习。书写之前若能够了解该生字之意涵及其结构,在书写过程中掌握字的表意形体及其结构将识字与写字教学融合,则学生对于文字的认识更明了,写字也更有意义。

    我们也可以尝试在教学中适当渗透书法知识,用正确理念统领学生的思路,将抽象的笔法化为直观的演示,辅以形象的说明,学生易感易知。书写过程中,教师注重加强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临写,展开互相评价。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里倾听、探究、练写、交流。例如,可以利用学生书法基础课程中学习过“永字八法”,进行汉字基本笔画的教学,教师可以通过直观演示或视频演示的方式,讲解“点”、“横”、“竖”、“竖钩”、“横钩”、“撇”、“短撇”以及“捺”笔画特征。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后,指名板演并指正。

    五、成语文化导入

    汉语成语在形式和内容上的独特性,也为快速高效的识字提供了前提。从成语的形式上看其基本形式是“四字格”,它可以被认为是古代汉语散文与韵文的经典形式;从内容上来看,成语文化内涵丰富,并且许多成语富于故事性,这就为成语识字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创造和想象空间。成语识字继承发扬了传统识字方法,具有集中识字、文以载道、背诵识记等特点。

    在识字课堂中可以灵活设计教学方式。例如:成语接龙的方式,如“因小失大”、“大海捞针”、“针锋相对”、“对症下药”、“药石之言”,在识字教学中开展汉字成语接龙时,需注意:首先一定要板书接龙的完整过程,从而突出识字的教学目标。其次,要根据学生表现,调整难度。在接龙构成中由于学生认知的局限,不必完全使用相同的汉字,在进行困难时,可尝试用同音字代替的方法继续进行。也可借鉴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成语识字教学方式,如陈凯主编的《中国成语识字》,以妙趣横生的成语故事以及韵律和谐的成语韵文为识字教材的主要内容。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听故事录音、看动画视频、教师朗读、儿童复述、即兴表演小品、猜字游戏、背诵韵文等方式完成识字目标。

    例:在识字教学中老师可以首先讲述或者视频展示“叶公好龙”的成语故事,让学生仔细看成语图画,试着读韵文全文。

    叶公好龙太可笑,

    口是心非惹烦恼,

    看人不仅听其言,

    表里如一最重要。

    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后,提示这篇韵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或用书上的话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教师板书课题:叶公好龙。

    接下来进入演练结合、趣味识字阶段:第一步,猜字游戏:教师利用教具——绘有彩色龙的带手柄纸板,任意遮挡黑板上板书韵文中的一个生字,让学生抢答;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变序读句子以了解识字情况;第三步,强化识字效果,教师指导学生变速读句子;第四步,分角色表演小品“叶公好龙”;第五步,教师带领学生跟随教学光盘演示在大屏幕上的“叶公好龙”四个字的速度,进行书写;最后,全班儿童背诵全文。

    总之,识字教学切忌就事论事,一叶障目,为了讲汉字而讲汉字。不仅要深入而系统地研究汉字的性质、特点和规律,而且必须全面研究汉字与其文化源流的关系。我们运用传统文化于识字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历史、习俗,并且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汉字文化,利于增进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触类旁通提升识字效果。

    参考文献

    [1] 程然著.语文符号学导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4

    [2] 崔增亮主编.汉字学与小学识字教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作者:薛剑莉(1982-),女,甘肃酒泉人,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