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下载
  • 职场资讯
  • 求职攻略
  • 求职面试技巧
  • 面试题
  • 笔试题
  • 职业规划
  • 职场法则
  • 职场培训
  • 升迁之路
  • 劳动法规
  • 跳槽注意事项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职场 > 笔试题 > 正文

    浅析中国近代历史分期问题

    时间:2021-01-22 21:14:08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十九大对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做了重新的阐释。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变革,自1840年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多次变化,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更深层次地了解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分期,更有利于了解每个阶段的历史任务。

    关键词: 中国近代 主要矛盾 历史分层 演进

    一、社会主要矛盾的由来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的主要矛盾对于推动历史发展非常重要,假如不能很好地认识到社会的主要矛盾[1],对于我们认识历史,乃至解决当前社会的问题都是不利的。一直以来,中共共产党对于主要矛盾的问题认识深刻。在2017年召开的十九大会议上,中共中央对中国现今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做出了重大的修改,改变了自1981年以来就一直沿用的表述。这一变化对于解决当前社会问题意义重大,有利于执政者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那么中国近代以来各个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分别是什么,下面做一阐述。

    二、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分期

    从中国古代社会到近代为止,中国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一般是内部矛盾,比如原始社会时期的奴隶和奴隶主阶级的矛盾等。但到了1840年,这样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打碎了中国人心中天朝上国的梦,中国到了近代化的门前。它遇到了之前从未真正交过手的对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并由此揭开了一段黑暗的岁月。关于中国近代以来主要矛盾历史分期,学界的争论由来已久,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鸦片战争之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这长达百年的时间里,中国社会当中一直存在两种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人民大众、西方列强和中华民族之间。在不同时期,这两种矛盾又相继成了主要矛盾[2]。

    (一)第一阶段:1840年—20世纪初

    首先占主导地位的是民族矛盾,当此之时,英美等国开始谋划侵华行动。工业革命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到1840年已经完成。西方国家受利益的驱使,希图继续扩大自己的海外市场。但放眼世界,当时还未开放的地区已经不多。中国是这些国家中最富裕,市场最广阔的老大帝国。但它同样步履蹒跚,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此时已经日落西山落后于世界潮流。1839年的虎门销烟不过是牵强的借口。西方窥视已久,打开中国的大门才是它们想要做的。不出所料清朝战败,中国就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受资本主义世界化大浪影响,古老的帝国在风雨中摇曳[3]。阶级矛盾及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开始轮番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

    鸦片战争给中国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百姓困苦不堪,激发了新的阶级矛盾,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爆发。1851年,数次落第的书生洪秀全在南方宣布起义,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起义,与过去不同的是洪利用了外来宗教并将其中国化,形成新的“拜上帝教”。以此聚拢百姓起义。毋庸置疑,这是一次伟大的革命,太平天国起义的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同时它又希望努力维护民族的利益,拒绝成为列强帮凶的要求。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法等国就深觉自身利益没有得到满足,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西方国家早就蓄势待发。既然太平天国不愿满足要求,他们只好亲自上阵,转向镇压天国向清政府邀功。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的打击,清政府统治日趋衰落。19世纪末,西方原来的商品输出模式已经不适用,转而加强对华资本输出,尤其是甲午战后西方列强乘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风潮,在中华大地上各自建立势力范围。面对列强咄咄逼人的态势,不甘沦亡的中国人,先后发起救亡图存的运动[4]。为防止清朝这艘巨轮沉没,地主阶级从1861年左右兴办洋务,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目的,大规模创建近代化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新的资产阶级。1898年,康、梁等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向英国学习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在毫无实权的光绪皇帝支持下,维新变法虽然大张旗鼓地开始了,结果却昙花一现[5]。“百日维新”刚结束,一群由农民发动的义和团运动在山东揭开了帷幕。这场运动具有农民运动盲目性的缺点,但对于列强的打击显而易见。纵观历史,这一阶段还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这两对矛盾的斗争,其中中华民族与西方列强的矛盾为最主要矛盾[6]。

    (二)第二阶段:1900年到1937年

    中国此时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这一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分别体现在人民大众和清政府、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之间。1901年后,清朝完全成为西方列强在中国的走狗,采取严厉措施镇压人民的爱国运动,这使人民大众与清政府的矛盾上升到主导地位。矛盾的激化促使人们迫切希望推翻这个阻碍社会进步的腐朽帝国。孙中山在1905年领导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清政府受困于当时的局势重新捡起当年维新派所提倡的主张:立宪。但其没有认识到人民的要求,这场闹剧最终结果适得其反,百姓反而看清了清王朝的真面目,大失所望。革命派力量由此壮大,革命的呼声风起云涌。1911年,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然而袁世凯的从中作梗,孙中山为了国家和人民最终不得不将大总统之位让给了他[7]。中国的社会现实没有改变,百姓的生活依旧倍感艰辛。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动了无产阶级的诞生,在无产阶级的带领下,中国的革命一扫之前的阴霾。国民大革命时期,在广大民众的支持下国共两党通力合作打败了北洋军阀的势力[8],结束了十余年的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不幸的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共产党不得不开始独自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开始了长達十年的内战时期。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崭露头角。

    20世纪初—1937年这一阶段中华民族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虽然始终没有消失,但阶级矛盾最显著,不论人民大众和哪个阶级的矛盾,抑或领导革命的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都是中国的阶级矛盾。

    (三)第三阶段:1937年—1945年

    “七七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内部矛盾被暂时搁置,集中全力来应对日寇的侵华战争。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野心由来已久,非一朝一夕之事,从尊王攘夷时期开始。这一谋划已持续了近百年,日本灭亡中国的举动遭到了来自中国军民的抵抗,从1937—1945年进行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毋庸置疑的是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遇到的最大挑战,一场又一场的战役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牺牲。但所幸的是中国最后取得了战争的胜利。这也奠定了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地位。

    (四)第四阶段:1946年—1949年

    1945年抗战胜利后,共产党和国民党的阶段矛盾日益凸显。蒋介石阳奉阴违,并没有真正想要给中国带来和平稳定。短暂的太平之后,战争又起,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后一次国内战争。最终,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成功。

    从1840年以来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很大。不能简单地以为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与列强之间的矛盾都是主要矛盾。准确地说,当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发动针对中国的侵华战争时,这一矛盾方才发挥主导作用,其他矛盾不再突出。其他时间,中国内部的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一直以来中国人民的反抗不断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合镇压。这就导致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突出。就近代而言的话,正如毛泽东的分析:“对外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对内必须推翻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总而言之,对内是民主革命,对外是打倒列强。

    (五)第五阶段:1949年—2017年

    这时新中国建立后,开始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在这个时期中国国内的矛盾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基本一致,是内部的阶级矛盾,在这段时期主要是解决中国的农业、工商业等问题。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在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上,考虑到当时中共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的高速发展时期,关于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这样描述的:“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9]深刻把握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中国虽然已经开始步入建设的快车道,但各行各业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与其他国家的差距明显[10]。人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情况,一开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后续的发展中由于发展经济的经验欠缺。在此之后的数年时间中,由于盲目订立高标准的生产计划,中国经济出现了倒退的不利情况。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考虑到当时中国还处在一个落后时期,如果再不开始抓紧经济建设可能就会出现更不利的局面。中国必须放弃“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想法。1981年中共十一屆六中全会中国政府明确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论断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一直被政府沿用,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总的来看,在“十九大之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迁大致可以分为以上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矛盾都不尽相同,只有充分认识到每一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才能够正确引导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在当今中国,我们应该深刻明白,中国现在所获得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尤其是从我党建立以后历经千辛万苦,破除重重万难,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张三元.科学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J].思想政治教育,2017(12):14-20.

    [2]齐敏.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封建制理论[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13(6):64-68.

    [3]糜海波.论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重蕴意[J].前沿,2012(17):4-7.

    [4]耿萍萍.以《申报》为视角探究1935-1936年的中土关系[J].前沿,2013(14):158-159.

    [5]吴建国.百年梦呓──“黄祸论”与“中国威胁论”透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1996(S2):8.

    [6]梁克明.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J].新疆社会科学,1987(5):11-15.

    [7]肖玉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起点的历史解读[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3):4.

    [8]席书涛.新民主主义革命界定标准正误谈[J].理论教学,1991(6):65-66.

    [9]吴冷西.新的探索和整风“反右”[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59.

    [10]蔡昌瑞.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J].理论与改革,1997(1):37-38.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