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下载
  • 职场资讯
  • 求职攻略
  • 求职面试技巧
  • 面试题
  • 笔试题
  • 职业规划
  • 职场法则
  • 职场培训
  • 升迁之路
  • 劳动法规
  • 跳槽注意事项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职场 > 笔试题 > 正文

    光华似水,岁月如歌

    时间:2021-01-13 18:00:3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2019年元月16日的夜里,我第一次走进临夏市八坊十三巷。这时距离我来到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临夏市还不到三小时。

    作为《中国报告文学》知名作家采风团的一员,从我走进西北城市临夏市的那一刻起,所见所闻已经完全颠覆了我此前对大西北的所有想象和认知。寒冬腊月,天气很冷,夜里气温降低,更是寒气凛冽。酒店距我们要去的八坊十三巷还有点路程,市里安排了公务用车以行。汽车在宽广洁净的马路上慢慢行驶着,两旁高楼林立,万家灯火。路上车水马龙……陪我乘车同行的临夏市李宏源副市长,是甘肃省委宣传部下派挂职临夏市的领导,他在省委宣传部负责的是文化产业开发,来临夏后又分管文化旅游工作,业务精,情况熟,一路上他的热情介绍,使我明白了我们此行采风的“八坊十三巷”是历史上对河州也就是今临夏城外南关一带回族聚居区的泛称,也是临夏市委市政府近年来通过棚户区改造而打造出的一处留存有悠悠岁月中八坊先民厚重历史文化气息的古街民居建筑群,四A级旅游景区。2016年,由央视《还看今朝》、甘肃省融媒体等共同发起的“喜迎十九大、寻找甘肃新地标”网络投票活动中,八坊十三巷荣登榜首,被誉为“甘肃新地标”;2018年,八坊十三巷因旧貌变新颜、“城中村”变身“新地标”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汽車缓缓地停下,抬眼望去,一座高大的古色古香的牌楼展现在我的眼前,在五彩绚丽的灯光点缀下,“八坊十三巷·大旮巷”几个金色的大字格外醒目。走进大旮巷,走在青石板铺成的巷道上,金色的彩灯装饰着古老的建筑,柔和的灯光辉映着古朴的照壁。古色古香的门廊院落,砖墙黛瓦、青砖雕花、彩绘栏木……闪闪烁烁,如梦如幻!我仿佛进入到一个童话世界,又仿佛穿越进了沧桑的历史空间,远离了喧嚣,远离了烦扰,远离了寒冬,从心底里涌上的是一种暖暖的温馨。

    八坊十三巷,我真的被震撼了!

    注魂:利民为本

    临夏古称河州,这个位于黄土高原边缘和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交接地带的城市,东临洮河,北濒黄河,与黄土高原的定西和兰州相接;西倚积石山,南靠太子山,又与位于青藏高原东段的青海、南段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比邻,处于畜牧经济文化类型和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之间,是汉文化和藏文化的交融点。唐王朝时期,河州地处丝绸之路南路的要冲,沿丝绸之路进入和途经河州的大食、波斯穆斯林商人因种种原因或暂住或留居不归,成为河州回族最早的先民。从元代到清朝早期,他们在河州南关一带先后建起了南关大寺、王寺、华寺、城角寺、北寺、祁寺、西寺、上二社寺等八所清真寺,形成了八个教坊。回民们围寺而坊,围坊而居,曲折相通,又形成了横向六条、纵向七条的十三条街巷:大旮巷、拥政巷、坝口巷、铁家巷、王寺巷、细巷、石桥巷、北巷、小南巷、大南巷、沙尕楞巷、仁义巷、专员巷等。“八坊十三巷”之名由此而来。

    八坊十三巷居住着包括回、汉、东乡等8个民族的群众,其中以回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群众占98%。多年以来区域内的各民族群众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各种民族风情和民俗文化交流融合,“河州八坊人”是他们自己也是河州社会对他们的共称。然而,独特恢宏的古典建筑,秀丽壮观的古朴风貌,叙说的不仅仅是昔日的荣耀光鲜,也有世事沧桑、灾祸苦难。

    且不说宋、辽、金时期的频繁战乱,也不讲民国17年那场火烧八坊的灭顶之灾,即便是五年前的八坊,有几人不是掩鼻而过?烂泥窝、臭水河,0.41平方公里居住的近2000户约一万名居民,占37%的群众吃低保,“临夏低收入群体聚居区”就是这里的代名称。与高楼林立、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的临夏东城区相比,简直是天上人间。

    2015年10月,党中央召开十八届五中全会,吹响了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战斗号角。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实施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如何把“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工作目标”落到实处,临夏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深感肩头担子的沉重。市委主要领导把目光聚焦到了“八坊十三巷”。

    调研的结果有喜有忧。

    喜的是,自2007年以来,临夏市的决策者们数次到八坊陋巷深宅走访调研;临夏市两级的人大、政协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也积极呼吁改造建设八坊十三巷,破解多年来积压在临夏群众心头的难题。几年来,先后进行了南栅门民居保护试点工程,大旮巷改造第一期工程。特别是在2013年曹正民出任临夏市委书记之后,主持的大旮巷改造工程,为“八坊十三巷”的整体改造树立了样板,使“八坊十三巷”的建设改造现出了一线曙光!

    忧的是其它多条巷子,烂泥窝窝,尕巷道,没硬化的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晴天一刮风飞沙垃圾扑头盖脸满天飞,雨天一泡糟,泥泞难行。天上电线横拉竖扯似蜘蛛网,紧傍八坊的那条红水河污水横流、臭气喧天,活生生的一条“龙须沟”。走进巷道里的人家,大多数住户房子又老又旧,院子又窄又小又拥挤,一些土木结构的房子由于年久失修,更是破破烂烂,阴暗潮湿。如果再不建设改造,不仅人民群众距离幸福美好的生活会越来越远,而且,老祖宗留下的独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41座古旧院落和109座仿古民宅也将毁于一旦。

    调研的成果是: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农村扶贫与城市扶贫两个扶贫工作一肩挑,将八坊十三巷进行全面改造建设并将其纳入扶贫攻坚的总体战略,以“文化为先、利民为本”为宗旨,既让八坊十三巷成为展示民族文化、实现文旅融合的旅游新星,又把她建成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根据地”。同时把八坊十三巷建设改造工程定为向临夏回族自治州建州六十周年的献礼项目。

    大局定,方向明!八坊十三巷改造建设工程,犹如一幕大戏在拉开幕帘之后,就紧锣密鼓地开演了。

    问卷百姓,全面了解八坊居民对历史、文化、民居、饮食等诸方面的价值认同;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