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稿大全
  • 辩论技巧
  • 演讲口才
  • 口才技巧
  • 口才训练
  • 谈判技巧
  • 朗诵技巧
  • 练声方法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口才 > 演讲稿大全 > 正文

    法国高中会考及其课程改革新趋向

    时间:2021-01-25 21:12:09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法国的高中会考制度已经推行了200多年,是法国卓越教育的体现和保证,也是重要的国家制度。高中会考是高中课程质量与高等教育和劳动市场相关联的重要纽带和桥梁。受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影响,法国高中会考通过率逐年走高,然而它与高等院校的高辍学率形成了很大的反差。2017年马克龙政府执政后,决定对高中会考制度以及高中课程组织模式进行改革,其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未来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要求。会考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取消原来分科的基础上,借鉴英国模式,调整基础课程、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的要求,同时增加平时考核的比重。法国的会考和课程改革对我国高考制度的探索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法国;高中会考;课程;学习能力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竞选期间就承诺:“我们将会使会考(Bac)更加现代化,会考将只有4門必修科目,其他课程通过平时测验进行综合评定”[1]。马克龙自执政以来,一直采取积极措施推动这一改革,力图兑现承诺。目前披露的改革方案还处于征求意见环节,并进一步完善技术性细节,预计到2021年新的会考制度将正式付诸实施,即自2018年起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将按照新课标学习并为3年后的会考制度做准备。

    一、目前的课程体系和会考制度

    法国的会考制度起始于拿破仑执政时期的1808年,距今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2]。尽管经历了一些变革,比如从开始以普通教育选拔为主,到后来技术教育、职业教育都纳入统一范畴,但是基本的宗旨和思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会考成绩除了是对中学学业成绩的评定,也是学生申请大学的资格依据。会考作为由法国教育部具体负责的全国范围内的大型考试,每年举行一次,即使是法属海外领地也需要与本土在同一时间启用考试试卷;法国的穆斯林人口占总人口的8.8%,高中会考一般安排在6月,恰逢穆斯林的斋月,即使会考与宗教时间冲突,也难以撼动其根基。

    法国的义务教育体制为小学5年、初中4年、高中3年。在初中结束时就实行一次分流,学生可以选择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和技术高中。高一学生所学科目很多,除了法语、外语、体育等基础课程外,还包括经济与社会、现代语言、舞蹈、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生态、工程、医学入门、第二外语等。学生在高一年级结束时开始分科,普通教育类分为文学类、科学类、经济社会学类三个类别;技术教育类细分为七个类别:工业科技、科学管理、社会医学、实验室科技、农业技术与环境、音乐与舞蹈、酒店管理;职业高中则细分为几十种类别。学生根据自己的倾向、兴趣和爱好,在教师和家长的建议下,选择自己的学科,也是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分科后可以改科,但在高二结束时不能再进行修改。整体而言,即使分科,法国高中也具有多元化的课程,促使学生广泛涉猎,拓宽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为具备良好的人文和科学素养奠定基础。经过初中升高中和高中再次分流后,超过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普通类,大约1/3的学生选择技术类,1/4的学生选择职业类,后两者的职业倾向更明显,但也可以升入大学。

    所谓会考是对高中三年所学知识、掌握技能、思维能力等的综合评定,考试形式既包括笔试、口试,也包括一些类似实验操作、自选项目的评判等;考试科目既包括必修课程,也包括专业课程以及选修课程。从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而言,普通高中的学生是为升入大学做准备,职业高中和技术高中的学生是为进入劳动力市场做准备,他们都需要参加会考,成绩合格并获得会考证书是升学和就业的前提条件。

    法语、哲学、外语、体育是所有学生的必考科目,母语的重要性无须多述,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学生结业和选拔考试的必考科目,法语测试一般在高二学年末举行。哲学是法国的特色,是法国学生的“成人礼”。它既是一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义务,只有少数几个欧洲国家(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等)把哲学列为必考科目,重在鼓励学生批判思维的培养。体育成绩计入会考总成绩,基本是以平时考核为主。经济社会类学生,需要通过经济社会科学和数学的考试;文学类学生,除了文学外,还需要从艺术、古希腊语言与文化、拉丁语言与文化、数学四科中选取一科进行考试;对于科学类学生,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是必考科目,剩下一门再从生命与地球科学、生态学、工程师类学科中选择。任何一类考生都需要参加一门命名为TPE的考试,即个人研修项目,包括笔试、项目口头汇报展示、考官互动提问等。学生为取得结业证书,需要在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以及选修课程中考取八九门课程。有些学生甚至参加了十五门课程考试,因为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把哪些选修课成绩计入会考成绩。

    不同会考科目成绩所占权重不同。对于科学类,数学、物理化学一般分配的权重系数较高;对于经济社会类,数学的系数依然不低,历史与地理、经济学与社会科学则有较高的权重;对于文学类,法语的权重高于其他两类,哲学、外语、艺术等也占较高的权重。

    每一门会考科目的满分为20分,全部科目按权重折合计算后,最终成绩也以20分为满分。其中,16分以上为特优;14~16分为优;12~14分为良好;10~12分为及格。成绩在8~10分之间有补考的机会。8分以下为不及格,仅获得结业证书,达到10分以上才能获得资格证书。会考成绩特优学生的证书会有考官手签的特别说明,也会得到来自政府、学校、相关机构等的奖励。

    二、会考制度及高中课程改革原因分析

    法国的高中会考是体现法国教育卓越的重要标志,跨越时间长,涉及规模大,考评方式多种多样,计分过程复杂,既有其严谨性的一面,也有其人性化的一面。每年大约70万人参加考试,高中会考在法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教育部门每年都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会考进行组织、管理等,但在具体实施中难免会有一些争议。2011年的考题泄露事件就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也催生了要求对会考制度进行改革的序幕[3]。1981年密特朗执政时期,曾一度取消会考中包含学生操行评语的要求,但在1984年又重新恢复。1993年,政府试图对高中学生分科中选择科学类学生偏多的情况加以扭转,促使学生学科选择大致平衡,但收效甚微。2005年,法国时任教育部长菲永提出了会考制度的改革方案,但因为遭到工会组织和学生代表的反对而被迫搁浅。奥朗德执政时期也提出过改革,但没有提出具体的方案。马克龙在竞选期间,就以会考制度改革为口号,说明会考制度改革有强大的民意支持。

    改革原因之一是国际比较下法国教育卓越的丧失。作为经合组织成员,法国在中等教育的支出比例与其他国家不相上下,然而在国际测试尤其是数学测试和语言测试中,从2003年到2012年,法国学生成绩逊色于其他国家的现实,让一向特别看重数学成绩和视法语为最美语言的法国教育界感到了差距[4]。在PISA、PIRLS等项目中,法国学生的名次均不理想,由此需要从自身寻找差距产生的原因。

    改革原因之二是中学教育缺乏与高等教育和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衔接。会考成绩是高校招生的标尺,然而会考通过率的持续提高却没有带来高校学生学业完成比率的上升,更不用说与劳动力市场的关系。会考是精英教育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学生通过会考才具备升入大学的资格,近年来会考通过率节节上升。会考由过去严格的考试转化为一种民主化的权利,在追求教育民主的过程中,其门槛越来越低。在会考实行的第一年,全法仅有31人通过考试,获得证书;2014年,会考通过率达到87.9%;2005-2016年,会考中特优生的比例就翻了一番。然而会考通过后,大学第一年就不能继续坚持学习的人数比例达到61%[5]。根据法国教育部公布的数据,三年内能够完成大学学业并获得本科文凭的学生人数比例只有27%。高中阶段本应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会考通过率的逐年攀升与大学辍学率的居高不下说明整个教育体制存在问题。

    改革原因之三是会考耗用了大量国家资源。就2017年高中会考而言,全国考生达73万,6月份考试期间的印刷试卷就超过400万份,由17万教师进行成绩评定[6]。例如,单单外语类试卷就达50多套。每年高中毕业会考耗资1亿欧元,会考费用占一名高中生三年学费的0.5%,以会考为中心的僵化的体制成本极高,结果却不尽人意。

    改革原因之四是难以真正围绕学生的发展进行制度设计。高中阶段本应该是学生职业生涯的奠基阶段,分流是希望学生具有专业的知识,从而为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现实情况是,随着教育的大众化,众多学生把升入大学作为目标。为应对考试,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也很大,以哲学为例,在4个小时内完成考试,没有一定的知识、没有一定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很难交出一份好的答卷。尤其是在分科之外依然规定了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内容广泛,尽管有选修课,但学生的自主性仍受大框架所限,所学内容并不比中国学生轻松。尽管平时成绩、过程考核也占了一定分量,但在最后的会考中所考科目依然很多,且多少有些一考定终身的现象。这样也催生了私人教辅市场,专门研究历年试题,寻求解题思路。另外,原本的水平和能力测试演化成带有应试色彩的测试,失去了教育应有的功能。

    改革原因之五是需要对课程进行调整,增加学生的灵活性,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教育课程设置与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实际上,自会考推行以来,作为高中教学的指挥棒,课程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调整。尽管法国是世界第五经济大国,但其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在产业引导力方面明显下滑。一方面需要增加一些与时代、产业发展相关的课程,另一方面需要充分尊重学习规律,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因此,会考制度改革,也是高中课程设计体系的改革,尽管法国政府部门没有提及增加会考难度,但会考所应发挥的作用需要着重考量。

    三、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和内容

    通过分析法国会考改革内容,可以看出以下原则:一是突出个性化的特征,体现以自我学习为中心;二是突出实用性,强化高中阶段学习与大学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联系;三是在个性化学习特征下强调专业性,既要“专”又要“精”;四是学习目标的明确性。

    高中会考是法国的重要国家制度,改革只能是渐进式的,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调整,改革与当前和未来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为国家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哲学作为法国传统的考试科目依然将被保留,法语依然是必考科目,目前实行的20分计分制也将继续实施。改革的主要内容集中在取消高中分科,允许学生选择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并将其浓缩为两门专业课考试。这样,明确的思路即会考科目将由原来的八九门缩减为法语、哲学、两门专业课和大型口试。

    (一)取消分科、增加平时成绩

    目前所实行的文学类、科学类、经济社会科学类的分科方法将被取消。新的改革方案强调不再分科,而是采取“主要学科”与“次要学科”相组合的模式。主要学科采取“双主”学科制,即两门主要学科作为学生的学习方向,在进入高二时选择两个感兴趣的专业课程学习,这样两门主要学科的组成将会有八到十种可能性。比如数学-物理、数学-计算机、数学-经济学与社会科学、工程学-物理学、文学-语言、艺术-文学等。除了主科,学生再选择两门到三门辅修学科。不同地区的学校会存在实际情况的差异,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教学特征提供额外的两门主要学科的组合。根据需要,在高中阶段新增了历史-地理与地缘政治学、数码科技信息科学两门专业课程。学生可在高中二年级进行选择,在高中三年级则进一步聚焦,从所选课程中精选两门作为备考科目。

    (二)减少考试科目

    高中会考科目将减少为四门,考试科目确定为法语、哲学、两门专业课和大型口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40%。法语考试依然在高二学年末举行,其他科目将从原来的在一周左右的时间内集中考试改为分散在高三第二学期的4月和6月考试。4月主要对两门专业学科进行测试,6月的测试是哲学和大型口试,大型口试主要是针对个人学科计划(与主修课程和辅修课程有关)的阐述,实际上更加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改革平时成绩

    占总成绩40%的平时成绩由两部分构成,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和辅修课程成绩共占30%,高二和高三学段的成绩占10%。基础课程包括:法语、数学、哲学、历史地理、道德与公民教育、第一外语、第二外语、体育、以及命名为“科学与数码人类学”的新课程等。考试分布在高二和高三两个学年,高二学年的考试安排在1月和4月,高三学年的考试安排在12月。为保证不同学校考试和评分的公平性,全部试题来自教育部门建立的题库,所有考题将从题库中选取。另外,试卷的判定必须匿名且授课教师必须回避。学生每周3小时的选修课被保留,如拉丁语、古希腊语、第三外语等。另外,高三的选修课包括法律与当代世界、专业数学和补充数学。也可以看出,學生接触的课程内容并没有删减,在多元评价机制基础上,体现基础性和专业性的统一、自由与规范的统一。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