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鲜花礼仪 > 正文

    理想的风筝教师案例参考

    时间:2021-03-16 23:16:21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理想的风筝教师案例参考

      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以下是职场范文网和大家分享相关的理想的风筝教师案例参考参考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理想的风筝教师案例参考

      理想的风筝教师案例参考一

      [案例]

      听实习老师上完《理想的风筝》以后,总觉得学生对课文中的刘老师好像认识不够。在课后交流时我向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理想的风筝》是一篇借物写人、托物言志的文章,因而学完后要让学生对主人公——刘老师有一个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使学生产生与作者一致的敬意。为此,可问学生喜不喜欢刘老师,为什么?或者设计一个给“刘老师打分”的环节。实习老师点头称是。

      为了弥补上述的环节,我特地在下一节语文课上问学生:“喜欢刘老师吗?为什么?”原以为这是一个发散性的问题,大家会争相回答不断补充,想不到过了半晌也无人举手,却听到有人在嘀咕:“我不喜欢刘老师。”这使我感到吃惊。我连忙走到那位学生的身旁和颜悦色地问:“说不喜欢是完全可以的。能不能说一下理由?”那位学生红着脸不敢言语。“是不是因为刘老师是残疾人,长得难看?”我问。“是的。”他低声地说。我从其他同学的神色中感觉到好像有好几个拥护者。看来,学生们对刘老师有偏见。

      我回到了讲台旁,深情地向同学们说开了:“同学们,你们认为刘老师长得难看,老师不怪你们。以前我对身体有残疾的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直一读师范时遇到一位失去右臂的语文老师后,我不禁对他们产生了由衷的敬意。这位老师姓张,那时他大约40岁。”然后我从张老师名字的含义讲到他的文学、书法水平怎样出色,以至上课时我和我的同学怎么专心,怎样模仿他的字等等。我还特别提到,自己做了老师后在讲课、写字方面有成绩是和张老师分不开的。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定了神,继续讲:“在我们即将毕业的时候,张老师经人介绍,与一位爱慕他的女子结婚了。一年后,张老师特地打电话给我,说是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儿子,取名张又村。同学们想不想猜猜这个名字的含义?”大家听得来劲了,猜得也有点意思。一位学生说:“张老师失去了右臂,得到了儿子,‘又’与‘右’是同音,有了儿子等于有了他的右臂。”“那为什么不叫张右臂?”我再问,同学们都大笑起来。又一位学生想了想后说:“我知道了,这个名字来自陆游的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思是张老师以前生活很艰苦,处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路的困境,现在家庭美满,柳暗花明,生活有了转机,将来肯定越来越好。”“你的分析很有道理,和老师想的一样。”我称赞道。

      故事讲完了,可同学们的心情仍然不能平静下来,似乎还沉浸在对张老师的美好祝福中。这时,我话锋一转,说:“同学们,课文中的刘老师让我想起了张老师,所以我很喜欢他,你们呢?”大家会心地点了点头。在我的启发下,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概括了喜欢刘老师的理由。比如他亲切、慈祥、对同学有耐心、讲课富有激情、不喜欢笔试、喜欢当众评价鼓励学生、喜欢和同学一起放风筝、对生活充满爱,等等。最后,我意味深长地对同学们说:“看来,喜欢一个人,外表不是最重要的,哪怕这个人有生理的缺陷,关键是要看这个人是不是热爱生活且富有同情心,看这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学且有所成就。”

      后来,实习老师找到我说:“孙老师,怪不得我上这篇课文时,问学生有没有遇到过印象深刻怕老师,他们都摇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类似的经历。”我说:“是的,他们年纪还小,但是执教的老师完全可以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屯体会来感动学生。教学深入到学生心里了,就接近成功了。”

      [反思]

      新课标倡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倡导尊重学生的多元体验。本案例中的学生“不喜欢文中的刘老师”应当说就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但个性化解读不能背离正确的价值观,对一些思想观念不太正确的解读,教师必须加以引导。本案例中的老师处理得就非常好:既尊重了学生的理解,又正确地通过故事感染、影响了孩子。

      理想的风筝教师案例参考二

      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选取了两方面的事例来写人,才能更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

      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放一次风筝

      (实物)风筝一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手拿风筝,问:“这是什么?”(板书:风筝),同学们,课前我们已经放飞过风筝,

      那么你在放风筝时的心里感受是怎样的?请说一说。

      2、师小结:听了大家的感受,似乎你们都觉得风筝挺好玩,然而作者对风筝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在他的心中,风筝就是理想的象征(板书:14_

      理想的风筝)。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你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品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

      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3、班上汇报。(同学之间互作补充、评价,师作适当点拨)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2)刘老师在课上讲课和在课下放风筝的情景之间有什么关系?

      刘老师在课堂上,“只靠着健壮的右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不知道要跳跃旋转多少次”。这是靠顽强的毅力给学生上课。

      刘老师课讲得好。他对学生充满了爱。

      刘老师课下喜欢放亲手制作的风筝。“绝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的欢乐”,“故意撒脱手”,“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这是一种对生活的强烈的热爱之情的流露。

      课上讲课和课下放风筝,都展示了刘老师意志的顽强和热爱生活、不懈追求的思想感情。

      (3)结尾句“他一定依旧仰仗那功德无量的圆木棍,在地上奔走、跳跃、旋转,永远展示生命的顽强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

      这句话既是对刘老师身残志坚的赞叹,又是在告诫我们:应该像刘老师那样热爱生活,不断地追求、创造生活。

      (4)题目“理想的风筝”有什么含义。

      文中刘老师放飞的风筝是他对生活无限热爱的标志,刘老师腿有残疾、行动不便,但他借自由翱翔的风筝来寄托自己要在广阔天地间大有作为的理想。题目中“理想的风筝”是指刘老师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与不懈追求。

      四、总结、扩展。

      1、挑选你最感动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为什么?

      2、谈谈对课文或对刘老师的印象。

      3、写法上的启示。(师作适当的补充。)

      五、课后延伸。

      1、(必做题)摘抄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2、(选做题)以“我最____的人”为题写一篇短文,并试着运用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些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理想的风筝

      身残志坚

      热爱工作

      热爱生活

      理想的风筝教师案例参考三

      一、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筝”“翩”熟知课文的内容。

      2. 学习“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感悟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3. 理解重点语句,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作者是怎样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

      二、教学重点:

      抓住文本特点,通过放飞风筝这一特写镜头的学习,感悟体会刘老师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和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

      三、教学难点:

      揣摩文章的表达效果,学习“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

      介绍作者苏叔阳,回忆他的心灵独白。

      2.板书课题,指导生字“筝”的读音和写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生活的谈话,引发学生情感,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教师在田字格中板书规范的“筝”字,感受汉字的美,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把握特点,理清文脉。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特点。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课文中讲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

      引导概括四件事 (师相机板书):

      笑谈残腿、上历史课、倾听发言、放飞风筝

      3.引导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出示单元训练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依据单元训练重点,引导学生了解文本特点,明确学习任务,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体会情感,梳理方法。

      1.引言导入,出示自学提示。(课件出示)

      2.学生按自学提示自主学习,教师巡视辅导。

      3. 抓典型事例中的重点语句,品词析句,梳理“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重点句段一:“他的腿自然不便于奔跑,但他却决不肯失去亲手把风筝送上蓝天的欢乐。他总是自己手持线拐,让他的孩子或学生远远地举着风筝。他喊声:“起!”便不断拉动手中的线,那纸糊的燕子便抖起翅膀,翩翩起舞,扶摇直上。他仰望白云,看那青黑的小燕在风中翱翔盘旋,仿佛他的心也一齐跃上了蓝天。这时候,他最幸福,笑声朗朗,指着天上的风筝,同看风筝的同学们说笑。”

      重点句段二:“有一次,他故意撒手,让天上飞舞的纸燕带动长长的线和线拐在地上一蹦一跳地向前飞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拐,还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他终于气喘吁吁地抓住线拐,脸上飘起得意和满足的稚气。那天,他一定过得最幸福、最充实,因为他感到了他生命的力量。”

      (1)生谈体会,随文识字“翩”。

      (2)师相机引导作者是抓住典型事例,并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

      (3)指导朗读,体会两个“最幸福”在不同情境下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师相机引导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抓住典型事例、品读重点句、关注课题、感情朗读······

      4.师生共读,升华情感。

      【设计意图:依托文本,对教材内容作适当取舍,通过品词析句,在对刘老师这个人物特点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渗透“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

      (四)迁移练习,加深感悟。

      根据课堂生成,抓住课文最后一段,进行补白练习。

      课件出示:刘老师,我深深地想念您…….

      【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解感悟,更要让学生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五)回归总结,布置作业。

      1.总结学法,提出下节课学习要求。

      2.布置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画出让你感动的句段并做批注。

      ⑵搜集有关名人成功的故事或有关理想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将课内向课外延伸,进一步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运用第一课时梳理的阅读方法,自学其他三件事,在品词析句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题和课文内容的联系。

      3.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确定目标。

      1.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剧作家苏叔阳的世界,跟他的刘老师一起去放飞——生读课题《理想的风筝》。

      2.课文主要回忆了刘老师的哪几件事?(学生回顾并板书)

      笑谈腿疾 上历史课 倾听发言 放飞风筝

      3.回忆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

      通过“重点句、典型事例、课题、朗读”等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

      (二)品味细节,感受人物。

      1.抓住重点语句,运用上节课梳理的学习方法,深入感受刘老师的精神品质,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出示自读要求:默读课文,思考:在“笑谈腿疾、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这几件事中哪些细节描写拨动了你的心弦?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特点?运用上节课的方法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所得。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4.全班交流

      (预设一)品悟外貌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其貌不扬、有残疾、慈祥忠厚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预设二)品悟“谈腿疾”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幽默风趣、坚强乐观、豁达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⑶指导朗读。

      ⑷抓住写作者感受的关键句品读。

      (预设三)品悟“上历史课”“倾听发言”

      ⑴学生根据自己板书的词语(爱祖国、爱学生、热爱工作等)交流相关语句及自己的看法。

      ⑵师相机引导

      (三)突破难点,理解课题

      1.师:刘老师用心放飞的仅仅是风筝吗?他追求的是什么?

      2.反复引读课题。

      3.补充了解作者坎坷经历,加深对文中人物的感受。

      (四)体会景物描写的精妙

      文中除了讲这几件事,还有一段景物描写,你能把它找出来吗?自由读读,想想文字描绘的画面,说说你的感受。(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了解景物的衬托作用。

      (五)总结全文,感情升华(播放音乐)

      师引读生接读读2、3、10、11、12自然段。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写写给自己留下印象最深的老师。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