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送礼礼仪 > 正文

    成人高校教师学科知识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时间:2021-02-06 03:00:32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成人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时代,成人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培养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不能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学科知识等同于知识点、学科知识前沿不够、学科知识边界僵化等方面。鉴于此,提出了几个对策: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目标序列框架、运用社会教育力丰富学科知识、利用教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打破学科边界、掌握概括提炼方法、在实践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知识;学科素养;社会教育力;知识框架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1-0027-03

    一、明确学科知识的概念

    教师学科知识的概念需要和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相区别。各门科学的知识素材编制成具有一定体系的若干学科[1];美国舒尔曼是这样概括学科教学知识的:教师个人教学经验、教师学科内容知识和教育学的特殊整合;一般教学知识往往对教育学普遍范畴而言,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从以上界定能够看出,教师的学科知识指的是各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一般教学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则属于教学范畴,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领域。

    成人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从事教学的基础,是教师职业能力发展的必要因素,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时代,成人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培养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个体专业成长,也关系着成人高等教育的质量。发现学科知识培养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成人高校教师学科知识培养中的问题

    (一)不能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

    成人高校教师在学科知识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在头脑中建构清晰的学科知识体系框架。成人高等教育的课堂,学生与教师都是一样具有社会职业的社会人,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学生,他们往往能够把学习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在课堂上生成许多不在教师预设范畴内的问题。这个时候,最需要教师具有的学科知识素养就是站在学科高度整体框架中看待生成性问题。教师如果头脑中不具备学科知识整体框架,就会出现问题。比如成人本科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中,一名学生对一段汉乐府时期诗文记载中的“倡”字提出疑问,认为应该是这个“唱”字。这个问题属于生成性问题,并不在教师的教学预设范畴内,教师只把这个问题看成是普通知识问题,解答学生:这两个字在这里通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任何一个文字都浸染着文化的痕迹,都必须将它放在整体文学史框架中去解读,这样才能体会其深意。乐府原本是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其职责是采集汉族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称为“乐府诗”。乐府诗本就是配以音乐表达的,有音乐有动作,由专门的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表演,因此写作“倡”,而不仅仅只是“唱”。教师没有理解乐府诗的存在方式、形态与社会背景,认为这两个字通用,这是教师学科知识素养不够的表现,根源就在于其没有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框架。

    (二)学科知识等同于知识点

    学科得以成立需要满足三个条件:构成该学科的知识与概念体系;知识与概念体系背后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背后的价值观和信念[2]。由此能够看出,学科知识如果等同于知识点,就丢掉了学科的大部分内涵。但在成人高等教育中,教师仍然存在着将学科知识累积为知识点的情况。教师在物理学本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将整本理论物理教材简化成为几个知识点,把题目与答案直接联系起来,穷尽了中间会出题的各种可能性,然后让学生记下来,这样能应对一切考试。这样的方式,的确能解决试卷上的问题,但却忽略了学科知识中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培养这一环,不符合教育的目的。学科知识等同于知识点,缺少了中间过程,这是学科学习功利化的表现。

    (三)学科知识更新不够

    学科知识是处于不断发展丰富的状态,这也就意味着教师必须随时更新学科知识。更新不及时,是学科知识前沿不够的体现。更新不够快、前沿不够的典型学科就是计算机学科。与计算机相关的学科知识更新都是最快的,如果不能跟上更新,往往就会出现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在外参加培训学习,但回来后还没等到上课,就发现已经过时了的情况。

    (四)学科知识边界僵化

    学科知识之间不应该有壁垒森严的界限。同类学科或者不同类学科之间都有着知识上的关联。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知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快速累积与传播,学科知识之间有了更紧密的联系。如果在知识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只将知识限定于学科范畴之内,会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人高校的教师如仍然只是着眼于本学科的知识学习,是不利于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构建的。

    三、关于学科知识培养中问题的对策与实践研究

    (一)教师建构学科知识体系目标序列框架

    钟启泉教授认为,基础教育阶段学科教育的目标序列应该是: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知识与理解[2]173。对比基础教育,成人高校教师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应该是: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操作技能—知识与理解—动机、态度。成人高校教师学科知识体系构建的目的在于教师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培养自我的思考力、判断力,然后是表达力,从而面对学生。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才能对成人课堂上随时出现的生成性问题有清晰的思考与判断,才不会出现前文中的错误。中文学科的教师在谈到西方文艺理论的时候,认为西方文化正在强势进入我们的生活,比如现在电视上的吐槽大会等节目。因为吐槽是直接指出他人的问题,这是西方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古希腊广场文化的表现,中国文化讲究的是庙堂文化、君臣之義,绝不会有吐槽的情况出现。这是教师看到了西方文化的本质,具有敏锐的思考力与判断力,这就是教师学科素养的体现。

    (二)教师运用社会教育力丰富学科知识

    教师学科知识素养要与网络时代的成人高等教育同步,就需要不断进行高级研修、校本培训、课堂观摩、同行交流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这样才能保证学科知识不与时代脱节,不会离开学科的本质。这是以往长谈的学科知识素养提高方式。现代社会,教师学科素养提高,还应该扣住时代脉搏,运用网络信息的力量,依靠社会教育力。

    社会教育力是指社会的教育力量。“社会教育力”在社会系统层面上,以不同系统作为分析单位,以及作为社会全系统所具有的社会教育力,统称为“系统社会教育力”;在以个体的人为分析单位的层面上,贯穿每个人一生生命实践之时时、处处、事事所构成的社会教育力可称为“个体社会教育力”[3]。

    1.系统社会教育力的运用:新知识着眼点

    教师想让自己的学科知识更新跟得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善于利用社会教育力。中文学科中会谈到古希腊的悲喜剧,对于悲剧与喜剧的定义,教师都已经很熟悉,似乎没有什么新的内容能够补充进来,学科知识已足够丰富。但运用系统社会教育力,就能看到学科知识更新的着眼点。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任何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其存在的根源。那么悲剧与喜剧在当代的社会是否有所表现,以传媒作为研究的对象去探究,会发现喜剧源于现实,是对现实的抨击,集中的社会体现就是网络上的脱口秀类节目;悲剧注重完整的情节表述,最能体现其精神主旨的就是电视节目《朗读者》。这就是系统社会教育力量在教师学科知识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社会处处皆学问。

    2.个体社会教育力的运用:新知识着力点

    个体是学习的主体。成人高校教师在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以自身个体作为研究对象,就能不断丰富学科知识。世界著名大学中所有文学类学科的教授聚集在一起评选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名列第一。分析其为榜首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条就是:艺术的本质在于如何命名,如何解释。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虽然是虚幻的,但却是生活的理想。塞万提斯是用反骑士小说的方式写了一部骑士小说。把人们所熟悉的事物用另一种方式命名就是艺术。教师回溯个体的学习经历,会发现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所以是艺术的瑰宝,就在于李白把我们熟悉的事物重新命名:白发命名为愁;瀑布命名为银河。艺术是艺术家用感性想象的方式虚拟记录着关于生活本质的预言。新知识与旧知识发生碰撞,产生新的知识着力点,这就是个体社会教育力的运用。成人高校教师以自我为分析对象,不断在学习中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就会使学科知识素养日益丰富。这就是个体社会教育力量在教师学科知识培养中所起到的作用:个体时时是学习。

    (三)教师利用教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属于终身教育体系范畴,其教育总目标对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教育总目标由各学科依据学科特点分别承担,这就是各学科的课程计划制订的根据,也是各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其具体体现就是教材。教材中渗透的教育目标需要教师通过教学来传达。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要想得到提高,就必须紧紧抓住教材。教材的使用者既有学生,也有教师,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培养的。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这个平台,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中文学科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与《中国古代文论》,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这两本教材建构学科知识体系。把曹操的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与他人对曹操的评价(《中国古代文论》)放在一起,阅读曹操的四言古体诗《蒿里行》《短歌行》,解析黄侃的《诗品讲疏》:魏武诸作,慷慨苍凉,所以收束汉音,振发魏响。以黄侃的评论为中心,看曹操的五言诗作,再看其他对曹操的文艺评论,教师能够清晰地理顺关于曹操的诗与评,构成对曹操立体丰满的解读体系。成人高校的教师如果不能及时外出学习,那么依靠教材,立足学科,反思实践,学科知识素养也能够得到提高。

    (四)打破学科边界

    成人高校的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学科领域,在专注于本学科领域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应该开阔视野,立在时代背景下,吸取其他学科的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一般来讲,同类学科知识之间更容易打破知识边界。如同属于文史类的中文学科与心理学学科,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提到: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其中的“气”指气质个性;这里的气质个性可以与心理学基础知识中的气质相关联,心理学中气质有四种类型:胆汁型、多血质型、黏液性、抑郁性。心理学中的气质类型与中文学科知识中的“气”相结合,教师头脑中会有更直观的知识构架,便于掌握与理解。不同类的学科之间也可以打破知识边界。如属于艺体类的音乐教育与文史类的中文学科之间可以建立关于美学的关联,属于理工类的计算机学科与文史类的法学之间可以建立关于文字及程序的关联等等。学科之间是相同的,知识是没有边界的,尤其是在现代社会,教师更应该多汲取各方面知识,打破学科界限,这样更有利于学科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五)教师掌握概括提炼的方法

    信息时代,面对铺天盖地的学习材料与资源,教师要提高学科知识素养,必须学会辨别、学会概括、学会提炼,这体现在具体学科中不尽相同。以中文学科为例,阅读就其本质而言,是读者连续不断的思考过程;思维是阅读的核心与主体,贯穿阅读过程的始终;阅读的核心是理解[4]。教师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运用概括与提炼达到理解。曹操的《短歌行》是耳熟能详的篇目,似乎学习过程中很难再在这首诗歌上提炼出新意。黑龙江大学的陈教授在古代诗文研究的课堂上,就这首诗提出了自己的解读方式:文中用了四个“何”字(人生几何,何以解忧,何时可掇,何枝可依)、三個“心”字(悠悠我心,心念旧恩、天下归心)、三个“忧”字(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这就是这首诗的血脉、骨架与灵魂。这是陈教授提炼文章中的文字,由此产生了新的解读。

    学习是相通的过程。成人高校的教师相比较普通高校教师学科知识培养,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学生。成人学生具有较强的判断力与概括力,这对于教师概括能力的增长也是一种潜在的推动。提炼概括的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篇章,还可以是一个时期,这就要依据具体的内容而定。概括与提炼会因为各个学科性质与内容的不同而不尽相同。最重要的是教师应该在学科中永远有学习的意识,在学习与实践中时刻注意提升提炼概括的能力。

    (六)教师在实践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现在教育理论中的最热词汇。在基础教育与高中教育阶段,关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研究有很多,但在成人教育领域,并没有明确的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更没有关于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成人高校教师应该具有学科核心素養。每一门学科的核心素养都不尽相同。成人高校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基本来讲,应该具有两个指向:一个指向是自身,一个指向是学生。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一是为了自己的专业发展,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成人高校的教学工作,教好学生。因此,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既要包含按照构成学科的基础科学的逻辑组织起来的知识与概念的系列组合[5],又要包含能够从成人学生的实际出发,目的在于推进成人学生的生活实际而组织的系列知识。成人高校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根据各自的学科特点各有不同。成人高校教师的学科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的课题,需要后续不断的研究。

    成人高校教师的学科知识培养不是一个单一的体系,它与课程知识、一般教学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的培养往往在一个系统中同时并进。站在成人高等教育教师专业知识培养的高度,研究其学科知识培养中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必将是一个不断发展而更新的课题,需要成人高校教师通过理论与实践研究来完成。

    参考文献:

    [1][日]佐藤正夫.教学原理[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62.

    [2]钟启泉.读懂课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187—189.

    [3]叶澜.社会教育力:概念、现状与未来指向[J].课程·教材·教法,2016(10):3—10.

    [4]朱武兰.问题与改进:阅读教学中思维的发展与提升[J].课程·教材·教法,2016(2):87—92.

    [5]钟启泉.生活与科学:从对立到统一[J].基础教育课程,2015(7):70.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