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事指南
  • 创业起步
  • 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 开店指南
  • 创业之路
  • 创业故事
  • 互联网创业
  • 工商知识
  • 财务知识
  • 税务知识
  • 会计知识
  • 其它创业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创业 > 市场营销 > 正文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人为本”思想

    时间:2020-09-18 08:45:12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经典专科、本科、硕博、研究生、期刊毕业论文 仅供参考

    精心整理 仅供参考 勿用作商业用途

    《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人为本”思想

    姓名

    学号

    摘要: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56年共同撰写的。其内容主要是系统地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以人为本”思想是《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核心思想,具体表现在无论在任何方面,都离不开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也是“以人为本”。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一部分阐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人的问题是批判性错误的思想观点,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人为本;历史唯物主义

    1856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这部著作的出现,象征着唯物观的形成。我们通过学习《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内容,可以发现“以人为本”思想是全篇的核心内容。把握好其基本内容,对我们日后学习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人为本”思想

    《德意志意识形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主要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文中充分肯定了“人权”,他们批判批了施蒂纳的“人权是圣物”。但是,他们又认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应该享受平等的权利。人的平等权利是依靠人们自己所争取的,人权的内容也是因人而已的。第二,文中在论述“人的幸福”中认为,所有人都存在着不同的幸福,每个人幸福程度主要是靠阶级关系所决定的;第三,文中在论述“人的职责”中认为,每个人所处的阶级不一样,不同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职责。人的职责,其决定性因素是个人的经济地位高低,而真正的无产阶级则要推翻这一制度,实现人真正平等的地位。第四,文中极其重视“人的解放”,人的解放不应该只是在思想上得到解放,更应该在现实生活中通过现实手段实现真正的解放。如果我们离开了物质基础和社会历史条件,想要实现真正的“人的解放”绝对是一句空话罢了。第五,文中在谈到“人的发展”,认为发展状况完全取决于个人因素,个人的发展不单单是指自己努力的结果,更脱离不了历史因素导致的结果。第六,文中在谈到“人的自由”,“人的自由”前期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马克思他们认为只有消灭阶级, 实现共产主义,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全篇都是围绕着“人”来进行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核心内容便是“以人为本”思想。

    二、《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费尔巴哈的错误观点

    《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错误观点主要可以通过两点进行分析:第一,批判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概念。费尔巴哈没有意识到真正存在的人,发表的观点基本上都停留在抽象层面,谈到“人自身”,没有观察到世界是由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每一代都在上一代的基础上,继承发展的社会产物。费尔巴哈脱离了社会历史条件,脱离了社会制度,在抽象的谈论人,过于理想化的在谈论人,抛开爱情、友情、亲情,他不知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所在。第二,批判费尔巴哈“人的活动”。费尔巴哈在揭露宗教和思辨哲学上是做出了贡献,否定了封建迷信的观点,承认了人是感性的对象。但是他单纯的只认为,人是感性的动物,而没有真正看到人在创造和改造世界中的推动作用。《德意志意识形态》从根本上和费尔巴哈的观点区分开了,通过“以人为本”思想,坚持和贯彻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的观点。

    三、《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通过两个方面进行说明,第一个方面是基于哲学上,还可以再细分为两个要点:一是马克思阐明“物质决定意识”是历史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也是批判德国哲学的立足点。二是现实的个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起始概念。马克思认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这些个人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的第一个历史行动不在于他们有思想,而在于他们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第二个方面是基于政治层面上,马克思以“人的交往”的概念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一切其他的社会关系都勾连起来。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所有制,其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之前也曾提到的,人和动物区分的标志就是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每个历史时期都有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也会有一定的产生关系于与之相对应。在历史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因为人的自然差别决定了分工,由此所确定的生产关系是非自愿的、强加的异己的力量。这就导致劳动和产品的不平等分配,少数人占有生产资料,因而产生了所有制。在马克思看来,所有制的历史阶段包括部落所有制、古典古代的公社所有制和国家所有制、封建的或等级的所有制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时代的所有制。[]但不管是在哪种时期,所有制的出现都表明在这一段生产关系中少数人掌握生产资料,而多数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分离,劳动被异化,人也被异化,而在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时代,资本家聚集生产资料而工人与生产资料的分离导致工人几乎一无所有,所有制对人的异化几乎被推到极端处境。这些社会现象体现出物质生产领域里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生产资料所具有的支配性赋予拥有生产资料的人一种支配能力,导致他掌握了权力分配的关键要素,而失去生产资料的人则处于被支配地位。所有制背后可以说是依赖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权力分配机制——一部分人使用和支配另一部分人的劳动的权力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市民社会,背后是社会共同体之内的权力关系。在讨论分工问题时,马克思提到,在以前阶级社会明显的时候,不仅受到生产力制约,同时也受到生产力限制,这就是人类社会。它是基于一个简单的家庭和一个复杂的家庭,即所谓的部落系统是前提和基础,更是所有历史的真正发源地和舞台。[]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个人身上体现的分工在人与人之间随着生产和交往的进一步分离表现为市民社会的不同阶级,个人隶属于阶级。在国家和社会关系方面来说的话,社会关系这一标志象征着生产和交往发展起来的组织,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国家通过采取一系列的组织形式来保障各自的财产和利益。就国家和阶级关系来说,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工具,政权掌握在统治阶级那里。由此可以看到,国家只是这个社会共同体背后的权力关系的载体,权力关系中的支配和被支配地位体现在阶级上,归根结底还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社会主义,背后是历史上的权力关系演变。之前的分析中,不论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还是社会共同体之内的权力关系,论述的都是离散的、静态的状态。如果从连续的、动态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断更新发展而成的。[]马克思考察人类社会从部落时期到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时代几千年的历史进程可以发现,不论是民族内部的分工,还是工商业劳动同农业劳动的分离,抑或是城乡分离,都表明一定的生产方式或一定的工业阶段始终是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或一定的社会阶段联系着的,而这种共同活动方式本身就是“生产力”;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因而,始终必须把“人类的历史”同工业和交换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和探讨。在人类历史早期是人与自然的交换,之后开始产生人与人的交换,特别是进入中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在城市中经历工场手工业到大工业的快速发展后,马克思看到,就个人来说,在所有制下特殊利益和普遍利益的对立导致人的异化,要消灭异化就要消灭所有制,这成为共产主义运动的现实条件。在阶级方面来说,私有制生产获得了发展,但是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这也成为了破坏的力量,生产阶级必须承担社会的重任。与此同时,它享受不了社会的福利,它呗排斥在社会以外。因此也形成了与其他阶级的对立面。生产阶级必须实行革命的意识,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共产主义的意识。最后,无产阶级只能存在于世界的历史意义中,正如——它的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共产主义运动的逻辑表明了历史的发展方向,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产生资料将归属每一个人和财产将归属全体个人,也就意味着有人与人之间权利分配和社会共同体之内权力分配导致的支配和被支配的不公现象将消灭。随着权力收回个人,最终社会会形成自由人的联合体。

    四、结论

    总之, 我们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学习,可以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唯物观表述的蕴意以及说明中,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基于“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形成的。

    参考文献

    杨冬梅. \t "/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 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识形态理论研究[D]. 南京大学.2016

    陆斌. \t "/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唯物史观的建构[J].改革与开放.2011(20)

    王莉莉. \t "/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批判及其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意识形态批判思想[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1(06)

    吴胜锋. \t "/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辨析——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的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6)

    曾凡跃. \t "/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改变世界思想之比较研究[J].求实.2012(08)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