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录大全
  • 励志语录
  • 情感语录
  • 名人经典语录
  • 经典爱情语录
  • 网络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语录 > 励志语录 > 正文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时间:2021-01-30 03:06:1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包括丰富的内涵: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环节在于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关键词:政治发展;政治民主;政治改革

    中图分类号:D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08)01-0005-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道路,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原理同当代中国国情紧密结合起来的伟大创造,又是需要在探索之中进一步定型和完善的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科学内涵和拓展路径,坚定而又科学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顺利推进我国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

    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和迫切要求

    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在我国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尤其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具有特殊要求。

    第一,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发展全局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和谐以及生态文明整体推进的过程。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在“四位一体”整体格局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政治建设是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根本保证。没有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推进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不断提高,不可能建设起真正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

    第二,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顺利推进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要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党成功地解决了一个最重大问题。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路的果断选择和不断拓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重大创造。在初步建构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架构的基础上,当代中国另一个最重大问题更多地在我们面前,这就是选择什么样的道路保护和调动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积极性,确保人民真正当家作主和社会健康有序发展。这就是要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路。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能否不断地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不断地提升民主政治水平,直接关系到能否解决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深层矛盾,应对经济社会转型过程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加快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进一步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我国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当前的主要社会问题,包括公平问题、民生问题、腐败问题等等,很大程度上是属于政治性质的问题,有着深层的政治和社会原因。因此,必须善于从政治上认识问题。从政治上解决问题。尤其需要在全民族确立忧患意识、危机意识、时代意识和机遇意识,尤其是在领导干部中强化公仆意识和节俭意识,注重从政治体制和政治运行机制的高度寻求解决矛盾和问题的办法和路径。在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解矛盾、促进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形成强大的政治合力。

    第四,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我国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阶段性目标。高度民主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之一。又在整个现代化目标体系中具有特殊意义。没有高度民主,就没有真正的富强;没有高度民主、就没有真正的文明;没有高度民主,就没有真正的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高度民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灵魂,是中华民族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特殊的本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既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又不同于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初步建立的尚不发达的民主政治,而是具有自己特殊的本质规定和科学内涵。这条政治发展道路,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带领人民共同开创的。这条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在于。我们党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发展的基本原理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的实际尤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一政治发展的本质,突出地表现为四大基本特征: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前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完善,也只能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核心领导者和主要推动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中,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在当代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必然是一盘散沙,甚至会四分五裂,民主政治也就无从谈起。

    ——人民当家作主是基础。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

    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基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人民当家作主不仅仅是宪法的规定和国家的原则,而且应当是一种实际的过程,这就是,健全各种民主制度,丰富各种民主形式,拓宽各种民主渠道,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不断扩大公民有序和有效的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使执政党、国家机构、社会生活等各个层面充分反映民意、尊重民意,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能否做到这一点,是能否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重要标志。

    ——依法治国是保障。民主必须制度化、法制化,现代民主政治是制度化、法制化的政治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是一种使民主不断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过程。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社会主义进程中的正反经验,邓小平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就鞭辟入里地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制度化和法律化两者相辅相成,构成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的完整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不仅要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以完备的法律加以保障,一切依法办事,实现依法治国;而且要上升到制度的层面,使政治运行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和稳定性,民主政治制度化,是民主政治法律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是依法治国的有机内容。

    ——以人为本是主线。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以何为本的问题;政治的发展,尤其突出在以何为本这一根本问题上。这也是区分一种政治形态是否进步的根本标志。资本主义之前的政治发展,基本上是以神为本,上帝(神灵)主宰政治成为封建专制政治的主要标志,人们主要从虚幻的神灵中获取政治的价值与动力;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广泛发展,使社会发展进入以物为本的阶段,金钱主宰政治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无法超越的障碍;只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进入以人为本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以人为本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本质特征。从这个根本之点上说,我们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具有极其广泛的经济社会意义,而且具有极其深刻的政治意义。以人为本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始终,是不断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线。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一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在内的广大人民,既是我国政治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又是根本依靠力量,同时是一切政治变革和政治发展的根本目标。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和意愿出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活力和根本标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科学的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本质特征,决定了这一新型民主政治发展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其科学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大民主”:

    1、以选举民主为主要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可能完全实行直接民主,使全体社会成员直接地参与对国家的管理,而只能以间接民主为管理国家的主要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这种间接民主的主要体现。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国家的性质,凸现了我国政治发展的特色,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它既能有效地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同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又是体现和实现共产党对国家的政治领导的主要载体。党同国家政权机关性质不同,职能不同,党不能代替国家权力。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经过法定程序,把党的有关国家事务的主张变成国家意志,这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有序和有效地推进国家民主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的根本职能和主要标志是选举民主。全体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公民通过广泛选举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广泛的民主选举组成国家权力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从而使人民的意志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以充分体现,确保各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构对选民负责,联系选民、反映民意。行使对各类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的职能。选举和投票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和主要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选举民主的根本体现。我国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还需要在改革中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根本方向和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选举的覆盖面,进一步增强选举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重任。党的十七大对发展我国选举民主进一步向前推进,明确强调:要“保障人大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的联系,建议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这一重要举措,必将有力地增强选举民主的广泛性和实效性。

    2、以协商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我国政治协商制度的主要载体是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我国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党的十七大对人民政协在推进民主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出进一步论述。十七大报告明确强调:“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

    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中的不可替代作用,集中体现在协商民主上。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在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党派的社会主义国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广泛协商,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再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进行决策,由人民政府执行实施,这样一种政治体制,集中体现了广泛的人民民主,体现了广泛民主与科学集中的统一。它对于巩固人民民主的国家政权,对于推进广泛的民主生活,对于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避免或减少决策失误,保证国家和社会健康有序地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独特创造。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

    政议政,这三项职能对于进一步发展协商民主、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都具有不可忽缺的重大意义。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体现,是党和国家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这种政治监督,既包括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监督,也包括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进行互相监督。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执政党和国家机关经常听取参加人民政协的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好工作的有效方式。人民政协的参政议政,主要是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进行协商讨论,通过调研报告、提案、建议或其他形式,对党和国家机关提出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这三项政治职能。对于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大意义。

    3、以直接民主为主要标志的群众自治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仅包括以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为主要内容的间接民主制度,而且要逐步发展直接民主,不断拓展直接民主的广度和深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社区以及部分县乡以下直接选举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是发展直接民主的重要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广泛实践。这一广泛的直接民主实践,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发展极不平衡、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东方大国来说,更有其特殊的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生长点。

    发展以群众自治为载体的直接民主,关键是三个环节:一是直接选举,让人民群众自己选择自己满意的人管理经济社会;二是直接讨论,凡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由人民群众民主讨论决定,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三是政(村)务公开,凡是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定期向人民群众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实行直接民主,扩大群众自治,前提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办事,只要把握住这两条,就可以大胆地有秩序有步骤地推进。同时要注重发挥各类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尽管当前我国的群众自治制度还在探索之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但是作为一种亿万人民参与的直接民主实践,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际推进和深远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4、以党内民主为主要标志的政党政治制度

    现代民主政治是政党政治,关键在于执政党能否民主建党、发展党内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核心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状况直接关系着乃至决定着广泛社会领域的人民民主进程。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强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党内民主的核心是确保党员民主权利,关键是制度建党。党内民主包括丰富的实际的内容:一是党内选举制度,按照党章规定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一律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民主选举党的各级组织机构和领导者。选举必须真正体现选举人的意志;二是党内讨论制度,重大问题由全体党员或党员代表进行充分讨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最后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民主表决,同时对少数人的不同意见认真考虑并加以尊重;三是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重大问题和事务及时在党内通报,使党的各级干部和全体党员及时知晓。增强党内生活透明度;四是党内民主决策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建立健全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机制,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科学决策,重大决策实施之前在党内广泛征求意见,以对决策进行及时补充和修正。能否坚定不移地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不仅直接关系到执政党自身的建设和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直接关系到其他民主党派和社会团体能否充分发挥推动政治发展的作用,从而直接关系到整个政党制度能否有利于国家民主制度的发展和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因此说,党内民主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保证。

    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关键环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既要遵循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顾及到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需要,同时要适应时代的新变化对民主政治的新要求,着力探索和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特殊规律。我们正处在和平与发展向深入演进的新的时代,和平、发展、合作正日益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潮流。在国内,我们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推进,使我国进入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大格局,同时改革过程中的深层矛盾和问题日益凸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愈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经济市场化改革所带来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积极性。如此种种新变化、新发展、新形势、新特点,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过程中所必须充分顾及的。立足于这样一种政治发展的新背景和新视角,在我国现阶段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注重把握以下基本环节并实现新的突破。

    1、丰富民主形式,增强民主制度的实际内涵

    现代民主政治,是特有的民主内容和丰富的民主形式的有机统一。所谓民主内容,是民主的质的规定性。任何性质的民主政治,都必须创造出一定的民主形式予以体现和实现。没有有效的民主形式,民主的性质和内容就会流于空谈。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民主形式,形成了一整套民主程序,有效地增强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生命力。这一点,十分值得我们借鉴。在过去很长时间,我们往往注重民主的内容而轻视民主的形式,甚至认为民主的性质是至关重要的,而民主的形式则微不足道,从而严重影响了民主政治进程,乃至在“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这样笼统的口号下掩盖着许多专制政治的弊端。历史深刻说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大胆借鉴人类社会的政治文明

    成果包括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有益成果,着力创造丰富的民主形式,从而使民主政治真正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轨道。包括选举、协商、讨论、监督、罢免等民主程序以及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社区论坛等丰富多彩的群众自治创造,实践证明都是行之有效的民主形式,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同时还要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多彩的民主政治形式。

    2、拓宽民主渠道,扩大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大众政治参与,既是推进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现代民主制度的重要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基础和本质的现代民主政治,公民对国家和广泛社会生活的政治参与,既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在规定,又是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迫切要求。在我国现阶段,公民政治参与还受到某些制度、体制和文化习俗的障碍而很不普遍、很不深入,某些政治参与也还很不规范,甚至还存在着悖离社会主义民主性质与要求的政治参与行为。现实状况提醒我们,不断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必须在有序化和有效性上下功夫。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政治参与的机制,畅通参与渠道;二是要进一步营造政治参与的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三是要进一步提升政治参与质量,把政治参与纳入社会主义民主的大方向和大趋势;四是要严厉处理压制民主、打击报复的官僚主义和以权谋私行为。切实保护广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和积极性。总之,要把公民政治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实际地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完善和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3、弘扬民主精神,倡行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最重要的是两大因素:一是不断健全的民主制度,二是不断张扬的民主精神。这两大要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我国现阶段尤其需要整体把握、共同推进。过去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在精神层面的一大历史性进步,就是空前张扬了全社会的竞争意识、独立意识、能力本位意识,社会成员的个性品质和个性需求得到了历史性的确认和尊重,这是市场化改革的直接动力,也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思想基础。但是从以人为本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本质要求来说,仅仅有人的竞争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张扬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此基础上大力弘扬民主精神。包括自主意识、公平意识、平等意识、法制意识以及和谐价值追求的政治人文精神,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向更高层面的公平正义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和精神动力。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精神基础。

    4、加强民主协商,凝聚民主政治的建设力量

    改革开放所产生的最重大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效应就是多元化。当代中国已经摆脱了高度一元化的发展模式给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带来的羁绊。进入多元化发展新阶段。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利益分配的多元化、就业方式的多元化,直接带来了社会结构和阶层的多元化,社会成员在多元化的经济社会变革中正在不断产生着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多元化的政治价值诉求。在我国现阶段,不仅产生了一大批包括个体户、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家、外资合资企业的管理者、社会中介组织成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而且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以及知识分子队伍也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和分化。社会结构的多元化,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增添了巨大的动力和活力,也为如何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民主政治建设更加拓宽视野,更加面向社会,彻底超越阶级和阶级斗争的思维定势,凝聚起宏大的民主政治建设大军。新生的经济社会组织及其主要成员,不仅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者,而且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人民政协等多种组织和渠道加强同新生的社会群体和建设力量进行政治协商和政治沟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不可忽缺的重要环节。

    5、深化政治改革。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在自我改革中不断走向自我完善的过程。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提升民主政治质量、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推动力量。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格局的形成与完善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政治改革的任务远没有完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公平和民生问题的进一步凸现,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进一步增强,都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步伐,以进一步消除民主政治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切实实现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为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和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有效的政治保障和强大的政治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强调:“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政治体制改革,一是要与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相适应,着重从行政管理的层面消除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二是要与进一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相适应,着重从社会管理的层面消除影响社会公平发展、和谐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三是要与进一步推进经济民主、政治民主、文化民主和社会民主相适应,着重从民主运行机制的层面消除影响大众政治参与的体制性障碍;四是要与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相适应,着重从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层面,进一步消除产生腐败的体制因素。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宋 奇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