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励志歌曲 > 正文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依据、内涵及其定位

    时间:2021-01-23 15:11:1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克服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矛盾的对抗性,从而使人的“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依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得以突显的前提条件。在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过程中,应引导人们正确区分“需要”与“欲求”,防止“需要”无限制地膨胀而演变成为“欲求”,引导人们通过“劳动”来实现自身价值。“新时代”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阶段。把握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既要看到新时代的“变”,又要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

    [关 键 词]新时代 社会主要矛盾 依据 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一表述,改变了中国共产党自1981年以来一直所坚持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的提法。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那么,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是什么?究竟如何理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变”之间的关系?厘清这些问题,深入研究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及其特点,把握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对于正确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关键在于揭示推动事物发展的内在矛盾而不只是拘泥于现象。那么,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矛盾又是什么呢?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譹?訛人类为了生存,就必然要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人们在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过程中,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以一定的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个人,必然会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产生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在这一过程中,人类社会发展呈现出双重矛盾关系:一是人们对“自己的生活资料”的“需要”(“生活方式”)与“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生产方式”)之间的关系;二是“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生产力总和”与“必然会发生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这对矛盾关系中,已有的和需要再生产的生活资料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人们用以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方式。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决定了“生产”。人类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需要”以及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断地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满足自己生活所“需要”的资料,而“第二个历史事实是,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譺?訛也就是说,“需要”与“生产”之间呈现出一个螺旋式上升过程,即“需要—生产—新的需要—新的生产……”。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指出:“任何个人如果不是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譻?訛由此可见,“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贯穿了人类历史的全过程,唯物史观充分注意并高度重视了这一“基本事实的全部意义和全部范围”。

    当然,“需要”以及追求“需要”的满足并非是人类所特有的现象,它同时也是动物的本能。但实际上,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的“需要”不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生理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人还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需要”。同时,人类在追求自身“需要”的满足的过程中,必然会结成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从事着“生产劳动”以及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赋予人的“需要”丰富的社会性内涵。正因为如此,马克思指出:“在任何情况下,个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但由于从他们彼此不需要发生任何联系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不是唯一的,由于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以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把他们联系起来(两性关系、交换、分工),所以他们必然要发生相互关系。”?譼?訛在这种“必然要发生的相互关系”中,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为核心内容的生产关系居于支配地位。因此,“需要”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在不同社会的具体展开过程中,就必然呈现出满足人的“需要”的能力(生产力)与生产资料“占有”為核心内容的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生产资料的“占有”,既是“生产”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决定了“生产”的性质和目的,即究竟为谁“生产”。

    从“生产”这个角度来看,“需要”是引起人的“生产”的原动力,“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从“需要”这个角度来看,“生产”不仅是谋生的手段,同时它也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需要”,最终还会演变成人的“第一需要”。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看,在资本家的“贪欲”和资本的逐利性“需要”的刺激下,生产力尽管得到了极大发展,物质产品也得到了极大丰富。但是,这种极大发展的生产力和极大丰富的物质产品不仅没有使工人阶级过上“美好的生活”,而且也没有使资产阶级的“人性”得以健全,反而进一步刺激了其“贪欲”。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展开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变成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生产”越来越偏离了满足人的“需要”的目的,从而使整个社会越来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资本主义“生产”不是在肯定人,而是在否定人,不是满足人的劳动的需要,而只是满足人的劳动需要以外的那些需要。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此,他们指出:“废除私有制甚至是工业发展必然引起的改造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所以共产主义者完全正确地强调废除私有制是自己的主要要求。”?譹?訛“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譺?訛这样一来,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矛盾便贯穿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基本矛盾,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矛盾便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其对抗性决定了矛盾解决的途径只有一条——暴力革命!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