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励志电影 > 正文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WebQuest

    时间:2020-12-04 12:00:18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新课标与WebQuest

    1.新课程标准的指导理念

    与传统课程注重“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相比,新课程标准注重探究、体验和创新学习,倡导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理念指导下,信息技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技术操作技能,更要培养他们利用技术有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交流协作的能力。因此,需要一线教师在实践中努力探索信息技术教学的有效途径,才能有效地实现新课程理念。

    2.WebQuest教学模式

    WebQuest模式是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以问题研究和解决为中心,学生在教师提供的网络资源和指导下,基于网络进行调查和自主探究,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的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使用信息,并帮助学习者分析、综合和评价。严格意义上的WebQuest包括引言(Introduction)、任务(Task)、过程(Process)、资源(Resources)、评估(Evaluation)、结论(Conclusion)六要素,此外还可以有诸如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非关键属性。

    WebQuest的主导思想是教师先创设某个特定情境,将学生引入其中,然后向学生提出某个具体任务,要求其独立或协作完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网络探究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和制定解决方案的依据。在《寻访“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中,教学设计者就是从此考虑,应用WebQuest模式来进行教学的。

    WebQuest模式设计

    1.引言:以动画创设情境,易入主题

    在WebQuest引言中,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假象情境,也可以创设一个实际情境,但是提出的探究主题必须是基于现实生活的问题,具有探究的可能并能引起学习者兴趣的。其实,WebQuest主题选择是一个耗时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并非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运用WebQuest来学习,因此,所选主题一定要恰当。

    在该教学设计中,教师以漂亮的Flash动画配以优美的古典音乐,很快将学生引入特定情景之中,激发学生对古老丝绸之路的向往,再结合实际问题,很容易就提出了这节课探究活动的主题。

    2.任务:由简到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与一般网络教学相比,WebQuest提供的任务是一个切实可行、易于实现且具有吸引力的任务。探究主题是教师经过精心设计而来的,在进行WebQuest任务设计时,这些主题并不仅仅是让学生通过网络来查找问题答案,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作出决策和判断,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如果教师所设置的任务过于简单没有挑战性,学生往往会陷入一种被动机械式的信息搜索过程,而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寻访“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分解出了三个任务:3~4人一组,首先利用“技术支持”中的课件及课本,共同学习完成任务所需的技术;小组协作交流扮演角色,确定主题,然后搜集资料、分析整理,根据技术要求制作相关主题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作品展示和评价。由于教师对任务进行了清晰的描述,这对学生的指导性很强。任务由浅入深,符合认识事物的规律,学生只有完成第一步对PPT中操作的技术学习,才能在第二步中制作出符合要求的演示文稿。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例中还采用了WebQuest中的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非关键属性,锻炼了学生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案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四种不同角色:地理学家、历史小灵通、美食家和艺术家。通过赋予学生不同角色,无形之中将学生放入一个真实情景当中,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活动:注重教师对活动过程的有效引导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者、学习引导者、学习活动支持者与帮助者。因此在WebQuest的过程设计中,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其实,教师提供的活动流程本身就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脚手架”,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完成任务。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依据各组不同情况对学习给予相应的策略建议。

    (1)在小组合作学习技术中,课前教师根据学生不同操作基础采用自愿和教师调整相结合的原则,组成异质小组,以便于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指导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强调学习方法及过程。此外,教师在学习网站中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支架,有基础的学生可以利用“快速通道”简单浏览本章知识要点,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利用Flash动画的详细讲解进行学习。

    (2)在分配角色、确定主题过程中,教师在网站上提供了四个角色供选择,并为每个角色提供了探究的参考主题,在学生进行选择的时候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3)在搜索信息、下载资料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了参考网站和搜索引擎使用信息。

    (4)教师对学生展示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引导。

    4.资源:多视角的丰富资源提供方式

    资源提供是WebQuest区别其他网络学习活动的一个特点。WebQuest注重学生对信息的有效利用,而不是简单搜索信息。

    在该案例中,资源提供有两个方面:在网站“技术支持”页面中提供“历史教科书”(图1)和“范例赏析”(图2)资源。同时,在每个角色中又提供了个性化的资源网站列表,供扮演特定角色的小组阅读。

    5.评价:结合实际,制定自评和互评措施

    设计者设计提供了供自评和小组互评的“评价量规”,使学习具有针对性,有效保障了学习效果。

    (1)从展示者的角度评价(自评):①我是否学会并应用了“对齐与分布”、“超级链接”、“动作按钮”、“预设动画”、“幻灯片切换”等技术?②我的演示文稿是不是只进行了简单的复制、粘贴,文字经过整理了吗?加入自己的思考了吗?③我的演示文稿排版美观吗?能做到图文并茂吗?④我的作品亮点在哪里?⑤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困难?有什么好的技巧向大家介绍? 

    (2)从观众的角度评价(互评):①演示文稿要有整体感、排版合理、有新意。②所学PowerPoint技术运用正确。③主题突出,内容直观、图文搭配得当;色彩搭配合理。④作品内容与形式有自己的思考与创新。⑤展示自然、流畅,有感染力。

    虽然教师所设计制定的评价材料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量规,但具有问题引导的独特创意,起到了帮促学习的良好评估效果。

    6.结论:行动+反思+学习

    结论是形成学习观点,并促进反思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品展示中发现的典型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制作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各个小组在课后经过进一步的修改,重新上传自己组的作品。

    教学设计总评

    总体看来,《寻访“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不失为信息技术课程中Web-Quest模式的成功应用案例。在Web-Quest中,有效整合了任务驱动、支架式、抛锚式等各种教学策略,体现了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特点,是值得肯定的。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寻访丝绸之路”网络探究活动调动学生使用技术来完成任务,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一堂成功的WebQuest应用案例。

    同时,这也是一个一定程度地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实现与其他学科整合的案例。实际上,整合本来就是双向的,我们的教师对在各学科中与信息技术整合关注得比较多,而反过来对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实现与学科的整合强调得比较少,利用主题学习网站式的探究活动来实现整合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当然我们也需要注意分清主次,不能把信息技术课上成历史课、数学课等。本教学设计在这点上把握得就很好,充分体现了主题为教学服务的原则。

    但是,该教学设计也同样存在着许多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首先,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能够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位成员都能够掌握教师提供的知识内容?其次,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与活动实施是同步进行的,造成有限时间段中要求学生同时掌握的东西较多,容易分散学生注意力,课堂控制难度也大为增加,需要教师灵活有序地把握两者进度。第三,网站“结论”模块的作用在课堂中没有达到预计效果,需要作出改进。

    结语

    自从Bernie Dodge博士首创WebQuest以来,它已经风靡全球,受到了广泛关注。在中国,广大一线中小学教师对WebQuest也尤为喜爱,涌现出了大量的优秀教学实践案例。我们认为,WebQuest之所以在全球流行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的课程教学理念,建构了便于操作的实践模式。这种现象的背后至少表明了几个信息:首先,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他们欢迎WebQuest这样一种易于上手、可操作性强的教学设计模式。由于具备了相对稳定的内容结构(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和结语)和一系列的指导信息,一线教师有了掌握教学设计理念的脚手架。这样,他们就可以在花费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情况下,设计和实施WebQuest了。其次,WebQuest的最终目标定位在帮助学生进行高水平的认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之上,而不是简单地检索收集资源。这种定位和设计思想,使它与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