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励志大全 > 正文

    扬州市蔬菜业降成本途径方法与典型事例

    时间:2021-01-20 00:03:21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导读:扬州市采用5个借助途径——借助规模发展、借助标准园建设、借助“菜篮子”工程、借助科技力量、借助产销衔接,依托鼓励蔬菜适度规模经营、加强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的有利措施降低蔬菜业成本,并列举了扬州市的典型案例,为更多地区实现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近期,扬州市农委园艺处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积极在降低蔬菜成本上开辟新途径,在推动蔬菜产业转型升级上寻求新突破。

    1 扬州市蔬菜业降成本途径

    1.1 借助规模发展

    截至2015年底,全年蔬菜生产面积达43 355 hm2、播种面积达 98 049 hm2、产量达315万t、产值达59亿元,呈现水生蔬菜、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三大蔬菜板块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蔬菜成为继粮食作物之后的第二大类栽培作物,为高效农业的主力军。

    1.2 借助标准园建设

    全市建成国家级标准园1个、省级标准园33个;无公害蔬菜基地认证面积达33 496.74 hm2、“三品”认证的蔬菜产品1 394个;绿色有机产品 36个。标准化生产水平的显著提升,改善了蔬菜经营理念、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组织化程度,为园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基础。

    1.3 借助“菜篮子”工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已连续6年把“菜篮子”工程列入民生“一号文件”的重点工程加以推进。一是率先实施市区“菜篮子”工程。自2011年扬州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市区“1161菜篮子”工程以来,“十二五”期间,3个基地累计投入市级财政资金5 700万元,有效撬动了2.8亿元社会资本和民营资本;新建蔬菜生产基地767.05 hm2、完成规模目标的115%,市区蔬菜自给率由40%提高到60%,效果显著。

    二是严格实施省级“菜篮子”工程。2013年起,扬州市重点打造6个省级“菜篮子”蔬菜生产基地,现已建成面积4 028.013 hm2,完成目标任务的88.2%,省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2 200万元。

    三是启动新一轮市区“菜篮子”工程。全市“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着力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围绕让群众吃上放心菜,推进高标准蔬菜基地建设。”在现有广陵沙头、江都吴桥、小纪基地的基础上,西扩建开发区朴席基地、北扩建邗江槐泗基地,规划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设施完善、保障有力、环主城区的“一环四区”市区“菜篮子”生产新格局,2016年全年投入财政资金1 500万元,用于新建与提升133.4 hm2蔬菜生产基地。

    1.4 借助科技力量

    一是加快产学研合作。发挥扬州市汇聚众多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优势,通过科研单位与蔬菜生产基地的产学研紧密结合,共建应用研究院、研究生、博士后工作站等研究与示范推广平台。目前正积极筹建扬州大学—扬州市园艺产业技术研究院,依托广陵沙头现代农业园区,充分利用扬州大学、里下河农科所的人才资源优势,探索新型的校地合作模式,提升扬州园艺产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

    二是多层次展示推广。2016年联合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成功承办全国性会议——第六届黄瓜学术研讨会暨新品种展示会,栽培展示了全国各地黄瓜育种单位选送的近50个新品种,受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教授等200多名与会者的高度评价;分批次组织各县(市、区)农委分管负责人,蔬菜园区、园艺作物(蔬菜)标准园、蔬菜生产企业负责人及技术人员开展市级观摩会、技术培训,2016年累计培训人员达300人次。

    1.5 借助产销衔接

    一是丰富传统销售模式。在产地批发、农贸市场销售的基础上,开展蔬菜直通车进社区、蔬菜直销店等蔬菜配送,减少流通中间环节,近年来先后开展直通车活动40余次。

    二是创新绿色销售模式。2016年,扬州市出台了《关于2016年市区“菜籃子”基地开展蔬菜直营直销财政扶持考核意见》,推进传统销售模式向信息化、集约化、现代化市场转变,开展线上线下全方位服务。目前,沙头园区有“天仙配”,吴桥园区有“龙会易购”等生鲜电商平台,依托绿色生产基地,实现了生产基地与消费者间的直营直销。

    三是开展“农校、农超、农企”对接。市区新增平价直销店50多家、农超15家,80%以上的市直中学实现蔬菜直供配送。“菜篮子”产销体系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有效破解蔬菜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拓宽了产销市场多元化便利服务的渠道。

    2 扬州市蔬菜业降成本主要做法

    2.1 鼓励蔬菜适度规模经营

    各蔬菜基地普遍用规模化、专业化的大生产代替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由于蔬菜机械化作业程度远远不及粮食,故20 010~33 350 m2的市场主体属于“成本最低化、效益最大化”的资源组织形态,超过这个规模难免雇工偏多,难以控制成本;小于这个规模,产品缺少吸引力,营销难度加大。从调研情况看,沙头园区以20 010 m2为宜,因其劳动力平均成本为80~100元/天,且年龄在60岁以上;吴桥园区以33 350 m2为宜,因其劳动力平均成本为50~60元/天,年龄为50~65岁。

    2.2 加强科技创新项目建设

    随着省、市级“菜篮子”工程、省级园艺标准园的实施,加快蔬菜基地科技创新已成为蔬菜降成本的有力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各地先后实施的科技项目有:国内外蔬菜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特种基质及智能控制的有机蔬菜生产模式;水生蔬菜与旱生蔬菜轮作技术;蘑菇培养基的循环利用;扬州地方蔬菜新品种的选育等。与此同时,农委、农科所、农学院的专家积极“送科技下乡”,被誉为“专家把路探、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市场来检验”。以“国内外蔬菜新品种引进、示范与推广”项目为例,仅“84-24西瓜”就使平均每667 m2西瓜增收3 000余元,种植户平均增收12 000元。再以“水生蔬菜与旱生蔬菜轮作技术”项目为例,成功解决了蔬菜连作带来的土壤营养元素拮抗积累问题,使每667 m2菜地年增收3 000多元。综合评估,5年中菜农增长的收入中,科技贡献率约为60%。

    3 扬州市蔬菜业降成本的典型案例

    3.1 沙头园区现代化种苗扩繁中心

    沙头园区与江苏绿港现代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优质蔬菜种苗扩繁中心,总面积达4 000 m2,全部配套移动苗床、喷灌系统、施肥系统、水处理系统。主要进行茄果类、瓜类、豆类和脱毒草莓苗的繁育,目前已完工,并投入生产,预计年繁供各类蔬菜优质种苗600万株,应用到生产上将新增产量1 500 t,新增效益210万元。

    优点:蔬菜优质种苗穴盘育苗生产技术的集成及推广应用,有助于扬州市蔬菜种苗工厂化与产业化的形成,从而改变扬州市现有的穴盘育苗品种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部分蔬菜种子价格贵,育苗技术要求严,一家一户育苗成本大、风险大的现状,有助于提高扬州市优质蔬菜种苗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降低育苗的成本与风险,解决一家一户想办不能办或办不好的难题。

    3.2 吴桥园区连栋钢架大棚营养液基质栽培

    吴桥园区连栋钢架大棚单栋大棚长112 m,宽8 m,高4.5 m,大棚内外双遮阳、风机湿帘、多层薄膜加无纺布覆盖,棚内水肥一体管网喷施。棚内蔬菜采用基质托盘或水槽栽培、营养液灌溉,基质由牛粪、饼肥、草炭土等配制而成,经过高温消毒彻底杀死基质内的病菌、虫卵、草籽等,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方法,利用浮法均衡施用有机肥。种植品种以叶菜类及茄果类蔬菜为主。叶菜主要有小青菜、韭菜、生菜、油麦菜、结球甘蓝等,667 m2平均产量

    1.2万kg,生产周期约为45天;茄果类及瓜类主要有番茄、茄子、辣椒、黄瓜等,每667 m2平均产量9 000 kg,生产周期约为115天。

    优点:实现了自动化、规模化的有机种植。一是自动化生产(自动消毒、自动播种、自动移栽、自动施肥、自动浇水、自动臭氧杀菌、自动控温、自动补氧、自动采收等),完全杜绝了农药、化肥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二是节省了大量的劳动力,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有机蔬菜可以走进更多的家庭。

    3.3 10 m宽钢架大棚

    组织吴桥园区赴安徽和县考察学习,结合扬州气候特征和生产实际情况,引进并改造了10 m宽钢架大棚。该设施由扬州鼎秾温室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棚体主要结构参数:外棚跨度10 m,长度45 m,顶高3.8 m,肩高1.8 m,内棚跨度9.5 m,长度43.5 m,顶高2.8 m,肩高1.6 m,造价每667 m2约

    3万元。

    优点:此棚采用双层棚体结构多层覆盖技术,保温效果良好,早晨升温比较快,傍晚降温速度慢,在凌晨最低温时,棚内温度比普通大棚高4℃左右,能够帮助部分蔬菜安全度过低温临界点,使棚内作物提前上市15~20天,产量提高15%左右,生产周期冬季延长20天以上,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而且双层宽体大棚能够抵御多种突发性灾害,尤其是遇到台风、暴雨、雪灾等灾害性天气时,既能保持棚体形态不变,又便于机械化操作。

    3.4 朝阳式日光温室

    由江都吴桥园区引进应用,是结合扬州自然条件本土研发而成,由扬州东升钢架大棚安装有限公司承建,主要结构参数:顶高3.5 m,肩高1.2 m,棚宽8 m,棚长70 m,造价每667 m2约8万元。

    优点:冬季,在凌晨低温段保温效果比普通钢架大棚高5~6℃,晴天中午时段比普通钢架大棚高10℃左右(甚至更高),比普通钢架大棚提前上市约一个月,产量提高25%左右,整个冬季都可正常生产,也可用于蔬菜育苗。通过延长生产周期、提前上市的方式,提高种植户的生产效益。

    3.5 沙头园区电子商务平台

    为破解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最后一公里难题,沙头园区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引进上海“天鲜配”有限公司。“天鲜配”目前已经完成注册,注册资本500万元,公司依托自己开设的网站(),专业从事农产品营销的电子商务,目前已成为扬州市政府“菜篮子”工程中生鲜电商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位于广陵区沿江现代(蔬菜)产业园内,占地72 036 m2,其中建筑面积4.2 hm2,分为双孢菇生产基地、草菇生产基地、蔬菜恒温分拣中心、网站后台管理、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初步形成了“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格局。2015年,公司线上线下总交易额达到5 000多万元,员工总人数达到80多名,促进产业园内农民每667 m2蔬菜平均增收1 000多元。

    优点: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实现蔬菜农副产品的网上订购和配送,建成基地、加工、物流、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的蔬菜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规模采购,降低营销成本;网络订购,流通快捷便利;小区配送,直抵市民家中;品种丰富,形成流动超市;质量检测,实现放心消费;价格合理,确保惠及民生;跨境发展,实现城乡联动、城城联动。

    4 下一步发展思路

    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快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结合扬州市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和资源条件,下一步发展思路总体可以概括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4.1 加快科技推广降成本

    一是着力优化品种结构。因地制宜,从产量、抗性、品质等多方面有选择性地积极引种,积极扶持鼓励多渠道引进推广新品种,加快蔬菜品种的更新换代,加强新品种的示范和宣传推广。

    二是着力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推广防虫网栽培设施,不断提高遮阳网、防虫网覆盖率,减少农药投入;大力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协调应用农业、生物、物理的防控措施,全面应用标准化生产技术,有效推动产品品质改进与品牌创建。

    三是着力强化质量监管,从产前入手,加强育苗中心建设,提高统一供苗比例;从产中抓起,推行标准化生产、科学用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从产后控制,加强检测监管,构建网络平台,实现质量追溯。

    4.2 加强产学研合作补短板

    一是加强基地与科研院所的合作。随着省、市级“菜篮子”工程、省级园艺标准园的逐渐进展,蔬菜基地已经成为蔬菜产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各基地要重点依托本地区的扬州大学、里下河农科所、扬州职大园艺学院等科研单位技术研发优势,开展“五个一”建设,即打造一个平台,加快推进扬州大学—扬州市园艺产业技术研究院、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广陵区沿江现代农业(蔬菜)园区管委会蔬菜育苗中心等平台建设;制订一套规程、一套扬州市蔬菜地方标准,并配套研制生产技术挂图,加快标准化成果转化;编制一套丛书,针对蔬菜种植大户的实际需求,编撰一套蔬菜生产技术问答丛书,破解蔬菜产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推广应用一系列专利产品,加快扬州大学蚯蚓粪栽培基质、草莓脱毒苗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推广应用;推广应用一系列优良品种,加快里下河农科所的辣椒、扬大的黄瓜、水生蔬菜等本地自主选育蔬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

    二是完善设施类型。加快研究、完善、推广新型生产设施,提高棚室保温能力,方便机械操作,延长采收期,从而提高种植效益。

    三是强化人员培训。菜农的年龄普遍偏大、职业化水平偏低、文化程度不高,制约着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尽管各地都在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要摸清楚农民需要什么;培训的方式、内容,不能与农民的需求和实践脱节。

    4.3 拓宽产销渠道去库存

    本地设施蔬菜栽培类型主要为春提早、秋延后,栽培品种主要为茄果类、瓜类等,由于上市期相对集中,有时会出现产品积压现象,造成“菜贱伤农”现象,因此必须要畅通销售渠道,同时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蔬菜深加工。要加快发展“互联网+”, 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把在电子商务中形成的标准、数据,反馈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也就是说带动农业市场化,发展优质农产品,促进规模化,倒逼标准化,提升品牌化。要总结运营经验,借助传统销售模式与现代电子商务的创新性融合,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进传统销售模式向信息化、现代化的集约化市场转变,促进传统销售模式的转型升級。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