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励志大全 > 正文

    汉语引语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时间:2020-12-02 15:11:38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引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汉语中的引语现象虽然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传统研究大都限于作为修辞格的名言引述。近些年来,随着西方语言理论的传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汉语各类语体语料中引语的分类、引语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汉语引语的认识。但是,由于引语现象自身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对汉语引语研究的既有成果进行了总结述评,并指出了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和发展趋势,可以为进一步推动汉语引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引语;转述话语;引号

    一、引言

    引语,顾名思义,就是指说话人引述的他人或自己在另一时空中的话语,引述的话语既可以是说出来的有声话语,也可以是内心的所思所想。在人类的语言交际中,引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

    巴赫金(2009)说:“转述和讨论他人的言语、他人的话语,是人类言语的一个最普遍最重要的话题。我们在所有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创造领域里讲的话,充满了他人话语,而转述他人话语时的准确程度和冷静程度有时千差万别。……在生活中我们到处可以听到议论某个说话人和他說的话。不妨干脆说:人们在日常生活里谈论最多的,就是别人说的话。人们传播着、回忆着、掂量着、讨论着他人的话、他人的意见、论断、消息,人们由此而愤怒,或是表示同意,或是争论反驳,或是引以为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倘若我们在街上,在人群中,在排队时,在影剧院的休息厅里留心听人们片段的对话,就会发现是多么常用‘某某说’、‘人们说’、‘人家说过’这些字眼。当人们迅速交谈时,人群里常听见连成一串的‘他说……你说……我说……’。”[1](P121-122)

    正是鉴于引语的这种重要地位,西方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涉及哲学、语言学、文学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汉语中的引语现象也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传统研究大都限于作为修辞格的名言引述。近些年来,随着西方语言理论的传入,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汉语各类语体语料中引语的分类、引语的结构和功能等问题,加深了人们对汉语引语的认识。但是,由于引语现象自身的复杂性,现有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在本文中,我们拟对汉语引语研究的既有成果进行总结述评,并指出未来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和发展趋势,以进一步推动汉语引语的相关研究。

    二、术语之辨

    在汉语文献中,存在几个常见的与“引语”相关的术语,如“引文”“引述(话语)”“引用(语)”“转述(话语)”等。这些术语的具体所指对象既有区别,又有交叉,因此,有必要先做出一些说明。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这几个术语的说明如下:

    引用:<动>用别人说过的话(包括书面材料)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古书上的话。

    引述:<动>引用(别人的话或文字)叙述:~专家的评论。

    转述:<动>把别人的话说给另外的人:我这是~老师的话,不是我自己的意思。

    引文:<名>引自其他书籍、文章或文件等的语句:~索引。也叫引语。

    引语:<名>引文。

    按照词性不同,上述词语可以分成两组:“引用”“引述”和“转述”一组,是动词;“引文”和“引语”一组,是名词。下面分别讨论:

    (一)“引用”“引述”和“转述”

    “引述”和“引用”用来说明一种言语行为,重在“引”这一特征,但二者又存在细微的差异:“引用”所关涉的对象范围不限于语言层面,还包括行为事件。在语言学文献中,“引用”更多地被用为一个学术术语,专门指称引用名言、典故以说明事理这样一种修辞现象。“转述”通常作为英语“report”或“reported speech”的汉译用法,广泛出现在以新闻语篇为对象的语言学文献中。与“引述”和“引用”都有“引”这一共同语素不同,“转述”更突显其“转”这一特征,即说话人A的某一话语经由说话人B这一“中转站”达致听话人C。其实,“引述”“引用”也涉及话语传播的“中转”,因此,从本质上来说,这三个动词所指的信息传递过程并无不同。但是,在实际使用中,人们似乎对其使用的对象存在一定的选择倾向性。

    “转述”通常是再现某人在特定时空中某次具体的言说行为,正如黄友(2009)所说:“转述行为是对整个被述行为的转述,而不单单是对被述话语的转述。因此转述话语不仅要再现被述话语,而且还要求描述被述情境”,而且,“作为一种独立的言语行为,转述行为还有其自身的情境,也可以被再度转述,形成嵌套递归结构。”[2](P12)

    与此相对,“引用”的对象通常是经典文献或前贤时彦的诗词、典故、警句、名言以及群众中流行的成语、谚语、熟语、俗语、格言等,除了这些语言成分之外,“引用”的对象还可以是某些具有案例性质的事件,正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所言,引用辞是指“文中夹插先前的成语或故事的部分”,此处的“成语”当作广义理解,泛指全部具有相对定型性的语言片段,“故事”也不宜做通常意义的解读,而是概指先前发生的事件。

    但是,“转述”和“引用”的界线并不总是泾渭分明。黄友(2009)指出,对俗语、歇后语、成语等熟语的引用不是转述[2](P17)。例如:

    (1)俗话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半个月刚过,苏拉文便全部知道了内情。(李文澄《努尔哈赤》)

    (2)你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她认为,上述例中的划线成分已经熟语化,人们在使用它们时是把它们当作词汇库中的静态成员来使用的,而且,人们也无法知晓其使用的源语境,再现的不是一个言语行为,因此不是转述。但是她又指出,“对诗文的引用可以看做转述,因为诗文还没有熟语化,而且我们可以找到诗文的出处语境”[2](P17)。例如: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