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稿大全
  • 辩论技巧
  • 演讲口才
  • 口才技巧
  • 口才训练
  • 谈判技巧
  • 朗诵技巧
  • 练声方法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口才 > 口才技巧 > 正文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

    时间:2021-01-22 18:06:4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长期以来,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道路的探索被归纳入革命史或者党史的范畴。当革命史的传统范式之外出现了现代化范式,“近百年来为振兴中国而进行的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运动,都可统称之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运动。”[1]本文拟运用现代化相关理论解读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发展出路的初步探索。

    [关键词] 早期共产党人;现代化道路;探索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摇1009-928X(2011)12-0020-03

    鸦片战争冲击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体制和经济形态,开启了中国早期被动现代化的历史。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受到冲击的中国统治阶级以及社会各界知识精英从“御夷图强”到“变法图强”,寻求强国固体之路,注定了这段时间对于现代化的任何尝试都是被动性,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带有防御性的。直到1911年辛亥革命,中国政治发展彻底断裂,社会各种力量针对中国的前途各自展开了不同的探索历程,其中也包括新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

    一、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现代化道路探索的背景

    (一)认清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党在刚成立的时候,认为中国社会的性质是资本主义的。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也只是把工人阶级的斗争局限于“资本家阶级”,以为中国社会的最大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但是中国共产党很快在斗争中认清了中国的社会性质,指出当时中国的国情是资本主义虽然有发展,但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微乎其微,中国仍然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党的文件中明确提出半封建半殖民地是中共六大通过的《土地问题决议案》:“中国经济政治制度的确应当规定为半封建制度”,而且又是“帝国主义压迫半殖民地制度”。[2]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寻找现代化出路的前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作为中国现代化的两大障碍,把反帝反封建作为斗争的主要目标,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创设新的国家政权进行了艰苦努力的探索。

    (二)思想界的论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学者大体认为,中国的现代化是“外缘性现代化”,是在外部现代化的强行进入之后,其本身的文化所作出的反应,这文化当中包含社会各界的力量。中国近代志士仁人就挽救民族危亡学习外国是达成一致的,而就如何学习西方,如何处理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之间的关系曾引起过一系列的论争,也就是历史上具有影响的“中西文化”之争。这些论争为中国共产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提供了相对宽松的空间,正如罗荣渠指出的“中西文化论战所引起的思想界的大变动,主要并不在于已经批倒了各种旧的礼教和旧道德,而在于破除对自由探索的各种桎梏,形成一个各种新思潮百家争鸣的局面。只有在这样的黄金时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3]早期共产党人正是在这样世道混乱然而思想活跃的历史时期展开对现代化的探索之路。

    (三)早期共产党人的留学经历促进了现代化道路探索

    大多数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具有留学日本、英、法、俄国等一国或者多国的背景,这对于他们选择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李大钊、陈独秀曾在日本留学,瞿秋白在俄国留学和讲学,蔡和森到过法国勤工俭学,周恩来先后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有留学经历。中国共产党人在留学期间对外部世界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学习,吸取国外先行现代化道路国家的先进经验,彻底打破了闭关锁国时代“天朝上国”的迷梦,开始与世界接轨,在意识到差距的情况下寻求缩短差距的道路。

    二、目标: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描绘的科学社会主义蓝图,认为社会主义应建立在西欧发达的物质资料之上,在完成了资本主义现代化之后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中国近代以来的现代化努力表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在中国是走不通的。随着“十月革命”爆发,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由理想变成现实,早期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识随着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而不断深入,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目标。

    (一)选择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原因

    第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十月革命”的样板作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也给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增添了信心。“要想救国,单靠游行请愿是没有用的;在反动统治下,‘实业救国’的道路也是一种行不通的幻想。只有由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而要走这条道路,就要加紧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学习俄国人的革命经验。”[4]第二个原因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世界革命总体趋势的科学判断。虽然“十月革命”后,刚刚接触社会主义新思潮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还很模糊,但是在与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思潮论战中,逐渐深刻认识到“将来社会的经济组织必归着于社会主义,我想无论何人都当承认的。中国生产事业虽十分幼稚,远不如欧美日本,然在稍远的将来,中国的社会组织必有追踪欧美日本的一日。据现实趋势观察起来,欧美日本的社会改造运动,已显然向着社会主义进行,中国要想追踪欧美和日本,势不得不此时开始准备实行社会主义”[5]。

    (二)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而存在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认为社会主义是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是必须铲除的,况且资本主义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了,社会主义也必将超越资本主义。中共二大宣言在阐述目标的时候提出,“他(中国共产党)的目的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社会主义革命并非一定要等到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发生,只要加强组织和宣传。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完全有可能超越资本主义阶段。”[6]陈独秀设想的社会主义是能够弥补资本主义的缺陷,他指出“在生产方面废除了资本私有和生产过剩,在分配方面废除了剩余价值,才可以救济现代经济的危机及社会不安的状况,这就是我们所以要讲社会主义之动机。”[7]此外,陈独秀还认为社会主义在教育及工业方面还是优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虽然在欧洲、美洲、日本也能够发达教育及工业,同时却把欧美日本之社会弄成贪鄙、欺诈、刻薄、没有良心了;而且过去的大战争及将来的经济的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之产物。幸而我们中国此时才创造教育工业在资本制度还未发达的时候,正好用社会主义来发展教育及工业,免得走欧美日本底错路。”[8]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正是看到资本主义岌岌可危的处境,更增添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信心,认为资本主义即将退出历史舞台,世界的另一轮发展将属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

    (三)实现社会主义前途可以依靠的力量

    在通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早期共产党人在实践探索中遵循了通过组建政党,发动工人和农民一起推翻旧的体制的路径。既看到了组建政党是进行革命斗争的必然性,又看到了要发动工人和农民参与斗争的重要性。“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的第一步是什么呢?我老实说了罢,就是由我上边所说的从旧制度之下解放出来,觉醒转来并且有同样改造的目的地(即实行社会主义的目的)个人团结成死党。”“第二步是实行社会活动。如宣传本党底党纲,连络世界有同样志趣的团体实行互助,或投身革命运动,劳动运动,或批判现社会指出其矛盾之所在。”[9]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但在寻求国家现代化的初始阶段就非常重视与农民的合作,认识到农民在中国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中国也是农业国,将来中国的革命运动,或者有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的可能性。”[10]

    三、实践:初步探索中国自己的现代化道路

    (一)通过政治斗争创设政权是进行现代化的前提条件

    巴黎和会之后,中国政局陷入了内争迭起、战乱绵延的境地。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中国革命不首先进行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斗争,国家就不能独立,人民就不能解放,也就不能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11]陈独秀在《对于现在中国政治问题的我见》中也鲜明地提出:“我主张解决现在的中国政治问题,只有集中全国民主主义的分子组织强大的政党,对内倾覆封建的军阀,建设民主政治的全国统一政府,对外反抗国际帝国主义,使中国成为真正的独立国家,这才是目前扶危定乱的唯一方法。”[12]中国共产党人认为,通过革命或者改革实现政权的统一,为现代化创设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工人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为现代化开辟了道路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在实践中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中共一大通过的第一个纲领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作为最主要的依靠力量,而与知识分子和其他党派彻底划清界限,断绝关系。在经过艰苦的实践斗争之后,早期共产党人认识到不仅工人、农民是革命的最基本的依靠力量,还应团结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各阶级进行斗争,但是在这场斗争中工人阶级应当成为当仁不让的领导阶级。恽代英在1924年《中国革命的基本势力》中认为中国革命的基本势力是工人、农民,“真正与一切统治阶级利害完全相反的,只有农人与工人。所以说到革命,亦只有他们还可以希望。”[13]同时,士兵也是可以团结的对象,“农人、工人的眼光,比较浅近的,思想比较时简单的。他们虽能枝枝节节的为他们的利益而奋斗,然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总解决,不容易居于主动的地位。因此,我们仍有利用兵匪游民的必要。”[14]一直致力于组织工人和农民运动的邓中夏对当时中国的基本力量有许多深刻的认识,也有许多成功的实践。“据我看,中国革命所以软弱和不能完成的重要原因,是为革命主力的工人农民兵士这三个群众尚未醒觉和组织起来。”[15]邓中夏在组织工农革命运动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要进行各阶级的联合。“我是曾经做过工人运动的人,据经验告诉我,使我深深地信中国革命之成功,在目前固应联合各阶级一致的起来作国民革命,然最重要的主力军,不论现在或将来,总当推工人、群众居首位。”[16]

    (三)中国现代化道路必须通过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

    如何走上现代化道路,在中共早期的探索中,存在过三种不同的主张。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经历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1920年,陈独秀就提出:“由封建而共和,由共和而社会主义,这是社会进化的一定轨道,中国也难以独异。”中国革命既然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就应由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胜利之后,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发展资本主义。等到资本主义发达起来了,无产阶级才可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也就是第二次革命。二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必须走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陈独秀的“右”和王明的“左”的错误路线,造成了中国革命的重大损失,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当中逐步得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分两个步骤来走的结论。与此同时,认为最终只有一个社会主义的前途,“土地革命成功后,并不将在中国开辟一个资本主义急速发展的前途,而是将开辟一个非资本主义的前途。因为中国革命的领导者是无产阶级。”[17]尤其是毛泽东成为中央领导核心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日益完善,为在中国这样一个以农业为主的落后国家如何实现现代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M].合肥:黄山书社,2008.1.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四)[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3.196.

    [3][4]李达文集(四)[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733-734.

    [5]张闻天文集[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28.

    [6]李志宏.李达思想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78.

    [7][8][12]陈独秀著作选编(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338.303.470.

    [9][17]张闻天文集[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90.35.222.

    [10]李志宏.李达思想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78.

    [11]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76.

    [13][14]恽代英文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500-501.503.

    [15][16]邓中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9.42.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组织部干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2009级博士生

    特约编辑:鲁月棉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