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稿大全
  • 辩论技巧
  • 演讲口才
  • 口才技巧
  • 口才训练
  • 谈判技巧
  • 朗诵技巧
  • 练声方法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口才 > 口才技巧 > 正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

    时间:2021-01-23 21:16:5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深刻揭示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重要依据。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揭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只有在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结合中国实际和时代发展要求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才能激发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揭示了中国现代化道路中所蕴涵的符合人类社会现代化道路共性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发展诉求的元素,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现代化发展的全新选择,为破解现代化困境、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關键词: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21(2017)06-0005-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P10)历史方位是一个国家在发展中所处的方向位置,明确历史方位是制定战略举措的前提。在中国即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进而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从历史方位思考中国的发展,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这一重大政治论断“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1](P10)这“三个意味着”,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

    一、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大街小巷传唱的一首歌中有这样两句歌词:“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站起来”是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这一历史贡献的精辟概括。“富起来”是对邓小平领导的改革开放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生动概括。“强起来”是当前中国人民对国家命运和前途最热切的期望,它强调的是一种比较实力,就是相比别的国家,具有领先的综合国力,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抗拒风险挑战的能力,在国际上能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十八大以来,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一个历史性的伟大成就和任务就是“强起来”。之所以特别强调“强起来”,是因为,“富”是“强”的基础,但“富”还不等于“强”,正如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P12)在当今世界复杂的国际关系中,“站起来”的中国,只有又“富”又“强”,才能重新以强大的地位和形象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结果

    历史逻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理论逻辑是从理论层面对历史逻辑的本质揭示,实践逻辑是理论逻辑的实践体现。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多年不曾中断的文明史,曾长期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直至近代。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各种政治力量相继登上历史舞台,回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历次关键性抉择,本质上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向发展的结果。鸦片战争以来,为了解决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困境,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由农民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到洋务派的自强新政、由资产阶级的维新立宪到革命民主主义,“中国试穿了各种各样的‘鞋子’,甚至想照搬西方制度的‘飞来峰’,但最终都没有成功”[2]。实践中的挫折源于理论与现实的背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理论在一个国家的实现程度,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3]这迫使中国人民寻找新的出路,历史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北伐战争胜利后,关于中国的发展前途有三种选择:一种是蒋介石的军事独裁统治,一种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建国方案,一种是中间路线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历史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如毛泽东所设想的,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分为性质不同的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探索经历了由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到实现理论飞跃的历程。早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中,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摈弃了对“苏联模式”的效仿,制定了许多符合中国国情的建设举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路,实现了对封闭僵化的“老路”的扬弃。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党相继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着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

    (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这两大任务的完成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一领导核心,正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担当上述重任,一是有先进的理论作为指导思想。从党的一大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到十九大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能够始终保持指导思想的先进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中指出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先进理论的指导,没有用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的领导,没有先进政党顺应历史潮流、勇担历史重任、敢于作出巨大牺牲,中国人民就无法打败压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反动派,中华民族就无法改变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我们的国家就无法团结统一、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走向繁荣富强。”[4]二是有切实可行的战略目标。早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了中国革命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目标。新中国建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党逐步提炼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党在“两步走”战略的基础上放眼未来,确立了用70年的时间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进入21世纪以来,围绕着“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九大立足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在即的历史节点,将第二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以十五年为界进一步细化为“基本实现现代化”和“把我国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个阶段。正是源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开放的每个阶段上都有明确的战略目标,才凝聚起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朝着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共同奋进。三是有一种为了实现目标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革命战争年代的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新中国成立之初的艰苦创业,改革开放以来的开拓创新,正是秉持着这种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在近170年的发展中,每在时代巨变和历史转折的时刻,都会出现里程碑式的理论与实践飞跃,从而开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局面。在19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参照系是德国,主要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开展;在20世纪,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参照系是俄国,主要历史任务是社会主义革命与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巩固;到了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参照系转到了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新发展的引领旗帜,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主要历史任务是全面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真正显现。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完全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为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一)始终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结合探究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与发展逻辑,将社会主义500 年的宏大历史分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6个时间段。[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的科学社会主义,代表着当前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的制高点,是目前科学社会主义的典型形态。这一定位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始终牢记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用发展着的科学社会主义原理指导我国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做出新贡献。2007 年 6 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讲话时首次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沿用了的这种提法,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相关论述的基础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这一理论范畴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具体包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等。[6]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认识和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依据和准则,规定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立场和方向。我们党在90余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不忘初心、始终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经过艰辛理论探索和实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理论成果,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蓬勃生机。

    (二)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原则既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更是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正是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原则解决中国实践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鲜明特征,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18日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做了这样的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践、理论、制度紧密结合的,既把成功的实践上升为理论,又以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还把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方针政策及时上升为党和国家的制度。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7]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体现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体现了对现代化内涵的认识不断深化;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战略抓手;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表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彰显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眼光和国际担当,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开辟了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正如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的:“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我们的制度必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将进一步显现,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5]这为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注入了动力,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求我们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着眼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