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大全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硬件知识
  • 电脑安全
  • 选购与维护
  • 电脑故障
  • 玩转微信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电脑 > 工具软件 > 正文

    卢梭《爱弥儿》教育理论的超现实性及教育启示

    时间:2021-01-11 21:10:1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内容摘要: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使人受益匪浅,但凡事物均有双面性,卢梭不是现代教育的践行者,他的《爱弥儿》更不能穿越时空成为现代教育的模板。《爱弥儿》中许多的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但有些思想存在超现实倾向,过分美化的教育思想无益于教学的改善,本文分析了卢梭《爱弥儿》中教育思想的非现实特性,指出盲目追求会对当前教育产生过犹不及的效果,最终通过分析得出了一些教育启示。

    关键词:《爱弥儿》 超现实性 教育启示

    一.《爱弥儿》教育思想的超现实特点

    (一)过于强调和美化教育对象的生存环境

    在卢梭看来,爱弥儿要获得良好的教育必须生活在一个理想的环境之中,所以他将地点选择在风景旖旎、空气新鲜的乡村,这样工业革命的污秽之气就不会沾染到爱弥儿的身上,他就可以在一个美好的环境中生活和接受教育了。事实上,在爱弥儿的整体教育过程中都充斥着这种理想化的思想。在现实当中,不可能把城市的孩子送到农村去读书,这样做不是人适应环境,而是环境适应人,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所以从教育环境的预设来看,卢梭的教育思想超现实化和理想化了。

    卢梭对封建宗教所谓的原罪论是非常嗤之以鼻的。在他看来,造物主把一切美好的东西送给人间,但一到了人的手中邪恶便产生了。他还指出,人善良的一面是良心,是任何人无法避免的自然规律,是良心让人趋善避恶,将邪恶驱赶于灵魂之外。理性的力量是单薄的,在道德规则面前一些人总是徘徊不定,最终是良心发现让他们做出决定的。他的这一思想渗透于教育之中,形成了儿童成长必须尊从自然尊重儿童发展规律的思想,正是现代教育的营养成分。但卢梭实践这种思想时却出现了过度超现实的想法,他认为乡村是世外桃源,是儿童理想的教育场所,在这里不会有蜂拥不舍的仆人追随着,更不会有城市污秽之气的到处散漫,只有在这种纯洁至美的地方,人的心灵才会向善,才会摆脱一切邪恶。卢梭强调儿童生长的环境必然是人性淳朴、互帮互助,要爱护儿童,同他们做游戏,让他们无时不刻地生活在快乐的童年之中。但是卢梭过于强调“爱”,所以即便儿童犯了过错只是采用自然后果法加以惩罚,却从不施以惩戒。现实生活中,如果孩子犯了错,适当的惩戒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对教师形象的塑造过于片面

    在《爱弥儿》中教师的形象被彻底颠覆,卢梭理想中应对爱弥儿实行一对一的独立教学,即一位教师只教一个学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卢梭认为私人性及法律建制是人的生命异化和产生邪恶内心的根源,而只有这种家族式的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理想的具有社会公意的“公民”,才是真正自由的人。在《爱弥儿》结尾,按照卢梭的假设一步步前行,爱弥儿最终收获了幸福,建立了美满的婚姻与家庭。由此看出,卢梭十分推崇这种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是极难实现的。在《爱弥儿》出版一年后,卢梭也意识到他的设想的理想化,认为自己的一些想法只是空想而已,所以在与他友人的信中写道:“《爱弥儿》只不过是自己一时头脑发热的呓语罢了!”在他晚年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脱离理想之后,渐渐融入到现实生活之中,在《波兰政府考察》中他明确指出了公共教育的重要性,接受义务教育是公民的自由权利。卢梭后期作品是对他提出一对一家庭教育模式的否定,其实到今天这种模式仍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卢梭的理想中,这位教师必须是全能的,精通几乎所有的学科品类,能在爱弥儿的任何一个成长阶段担当一名称职的教师。随着卢梭将教师的功能一一叙完,其实很多人都会产生疑问,那有这样的教师?放眼今天,教师的专业化分工已经非常精细,很少有教师能同时担当两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更别说多个学科了。

    (三)过分推崇自然教育而忽视人的教育

    卢梭将教育分为三种,分别是自然教育、人的教育和事物教育。人的器官的发育和机能提升属于自然教育;后天学习促进机能发育属于人为教育;周围环境和日常经验属于事物教育。他指出这三种教育交织在一起对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学生正是在这三种力量的博弈中变坏的。只有将这三种力量化为一体,学生才能接受好的教育。在这三种教育中,卢梭最为推崇自然教育,也可以说是以“天性”为中心的教育,教育遵循自然规律是非常必要的。从“天性”方面讲,学习和遵循自然规律固然无错,但自然教育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卢梭把自然教育放在如此重要的地位合不合适呢?其实看过一些例子后这个答案就不言自明了。比如卢梭认为“不要让没到年龄的孩子急于说话,因为婴儿的理解与我们不同。当婴儿意识到说话作用时,他自然就会去学着说话。”事实是否如此呢?还记得狼孩的故事,如果周围人不教他说放,甚至可能一辈子他都不会开口说话。再如卢梭提出“不要对孩子施加任何惩罚,因为他们不知道错在何处”,假如孩子犯了错不对其惩罚,那么下次都有可能再犯。其实,孩子心中是有一定的善恶观的,适当的惩罚也非常必要。当然,我们不提倡过度惩罚,尤其是体罚儿童,这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四)教育中学生是被动的受体

    卢梭是“儿童中心论”的首倡者,可以说他的理论是最推崇儿童天性解放的。他主张从儿童生理、心理出发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最大限度促进儿童发展。然而,在他的《爱弥兒》中并没有真正体现这种思想。在他的理想中,这位教师是爱弥儿唯一的教授者,具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与传统的父母并无两样。教师在对爱弥儿进行教育前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父母双亡,教师拥有一切父母的权利和义务。实事上这就说明,教师要求爱弥儿能够绝对服从,就像听父母的话一样。这个时候他们不单纯是一种师生关系,还有父子间的监护人关系。爱弥儿受教育的过程中,渐渐沦落成教育的客体,他要学什么,做什么,与什么人接触等,均不是爱弥儿自己说了算,完全是在教师的严格监视之下完成的。在这一切的安排之下,爱弥儿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可言。

    二.读《爱弥儿》后的教育启示

    适度超前的教育理想传统了一种教育发展的正能量,过度的教育理想则产生过犹不及的负面效应。《爱弥儿》就有许多超现实的教育理想,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就会在教育上走弯路。通过反思,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一)教育应与当前环境相适应

    我国地广人,存在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严重不平衡的状况。面对这么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教育必须立足于国家发展现状。不同的地区教育的模式也有所不同,切勿忽略地区的特点而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比如在西藏地区,藏族学生的环境、文化、信仰等与内地学生大有不同,如果对藏族学生采取内地教育的办法显然是不合适的。高考作为中国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一直倍受争议和诟病,但必须立足国情现状,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严峻的就业形势,正是这种情况下催生了严酷的考试竞争,在这一现状得不到缓解的情况下,高考仍然是一种相对公平公正的考试制度。我们要做的是不要盲目去否定它,而是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逐渐地加以改革,进而符合教育发展的要求。

    (二)重新审视教育者的发展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一是长时间处于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一直喊“减负”,但减了这么多年,学生减负依然有名无实,背包中的书本没有变少,晚上学习到十点钟,仍然还有没写完的作业。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学校纷纷响应号召积极投入教育改革中来,但升学率是实实在在的问题,因为学生家长只看重升学率并且有狂热化的倾向。学校如果单纯地追随课程改革,不强调升学率,那么必然要抛弃家长衡量学校唯一尺度的这个标准,这样靠什么来吸引家长眼球,靠什么吸引莘莘学子的加入呢?所以一些学校表面上谈改革,实质上仍以升学率为前提,而升学率的重担自然落在教师身上,无形中又给教师们加了一座大山。作为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教育理想的设定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如果只凭一腔热血,设定唯美的教育理想,那么是无益于教育的,甚至会成为教育的累赘和笑柄。比如全能型教师的塑造,完全是不科学和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

    (三)教育措施应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传统课堂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客体,一味被动接受知识。对此,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确认学生是课堂教学主体的地位,学习目标的制定应从学生角度加在考虑。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不光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掌握科学方法,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相似的一类问题。教师要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与学生关系和谐融洽,实现教学相长。此外,现代素质教育强调直接经验的传授,主张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得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其实,传统教育也有可取之处,间接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单纯的否定也是不科学的。为此,妥善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关系,二者都非常重要,间接经验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渠道,直接经验则起到辅助和桥梁的作用。

    (四)教育理想应多关照受教育者

    相信每一位教育者都怀揣一个美好的梦想,向往将来的教育是何等样子,而自己在工作中需要做出什么样的努力。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极易按照自己的设定实施教育,而这种设定却没有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因素,所以这种教育理想最终因种种不适而只能归于幻灭。因此,教育者对未来教育进行规划时,一定要考虑受教育者的因素,遵循教育对象发展的规律性。此外,不管何种教育理想,其目的都是为了受教育者的发展与完善,所以教育者应积极关照受教育者,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和理解教育理想,使教育理想与受教育者的理想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刘小枫.《爱弥儿》如何“論教育”——或卢梭如何论教育“想象的学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3(01)

    [2]崔园园.《爱弥儿》中德智体教育的心理学理论探析[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3(03)

    [3]袁鑫鑫.论《爱弥儿》中的“消极教育”思想[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4]孟晖.论卢梭《爱弥儿》中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10(03)

    (作者介绍:段佳,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研究生)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