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个人礼仪 > 正文

    周作人与郁达夫《新文学大系.散文集》“导言”之比较

    时间:2021-01-08 18:07:0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里程碑。赵家璧集当时最著名、最重要的五四作家,编选了这套书,并请他们为之写导言。其中《散文一集》、《散文二集》的编选者分别为周作人、郁达夫,两位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都可称为散文大家,将周作人与郁达夫的散文导言从散文观和行文两方面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直面中国现代文学史,领略大家风范。

    关键词:周作人、郁达夫、散文

    作者简介:曹亭,女,(1985—),南开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国新文学大系》是中国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全面总结,是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里程碑。赵家璧集当时最著名、最重要的五四作家,编选了这套书,并请他们为之写导言。其中《散文一集》、《散文二集》的编选者分别为周作人、郁达夫,两位中一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端的领袖,一位是文坛巨匠,如今将周作人与郁达夫的散文导言进行比较,是一件有意义也很有趣的事,从中我们可以追溯历史,回到当时五四时代的风云际会中,领略大家风范。

    一、散文观与创作

    周作人以《美文》以及众多别具一格的散文奠定了自己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地位,他的文章涩味与简单味并举,而郁达夫的文章也是清丽隽永,两人都是当时至今颇具盛名的散文大家,赵家璧请这两位编选散文集并写散文导言,可谓独具慧眼。两位大家都是散文名家,风格却不尽相同,他们都有自己各自独到的眼光和标准,下面就来分析比较一下这两位的散文观及散文创作上的异同。

    (一)《美文》与《清新的小品文》

    周作人在《美文》中谈到“外国文学里有一种所谓论文,记述的,是艺术性的,又称作美文。中国古文地的序、记与说等,也可以说是美文的一类。但在现代的国语文学里,还不曾见有这类文章,”他提倡“治新文学的人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我希望大家卷土重来,给新文学开辟出一块新的土地来,岂不好么?”周作人在文学理论上的主要创见之一就是提出了“美文”的概念,《美文》这篇文章是周作人在理论上正式提出此种创作理念并作了概念阐释的重要作品。他为当时的文学创作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希望中国的新文学能积极开拓散文领域,发展叙事或抒情的艺术性散文。

    郁达夫在《清新的小品文》一文中提到了自己的散文观“原来小品文学的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细、真、清的三点。细密的描写,若不慎加选择,巨细兼收,则清字就谈不上了。中国旧诗词里所说的以景抒情、缘情述景等诀窍,也就在这些地方。譬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完全是叙景,但是景中却富有着不断之情;情景兼到,既细且清,而又真切灵活的小品文字,看起来似乎是很容易,但写起来,却往往不能够如我们所意想那么的简洁周至。”

    周作人和郁达夫分别以《美文》和《清新的小品文》提出了自己的散文观。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的发轫期,发展白话散文是新文学倡导者的共识。提倡叙事性或抒情性的散文观与清新简洁周至的小品文有异曲同工之妙。纵观周作人与郁达夫在创作上的成果,则是领会两位散文家散文观的捷径。

    (二)“美文”与“清新的小品文”

    其实,周作人自己的文章就是“美文”的典范。在散文取材上,周作人强调“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他的散文取材相当广泛。许志英说“周作人是一位具有广泛的文学知识和文化爱好的作家,所以他的散文喜欢涉及各种各样的文学问题和众多的作家、作品。这方面的取材之广,在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中间也是相当突出的。”

    张中行在《再谈苦雨斋》中也说“看看他的散文的写法究竟有什么特点。这比谈《藤王阁序》之类的文章要难,因为那是浓,这是淡;那是有法,这是无法。……像是家常谈闲话,想到什么就说,怎么说方便就怎么说。布局行云流水,起,中间的转移,止,都没有规程,好像只是兴之所至。话很平常,好像既无声(腔调),又无声(清词丽语),可是意思却既不一般,又不晦涩。”

    而舒芜在《两个鬼的文章——周作人散文艺术》中说:“比学问知识更有根本意义,决定周作人散文的高度艺术成就的,使周作人的审美观,这不单是指他的艺术观,而且是指他对“人文的全体”的审美判断。他向往冲淡闲适,爱好自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表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等等,这里要看他的这一切审美判断的最高的标准是什么。我以为最能统一切的,就是中庸。周作人在散文艺术上,毕生追求这种中庸之美,以古希腊的节制均衡之美来作为最高的楷模。今天我们应该珍视周作人创造出来的这种美的遗产。

    黄开发在《小品散文的文体》也高度评价了周作人的散文,“周作人是个通人,并学贯中西,他的文章融会了东西方文化的众多的营养。”“周作人的小品散文的存在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他本人也被称为“小品文之王”。

    郁达夫虽然并没被评为“小品文之王”,他的散文也是别具一格的,郁达夫的散文自然也能体现他的散文观,他笔下的自然风物,总是显示了独到的眼光和感受,他笔调冲和淡远,行文自然酣畅,风格清丽隽永。温儒敏在《略论郁达夫的散文》中称郁达夫的散文“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许多篇什都称得上现代游记文字中的绝品,直至今日也是足称楷模。”刘海粟在《郁达夫传•序》也说“郁达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中映着霞绮”, 许子东则说“我以为郁氏的记游散文,并不只是字句之奇,也谈不上神奇,他主要是气,奇在气质,奇在那微苦笑的心境。”

    二、散文集导言的比较

    (一) 文与白

    散文是倡导白话文以后的产物,周作人在他的导言开篇就提到“新文学的散文可以说是始于文学革命。”两位大家所选的也全是白话文中的精品上乘之作,可有趣的是,周作人的导言中却大段的引述了一些文言段落,如他引用了《白话丛书》的编者裘廷梁在代序《论白话为维新之本》中的话,就是大段的文言文。周作人在导言中共引述了21段他人或自己的文章及讲话,其中以“云”字引述下文的地方达到了10处,如“黄遵宪在光绪十三年著《日本国志》,末云”、“又有云”、“黄氏云”、“其首两节云”、“有云”等等,而“说、说道”等一共才6处,其它引用方式共5处,可见虽说是倡导白话文,周作人本人用起文言来还是比白话顺手。

    郁达夫的文章则几乎全是白话文,其中没有大段的文言引用,只有较少的文言字句,引用之前的词语全是“说”字,而完全没有“云”之类的字。这段文白之比,正能映射出新文学运动的侧影。周作人生于1885年,郁达夫生于1896年,两人有十年之差。虽然都出生于诗书世家,幼年接受传统私塾教育,两人也都独具慧根,自幼便做古诗古文。到了新文化运动发起的1917年,周作人的文风业已成熟,独具一格,虽倡导白话文,可古文韵致随处可见;而郁达夫当时尚在日本,脱离了文言文的母体系统,更迎受西方文学的劲风,本身文风也在磨合期,因而更多的尝试白话文,后期白话文也做得得心应手。有此一比,足可窥见新文学运动发轫期文白参半的一斑。

    (二) 随性与规矩

    周作人的文章,通篇可谓现代散文的标准——形散而神不散,或引用他人及自己的文章和讲稿,或即兴谈来,通篇文章自然通脱、信手拈来、一气呵成、流畅奔涌,毫无滞涩之感,虽没有明显的分层次、段落,倘读者认真阅读体会,自能感受到他文章的脉络和妙处。郁达夫的文章则层次分明,他分“散文这一个名字、散文的外形、散文的内容、现代的散文、关于这一次的选集、妄评一二”这六个层次分别谈论了新文学中的散文,让人一目了然,非常清晰,即使不是非常认真的阅读也能找到文章的中心和脉络,令读者比较轻松的领会,让人感受到这位大家的谦虚及条理性。

    (三) “大家”与大家

    周作人和郁达夫,如今看来都是散文大家。但当时周作人在散文方面就非常有名望,正如两篇导言都引述了1922年3月胡适之给《申报》做《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的第十节中讲到白话文学的成绩时曾说过的话:“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来,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周作人自己对自己的地位和文章也是颇为自信的。在他的导言中,他不断的引述自己过去的文章和讲话记录,如“我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五讲中这样说过”、“ 十九年九月我给《近代散文抄》作序,有一部分是讲小品文的起源变迁的”、“ 十五年五月我有给平伯的一封信云”、“ 关于言志派我在《中国新文学的源流》第二讲中略有说明云”等等,可见他的自信与自得。

    郁达夫在当时也是散文名家,否则颇具识人识文慧眼的赵家璧也不会请他编选作导言。可郁达夫与周作人相比毕竟资历尚浅,在郁达夫的导言中就可看出郁达夫不事张扬,低调谦虚的一面。他引述了一些散文名家的文章,而且言必称先生,如“胡适之先生、”“梁实秋先生”、“林语堂先生”等,也对周作人极为尊重,他在“妄评一二”中说:“中国现代散文的成绩,以鲁迅周作人两人的为最丰富最伟大,我平时的偏嗜,亦以此二人的散文为最所溺爱。一经开选,如窃贼入了阿拉伯的宝库,东张西望,简直迷了我取去的判断。”同为散文集编选作序,郁达夫自视资质尚浅,对周作人言必称是,今日看来,亦颇具大家风范。

    (四) 无评与定评

    另有一点也颇有趣,周作人在当时散文界的地位和名望极高。他编选的散文一集中,涉及17位散文家,但是周作人并没有对这些作者的文章予以评论,不知是他不屑于评论小辈,还是因为自己的名望,不愿随意评论,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周作人的导言中确实没有评论他编选的白话文作者,这一点确是事实。

    可是郁达夫则非常谦虚的评论了他编选的散文家的作品风格及人品,他说“在这一集里所选的,都是我所佩服的人,而他们的文字,当然又都是我所喜欢的文字——不喜欢的就不选了——本来是可以不必再有所评述的,来搅乱视听的,因为文字俱在,诸者读了自然会知道它们的好坏。但是向来的选家习惯,似乎都要有些眉批或注脚,才算称职,我在这里。也只能加上些蛇足,以符旧例。我不是批评家,所见所谈也许荒谬绝伦,读者若拿来作注脚看,或者还能识破愚者之一得!名曰妄评,实在不是自谦之语。”他当时真是十分谦逊,谦称自己“妄评”。但时至今日,他的评价地位甚高。如对鲁迅和周作人散文的比较“鲁迅的文体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了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是鲁迅作文的秘诀。辛辣干脆,全近讽刺。周作人的文体,又来得舒徐自在,信笔所至,初看似乎散漫支离,过于繁琐!但仔细一读,却觉得他的漫谈,句句含有分量,一篇之中,少一句就不对,一句之中,易一字也不可,读完之后,还想翻转来从头再读的。近几年来,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一途了。”以及“冰心女士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对父母之爱,对小弟兄小朋友之爱,使她的笔底有的像温泉水似的柔情”及“丰子恺的散文,清幽玄妙”还有对其他十几位散文名家如林语堂、钟敬文、川岛、叶永蓁、朱自清、王统照、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的评价,如今皆已成为定评了。

    三、结语

    周作人和郁达夫都曾在日本留学,前后时间不足十年。除了文言文、日文外,周作人在英文、希腊文,郁达夫在英文、德文、法文、马来西亚等语言上也造诣颇深。两位散文大家学贯中西,具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在郁达夫的导言中有一些英文说明,比如“Prose”、“Werse”、“Essays”等等,也许郁达夫认为,散文这种文体来源于西方,因而用英文来说明更准确严谨。进行上述比较,对我来说,更是妄评,两位大家的散文至今仍在我难以企及的高度。但是,通过对导言仔细的阅读与比较,结合两位各自文章的阅读,更能从中感受到两位大家的散文妙处,认识到了两位大家的散文观异同。五四时期是新与旧、文与白、中与西碰撞交融的时代,对《新文学大系》导言及文本的阅读思考,是领略五四开放接纳、兼容并包品格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运峰主编:《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9年5月第1版

    2、张铁荣:《读周偶感(二题)》,《周作人平议》,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

    3、朱金顺:《周作人的散文》,《五四散文十家》,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

    4、阿英:《郁达夫小品序》,《现代十六家小品》,上海光明书局,1935年

    5、张梦阳:《郁达夫散文创作漫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4年第2期

    6、张中行:《再谈苦雨斋》,《闲话周作人》,浙江文艺出版社,1996年

    7、舒芜:《两个鬼的文章——周作人散文艺术》,《周作人的是非功过》,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

    8、黄开发:《小品散文的文体》,《人在旅途——周作人的思想和文体》,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

    9、 温儒敏:《略论郁达夫的散文》,《读书》,1982年第3期

    10、刘海粟:《郁达夫传•序》,郁云:《郁达夫传》,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

    11、许志英:《论周作人早期散文的艺术成就》,《文学评论》,1981年第6期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