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个人礼仪 > 正文

    高职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

    时间:2020-12-07 12:16:4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要培养优秀的高职类学生,就必须有一支优秀的高职教育师资队伍。我国现在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工厂里的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转岗而来,这些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但其教育教学方面的技能则相对较为薄弱,虽然有丰富的知识,却没有合适的方法向学生传授;另一种为高校毕业的专业对口教师,他们具备良好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实践操作技能相对薄弱,或者说根本就没有实践的经验,教学过程只能从理论方面予以阐述,而不能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毕业之后不能马上与企业接轨,学不能致用。所以取两者之长的“双师型”教师成为目前高职教师队伍所需的主力军。

    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到企业挂职锻炼是众多方法中收效较快的一种方式。在学校的号召下,这两年笔者先后利用教学的课余时间到几个电子行业相关企业去实习,受益匪浅。

    1 教师要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岗 位需求紧密结合

    笔者所教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企业实习,笔者了解了企业生产环节情况及各岗位的工作,对电子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和岗位技能要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就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使知识的传授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把本专业的就业岗位需求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如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产品维修、生产设备维修或调试等岗位很适合他们,在这些岗位上都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与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和相关专业知识,但学生在校学习时常常对这些基础课学不懂、不愿学。那了解岗位需求的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介绍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有哪些具体应用,让学生有更感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再有,在生产岗位上有很多是各种仪器的操作使用,那了解岗位需求的教师自然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仪器使用的教学环节,加大学生仪器操作实训的工作力度,多训练,勤考核。只有教师能够把专业知识和岗位需求紧密结合,才更利于把学生培养成技术型人才。

    2 教师对学生的培养要更重视 综合素质的培养

    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神。一部分学生受到社会上浮躁风气的影响,缺少务实、勤奋、上进的敬业精神,这一点对学生的就业产生很不利的影响,也是出现很多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对这方面的教育,可以结合学生的校外企业实习来开展,利用实习的机会在实践中开展职业精神教育,将现代企业对员工在职业精神上的理念和做法直观地展示给学生,通过实践教育,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加强学生的就业意识教育。教师应帮助学生抛弃陈旧的就业观念,树立起市场竞争、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就业意识。转变“一次择业定终身”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转变眼高手低、盲目攀比等不良的就业观念,尽量减少毕业生就业中出现的各种认识上的问题。

    在努力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把终身教育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观念传播给学生。在当今世界,拥有一种知识或技能后可以终身享用的时代已经过去。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自主要求,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创新,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3 加强校企密切合作,有利于“双师型”教师培养

    加强校方和企业的全方位密切合作,有利于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也更有利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一方面,学校可以派遣教师到企业去调研、实习,开阔教师的视野,使教师更多地了解工作岗位实际需要,使教学更有方向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和企业资深工程师座谈,听取企业专家对本专业教学改革的意见,从而完善教学内容,使教材的内容与企业的实际更为贴近。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企业专家来校代课或给学生开讲座。此外,教师还可以力争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科研,使教师的理论性强的优势得到发挥,同时也能够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总之,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专业教师到相关企业实习锻炼的确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能让教师接触真实的企业,在工作中逐步积累技能、经验与工作能力;能了解企业的真实需求,从而重新审视专业课与技能教学,形成新的职教理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杨红霞.浅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 的方向[J].现代企业文化,2008(3): 164-165

    (作者单位: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