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制作
  • 个人简历模板
  • 个人简历范文
  • 个人简历表格
  • 个人简历封面
  • 英文简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简历 > 个人简历模板 > 正文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认知理据、实施原则与设计实践

    时间:2020-12-04 15:08:2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受众面最大的课程。大学英语教学的使命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交际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专业人才,缺少“情境”支撑的大学英语教学是难以完成其伟大使命的。“情境教学”是通过支撑情境创设,有效促进学生知识建构的教学过程,进行“情境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尝试。脑科学成果、当代学习理论为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实施应遵循主体性、交互性、探究性与体验性等原则。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升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效能、发展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我们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互动情境的创设和经验情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关键词: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认知理据;问题情境;互动情境; 经验情境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7)06-0063-06

    收稿日期:2017- 07-27

    基金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项目“‘课堂学习共同体’:提升大学教学质量的一种实践模式研究”(2013JSJG256)。

    作者简介:张秀萍(1965-),女,江苏徐州人,徐州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研究。

    大学英语是我国高等学校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是高校受众面最大的课程。大学英语教学的使命是培养学生在各自专业领域具有国际交际能力及国际竞争力。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进行英语词汇、英语语言规则的基本教学,而且还承担着传播、借鉴英语文化的任务[1]。“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难以促进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生成,也难以承载英语文化传播的重任。大学英语教学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创设英语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使用英语。我国情境教育创始人李吉林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提出了择美构境、境美生情、以情启智,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思、行、冶的情境教学范式[2]。大学教师在进行英语情境教学时,应理解该范式的理据、探究其运作原则并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

    一、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认知理据

    “情境”已是当代文化思潮和前沿科学讨论的热门话语。“情境教学”在教育教学领域也自然成为了倍受关注的课题。任何一次教育教学变革都离不开一定的理论支撑。当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以及情境认知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脑科学成果对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支持

    根据脑科学的相关研究,人大脑的左右两个半球是各有分工的,左半球主要负责逻辑思维及语言活动,右半球主要负责知觉、想象与情感活动等。在传统的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讲解分析,还是学生对知识的背诵记忆或单项练习,所调动的主要是负责逻辑的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各种“情境”对学生来说,就是各种新鲜的刺激信号,这些信号不断激活学生大脑皮质的“语言”和“形象”等功能脑区。感受的时候,学生大脑的右半球兴奋;表达的时候,学生大脑的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的两个半球交替兴奋与抑制或同时兴奋,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愉快。

    情境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语义学习,而是引发学生在丰富生动的“场境”中学习,并伴随着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与道德水平的提升。学生所从事的认知活动、审美与道德判断活动基于脑的深层结构,也就是“颞叶-顶叶-枕叶”的协同工作。因此,情境教学比传统教学能够获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教学应充分利用影像、图形、声音等媒介,创设英语学习的情境,激發学生右脑半球的功能,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当代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支持

    学习外语的终极目的是能够以外语为工具实现沟通交际的目的。母语的习得是与意义建构相统一的,因此,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母语所起到的负迁移作用往往源自于认知错误,学生将母语概念建构模式复制到英语概念的建构模式,因而时常会出现“Chinglish”的表达方式。如把“我的英语很好”说成“My English is good”等。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教会学生用英语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意义,这一目的的实现离不开运用英语的情境。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合法地参与实践共同体,是基于共同体社会协商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一件事情、一组表征,也不是规则与事实的集合,而是一种动态的建构。知识是个体与环境通过交互活动而实现的建构,是人类协调的系列行为,是人类适应环境动态发展的一种能力。知识具有情境性,是活动、背景与文化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是基于情境,并在行动中不断发展的,人的认知是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的统一,是理性与情感的统一。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舍恩指出,当今的大学教学人为地剥夺学生的学校学习与其生活的联系,造成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分离[3]。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镶嵌于具体的教学情境之中,为学生的理论学习找到通往生活经验的“中介”道路。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诉求为中心,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安排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专业实践的需要相联系。通过情境教学,把英语知识的建构与学生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身份的形成等统领起来。

    对当代教学改革影响较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主张学习与情境相互联系。学习“不是把知识作为心里内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情境对于意义的建构具有支撑作用,因此,情境的创设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学习情境要与真实情境相互结合,由于真实情境是生动的、具体的与丰富的,学生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借助于社会性的交往,利用有效的学习资源,能够有效建构知识,重组知识结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应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有效地建构英语知识。教师应充分利用生动、形象和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亲自体验中应用英语语言知识,提高英语应用的能力。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将言、行、情融为一体,使英语教学更具直观性、趣味性与科学性,使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能够获得和谐发展,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

    当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高校英语教师理应顺应时代的需求,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学生的有效知识建构创设支持条件。具体说来,就是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达到对英语知识的记忆与保存、理解与应用以及评价与迁移。在具体的教学设计实践中,大学英语教师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英语情境教学的设计应该克服传统英语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强硬灌输、强调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良好情境的创设以及教师的语言调节,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英语的情绪状态,充分保证每个学生能够主动参与、主动投入、主动发展;通过角色扮演,利用角色的效应,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意识。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他们不仅具有自主设计教学情境的渴望,也具备自主设计英语教学情境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鼓励学生大胆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自主设计教学情境符合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需要,其教学效果会更加突出。

    (二)交互性原则

    大学英语教学要充分体现语言教学的交际性,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创设情境,通过大量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与技能进行英语交际的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言实践机会,为师生、生生充分地运用英语进行互动交流提供更多的时间与空间。语言就是交流的工具与媒介,英语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创设促进多维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教师要为学生的对话与交流创设更多的机会,使学生通过看、听、说等行动,体验、感知、领悟知识的真谛,从而感受成功,生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教师的行为才能产生足够的教育意义,“教师必须站在与学生的关系之中,来选择合理的教育行动,由此而形成教师向着学生的实践姿态。”[5]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创设情境,促成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三)探究性原则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不能脱离具体的身体,认知对有机体的物理属性具有依赖作用,人的身体在认知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6]也就是说,身体的物理属性对认知的内容具有直接的塑造作用。这就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发生根本性转变,实现传统的接受型学习向探究型学习的转变。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情境与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与其学习与生活相关的主题,去探研、去表现、去体悟、去发现、去创造。探究型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生成。

    (四)体验性原则

    体验是学生积极参加学习活动时所获得的直接情感感悟。体验使学习进入学生的生命域,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学生认知发展的过程、理性生成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不断丰富、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世界学习领域倡导的学习理念“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I understand”,要求教师在进行情境教学时,应注重学生的体验。“传统教学的弊病之一就是过分强调知识与能力方面的教学结果,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性。”[7]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不仅要激励学生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还要激励学生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用嘴说,也就是用亲身经历,去感悟英语知识的作用与价值。

    三、大学英语情境教学的设计实践

    大学英语情境教学设计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英语学习的情境之中,并亲身感受到学习英语的轻松与快乐。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大學教师缺少对大学英语教学设计的研究,一般按照教科书章节的顺序讲解,学生在课堂上习惯于记笔记、记单词、读课文,这种缺少情境支撑的课堂很难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语言交往能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提升学生参与英语学习的效能、发展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我们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互动情境的创设和经验情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

    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动力,而问题则是教学目标的有效表达方式。美国教学目标设计专家布鲁姆从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三个维度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设计。在教学实践中,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依据教学目标的这三个维度,既要设计认知问题的情境和动作技能问题的情境,更应设计情感、态度问题方面的情境。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问题情境的设计虽然较难,但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是可以预见的,可以从学习过程中的线性因果规律中去把握。我们的教学设计只要充分地把握教学原理,珍视教育现场中可能出现的良性现象,并由此拓展出去”[2],就能获得确定的教学效果。过于重视教师讲授的“告诉式”课堂,切断了教学内容与周围世界的联系,舍弃了教学内容的情境,背离了学生建构知识应该遵循的规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难调动,这是大学课堂“低头族”群体日益庞大的主要原因。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的变化、学习者个体的差异性、师生情绪的不稳定性以及教学对话的碰撞与冲突,教师会瞬间产生反思,学生会即时产生惊讶、困惑与顿悟等等。这种变化中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动态的。大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是动态的认知过程,也是情感的生成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既应该遵循大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应该关注大学生情感生成的特点,做到认知与情感的结合。

    在进行英语情境教学设计时,为了唤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应力图做到认知、能力与情感的结合。如教授INTENSIVE READING(BOOK1)的“The Present”这一课时,我们将教学情感目标设计为“(1)The students are expected to know how valuable the parental love is. Put the moral education in the language teaching.(2)To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at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为了实现情感目标,并达到认知、能力与情感目标的融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设计了莫言在瑞典学院发表的诺贝尔奖获奖演说“讲故事的人”(storyteller)的视频片段,让学生看视频,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然后,我们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英语知识,将故事改写成英语故事。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