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事指南
  • 创业起步
  • 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 开店指南
  • 创业之路
  • 创业故事
  • 互联网创业
  • 工商知识
  • 财务知识
  • 税务知识
  • 会计知识
  • 其它创业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创业 > 创业故事 > 正文

    浅析当代中国信仰缺失问题

    时间:2021-01-22 18:07:58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 在当今中国,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思想的背景下,信仰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党和政府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但马克思主义信仰仍有所动摇。这一问题是由有许多客观历史原因造成的。正确认识信仰问题,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才是树立正确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 当代中国 信仰 马克思主义 文化

    作者简介:张乐文,南京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1-175-02

    信仰,是对某种主义、主张、宗教或者人的极其相信和尊敬,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行动的榜样和指南。破尔达斯定义说,信仰,就是你的信任所在,但与信任不同的,信仰同是你的价值所在。信仰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仰的建立与发展,都与文化的发展变化息息相关。同时信仰决定了文化的取向,文化表现出信仰的镜像。信仰对个人、民族、乃至国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随之,李大钊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正式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历了1949年新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改造以及改革开放等一系列的巨变,这些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可以说中国人的主流信仰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但是为何在党和政府大力倡导信仰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中国却出现了信仰危机?“拜金主义”“造假泛滥”“成名无底线”“官员不干正事”“为富不仁”“虚假捐献”“社会诚信差”等等,无一不诉说着当代中国社会道德底线模糊、缺乏信仰这一事实。是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出现了问题,还是我们自己本身出现了问题,为何会产生信仰危机呢?

    一、信仰危机并非马克思主义理论出现了问题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不是一门自然科学或技术科学,而是一种哲学社会科学,它是一种世界观的理论,也同时必然具有价值性。马克思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指“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的发展”,是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形成的理性信仰。其次,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其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就必须要有实践者,为此马克思主义必须要被人们所接受,从而人们去信奉它成为信仰。所以,理论本身并非信仰,是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使马克思主义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而是提炼马克思主义精髓,使之成为了一种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经过了许多实践的验证,证明了这是一个具有科学性和价值性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当代中国的信仰问题的产生,并非是马克思主义本理论身的问题。

    二、信仰危机出现的原因

    (一)中国文化发展断层

    中国古代社会是以宗法制为核心建立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因此一切理论与思想都是为了维护宗法制。儒家思想之所以能成为主流思想,是因为其维护了统治者、统治阶级的利益。儒家重视伦理秩序,倡导三纲五常,它主张以德治国,实行“仁”政,以道德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因此,“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人的传统信仰,从内部结构到外部形态,从观念框架到行为准则,从主体到对象,构成了完整而圆融的有机整体。”豍儒家思想给封建专制统治下的中国人提供了稳定的精神支柱,与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逐渐融合,不可分割。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衰退,外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中国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各阶层开展了许多爱国救国运动,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直至“五四”运动,中国人才意识到只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是无法救国的,只有从思想文化制度上进行根本的改变,才是救亡图存的根本途径。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儒家思想为主流的封建传统文化失去了原有的地位。于此同时各种西方思潮的涌入,在经过一系列失败的尝试后,最终我们在马克思主义的带领下取得了革命胜利,中国人从此走上了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但是,从历史的变迁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社会是从封建思想文化衰败后,短短几十年内接受了来自西方的马克思主义,并使之成为信仰。然而看西方的发展历史,从十四、十五世纪开始资本主义萌芽,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人们的思想得到了解放,随之开始资本主义革命与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四五百年的发展和积淀下,思想解放,才应运而生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对于西方来讲,中国于1912年才结束封建帝制,社会状况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与思想解放,而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直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信仰了马克思主义。然而事实上传统的文化信仰仍然存在于民众的内心,是中国人几千年的精神支柱,那么传统文化观念意识不是仅仅百年之内就能够消除的。因此人们的信仰发生动摇,精神文化出现迷茫,社会发生信仰危机是历史必然的。

    (二)我国社会处在大变革时期

    信仰是文化的重要内容,而文化又是社会意识形态,因此,社会巨变必然会对思想文化产生影响。整个二十世纪的中国,连续发生了几次巨变。新中国成立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直至社会主义改造结束后,中国才进入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由于中国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争洗礼,百废待兴,社会矛盾严重,再加上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极度匮乏,因此,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在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道路上摸索着曲折前进。其中最为显著的便是1957年开始的“左”倾直至后来的文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文化大革命,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狂潮以及对领导人的极度个人崇拜中,“破四旧”“造反有理”“兴法批儒”“批林批孔”等一系列运动使得中国各类传统文化遗产都遭到破坏,当时的许多学者、科学家、艺术家等都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这对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文化都是毁灭性的打击。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我国与西方国家差距进一步扩大。这无疑使得人们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了动摇。,虽然中国共产党率领人民及时进行了补救,但是文革之后后果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文革后,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人的视野不断打开,接触到了来自不同国家、领域的思想文化。文化的多样性,使得国人的思维逐渐开放。我们了解到资本主义在近百年的发展中,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但是通过一系列改革发展,西方国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仍具有较高的水准和生命力,这些似乎与我们认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完全相符。同时,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中苏联的解体,难免会使国人信仰产生动摇。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巨大成就,中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推动了生产力的进步,使得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国人的素质与日俱增。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人们产生了许多错误的认识,认为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是一样的。同时市场经济的弱点和消极方面也会反映到精神生活中来,导致人们对于信仰的缺失。“社会生活的世俗化使理想信仰的‘崇高’失去了往日的神圣光环,许多人追求理想的激情转变为对现实利益的冷静计算,人们更多地关注现实的物质生活。”豎“拜金主义”由此产生,人们为了金钱丧失道德,人被金钱所奴役。同时,市场经济使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政府干预模式彻底改变,让人在市场中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因此“个人主义”逐渐兴起。从相对的拘束到突然解放,加上我国的社会法制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使得“社会诚信问题”“造假泛滥”“官员不干正事”“为富不仁”“虚假捐献”等问题逐一浮出水面,社会信仰危机愈加严重。

    (三)信仰是个人意识行为的结果

    信仰是心灵的产物,不是宗教或是政党的产物,宗教或政党只是起了催化作用,没有宗教和政党,人同样可以拥有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一直都是以先进的知识分子与中国共产党为主力军。中国人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是由中国共产党所引领的。其实,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是解决温饱问题,有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上了小康之路,虽然还没有达到人能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是人民的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中国人民信任中国共产党,相信我们的执政党能给我们带来美好的生活。中国普通百姓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莫不如说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仰。这也正说明了中国的普通百姓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何为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去学习理解它,是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的。如果要信仰马克思主义,那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的文化本身就存在很大差异,加上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使得国民素质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使得国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理解、乃至信仰程度都有所不同。再者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风俗习惯不尽相同,这样就更使人们的信仰会存在差异,甚至出现一些错误的信仰。因此,我国出现信仰问题也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环节。

    三、解决信仰问题的一些建议

    信仰作为文化的重要内容,解决信仰问题,也必须从思想文化着手。首先是社会教育方面,普遍提高国民素质,进行道德信仰教育,使普通百姓能科学客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核心价值观,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实践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质。其次,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源,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增加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吸引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历史经验证明,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具有生命力,马克思主义要成为每个人的信念,必须与中华文化融合在一起”豏。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最后,必须坚定信念,在遇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困难时,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对当前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也是指引社会前进的终极理想。

    当代中国固然出现了信仰危机,面对问题,焦虑彷徨是没有用的,我们要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对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进行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坚定我们的信仰,使那些不正之风得以消除。

    注释:

    史耀媛.社会转型期信仰状况分析与对策.理论导刊.2002(5).

    蔡霞.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信仰危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2).

    程林顺.中华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融合发展.中华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7.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几点学习体会和认识.2008.

    [2]任继愈.汉唐佛教思想论集.人民出版社.2003.

    [3]陈晋.毛泽东文化性格.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

    [4]高力克.五四的思想世界.上海:学林出版社.2003.

    [5]陈晋.毛泽东的文化性格.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3.

    [6]陈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当代意义.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7]许明.马驰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文化发展.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8]常乃惪.中国思想小史.上海:上海世纪出版社.2009.

    [9]冯契.中西文化的冲突与汇合.时与文.1947(3).

    [10]凌厚锋.论毛泽东文化观与中国文化转型.东南学术.2006(4).

    [11]何萍.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创造.光明日报.2006-5-23(12).

    [12]蔡雅娟.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擅变.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5).

    [13]刘建军.传统文化中的信仰概念.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8(5).

    [14]陈宴清,荆子明.中国信仰危机和重建.江海学刊.2001(3).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