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饮食礼仪 > 正文

    异域与传统:中国当代乡土油画的双重面向

    时间:2021-01-19 03:02:0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西风东渐、传统浸染、时代转换是中国乡土油画发展的三个关键词。在其发展过程中,中西艺术的不断碰撞与交融使中国乡土油画得以茁壮发展,而异域与传统则是中国乡土油画发展不竭的艺术源泉。

    关键词:绘画艺术;油画创作;中国传统文化;异域;艺术作品;中国乡土油画

    中图分类号:J201 文献标识码:A

    缘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浸染,中国当代乡土油画在题材上的最大特点是关注社会现实和底层民众,以农民为主题表现中国文化最基础最深厚的内在特质。不同于长期泛滥于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的虚假粉饰和伤痕主义流派作品中的迷茫忧伤,中国当代乡土油画作为一种清醒健康的艺术方式开始出现在中国20世纪80年代油画艺术的视野,并引导中国油画艺术向注重挖掘乡土背后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方向发展。以罗中立和陈丹青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努力挖掘乡土文化中蕴含的民族精神,成功地引领中国当代乡土油画走向巅峰。至21世纪,中国社会的结构性变化已经悄然发生,但艺术家对当下农民生存状态的思考没有变,作品中蕴含的人文关怀的特质没有变,忻东旺、徐唯辛等当代著名画家把关注底层民众的深挚情感融入在一个个饱含人文精神的主体形象中。由于乡土油画自身固有社会性与民间性特点,它一直传承着关注现实关注民众的传统艺术精神,因此不论时代如何发展变化,对现实人文的关注是中国乡土艺术家的必然选择。

    转益多师,融汇中西,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当下许多中国乡土油画家的共同梦想与追求。中国当代油画的发展正如詹建俊先生所言,为了弥补艺术自身发展的先天不足,在艺术反思的基础上于改革开放之初自然形成两股潮流,“一方面是沿着西方现代艺术发展的脉络作横向的、在艺术观念与形态上的探索与拓展,另一方面是向西方传统写实绘画作纵向深化的、在技艺与语言上的学习与研究”[1]。毋庸置疑,没有对西方油画艺术手法的研磨与借鉴就没有中国油画,而没有中国艺术精神的传承与融入也没有中国油画的今天。中西方艺术精神与艺术手法对中国乡土油画影响深远,在中西艺术不断的碰撞与交融中,中国油画艺术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就此意义上说,异域与传统是中国乡土写实油画不竭的艺术源泉,两者偏一不可。

    一、乡土油画与西风东渐

    对西方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借鉴成就了20世纪的当代中国乡土油画艺术。20世纪初欧洲出现的现代艺术运动在绘画、诗歌、戏剧、小说等方面发展迅猛,这一个性解放运动强调个性表达与个人创造,从而引导了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其中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以具象而又自由的语言表现个性解放、蔑视传统的内容,影响了世界画坛。至20世纪80年代,中国油画从历史反思走向艺术反思,文化艺术思潮激荡翻涌,中西文化艺术碰撞激烈。在这文化思潮波起云涌的新时期,表现主义和象征主义受到了中国画家的青睐。

    上世纪80年代,陈丹青和罗中立是中国当代乡土油画的领军人物,他们从西方写实画派风格寻求艺术突破,为乡土写实油画语言的纯化和多元化奠定了基础。陈丹青的《西藏组画》采用法国19世纪自然主义画家米勒的写实手法,择取最普通而真实的生活细节,以强烈的现代意识探寻西藏人民的生存历史和生存体验。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受到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的影响,采用极为精细逼真的笔法,刻画出一位饱经风霜磨砺、如今依然苦苦挣扎在贫困和卑微当中的中国农民形象。《西藏组画》和《父亲》纪念碑式的视觉冲击和深厚的人文底蕴在当时人们心中激荡起了巨大的涟漪,其艺术手法借鉴的巨大成功与选材上的直面现实为新时期乡土油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罗中立的留学经历使其较早对西方各种现代艺术思潮有着更为直观的感受,促使他思考自己油画创作的学术定位。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罗中立深受表现主义影响,实现了由《故乡组画》的诗意风格到《过河系列》的表现风格的语式转变。在绘画语言上,他从民间原始艺术汲取营养,借鉴非洲木雕的造型和拉美表现艺术的风格,追求粗犷、朴拙的原始意味。在色彩构成上,罗中立作品偏好用深黑与深蓝、紫与红来控制画面,特别是运用白、黄和粉绿等线性笔触语言对物象进行书写、分离,使得绘画语言具有强烈的书写意味和相对的独立性,加上主观平面化和强烈装饰性的空间处理特点,因此罗中立作品既有浓厚的乡土意味又具有现代性的表现意味,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表现性特征的乡土绘画语言风格。

    乡土画家段正渠对黄河黄土情有独钟,其作品《红崖圪岔山曲曲》、《东方红》和《黄河船夫》等用奔放的笔触、浓重的色彩生动而诗意地刻画了放声高唱的陕北农民和生生不息的黄土高原。段正渠受到西方新表现主义艺术的影响,法国表现主义画家卢奥对其影响至深,卢奥的技法特点是用颜料进行层层堆积,利用颜料自身肌理表现人物特质。为了更好地表现黄土的厚重和农民的朴拙,段正渠把颜料反复堆积,画面凝重丰富,具有枯涩粗糙如泥土般饱满的笔触肌理效果。粗犷奔放的笔墨、厚重深沉的色彩、夸张变形的人物动态,画家这些独具个人特色的语言表现形式,成功地表现出黄土高原的厚重苦涩与中华民族的坚韧顽强。

    象征主义在西方现代艺术中没有具体流派,它既是一种思潮也是一种手段,在视觉语言上依然是具象的、可描述的,但在画面上所能看到的造型与色彩的背后,往往存在着更深层次的文化象征意味。中国乡土油画家之所以倾向于选择象征性构思,是因其个性化、主观化、哲理化和意象化了的艺术特质,契合了当代中国油画家对象外之意寻找的审美追求。用理性绘画来表现乡土题材的代表画家丁方,其油画作品被赋予了精神内涵。在丁方早期代表作品《抗旱》和《收获》中,他借鉴了伦勃朗的上帝之光、米开朗基罗充满力量感的外形和拉美艺术中深沉强烈的艺术风格。在《抗旱》中,丁方简略地勾画了黄土地上劳作的人们的五官,而把表现重点放在撑满画面结构、人物厚实如土地的脊背和肌肉上,他力图把山当做人画,把人当做山画,具有浓厚的象征意识。他认为,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艺术家,个体的人必须返回到民族精神的深厚母体,理解民族与时代沉潜的文化内涵。通过对西方技法的深入研究,段正渠和丁方借鉴西方现代艺术语言成功地表达出了华夏子孙的民族精神。

    二、乡土油画与传统艺术

    民族美术传统是存在于传统美术中的稳定因素,它形成于民族历史生活,积淀于反复艺术实践,又孕育了民族未来的文化精神,是民族艺术不朽的灵魂。艺术家们对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需要依靠文化艺术的体认与自觉,而这种体认与自觉会在一个外来文化艺术与本土文化艺术剧烈碰撞的时代充分萌发。不同文化艺术间的相互碰撞与比照,在某种程度上比在静态条件下延续自身更强烈地激发起人们传承传统艺术的迫切感,也由于不同文化艺术体系的相互激荡,艺术家们对传统艺术认识的视角也能更加清晰准确。在文化艺术思潮激荡翻涌的上世纪80年代,当代油画家在学习西方艺术精髓的同时,也在面向中国艺术源流,从其艺术精神和艺术手法上汲取个人所需要的生长元素,采用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语言表现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风民情和处于时代变迁中的农民生活。延至今日,中国乡土油画艺术家的鉴赏水平和思考能力经过不断提升,从起初对西方传统元素的简单临摹与移植已经发展到现在融入民族品格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艺术的艺术精神和艺术手法都给予乡土油画家鲜活的创作启示,中国乡土油画日益显示出民族文化对油画发展的影响与渗透。当代著名乡土画家王沂东对西方古典写实绘画技法进行过深入的探索和分析,同时也注重从中国民间艺术色彩构成和装饰图案中汲取营养来表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90年代初,王沂东借鉴国画大师李可染的积墨法和积色法,在《蒙山雨》中尝试把中国画的水墨技法融入创作,使作品呈现出纯净而简洁、凝重而深远的中国神韵。在色彩运用上,他将民间传统艺术的色彩,融进西方写实绘画的立体空间,使作品呈现出民族化特征。民间年画中的红色能突出作品中的中国民族韵味,他反复用之于人物的服饰和花被,烘托出温馨怀旧的乡土氛围,红色已成为王沂东的标志性色彩。谈到创作的成功,王沂东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与哲学是中国艺术家一生创作的后盾。”

    当代乡土油画家们研究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把雅与俗相结合,从民俗与风情等不同角度展现农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乡土画家宫立龙的创作理念中,高雅与通俗融于一体,其作品既表现出农民自足、幽默的特质,又注重作品的形式感。宫立龙的人物造型借鉴了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人物形象饱满厚重,适度夸张的健硕形体具有很强的雕塑感。平面化的背景处理突出了人物的动态,大红大绿的用色形成了色彩丰富的肌理效果,同时其作品吸收了民间年画、木版画、剪纸、皮影的特色,使画面乡土味十足。宫立龙作品的现实主义手法、表现主义理念、独特的视觉语言,使乡土油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精神指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乡土油画与时代转换

    在中国油画发展进程中,中国乡土题材绘画的前行始终和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紧密相连,全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文化的崛起迅速地改变着中国社会,改变着中国的农村与农民,也改变着中国乡土油画的面貌。在世纪之交创作民工题材作品的领军人物是徐唯辛和忻东旺,他们以鲜明的艺术风格成功地记录了这一时代变革。

    如果说罗中立的《父亲》标志着人文关怀和真实的农民形象登上新时期绘画舞台的话,那么徐唯辛的《矿工组画》则标志着农民形象登上了当下社会转型时期的绘画舞台。徐唯辛认为:“题材的选择相对于纯粹的形式探索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注视角的转移,他更重视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视觉图式的呈现。他主张用理性的精神来描绘社会现象,以表现画家的思考和人文精神。在《工棚》、《打工图》等作品中,画家用场景纪实的方法,不加任何粉饰地表现了在极为恶劣的劳动环境和生存条件中的农民工形象。他们眼神坦荡,平和而乐观,反映出当代中国农民工的真实现状。在《工棚》里,画家减去疏朗的背景,在反复修改中营造出厚实的肌理效果,人物的边缘线也通过松动自如的笔触将形象融入背景,具有真实的现场感和强烈的现代性。在《矿工组画》,画家尽量简化细节描绘,强化艺术家内心的主体感受。在《农民工李传奎》这幅两联画中,左联用冷灰的单色调塑造,作品像旧照片一样肃穆庄重,似乎是在祭奠逝去的青春和生命;右联则用了一系列温暖而鲜活的色彩,以展示形象主体不灭的人性光辉。这些具有现代绘画观念的艺术形式强化了作品的现代性特征。

    忻东旺认为:“只有中国意识才能够丰满油画写实的精神张力,才能延伸写实油画的学术意义,才能实现中国的写实油画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地位和尊严。”他继承传统儒家关注时代、关注民生的可贵艺术品质,践行中国艺术精神,用画笔记录了时代变革,并从汉俑、晋祠、双林寺的泥塑等古代艺术中直观到传统文化注重神韵、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精神并用之于实践。在《远亲》、《装修》中,忻东旺借鉴了英国具象写实画家弗洛伊德的技法,融入了中国写意绘画的元素,通过独特的视角将人物的头部与手脚夸大变形,他大块地平涂铺色,在每个细微的颜料堆积中都赋予了厚涂肌理很强的表现性,用以强化民工的职业特点和质朴品格。在《诚城》中,作者用新写实主义油画语言塑造了进城务工的农民形象,他运用画笔和画刀将颜料大块面地挤压、堆积,人物造型整体、厚实,略有夸张。民工对未来有着憧憬与期盼,但身处国家和城市的底层,现实的无情沉重又令他们感到失落怅然。在画面后上方的虚幻背景中悬浮着的船桨蕴蓄着作者的思考:中国的经济大船将驶向何方?一代民工的个人之路将通往何处?这幅作品真实而又富有象征主义意味,深刻地展示了作者对民工这一社会底层民众的真诚关注与深度思考。

    在世界经济相互撞击交融的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广泛,相互渗透融合。中国油画艺术从无到有再到今天的繁荣,不可否认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许多当代乡土画家在其创作中吸取西方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照相写实主义等的营养,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自然融合,丰富了作品的艺术语言、油画技巧和风格形式。当代中国乡土油画家在悉心研究、借鉴西方艺术的同时,也在积极汲取传统意识营养。中国乡土油画的本土化与时代化已经超越了个人或画派的追求,真正成为当代中国乡土艺术家的自觉意识和共同理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乡土油画多元的特质是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的结果,是中国乡土油画家自觉睿智的艺术选择。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传统,中国乡土油画家如果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基点,对中西文化传统和艺术精神认真研究其内涵,充分辨析其异同,在西方与传统的碰撞与交融中不断拿来、借鉴、吸收,相信中国乡土油画家会克服各种困难,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融入中国文化精髓、审美趣味和时代精神的艺术佳作。

    (责任编辑:徐智本)

    参考文献:

    [1]詹建俊.自觉建构油画艺术的中国学派[J].美苑,2006,(01):4-7.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