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文选
  • 作文大全
  • 话题作文
  • 小学作文
  • 初中作文
  • 高中作文
  • 英语作文
  • 作文素材
  • 作文指导
  • 作文评语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作文 > 英语作文 > 正文

    “四平师范学院素质教育工程——高师本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改革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时间:2021-01-25 06:03:49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四平师范学院素质教育工程——高师本科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下简称“四师”工程),是四平师范学院在世纪之交实行的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设计中的主体构想。1997年底省教委以文件形式批准实施“四师”工程。1988年初,“四师”工程被确定为吉林省普通高校第三批重点教改课题。“四师”工程的命题是我院教育教学实践在新的形势下的新概括,“四师”工程的实践是在我院以往工作基础上的新发展。现就“四师”工程的研究情况和取得的成果报告如下。

    一、“四师”工程的内涵,提出的背景和依据

    所谓“四师”素质教育工程.是指构建以综合素质教育为特征的具有四平师院特色的“四师”人才培养模式。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强调培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强调培养人才必须具有现代教育观、职业价值观(热爱学生),强调培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强调培养目标的弹性和开放性,培养规格的层次性和多样性;在办学理念上,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培养适应面广、适销对路的人才;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教育的综合性、系统性和规范性。

    “四师”工程的构建与实施,既有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需要为背景依据,也有教育自身的观念更新及教育实践的发展为其动力。

    “四师”工程作为高师教学改革的一种探索。所确定的培养目标、构建的培养模式应有自己的特色,四平师范学院的学生应该是具有鲜明个性的“这一个”。在构建“四师”工程中,我们主要遵循了以下6条原则:

    —是坚持全面素质教育原则,突出德育为首、智育为主、体育为本的教育。“四师”工程在构建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观,把素质教育当作一项系统工程去筹划与实施。坚持以师为本。坚持全面发展,工作在三个层面展开。学院制定了《“四师”素质教育工程》及《实施意见》,提出培养适应2l世纪需要的新型师资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目标任务、主要内容、措施、实施方法和步骤。这是第一层面工作。相关职能部门依据“四师”工程实施意见制定了5个具体实施方案,即《思想政治素质培养方案》、《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高师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养方案》、《学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实施方案》,作为“四师”工程的二级子课题。这是第二层面工作。第三层面的工作是将上述五个实施方进一步分解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实施具体的实验项目,使“四师”工程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适应性与前瞻性相统一原则,加强适应性。“四师”工程必须坚持“三个面向”的战略思想,充分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和21世纪对高师教育的期待,充分考虑时代赋予教师的多种使命和责任,重塑能够扮演多种角色的教师。发挥高师整体功能,以适应不同环境的挑战和需求。适应当地社会经济和教育发展要求和基本特点。以此为出发点。在学校发展定位上,我们提出“四个找准”:找准主要任务定位.把培养人才作为根本;找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竞争型人才;找准办学层次定位,适应基础教育高学历化趋势,坚持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开展研究生教育;找准学院发展目标定位,针对吉林省需要一所省属师大的实际,提出把四平师院改建为吉林师范大学的奋斗目标。

    三是坚持高教性与师范性相统一原则,突出高师教育特点。根据高师教育职业定向特点,使学生乐于为师、精于为师、善于为师、适于为师。

    四是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相统一原则,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以综合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培养模式。开展创新教育是“四师”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创造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

    五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原则。注重联系实际。“四师”工程的构建与实施做到了紧密联系科学实验、生产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中学教育和教学实际,实行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六是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统一原则。注重个性发展。素质教育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发展个性、创造特色是“四师”工程的主旨。我们在遵循国家对高师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等提出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在培养目标上。提出“四个高素质”;在人才规格上提出“特色规格”要求;在培养模式和培养过程上,实行系列选修制、主辅修制、双方向制、跨系选修制等措施。鼓励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多样化探索。如中文系提出“三个一”工程实施方案,要求中文系学生必须达到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手好文章的水平。在此基础上,我们遵循三个参照系统进行培养目标定位,即我院培养目标(个性)必须体现2l世纪对人才(共性)的基本要求。必须体现我国教育目的(共性)的总要求,必须体现新的时代教师角色职责(共性)的转变。我们确定的教育目标是:培养21世纪精于从事素质教育的复合型、应用型、创造型和竞争型的中等教育师资.为其成为高素质骨干教师、高素质教育研究人才、高素质教育管理人才和其它高素质人才打好基础。把我院高师生素质教育规格目标确定为“一个首要、两个重点、三个基本、四个基础、五个必须”。“一个首要”指突出政治思想素质。它是最重要的素质,是诸素质的灵魂;“两个重点”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三个基本”指学生必须具备三方面基本知识,即专业知识、基础知识(人文、自然科学)、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四个基础”是指为师从教必须具备四种基础素质.即职业道德素质(职业价值观)、学科素质(现代教育观)、审美素质(审美观)、身心素质(指健康);“五个必须”是指具备5种能力,即育人能力、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获取知识能力(手段)、终身学习能力(方法)。为了突出四平师院特色,对我院学生提出“特色规格”要求:具有突出的爱岗敬业精神和强烈的创先争优品质;能胜任一门高中课教学,同时能开一门相关高中课程,能开综合课(综合文理或综合理科),能开选修课;教师职业技能达到一流水平;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熟练计算机操作;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如汽车驾驶、化工应用、电器修理、生物实用技术、打字、翻译等。

    二、“四师”工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通过构建四大体系。着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是诸素质的灵魂。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四师”工程的首要目标。

    一是建立思想教育体系,以“两课”为主渠道,以日常思想品德教育为基本环节。进行理论武装和思想启迪。我们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特点、知识水平等不同,突出抓好邓小平理论“三进”工程。增强“两课”的说服

    力、吸引力和实效力。在“两课”改革中成功地构建了“讲、练、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一年级(开设思想品德、法律基础课)以讲为主。旨在帮助新生实现环境转换、角色转换。二年级(开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以练为主,让学生作为主体参加到教学活动中来。三年级(开设邓小平理论、当代资本主义分析课)以论为主,采取学生做小先生、老师做总结的启发式,学生提问、老师回答的问答式。师生共同探讨的研究式。通过上述改革, “两课”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对学生日常思想教育主要在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开展了三个方面的教育。第一,通过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学习培训等方式,围绕邓小平理论学习、“三观”教育、学生党团建设、时势政策教育、焦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发扬主旋律、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教育。第二。通过分年级、分层次、分阶段方式,有针对性地分专题进行思想教育。一年级进行成才、目标、理想、志向教育,二三年级进行成才奋斗教育,四年级进行激励学生为教育事业建功立业教育。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个性目标定位指导。第三。通过家访、通讯、召开家长会、请专家学者讲学等方式,开展社会、家庭、学校一体化教育。

    二是建立典型示范体系,进行事迹感染。第一,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人物。在确定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典型的时代性(不同时期典型不同),充分考虑高师特点(某些先进人物不适合作为高师学生典型),充分考虑典型永恒性(如雷锋,不同时期。学习的侧重点不同)。第二,杰出校友。我们在2万多名毕业生中,遴选出132名杰出校友。把他们的先进事迹编辑整理,出版《路在脚下》一书,作为学生的学习材料。第三,在学生中树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典型。

    三是构建规范管理体系,进行养成教育。建立并完善了教育管理体系、行政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认识。学校把规章制度作为一门考试课程,所有新生必须通过规章制度考试。广泛开展各种基础文明教育活动。对学生正面引导。学院相继开展了“四文明”、“我为校园添光彩”、“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大学生”等活动。

    四是构建齐抓共管体系,进行全方位育人。形成了以全员抓德育、全方位抓德育、全过程抓德育为主要特征的,以“三帮”即帮学习、帮生活、帮思想为主要途径的工作格局。

    (二)通过实现“五化”,大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的核心是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做学问。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培养:

    一是纳入教学计划。做到课程体系化。体现文化素质教育内容的课程设置在整个课程结构中的比例提高到30%左右;将(教师职业道德)、《现代科技概论》、《邓小平理论》、《名著导论》等列为必修课;面向全院开设《名画欣赏》、《书法艺术》、《人生哲学》、《大学生心理咨询》、《当代科技前沿》、《创新教育与软发明》等公选课,要求和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选修;实行系列选课制,将公选课调整为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教育类、艺术类、技能类5大类,分流培养,因材施教;实行辅修制,面向全院开设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法律、经济、外语等提高文化素质的辅修专业。

    二是深入研究,做到科研前瞻化。设立文化教育研究机构,成立文化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所、邓小平理论研究所、心理咨询研究所、写作工程研究所等;充分利用我院文理科齐全的优势。开展人文教育课题研究,承担了《高师院校中文专业本科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等一批国家级教科社科项目,以课题为依托,推动文化素质教育在高起点上向深层次发展;学院定期举办文化素质教育研讨会。4年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共发表人文教育方面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20多部。

    三是强化第二课堂。做到活动规范化。我们坚持高标准。讲求高品味,达到了“四个要”:校园文化活动要格调高雅,主要是办好“七节”,即艺术节、文化节、体育节、音乐节、学术节、电影节、科技节,做到定期定时;社团活动要丰富多采,重点扶持学术性社团、科技性社团和技能性社团,围绕“师”字做文章;社会实践活动要主题鲜明,开展了“三下乡”活动、各种社会调查活动、勤工助学活动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学术活动要精益求精,学院每年至少邀请10位以上全国知名专家学者讲学,各系、专业每年至少举办10次以上学术报告会。学院每年都举办教授论坛、博士论坛、青年学者论坛和学生论坛等学术活动。

    四是浓厚氛围.做到环境人文化。充分利用校史、校歌、校训等提高文化素质的宝贵资源。新生入学第一课通过各渠道让学生了解校史、了解学校传统、了解校友业绩、了解校风学风。“四师”工程实施以来,学院投入500多万元,先后建成了行知园、双亭园、育秀园、柏树园、文化广场等人文景点,有园林景观。有建筑小品,有雕塑造型,有亭榭楼廊,有灯光喷泉。做到了洁化、绿化、美化、师范化、人文化。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学校。为了让学生生活空间人文化,我们把图书馆、阅览室、教室、寝室、餐厅以及各种宣传亭、栏、廊布置装饰成各具特色、风格迥异的文化小区。为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先后在四平战役纪念馆、四平烈士陵园、靖宇陵园、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千山风景区、“九·一八”纪念馆、叶赫古城、向海自然保护区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风景区,通过挂牌共建方式建立了20个校外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五是健全制度,做到管理科学化。实行“师范生必读书目”制度,开出学生最低阅读书目,覆盖古今中外的文史哲、自然科学经典著作。提出最低要求,通过多种手段进行考核。实行学生艺术等级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一项艺术专长,如书法、绘画、雕刻、剪纸、乐器等。学院定期对文化素质教育第二课堂活动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管理工作量化考核分值中,与选先评优联系起来。

    (三)通过构建以综合素质为主要特征的“四师”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学生业务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规范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式课程组合,探索“三段式”教学,实行系列选修制、主辅修制、双方向制和跨系选修制。

    本着“提高综合素质,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业务口径,培养创新能力,加强实践环节,注重个性发展,突出师范特色”的原则。进行了新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将高师本科课程分为综合素质类课、学科专业类课、教育理论与技能课和实践能力培养课4大块。分别占总学时的30%、40%、20%和10%。重新强调和确定了全院17个本科专业的90门基础及主干课程。面向全院开设教育类、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艺术类和技能类5类100余门选修课,形成公选课系列化。

    实行了“三段式”教学模式,即:第一年以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