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大全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硬件知识
  • 电脑安全
  • 选购与维护
  • 电脑故障
  • 玩转微信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电脑 > 网络知识 > 正文

    中国共产党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嬗变

    时间:2021-01-22 15:08:55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本文通过回溯党史,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过渡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嬗变,旨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更为深刻地领悟党的十九大精神,认识和总结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社会性质;理论;党史

    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判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溯党史,梳理中国共产党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嬗变,对于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思维,更为深刻地领悟十九大精神,认识和总结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是一个探索真理、逐步成熟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实质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变迁中的社会性质变化、时代条件转化的深刻把握,亦是在不同阶段确立工作中心与发展战略的理论先导。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7—1949.10)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历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一大制定了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纲领,判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现在看来,当时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只是照搬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深入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因而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尚待进一步判断。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初步分析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作出了以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代表北洋军阀的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因而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三大提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这一基于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正确判断的中心工作安排,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和国民大革命的顺利开展。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陷入危机。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认识到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已经由民族资产阶级右翼蜕变为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判断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变为人民大众同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就此汉口会议制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和开展土地革命的方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特别是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国社会主義矛盾出现显著的新变化。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瓦窑堡会议提出中日民族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中国共产党这一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刻变化的及时而准确判断,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的局面的形成和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发表了《矛盾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著作,分析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复杂情况以及主要矛盾的转化情况,提出近代中国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毛泽东的系统论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的形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重要贡献,自此中国共产党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了理论遵循。

    抗战胜利,南京国民政府一意实施独裁,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同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正确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现,在争取和平失败后,以人民解放战争的方式,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二、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49.10—1978.12)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历程

    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对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初步判断,镇压反革命、没收官僚资本、对社会面貌进行改造、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等均是为解决这一对主要矛盾而开展的斗争。

    至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作为封建制度基础的地主阶级所有制,镇反和剿匪取得阶段性胜利,中国大陆全部解放,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被全部取缔。中国共产党判断到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成为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和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对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据此中国共产党开展“一化三改”,使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至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随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根本性变化。同年中国共产党八大召开,八大决议指出:“我国的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的正确判断,这一判断奠定了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对中国社会主义社会中存在的矛盾的性质、基本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明确提出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社会矛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理论依据。

    自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开始出现严重偏差,虽几经调整,但始终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包括所谓中国同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最终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造成了严重后果。

    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1978.12至今)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历程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正确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奠定了基础。

    1981年6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指出:

    “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生动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殊国情的具体历史性,成为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经典,成为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遵循。

    這一经典论断为此后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及修改的党章所肯定和坚持,并不断经受历史的检验,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为制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提供了基本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摘登[N].人民日报,2017-10-19.

    [2]盖军,柳建辉.新编中国共产党党史简明教程[M].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3]李正华,张金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1949-2012)[M].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

    [4]侯德泉,赵象举.中国共产党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历史演进述论[J].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

    [5]叶启绩.毛泽东、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理论比较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0(12).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