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得体会
  • 办公文秘
  • 报告总结
  • 致辞讲话
  • 条据书信
  • 合同范本
  • 宣传用语
  • 导游词大全
  • 党团范文
  • 毕业大全
  • 个人写作
  • 其他范文
  •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党建材料
  • 发言稿
  • 讲话稿
  • 演讲稿
  • 述职报告
  • 脱贫攻坚
  • 谈话记录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观后感
  • 读后感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范文 > 脱贫攻坚 > 正文

    强化产业振兴支撑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时间:2023-09-13 15:17:4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强化产业振兴支撑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作是社会分工中每个劳动者体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角色定位。所谓工作就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将生产资料转换为生活资料以满足人们生存和继续社会发展事业的过程。以下是工作范文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强化产业振兴支撑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强化产业振兴支撑 筑牢乡村振兴根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和关键,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是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突出强调了发展产业与富裕农民的必然联系,进一步指明了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持续努力方向。新年上班首日,州委又召开XX州全面启动“3815”战略动员大会,贯彻落实省委工作要求,号召全州广大党员干部以赶早的姿态、赶考的心态、赶超的状态,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3815”战略在XX大地高效落实,奋力打造富裕和谐美丽的新XX。这些决策部署,为我们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提供了重要遵循。

      众所周知,乡村振兴的五个总要求中第一条就是产业兴旺,也就是说,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关键在于产业兴旺,没有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振兴则成为一句空话。产业是发展的根基,只有产业兴旺红火,群众的收入才能稳步提高。为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XX独特的低海拔河谷气候优势及区位优势,聚焦兴边富民,主动谋划,加快推进产业振兴,全力打造“蔬果之乡、河滨XX”。

      一是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着力在特色产业上做文章。乡村点多面广,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发展乡村产业必须立足XX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坚持因村施策。乡村产业发展的最大依托是特色资源,要把特色资源的底线守好护好,严守耕地和生态保护红线,保护好山水、传承好文化,在政策资金、技术支撑、基础设施、服务保障等多方面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让乡村特色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可持续开发。特色资源的范围还可继续拓宽,进一步挖掘XX范围内山水林田湖草沙、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资源潜力,进一步挖掘农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继承发扬传统工艺,培育推介乡村工匠,让特色产业增添更多农耕文化因素。特色资源的产业链也要不断延展,培育更多不同层次的“一村一品”,带动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电商营销、社会化服务、休闲旅游等融合发展。

      二是紧跟市场、打造品牌,着力在提升品质上做文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最大成效是消费者满意,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供给侧发力,以标准化打底、品牌化引领、创新性取胜,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乡村特色产业“金字招牌”。要充分发挥八布“三县五乡”区位发展优势,加强热带水果等农特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完善集镇开发区仓储、物流、冷链和集散功能于一体的边境物流集散中心,打造绿色生态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形成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实现热带水果“四个一万亩”种植目标,把冬早蔬菜和热区水果打造成富民兴边的支柱产业。要在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包装物流等全过程、全环节,逐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要适应消费者的多元需求,从用料、工艺、口味、营销、体验、服务等多个维度,不断创新改进,提升乡村特色产品竞争力。要面向市场中高端需求,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引进培育大型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和流通企业,贯通产加销,打造品牌产品,实现一企带一业、一业兴一地,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提档升级。

      三是强化引导、形成合力,着力在利益联结上做文章。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生活富裕,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引导各类资金投入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香蕉、芒果等乡村特色产业,加快构建农民主体参与、企业积极带动、社会广泛参与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格局。要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加快建立科学的土地转让补偿机制和利益分享机制,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示范带动等方式,充分盘活农村土地、房屋和集体资产等“沉睡资源”,尽可能让农民参与进来,开辟更多增收门路,让农民更多受益。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还要注意不违规乱占耕地、不侵害农民财产权益,要让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产生的就业岗位、增值收益和未来潜力更多地留给农民、留在乡村。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