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礼仪
  • 商务礼仪
  • 职场礼仪
  • 饮食礼仪
  • 鲜花礼仪
  • 送礼礼仪
  • 婚宴婚庆礼仪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礼仪 > 商务礼仪 > 正文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研究报告

    时间:2020-10-26 09:06:0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中国古代桥梁桥型调查汇报

    中国是一个有50文字记载历史伟大国家,中国幅员广阔,地形东南低而西北高,河道纵横交错,有著名长江、黄河和珠江等流域,这里孕育了中华民族,发明了灿烂华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曾建设了数以千万记桥梁,成为华夏文化关键组成部分。

    桥梁是人类文明产物,是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一个关键标志。在人类最基础生活需求——衣食住行中,桥梁是为人类“行”服务。从古到今,桥和大家生活、生产紧密相依,息息相关,还和战争、宗教、戏剧、民俗等有着千丝万缕关系。从它诞生那一天起,就默默地为公众服务着。

    桥梁是跨河越谷人工结构物,是架空路,让行人、车辆、渠道、管线等安全经过。增强桥梁跨越能力,以克服江河湖海、深谷陡崖、断层软基、风雪雨及地震等险境一直是桥梁建设者不停追求目标。

    中国古代桥梁辉煌成就举世瞩目,曾在东西方桥梁发展史中,占有高尚地位,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重大贡献,而在古代桥梁方面,中国祖先也有很多发明性成就为世界所公认。英国科技史学者李约瑟博士在她所著《中国科学技术史》和《中华科学文明史》中对中国古代梁桥、浮桥、拱桥和索桥等桥型发展全部作了具体评述和考证。

    梁桥

    中国历史上最早记载梁桥为钜桥。该桥建于商代(公元16-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伐纣,克商全部朝歌(今河北省曲周县东北),发钜桥头积粟,以账济贫民。”自周代以迄秦汉,中国多造石柱、木梁桥。古代石梁桥通常跨度全部在10米以下,最大石梁长达23.7 米。迄今仍保留中国古代石梁桥当推始建于宋绍兴八年(1138年)福建泉州安平桥, 该桥共362孔,全长5里(2223米)。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1275年所著游记中对此全部有记述。

    两宋时,不管是城市或乡村,在建造大批石梁石墩桥同时,又把大量木梁木板桥木梁、木板改造为石梁、石板,木柱、木墩改造为石柱、石墩。200多年间,仅泉州一地,见于古籍桥梁就有110座,其中名桥10座。

    安平桥,有362孔,桥长5里(2223m),故又名五里桥(现桥长2100m),保持了700余年桥长统计,被誉为“天下无桥长此桥”。桥始建于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成于绍兴二十十二个月(公元1151年),历时,坐落在晋江县安海镇和海安县水头之间,是跨越海湾大石桥。据《安平志》记载,因桥太长,建桥时在桥上造了5座亭子,方便行人休息。这座世界上少见古长桥,被大家认为是19郑州黄河大桥建成以前七八百年中中国最长桥梁。又如泉州万安桥,俗称洛阳桥,共有47孔,建于洛阳江入海口,桥总长约890m,桥宽3.7m。桥始建于宋皇佑五年(公元1053年),完成于宋嘉裕四年(公元1059年)。两桥均为国家关键文物保护单位。

    (安平桥)

    (万安桥)

    虎渡桥又名江东桥,在龙海县北溪下游,南宋淳祐二年(公元1242年)由木梁桥改建为石梁桥。20XX年被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宋代黄朴在《虎渡桥记》中说,每一桥孔有3根石梁,最大桥孔石梁每根“长八十尺,广博皆六尺有奇”。新中国成立后,文物保管部门曾进行过实测,该桥最大石梁长23.7m,宽1.7m,厚1.9m,和史书记载基础相符。按花岗石容重为2.7吨/立方米计,最大石梁重达207吨。依据强度理论验算,当石梁长为23m时,在自重作用下,跨中界面弯拉应力达成花岗石抗拉极限应力90%。在材料力学诞生前500多年,是怎样找到这个依据,很值得探讨。

    (虎渡桥)

    木兰陂回澜桥在福建莆田市西南木兰村木兰山下,坐落在汹涌木兰溪水和兴化湾海潮汇流处,是一座含有引水排水、蓄水浇灌、挡潮防洪、航运交通综合工程,是宋代大型水利设施。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关键文物保护单位,其名为“木兰陂”。木兰陂由枢纽工程、渠系工程、堤防工程和人行桥组成。枢纽工程由溢洪堰、南北渠道进水闸、冲沙闸、导流堤等组成。溢洪堰高7.5m,长219m,分32孔。闸堰式坝身由闸室、上游护堤和下游阶梯式消能坦水组成,长111.13m,分29孔,总净宽70.4m。在溢洪堰两端建有进水闸道。石桥是整个工程配角,为行人所需,石桥墩是为搁置石梁供人过水和墩土上凿槽,供上下水闸门之用。南闸回澜桥,两孔石梁石墩,宽6.1m,建于南宋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整个工程采取筏形基础。工程建成后900多年以来,一直保护和浇灌这良田20多万公顷。

    (木兰陂回澜桥)

    绍兴八字桥建于南宋保祐四年(公元1256年),是城市桥梁布局佳作,在处理桥和周围街道、河流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桥为单孔石梁,长条石并列,微微上拱,净宽3.2m,净跨4.5m,高5m;石柱壁式桥台,利于水上交通,西面桥台设有纤道。桥下西面第5根石柱上刻有“时保佑丙辰仲冬日建”字样。

    (绍兴八字桥)

    福建漳州江东桥石梁最为巨大。该桥于宋嘉熙元年(公元1237年)由木梁桥改为石梁桥,计有15孔,每空三片石梁。石桥现存5孔,其中最大石梁长23.7m,宽1.7m,高1.9m,重量达20XXkN(200t)。这么巨大石梁,在没有重型起重设备古时,其采、运、安装等工作全部是十分艰巨。

    (江东桥)

    不管木梁或石梁,为了加长桥跨,采取了多层并列梁,由下向上逐层外挑方法,以支撑中部简支梁。在当初石梁称为叠涩;木梁称飞桥或称握桥,即为伸臂梁桥。木伸臂梁在公元4世纪时已经有记载。石桥叠涩,出檐不远;木桥伸臂达成20m。现存清代重修甘肃文县阴平桥为单孔木伸臂桥,桥跨达60余米,桥上建有桥屋。宋代将起源于公元4世纪初青海、甘肃单伸臂桥从单跨变为多跨,由单伸臂改善为双伸臂和斜撑伸臂;建造地由山区走向平原,从西部地域到东南沿海地域,而且桥上普遍建有桥屋或桥廊、桥亭、桥塔。

    木伸臂梁利用木料,横直相间,层层挑出成伸臂,两边伸臂之间搁简支梁,是木梁桥跨越能力增加约4倍。据古籍记载及1949年尚存、始建于宋代伸臂木梁桥,在浙江、福建、湖南、广西等东南省份较有名最少有12座。

    伸臂木梁桥上均建有桥屋或桥廊,桥台上建桥阁,桥墩上建楼或亭。这是出于利用重力平衡原理增加桥跨考虑,挑梁根部必需由一定重量压紧压牢,并形成整体,不然就难以建造,即便建成也轻易坍毁。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程阳永济桥,是一座4孔5墩木伸臂桥屋,全长644m,建于19,5座墩台上均建有桥亭,用桥廊把桥亭相互贯通。桥亭起着重力平衡做用,把装饰和功效有机结合在一起。

    拱桥

    世界上对拱结构起源众说不一。或认为导源于自然界溶洞天然拱;或认为起自崩落堆石拱;或认为因为砌墙开洞,逐步由“假拱”演变而成。在中国,从墓葬结构及仅存实物,显示出拱是由梁和侧柱逐步演变为三、五、七等折边拱,然后演变为圆拱。跨度亦由小变大,由二三米而抵达净跨37.02m,并保持了千余年世界统计。

    中国现存最早,而且保留良好是隋代赵州安济桥,又称赵州桥。桥为常见圆弧石拱,拱券并列28道,净跨37.02m,失高7.23m,上狭下宽总宽9m。主拱券等厚1.03m,主拱券上有护拱石。在主拱券上两侧,各开两个净跨分别为3.8m和2.85m小拱,以宣泄洪水,减轻自重。桥面呈弧形,栏槛望柱,雕刻着龙兽,神采飞扬。桥始建于隋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开工于隋大业元年(公元6)。安济桥制作精良,结构独创,造型匀称漂亮,雕刻细致生动,列代全部予重视和保护,1991年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赵州桥)

    中国石拱因南北河道性质及陆上运输工具不一样,所以结构不一样。北方大多为平桥(或平坡桥),实腹厚墩厚拱。南方水网地域则为驼峰式薄墩薄拱。

    陕西榆林永济砖拱桥,旧名响岔桥,其拱砌法和城门砖拱同,桥为3孔,长约45m。福建现存石拱桥有34座,建于五代1座、宋代6座。其中建于五代闽侯县金鳌桥和建于宋初周宁县纯池镇豪阳桥,均为单孔卵石拱桥。金鳌桥长17m、宽5m、净跨12m。桥在崇圣寺枯木庵旁,古时福建通往闽北石板古道上。豪阳桥拱跨7.2m,全长13m、宽3m。两座石拱桥用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河卵石叠砌而成,是迄今为止现存最古老卵石拱桥。

    江西观音桥桥跨三峡之间,又名三峡桥,也称栖贤寺桥。桥为文人学士所青睐,宋黄庭坚《栖贤桥铭》,宋王十朋《三峡桥》诗,宋苏东坡《栖贤桥诗》和王伟《三峡桥游记》等全部有提及。桥以山石作基,单券石造,南高北低,单孔石拱,净跨径10.33m,全长20.45m,宽4.1m。拱圈为9道券并列砌筑,厚95cm,现东西两侧各已毁一道,存7道。拱石很别致,子母榫卯相接,共有107块。观音桥用四种不一样子母榫卯石。在弯板拱石为凸榫,于联锁龙筋则为凹卯,榫卯不外露,外形则美观。子母榫卯相接结构方法,最早使用和西汉末年东汉早期砖砌墓拱中。

    (观音桥)

    北京宛平卢沟桥在北京广安门外30里,跨永定河。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完工于金明昌三年(公元1192年)。桥全长212.2m,共11孔,净跨不等,自11.4m至13.45m,桥宽9.3m。墩宽自6.5m至7.9m。拱券靠近半圆形。桥墩迎水面有尖端镶有三角铁住分水尖,背水面为削角方形。桥面上石栏杆共269间,各望柱头上,雕刻有石狮。金代原物简单统一,自后历朝改换,制作精良,石狮形态各异,且有很多小狮,怀抱背负,足抚口噙,趣味横生。桥上及华表柱上等石狮子,已成为鉴赏关键,亦是统一改变美学标准具体应用。卢沟桥早已列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卢沟桥)

    南方江浙一带水网地域,以舟行为主。潮汐河流,软土地基,所以即使是石拱桥亦尽可能减轻重量建造为薄墩薄拱。桥孔自单孔多到85孔(江苏吴江垂虹桥,已塌,尚存残孔8孔)。

    薄拱拱厚最小者仅及拱跨1/66.7,而通常拱厚则为1/20左右。唐张继《枫桥夜泊》名诗中现存枫桥(清代建)也是薄拱。

    薄墩之薄,相邻两拱券拱石相接,尤其是三孔连拱薄墩桥,中孔大、边孔小,两岸以踏步上桥。桥成驼峰形,造型美观。如浙江杭州拱宸桥创建于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清光绪十十二个月(公元1885年)重建。中孔净跨15.8m,两边孔各为11.9m。拱券石厚30cm,为拱跨1/52.7和1/39.7。中墩厚约1m,合大孔1/15.8。

    现存最长多孔薄拱薄墩连拱为江苏苏州宝带桥。桥建始于唐,历代数次重修,现存桥累计53孔,全长316.8m,中间有3孔隆起以通船只,桥宽4.1m。桥头建有石狮、石亭、石塔。中国古典园林中亦常见石拱桥,即起交通引路作用,更和园林景色有机结合,或是主景,或是衬景。如扬州瘦西湖中五亭桥(又名莲花桥)就是佳作。

    (宝带桥)

    (五亭桥)

    中国木拱桥肇始自宋。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在画面高峰处有北宋全部城汴京(现河南开封)跨汴水一座木拱桥,名为虹桥。为了漕运,水中无桥墩,桥采取了宋明道年间(公元1032-1033年)有一守牢卒子所发明“贯木”架桥,即大木穿插叠架为木拱。虹桥桥跨约18.5m,拱矢约4.2m,桥面总宽9.6m,其结构模式见图。桥毁于金元之际,几百年来一直认为已是绝唱。近十多年来调查研究发觉,伴随北宋南迁,在今浙江、福建山区中有数十座古木拱桥,结构和虹桥相类似且有所改善,桥跨增加到35m左右。如浙江云和梅崇桥,桥建于清嘉庆七年(公元18),其结构透视和结构模式见图。又如浙江泰顺县泗溪溪东桥。桥长41.7m,跨径25.7m,矢高5.85m,桥宽4.86m。桥上建有漂亮廊屋,为了保护木料,两侧钉有蓑衣式木板。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泰顺县叶树阳桥竟存世5。

    (虹桥断面示意图)

    (溪东桥)

    福建现存23座木拱廊桥,其主拱基础结构和虹桥大致一样;而其拱骨联结横木、桥面部署、第一系统之间设有小排架等均和虹桥不一样。主拱骨架全部有单层三边形和双层多边形两种组合而成。三边形骨架,两端斜梁以250~400仰角伸向跨中,经过横系梁和跨中平梁,以榫铆嵌合,上承桥面铺装成整体;多边形双层骨架,系在三边形骨架之间穿插五边形骨架;纵横圆木交错相架,上下纵梁夹住横梁,相互挤压,使上下两层组成一体。为加强整个骨架稳定性,两端斜梁均以剪刀木撑加固。在拱脚、拱背主柱盖梁上架设纵梁面板;为预防火患,有桥还在木桥面板上铺砌青砖、石板、卵石。福建始建于南宋闽清合龙桥和屏南千乘桥均为双跨木拱桥,和虹桥结构更为相同。始建于宋初屏南县长桥镇公济桥,原名万安桥。《八闽通志》载:“

    (公济桥)

    浙闽木拱桥跨度要比木梁桥大3-4倍,最大跨径达42m,是“虹桥”两倍多。因为浙闽木拱桥均建有桥廊,并设有防雨篷,极好地保护了木拱桥,延长了使用寿命。闽清合龙桥,至今已存在了835年。

    应该指出是,浙闽木拱廊桥第一系统采取5根拱骨,而虹桥第一系统是3根拱骨,所以,造就了虹桥第一、第二系统关键内力是纵向受压,而浙闽木拱廊桥第二系统跨中拱骨关键是受弯。浙闽木拱廊桥除了有拱桥特征外,还有梁桥原因,在力传输和构件共同作用方面也和虹桥不一样。虹桥第一、第二系统之间必需靠横木捆紧挤压形成整体,而浙闽木拱廊桥关键靠桥面纵梁和小排架,而且靠桥屋自重为压重。所以,虹桥无须建廊屋,而浙闽木拱结构本身必需建廊屋,同时,也可保护木拱桥不受雨雪风霜侵害。

    虹桥等木拱结构为中国所独创,还有其它别致结构形式竹木拱桥,亦和世界同类桥梁有异。

    索桥

    索桥索有藤、竹、皮绳和铁链等多个。历史记载,公元前285年便有笮桥(竹索桥)。秦李冰蜀守(公元前256-前251年)造7座桥于盖州(现成全部),其中一座是竹索桥。

    铁索桥传说起自汉初,西汉大将樊哙在陕西褒城县(今留坝县)古栈道上建成樊河桥(公元前2),很可能就是铁索桥。有确切记载横江铁锁(即铁索)是西晋伐吴(公元280年)吴守将用铁锁多道,横截长江三峡西陵峡口以挡舟师。

    为了维护西南各省交通,宋代继续使用索桥。始建于北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四川全部江堰市安澜桥,是一座多空连续并列竹索桥,是世界上第一座多跨竹索桥。全部江堰市境内原有索桥15座,分别跨越岷江、寿江和白沙河。安澜桥长340m,经江中岛跨内、外江。桥分8孔,最大一孔跨径达61m,宽3m多,高近13m,两岸桥头各有桥屋。全桥用细竹篾编成粗5寸竹索24根,其中10根作底索,上面横铺木板做桥面,压板索2根。还有12根分两组排列和桥两侧。每隔1-2米有一个有横木梁和两侧竖直木条组成U形木框,经过横木梁和底索紧固,竖直木条和侧索夹扎一起,使桥形成一个整体,行人和车辆在成排U形框中经过。

    (安澜桥)

    云南永平县霁虹桥,跨澜沧江,是中国现存最古、最宽、铁索最多铁索桥,桥净跨57.3m,全长113.4m,桥宽约4.1m。桥底有索16根,左右栏杆索共两根,桥在通往印度、缅甸千年古道上。相传当年造铁索桥时,原有木桥被江水冲垮,要把每根手臂粗,数千斤重、百余米长铁链从当东岸送到西岸十分困难。一位年轻工匠从射箭狩猎得到启发,依据她提议,工匠们在陡峭东岸用数根粗细不等,和铁链通常长麻绳由细至粗结好,然后把粗头系在铁链上,细头系在箭尾上,射到西岸,西岸工匠把麻绳捆在绞车上,摇动转轮,将铁链拖到西岸,固定在埋入地下几米深铁铸万年桩上。霁虹桥西岸绝壁上刻有历代文人墨客书写“西南第一桥”、“悬崖奇渡”、“金齿咽喉”等等;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曾到过此桥。

    (霁虹桥)

    四川泸定铁索桥,跨越大渡河,在川、藏要道,是铁索桥中现存制作最精良一座。桥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第二年完成。桥净跨100m,桥宽2.8m,上铺木板。底索9根,每根索长约128m,两侧各有两根栏杆索,由四川善于制作铁索桥天全州修建。两岸石砌桥台,用台身自重来平衡铁索拉力。为首批国家级关键文物保护单位。铁索桥是一个柔性可变体系。泸定桥利用东桥台高出西桥台68cm,让铁索斜置,有利于克制桥侧向摇摆。桥在静载作用下,水平中垂2.3m,因为斜置,最大中垂量减为1.62m。鉴于铁链断裂数次,曾对过桥作过以下要求:一次过桥不得超出15-30人,不能集伍过桥,不能在桥上跳蹦等等。这些全部是合理,是避免索桥过分晃荡、振动,预防共振所必需。泸定桥台后落井自锚,利用桥台自重作压重来承受铁索拉力,是古桥建造一项重大技术成就。

    (泸定桥)

    浮桥

    古代在大江大河中不可能修造桥墩,为过河需要,用舟船组合建造浮桥。浮桥又称桥航、舟梁。最早浮桥统计是《诗经》中记周文王亲自迎娶,在渭水上造浮桥,时在公元前12世纪。

    据史料记载,古代曾在黄河上9处和长江上5处建造过大量浮桥。1989年,在山西永济发掘出唐代蒲津浮桥东岸锚锭浮桥铁索4头各10多吨重铁牛和4名真人大小铁人,铸造精细,气韵生动。据考证,蒲津浮桥前身是春秋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建成临时性浮桥,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正式修建蒲津浮桥。浮桥一直以竹索系船,至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才改竹为铁链,在东岸和河心洲上各铸4牛4人以锚挂铁链,挂上巨船成浮桥,桥长约360m。唐朝浮桥直到明代才消失,存在了846年。在长江上规模最大一次架浮桥活动,是太平天国农民军于1852年在湖北武汉三镇、1854年在湖北广济,共架起4次以上浮桥。她们曾在一夜之间架成长约3000m两座浮桥。人马来往,如履坦途。

    宋代浮桥建设比任何一朝全部多。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为讨灭南唐,在安徽当涂采石矶,用事前在荆湖造就黄黑龙船数千艘,仅花3天时间就架好了长约千米长江浮桥,数以万计宋军飞速过江,拿下南唐首全部金陵,灭了南唐后主。以后元世祖也于1274年和1275年前后在鄂州和九江连续架设浮桥,从速挥兵东下灭亡了南宋。两宋时多数城镇建桥是先造浮桥,后改石桥。其中,广东潮州广济桥最为著名,由浮桥逐步自岸至河中改建为石桥,是一座别致石桥和浮桥相结合桥梁。

    广济桥在广东省潮州市东门外,正对济川门,横跨韩江。石梁桥分成东西两段,东段12孔,长283m;西段7孔,长137m;中间浮桥部分长97.3m。梁桥和浮桥衔接是在东西两端靠浮桥桥墩上筑有24个石砌梯式阶梯,成为上下浮桥通道,西第7号墩上还有拉索船拉索墩,以使梁桥和浮桥紧紧相连。梁浮结合桥型产生,首先是因为当初该地域水陆交通急切需要,其次也是因为“中流惊湍尤深,不可为墩”,这已经为数十年韩江造桥墩实践所证实。韩江上游两大支流,东支汀江和西之梅河,交汇于三河坝,水急滩多,至潮洲时水势已十分湍急;再加潮汐涨落甚大,每十二个月阴历八月,潮汐涨落可达3.7m。所以西段8个桥墩修筑了56年,墩宽5.7-10.3m,长10-17.5m;东段12个桥墩修筑了,墩宽9.9-13.85m,长14.4-21.7m;石桥墩之大,建造时间之长,为古桥史上所罕见。正因为江中桥墩无法建造,又无能力建造百米跨大桥,加上巨舰通航、上游木排经过和泄洪需要,梁浮结合特殊桥型就应运而生了。

    (广济桥)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