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青春励志 > 正文

    多元文化主义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

    时间:2021-01-12 18:06:1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多元文化主义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并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国内外不同学者对于多元文化主义界定和我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地理论有共通之处。通过比较我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与多元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共通之处,肯定我国对于多元文化主义批判学习的可行性。

    【关键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多元文化主义 ;多元文化教育

    一、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

    根据费孝通先生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民族实体里所有归属的成分都已具有高一层次的民族认同意识,即共休戚、共存亡、共荣辱、共命运的感情和道义。二、形成多元一体格局有一个从分散的多元结合成一体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必须有一个起凝聚作用的核心。汉族就是多元基层中的一元,但它发挥凝聚作用把多元结合成一体。三、高层次的认同并不一定取代或排斥低层次的认同 ,不同层次可以并存不悖,甚至在不同层次的认同基础上可以各自发展原有的特点,形成多语言、多文化的整体。所以高层次的民族可说实质上是个既一体又多元的复合体,其间存在着相对立的内部矛盾,是差异的一致,通过消长变化以适应于多变不息的内外条件,而获得这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

    我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渊源流长,从历史的脉络梳理即可证明这一点。先秦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起源,新石器时代奠定了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多元性、一体性不断交织、生长。“一体”具体指实行德治,运用德化怀柔政策,修文德以来远人。在这之后的统治者都将其奉为正统思想。“多元”重点体现在尊重各族的风俗习俗,实行因俗而治的和平结盟政策。这在之后的历史时期,大多数朝代采取的政策都证明了这一点。辽、金、西夏采取积极的文化政策,开设本民族语言文字教学学校,并在被文化封锁的情况下不断积极向宋朝“偷师学艺”,不断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对不同的民族关系采用不同的统治措施:北方关系较紧张,采取军事性质的羁縻卫所进行管理;南方比较安定就采取土司制度。清朝采取采取了满汉一家的政策。据史书记载,早在周襄王(公元前651年——619年)时期,襄王欲伐郑,故娶狄女为王后,与戎狄兵共伐郑。这是历史上较早出现的和亲事件,此后汉唐直至明清,和亲之举不绝于书。尽和亲作为一种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手段和策略,往往被统治者不断使用,其间的原因就在于大多数和亲都会有一定成果,或可暂时推迟战争的爆发,或可表示对对方的友好和笼络,客观上又能促进和亲双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交流。和亲通婚的政策客观上或多或少地有利于缓和国内的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作用。通过实行和亲通婚的政策,加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民族现状,更好的促进了民族融合。西汉时期主要采取羁縻和怀柔政策,羁縻政策主要是“以其故俗治”,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保护、发展。怀柔政策包括封侯拜爵、册封贵族、优惠赋税的政策。有利于聚拢人心,发展多元文化,使多样的民族有一个凝聚、向往的中心。总的来说,纵览我国古代民族教育历史政策,通过核心辐射、从宣从俗、多元互动的方式,共同组成了我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二、多元文化主义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多元文化主义(multiculturalism)一词的出现始于八十年代的美国。1988年春斯坦福大学校园的一场课程改革成为了后来被学者们称为“文化革命”的开端.这场改革迅速波及整个教育界继而在其他社会领域也引发不同的影响,学术界对此现象进行探讨和争论。到九十年代,由于争论的激烈程度,有人甚至把多元文化主义及相关的争论称为“文化战争”。但是细细比较学界对于多元文化的定义,不难发现国内外的理解有很多不约而同的共通之处。

    由于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引起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发布了重要的教育文献—《教育—财富蕴藏其中》。这个文献是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该报告提出:“支撑教育的四个支柱是学知,学做,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在这四个支柱的基础上,所有社会都应迈向一个必然的理想王国,在这个“王国”里,每个人身上像宝库一样被埋藏的才能都会得到充分开发而不致被埋没。”支该报告着眼于未来教育,井从各国的实际出发,视野广阔、深刻,又具可行性。

    美国多元文化教育家班克斯提出,“多元文化教育是一种思想,一种哲学观点,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教育的改造行动和一种改变教育的惯性结构为主要目标的课程”。班克斯作为一名民族学家,黑人运动专家,从内部需求的角度对多元文化进行了界定。其中的思想是指所有的学生,不论他们属于什么群体,例如属于性别、民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或特殊者那些群体,都应该在在学校里体现到教育平等的思想。多元文化教育是一场引起学校重视的教育改革,以改革的形式保证少数民族学生获得同等的权益。多元文化教育还是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努力去实现其理想目标,如教育平等和废除所有形式的不平等。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所以说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班克斯后来通过对多元文化教育的目标和维度、特征和效果、策略和课程、历史和现实问题的论证,对多元文化的分类进行了补充。

    美国学者班克斯提出的多元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应涉及五个方面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提出的学会认知、多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的生活的理念相互呼应。班克斯提出的多元文化课程的开发应涉及五个方面:内容整合(content integration)、知识建构(knowledge construction)、减少偏见(prejudice reduction)、平等教育(an equity pedagogy)、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结构(an empowering school culture and social structure)相互对应。其中学会认知和班克斯理论中的内容整合、知识构建相对应,学会做事和班克斯理论中的减少偏见对应,学会发展和班克斯理论中的平等教育对应,学会共同生活和班克斯理论中的富有活力的校园文化和社会结构对應。由此可以看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班克斯在多元文化主义主要方面上有共同的认知,多元文化的共通性是很强的。国际上对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形成了基本的共识,多元文化的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沃特森的多元主义和中国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教育思想有异曲同工之妙。从文化观和历史观的角度来看,我国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就是由不同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交织发展而成。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自古以来就没有优劣之分。黄河上游地区在马家窑文化和新石器文化的相互影响下,形成西戎民族集团。黄河中游的前仰韶文话和仰韶文化,以及其发展来的龙山文化,形成了炎黄民族集团。黄河下游青莲岗文化、大汶口文化,以及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山东龙山文化、岳石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东夷民族集团。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发展而来的百越民族集团。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形成的苗蛮百濮民族集团。我国的历史文化起源就是从我国中华民族各地发展起来,中华民族分散聚局在我国各地,彼此相互隔绝。但是也阻碍不论特色文化的创造和起源。最后共同融合成为我国华夏文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发展的本身即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其本身的发展历程就是多元文化多样性的证明。我国多元一体格局在历史发展长河里,到隋朝时期科举制的推行,对少数民族文教政策产生重要影响。唐朝开始实行少数民族子弟接受学校教育政策,并允许少数民族子弟参加科举考试,尊重并重用各少数民族人才。少数民族的受教育水平得到大力提高,并提高少数民族的阶级地位。在元朝时期,开始创办官学体系。元朝在教育组织上的创新,以及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意义重大。

    通过国内外对于多元文化公约的部分,我们可以看出国内外一致都认为多元文化内容包括种族界定、平等问题、文化多元主义等。普遍认为多元文化主义是一种更多的是一种教育思想、一种理念、一种人生价值观。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中的运用更多的是意味着学习能力的多元性提高、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文化差异和共处合作、学校的变革、政策的实践等。在新的历史时期,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实现“多元一体”的两个层次目标,即国家层次的“多元一体化”和世界层次的“多元一体化”。因此,实现上述目标反映在教育上,就是把握好教育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从这个国际化的角度来说,多元文化主义是值得我国教育界重视和学习,也有利于我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传统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費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2]吴明海,.中外民族教育史纲[M].北京:中央民族出版社,2006.

    [3]哈经雄.腾星.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刘悠然(1994—),女,仡佬族,贵州人,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民族教育学专业。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