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文
  • 创业
  • 口才
  • 电脑
  • 励志
  • 生活
  • 礼仪
  • 阅读
  • 简历
  • 职场
  • 论文
  • 作文
  • 名言
  • 语录
  • 成功
  • 专题范文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名言 > 正文

    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产学研”实践体系的探索和实践

    时间:2021-01-19 06:04:2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为探索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以赣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为例,进行了产学研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阐述了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人才培养体系和主要措施,以及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在开展“产学研”培养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存在问题。

    关键词:农业工程;“产学研”;实践体系;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23-0053-03

    Abstract: In order to explore the training pattern of the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practic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master, the training pattern was carried out by taking the training of the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master of Gann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alent-cultivation system, major measures, basic principles,and good results achieved and some existing problems.

    Keywords: agriculture engineer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practice system; training pattern

    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是培养农业工程领域科技创新与技术开发、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工程规划与管理、新技术推广与应用等方面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1]。其毕业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是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先进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农业工程相关问题[2]。这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实践体系的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赣南师范大学,自2014年获批招生并培养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建立起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培养效果。本文结合实践经验,阐述赣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体系培养体系的构建及体会

    一、明确培养目标与定位

    纵观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导师均出身于学硕和有长期学硕培养经历,使培养单位具有学硕培养的惯性思维,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理念、培養模式等方面很难把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目标与定位[3]。突出表现为提升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和解决的实践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不足,没有对接区域经济建设,没有建立“产学研”实践体系,没有完善保障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相关制度规定[4]。造成专业硕士研究生人才创新活力不足,创业后劲有限,不符合专业硕士的内涵发展与质量提升要求[5]。

    本硕士点设立伊始,就坚持以适应现代农业工程技术发展趋势和赣南特色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研究型”农业工程通用性人才与区域性适配人才为目标,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特色课程体系、集聚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实践基地为重点,依托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西省双一流学科平台,着力构建“创新引领、校企合作、产学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反馈体系。其定位是毕业研究生应胜任企事业单位需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掌握农业工程领域扎实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农业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技术手段;了解农业工程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进行本领域技术开发与创新的能力;具有担负本领域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的能力;具有农业相关企业技术发展中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科学研究能力,以及组织与领导企业科技开发项目的能力和协调联络能力。

    二、制定突出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方案

    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研究生明显不同,在课程设置环节,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解决实际生产问题为目标。赣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方案合理的压缩了理论课程学习时间,加大实践环节学时数和学分比例,将实践环节学分设置为8个学分,占总学分25%(见表1)。

    赣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见表2)。

    (一)理论课程

    1. 公共基础课,为所有专业学位硕士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辨证法概论和英语。2.专业基础课:为必修课,包括数学模型及应用、大数据与数据挖掘、农业概论。3.专业必修课:为必修课,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工程、农业工程原理和农业工程设计。4.专业选修课,为选修课,可以按照专业进修选修,主要课程有科学研究方法与科技论文写作、设施园艺工程、各方向新技术专题与讨论(Seminar)、作物生理与生态学、有害生物综合防控技术、遗传育种与苗木繁育工程、生物肥料工程、水土保持工程、节水灌溉工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园艺产品采后处理技术与装备、高级MATLAB程序设计等。

    (二)专业实践环节

    按培养方向进行。专业实践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充分的、高质量的专业实践是专业学位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全日制硕士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保证不少于一年的实践教学,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研究生应在第二学期末提交实践学习计划,在实践计划进行期间,每三个月向导师汇报一次研究内容进展情况并提交书面材料,实践期满研究生应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根据实践研究的综合表现考核通过者取得专业实践学分。专业实践必须在产学研实践基地进行。此外实践环节专门有2个学分的专业技能考查。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修学期间必须参加专业技能考查并获得相应学分,专业技能考查可以是在校期间参加校级以上专业竞赛并获奖,也可以是参与行业项目并有实际成果产出。参加专业竞赛包括个人和团体比赛,获奖是指三等及以上名次。实际成果包括科研奖励、专利、软件著作权登记、植物新品种权、省级以上学术期刊发表的科研论文及全国性及以上学术会议论文,科研奖励需要正式挂名,获批专利需排名前三,其他各类成果均要求排名前二。第六学期初研究生提交专业技能考查相关材料和原始文件,考查合格获得学分可以参加毕业答辩。

    (三)学术活动

    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研究生学术活动,包括研究生论坛、沙龙活动,并邀请国内外知名农业工程方面的专家做专题报告、讲座等,组织研究生到知名的农业相关企业进行调研,选派优秀的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及境外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农业工程学科前沿、新进展,拓展视野,提高科研能力,活跃学术氛围。

    三、探索建立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产学研”培养体系

    各高校进行产学研实践基地和培养体系建设已经很多年,取得了很多成功案例,也有一些共性问题。首先,课堂所学和企业生产实践没有过渡,没有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很多研究生到了企业无所适从,不能发挥课题所学为生产所用;其次,不了解企业需要,不能从实际出发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三,研究生学习阶段过于注重基础理论的学习,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差[6]。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赣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除了注重提高研究生解决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解决纸上谈兵、轻浮急躁的不良现象外,最主要是用好学校校内实验实践平台。实验平台和实验室是高等学校进行实践教学和从事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在提高研究生实践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验平台的建设水平体现了学位点教学水平、科学水平和管理水平。赣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现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赣南师范大学柑橘检测中心、中美柑橘黄龙病联合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平台10个,其中国家级3个,省级7个。拥有实验室面积1.53万平方米,拥有P2生物安全级的负压实验室系统1000平方米,脐橙示范园基地3057亩;建成了包括脐橙无病毒良种繁育、无损智能分选设备、捕食螨工厂化繁育等中试场所2.84万平方米。中心仪器设备达2056台(套),价值5243万元,拥有的大型仪器设备均对外开放,建立了仪器共享机制。这些平台能为农业工程学位点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服务。可以很好的解决进入企业前的“岗前培训”,让研究生参与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合作和服务地方的相关项目,引导研究生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做科研,提高科研能力,激发科研热情,紧密联系企业实际,着重解决企业科研难点重点问题。

    赣南师范大学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通过多年与企业合作的经验,共建立了多处“产学研”校外实习基地。例如,赣州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检测实验室、信丰农夫山泉果业有限公司、江西绿萌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基地、俊萍果业发展有限公司苗圃基地、关刀坪狐狸杰实验基地、江西鹭溪农业实习实践基地等。

    对于校外导师的选聘参照《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遴选办法》。大学要求遴选具有高级职称或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并多年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较高的业务水平的人员担任导师。

    目前,本学位点校外师资队伍9人。校外导师主要为农业工程学位研究生提供专业实践条件和专业实践指导,并做好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的考核及相关管理工作;协助校内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位论文,并可参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工作;作为行业专家,根据培养单位需要,为研究生开设行业发展前沿讲座或实践教学,参加学科学术活动。

    四、“产学研”实践体系的运行和研究生实践管理

    专业工程实践阶段为12个月,安排在第二个学期末开始进行,前3个月是在校内基地进行,后8个月在“产学研”实践基地进行。“产学研”实践内容主要包括:1.在“产学研”实践基地的选派安排下,确定1名技术人员作为实践指导教师;2.由双方指导教师共同参加,为学生制定工程实践内容,在实践中期组织实践工作阶段讨论会,探讨和评价该阶段实践工作;3.工程实践结束前,组织进行由双方指导教师参与的教学实践总结会,做出实践鉴定。

    整个专业实践阶段,对研究生有严格的纪律与培养要求,1.服从“产学研”实践基地安排,严肃认真地完成工程实践阶段培养任务;2.遵守实践基地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实践基地的领导和指导;3.专业实践期间按照所在实践基地学校要求进行考勤管理,倡导实行坐班制,因病、因事,或因公缺勤,需要向校内和实践基地指导教师请假;4.专业实践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认真完成工程实践内容规定的各项任务;5.填写工程实践工作手册,认真做好自评和小组互评,实习结束时,提交实践报告。工程实践考核在实践工作结束后,由双方指导教师协商,综合考虑研究生实践阶段的具体表现,实事求是地填写工程实践工作手册,并根据评分标准评定成绩。研究生工程实践成绩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五、“产学研”实践体系取得培养效果

    1. 建立了切实可行的“产学研”实践教学模式和培养方案。将课堂教学、校内实践、“产学研”专业实践等3个教学培养环节作为有机整体,贯穿于农业工程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產学研”实践作为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了完整的实践教学实施方案,以及过程管理、监控和成绩考评的相关制度规定。

    2. 研究生的各方面能力都有提高。通过校内实习、校外“产学研”实践,研究生接触到了农业工程专业相关的各行各业、各个环节,包括农业局、果业局、科研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为期一年的专业实践让相关知识不再是课堂上的空洞描述,而是亲身实践。研究生不仅专业技能、科研水平有提高,而且团队合作精神、社交能力、责任感都得到锻炼。

    3. 切实解决了生产实际问题。通过研究生开展“产学研”实践教学活动,提高了同学农业工程专业实践技能及其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解决了实践的单位生产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如2015级一名研究生在赣州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专业实践过程中,参与近红外检测柑橘黄龙病便携式检测仪器的研发工作,对柑橘黄龙病检测样本选择进行了优化,将叶片叶脉的检测与叶柄、枝条检测相结合,经过大量试验,建立和优化了多元散射校正算法的判别模型,极大提高了该试制仪器的检测准确率,为该仪器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

    1. 个别“产学研”实践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学生的训练不够,能力提升不多。下一步要整合资源,走出去,寻求与大企业、与知名企业和研究单位合作,建立一批高水平且相对稳定的硕士研究生创新基地,让研究生在实践中进行更多的科研训练,为研究生提供学习新技术、新方法创造更多机会,使研究生把理论学习与创新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2. “产学研”基地部分研究生指导老师培养和指导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将从学校层面进一步完善校外导师的激励机制,主要问题是计划提高校外导师课酬,提高安排校外导师进行行业发展前沿讲座和新技术专题与讨论(Seminar)的课次数;联合申请课题和申报获奖,加强与实习单位和指导老师的深度合作;每年评选优秀校外导师,给予优秀导师荣誉和奖励。

    参考文献:

    [1]侯加林,李光提.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83-85.

    [2]姚明印,刘木华,周华茂,等.农业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三位一体”实践创新能力提升培养模式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8(9):227-228.

    [3]殷述广,程燕.新形势下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J].大学教育,2012(6):23.

    [4]沈金荣,张静辉.专业学位研究生校企协同培养机制构建及实践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6(2):80-84.

    [5]杨斌.区域产学研体系下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以工科专业学位研究生为例[J].测绘工程,2015(3):74-77.

    [6]张春丽.产学研合作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233-234.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