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录大全
  • 励志语录
  • 情感语录
  • 名人经典语录
  • 经典爱情语录
  • 网络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语录 > 名人经典语录 > 正文

    福州南宋黄昇墓出土文物中的装饰绳结

    时间:2020-12-15 06:02:2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1975年,福州挖掘出南宋古墓。墓主黄昇是南宋一名年轻贵妇,此墓随葬品奢华,且保存很好①。在出土文物中,可辨认的装饰绳结有二十一处,其中十九处是带有装饰绳结的纹样,两处是装饰编结的实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一件褐色罗香囊,香囊口部用双股褐线编结花穗,穗长6.7厘米,为十个“酢浆草结”和一个两回“盘长结”编成的组合结饰。台湾陈夏生认为“盘长结”出现于明代②,而这件饰物的出现证明了在南宋时期,福州就出现了盘长结的实物;陈还认为“宋代开始便有单结成串结子出现”,在这件实物中盘长结与酢浆草结为同一条绳编成③,且呈等腰三角形递减式组合编结在褐色罗香囊上。由此可见,在南宋时期,已经不再是单结串联,而是比这复杂的多结组合。黄昇墓出土的绳结饰物是宋代绳结历史的珍贵资料,本文就是对黄昇墓出土文物中二十一处结饰史料的具体分析。

    关键词:盘长结;黄昇墓;装饰结;中国结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0-0074-04

    中国古代的装饰绳结,是现代中国结的前身,目前对编结结构发展历史的了解,还处于较为浅显的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梳理。《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书中讲到:“中国古代文物中反映出的编结结构发展序列还有待于梳理。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资料仍然很原始④。”关于绳结结构发展历史的考证不仅有利于完善结艺理论的研究,而且对文物的断代有一定的旁证作用。

    一、中国古代历史上装饰绳结的研究背景

    在海峡两岸的学术刊物上,从上个世纪“中国结”的复生至今,已经发表有关中国结艺的文章已经有上百篇,但是,因为研究的学者不懂编结,编结的人多是劳动人民,并不关注历史和理论。因此,研究多是将中国结用于其它(如服装、装饰、标志等),或者仅从图纹上、视觉上、美学上等去阐述它。其中关于结艺历史研究的少之又少。关于中国绳编结构发展的历史了解,目前仍然较为浅显的阶段。然而,绳结结构发展历史的考证不仅有利于完善结艺史论的研究,而且对文物的断代有一定的旁证作用。在大量海峡两岸的中国结书籍和大量已发文章的细读中,笔者发现,台湾结艺前辈陈夏生是唯一系统的做过中国传统装饰编结结构发展序列史料整理的人,《中国结经纬》一书就是关于考证的史料及分析,在之后的著作中一直修订并沿用。在陈的专著《中国结3》中关于古代装饰绳结的内容,是最近期的较完整的历史研究成果,第14页里讲到“入宋以后,以目前收集来的资料显示,以多个单结串联在一起装饰的应用方式渐多,而且出现了酢浆草结。在南宋和元金时期,虽然没有现在应用的基本中国结出现,但是欲有一个甚具时代特色的装饰结。”此书的第6页还提供了宋代绳结的历史资料:瑞典私人收藏的宋代白瓷盒。陈还认为唐代和清代是结艺发展的两个高峰,其它朝代不及唐代、清代。

    宋代装饰绳结多用在花穗、流苏、彩球、璎珞、百结香串等。

    二、黄昇墓出土文物中的结饰分析

    1975年10月,福州浮仓山北坡,挖掘出了南宋古墓。墓主黄昇是南宋宗室赵氏家族中的一名年轻贵妇,此墓背山面水,环境优美,景色宜人,随葬品奢华,且保存很好。在出土文物中,可辨认的装饰绳结有二一处,形式多样,各不相同。其中十九处是带有装饰绳结的纹饰,二处是装饰编结的实物,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件褐色罗香囊,香囊口部用双股褐线编结花穗,穗长6.7厘米,笔者分析,此处编结花穗为十个“酢浆草结”和一个两回“盘长结”编成的组合结饰。在台湾陈夏生整理出的编结历史史料中,认为“盘长结”出现于明代[1],而这件饰物的出现证明了在南宋时期,福州就出现了盘长结的实物;陈还认为,宋代开始便有单结成串结子出现,在这件实物中盘长结与酢浆草结为同一条绳编成,且呈等腰三角形递减式组合编结在褐色罗香囊上,由此可见,在南宋时期,已经不再是单结串联,而是比这复杂的多的多结组合。在一个人的墓葬中就有多处结饰,而且各不相同,这些陪葬品是墓主人生前所用,因此可知,南宋时期,福州的贵族人家结艺装饰使用的普遍性。黄昇墓出土的绳结饰物是宋代绳结历史的珍贵资料,下文就是对黄昇墓出土文物中二十一处结饰史料的具体分析。

    (一)墓主的基本情况

    墓主黄昇,(黄昇父亲是福州人黄朴,南宋绍定二年状元,曾任泉州提举市舶使,掌管南宋外贸大权。)黄昇16岁嫁与赵匡胤的第十一世孙——赵与骏,17岁便命薄而亡。她丈夫的爷爷赵师恕,是主管在泉州皇族的南外宗宗正。黄昇为黄朴次女,黄朴与赵师恕这两个家族都出自福州,都是朱熹高弟的学生,两家因此结亲。由于墓主身份的显贵,故黄昇的随葬品十分丰厚。据推测,出土的精美丝织物是黄朴在泉州掌管外贸大权和赵师恕在泉州任南外宗宗正的时候得到的。

    (二)黄昇墓出土文物的基本情况

    据统计,黄昇墓中共出土各种器物436件,而各类服饰及丝织品达354件之多,其中服饰201件,各种高级织物及面料153件,在质量上都达到很高的水平。黄昇墓随葬的服饰和丝织品,品种繁多,几乎囊括了当时高级织物的绫、罗、绸、缎等种类。衣物款式也很齐全,除了当时上层社会女性常用的袍、衣、背心、裤、裙、抹胸、围兜、围件等20多种种类外,甚至连香囊、荷包、卫生带、裹脚带等物品也无一遗漏。虽然时隔800多年,但这些丝织品和服饰大多保存较好,其中有一件深烟色牡丹花罗背心,重仅16.7克,不到半两,堪称稀世精品。要制成这样精美绝伦的服饰,不仅对缫丝技术有很高的要求,同时,在用纺车、线架等工具进行的拈丝、经纬等技术,都必须具备十分高超的工艺水平。黄昇墓出土的一件褶裙为6幅,除两侧2幅不打褶外,其余4幅每幅打15褶,共60褶,可见其精致与繁缛。据有关专家研究,黄昇墓出土的各种服饰,制作样式极为考究,泥金、印金、贴金、彩绘、刺绣等装饰技法在服装缀饰上得到广泛的运用。印金和填彩相结合而制作出来的纹样也是一项新发现的工艺。印金的叶子里还敷以色彩,鲜艳夺目,富丽堂皇,在蔷薇、菊花、流苏、芙蓉等的印金纹饰轮廓线条里,填敷以各种颜色,显得绚丽多姿,高超的刺绣技法也是这批丝绸织物的突出特点之一。丝织品的图案设计也别具匠心,以花卉写实题材作为提花工艺的表现形式,显得新鲜活泼,富有生活气息。布局自然,层次分明,体现了当时在织造提花工艺上的杰出成就。因此,无论从材质、颜色、绣工和纺织技艺等方面看,这些丝织品都可以代表当时福建乃至中国丝绸纺织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三)黄昇墓出土结饰实物,代结饰纹样相伴的饰物分析

    在出土文物中,可辨认的装饰绳结有二十一处,形式多样,各不相同。其中十九处是带有装饰绳结的纹饰,二处是装饰编结的实物。

    1.二处编结实物分析

    (1)编号10(21)的褐色罗香囊,如图1所示:

    在福建省编写的《福州南宋黄昇墓》一书中,编号10(21)的褐色罗香囊,1件。近方型,正面四经绞素罗,背面为平纹纱。长5厘米,宽4.8厘米。正面中央秀彩色鸳鸯一对,上下以莲叶和莲花衬托。用三经绞罗剪成鸳鸯贴上,用钉金针法绣出轮廓,最后敷彩。莲花及莲叶亦用二经绞罗剪贴,再用包梗线钉绣法绣出轮廓。花叶敷彩,花填以粉红色,叶敷绿色。香囊口部用双股褐线编结花穗,穗长6.7厘米。香囊内附一袋,四经绞素罗制。亦近方形,大小相若,口沿缝缀彩绘凤纹的附耳,两面均用三经绞罗扎捏花朵,每面四行十六多。出土时置于10号包袱内。

    “香囊口部用双股褐线编结花穗,穗长6.7厘米”。笔者仔细辨认,此处仅6.7厘米,有结饰11个,两种今天称作的盘长结和酢浆草结的结型,整体为一条绳子编成。最靠近香囊的第一排结型是:一个(三乘四回)长形盘长结的耳翼两侧各编连续的两个酢浆草结;接着第二排是:一个酢浆草结耳翼各编一个酢浆草结,而且耳翼的酢浆草结的耳翼又勾连在第一排的结耳翼上;第三排是:单个酢浆草结,同样耳翼勾连在上一排的结耳上;下面串联两个单独的酢浆草结。整体呈三角型排列。这种酢浆草结耳翼组合的形式在清末的福州香挂中还有见到。此结实物的出现,就足以证明南宋时期不仅有“以多个单结串联在一起装饰的应用方式渐多”而且还有多结组合排列样式。这样小的尺寸,仅双股线(用线很细),就可以编出11个组合结饰,这样的数量,真可谓精巧之至。香囊的刺绣与内袋的十六多捏花也仅有5厘米,足以见得原物的精美工细程度。

    (2)编号285连环花丝线:

    在福建省编写的《福州南宋黄升墓》一书中,丝线团6件。褐色或黑色。总重64.9克,其中有5件为乱丝团,1件纠成有规则的十个连环花圈。

    这件纠成有规则的十个连环花圈丝线,编结结构清晰,并无开口,笔者认为,应该不仅仅是储存丝线的方式,很可能是丝线所编成一种独立装饰用品,笔者复原之后,发现此结形虽为单层结饰,结构却相当牢固,美观。其它5件为乱丝团,无图,无从分析。笔者复原连环花丝线圈如图2所示。

    2.十九处是带有装饰绳结的纹饰分析

    (1)衣料中有一件编号1附墨书文字褐黄色梅花璎珞绫

    编号1褐黄色梅花缨络绫,地经4枚左斜,纹纬4枚右斜,经纬密度为41×28根/厘米,经纬直径为0.2毫米和0.4毫米,纹样作穿枝梅花,花枝联结缨络,四枚异向绫,四方连续式,略干裂,花纹单位15.8×13.5厘米。匹长1104厘米,幅宽56厘米。匹端墨书“宗正纺染金丝绢官记”,可能是官营手工业作坊的产品。

    此图纹饰中织有:悬挂在盛开梅花枝头上的璎珞,此璎珞是由绳结编球装饰而成,应属于春幡的一种。在宋画货郎图中常见,应该是宋代的常见饰品。宋代习俗于立春日,挂春幡于树梢,或剪缯绢成小幡,连缀簪之于首,以示迎春之意。

    宋末元初周密所著《武林旧事》卷二则记载:“(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巨各随以金银线彩段为酬.是日赐百宫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人谢。”

    南宋周密《武林旧事·元夕》:“元夕节物,妇人皆戴珠翠、闹蛾、玉梅、雪柳、菩提叶、灯球、小金合、蝉貂、项帕,而衣多尚白,盖月下所宜也。”

    在元宵节也有类似行为,福建气候,在立春前后正是梅花盛开时节,花枝联结缨络正有迎春之意。

    绳结编球装饰是宋代常见的用结之处。

    (2)黄昇墓出土花边:12件。罗质,均为未经缝缀的料子

    其中印花彩绘的花边二件。

    长74厘米,宽21厘米。

    编号98 印花彩绘狮子戏球花边:

    一件为五行狮子戏绶球纹,每行由四组踞、奔、立、跃姿态的狮子组成花纹图案,每组花纹面积16*2.1厘米,出土呈色,狮子作桔黄色,绶球呈玫瑰红色,飘带显蓝色。

    狮子戏毬纹是宋代的流行纹样,在织绣、金银器、建筑装饰中常见。狮子所戏之毬,宋人名作“转官毬”,常用作“仕途显达”之祈愿⑤,此纹饰与墓主身份相符,狮子戏毬纹在黄昇墓陪葬品中多处使用。

    此毬四面饰有绶带结绳作为装饰,结法为三瓣式花结类似三瓣草花结,毬下方有两条流苏与编号118中编结结构相同。

    另一件为编号99印花彩绘芍药璎珞花边:

    五行蝴蝶芍药绶带璎珞纹,叶作蓝绿色,花呈粉红色,蝶显黄色。印花彩绘芍药璎珞花边。衬饰以蝶恋芍药。出土呈色:花为粉红色,蝶为桔黄色,叶为灰蓝、灰绿色,绶球璎珞沾染为杂色。花迴面积16.5*2厘米。

    此处纹样:由数支芍药,其中两朵主花、三个花蕾、叶中藏两只蝴蝶、侧枝挂两串璎珞。重复印制彩绘而成,两种璎珞各不相同。一种为:绳结串翘角如意头宝盖(两边流苏各一)、彩结系球(球四面为三环结饰,左右各一条流苏)、一圆珠、三条流苏组成。另一种为:绳结串小圆珠、倒挂银杏叶状宝盖(两边流苏)、彩结系菱形(四面为三环结饰,左右各一条流苏)、花盖、两条流苏。此处只有2厘米宽,因此足以见得花纹的精美,结彩璎珞的华丽。

    彩绘的五件:

    编号118印花彩绘狮子戏球花边:

    长约74厘米,宽约12厘米,彩绘三行狮子戏绶球,每行亦有四组踞、奔、立、跃姿态的狮子组成。用结之处同编号98相同。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