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格式模板
  • 职称论文
  • 政工论文
  • 管理论文
  • 科技论文
  • 技术论文
  • 学术论文
  • 学科论文
  • 毕业论文
  • 其它论文范文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论文 > 论文格式模板 > 正文

    丹青妙手王天一

    时间:2021-01-18 21:08:2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提起王天一,艺术界的人必然会想到一堆头衔:国家一级美术师、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文化部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原甘肃画院副院长等。除此之外,他曾应邀为中南海紫光阁、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国宾馆、毛泽东纪念堂、周恩来纪念馆、刘海粟艺术馆、中央文史研究馆等作画,受到国家领导人的多次接见……自然,作为一位声名远扬的丹青艺术大师,他有着一段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初踏艺术路

    甘肃成县素有“陇上江南”之称。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文采风流,名士济济。裴公湖中的亭台楼阁闪烁着人民智慧的光辉,而狭颂摩崖碑和五瑞图石刻是我国汉代金石艺术的奇葩,飞龙峡口的杜甫草堂回响着诗圣那感天动地的千古绝唱……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哺育了艺术家的成长。王天一,原名振家,1926年11月生于甘肃成县一户耕读之家。儿时的王天一,常出没于成县的湖泊山岩、祠堂庙宇中。他和小伙伴们,听幽林中的鸟鸣,看山坡上的野卉,赏湖中的鱼虾,观庙堂中的塑像壁画,这一切都为儿时的王天一插上了富有想像力的翅羽,使他从小耽思文墨,志寄丹青。然而,真正使王天一走上艺术之路的,还是他的舅父。王天一的舅父姓李名成,是成县颇有名气的美术教师。痴迷绘画的王天一,常随舅父临帖绘画。在舅父的指导下,他先临《芥子园画谱》,画谱临熟了,临烂了,又画身边事物。他逢山画山,遇水画水,花开画花,钓鱼画鱼,观鸟画鸟,还经常将临摹的庙中壁画贴在自家的墙壁上、门板上。每逢节日,王天一特别忙,左邻右舍都请他画窗花,画年画。

    1944年,从成县师范毕业的王天一,去西安求艺,拜顾群为师。在恩师的指导下,他研习了水彩、油画等基本绘画技法,刻苦练就了造型技能及笔端细微描摹的技巧。半年后,因师母参加地下党被捕入狱,恩师朝不保夕。为求生计,王天一还乡任初中教师年余,筹到路资后,辗转到了四川,如愿以偿地考入四川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

    王天一在四川艺专,先师从毕晋吉学习国画,又师从李有行、沈福文研习西画。因此,他的画在造型上和着色上都有西洋画先天的滋养。正如中国艺术研究院杨庚新研究员所说:王天一“吸收了水彩及油画的厚重感”,“是西画起家”。所以,王天一的绘画风格可从西洋画那里找到渊源。

    1949年,西安解放之际,国民党封锁川陕公路,四川艺专被迫停课,王天一徒步沿剑阁入甘从小道回到了成县。虽艺专学业未完,但王天一并没有放弃献身绘画的初衷。他进一步探索甘肃文化遗产,学诗填词,朝夕与书画碑帖为伴,汲取传统艺术的丰富营养,这为他的书法及题画诗词奠定了扎实基础。

    与黄胄共艺

    王天一同黄胄共艺,真乃是一种缘分。1949年冬,王天一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担任七军文工团美术教员,创作了许多军旅生活的组画,被评为优秀文艺工作者,也引起了时任西北军区美术创作组副组长黄胄的注重。黄胄对王天一非常欣赏,每有创作任务,首先想到的是王天一。在黄胄的指导下,王天一学识技艺大增,创作了反映部队生活的《巡逻归来》、《猎归》、《追歼》等画,这些画被选送参加了全国第二届美展、全国青年美展、西北美展等,王天一由此也获得了部队一级文艺奖章。

    1957年,王天一已转业到甘肃省文化局工作。在筹划纪念建军30周年过程中,黄胄倡导创作一幅大型油画。经黄胄提名,由陈伯希、王天一、吕斯百、王永德、钟为等同志组成创作小组,决定以瓦子街战役为题材进行创作。为了创作好这幅大画,创作组从兰州出发,经西安,越铜川,跨洛川,涉过野狼出没的黄龙山区,到达瓦子街战役现场。在那每天翻山越岭,冒雪写生的日子里,王天一常常起早贪黑漫山遍野地跑,如痴如醉地画,完成了许多油画写生素材。最后在创作定稿时,以王天一的草图为基础,吸取了创作组其他同志的创作意见,由王天一执笔完成了素描画稿,经过吕斯百的加工及集体制作,画成了《瓦子街大捷》油画。此画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场面,人物生动,个性突出,无论是官兵,还是群众,都似山风雕就,如钢铸铁浇,在饱经战火的洗礼后,获得胜利后的欣喜之情扑面而来。这幅充满浓郁战斗生活气息的作品,在全国全军美展中特别引人注目。据说,彭总参观画展时,曾在这幅画前伫立良久。

    1959年,反右斗争进入后期,正在甘肃文化局工作的王天一被补划为右派,被指派到甘肃陇剧团监督改造。监督改造中的王天一,除承担美工设计工作以外,还要干许多勤杂工作,画布景、搭舞台、搬道具、运布景等,见什么干什么。后来,陇剧团排练古装陇剧《枫洛池》,王天一承担了美术设计工作,并获得了成功,该剧被评为演出一等奖。同时,痴迷艺术的王天一还在劳动之余绘制了《枫洛池》长篇连环画。不久,“文革”风暴袭来,精神文化的耕耘被戛然冻结,王天一又一次被批斗。时黄胄已调北京,日子也很不好过,虽然两人不能见面,也无法联系,但总是千方百计了解对方的情况。

    1973年,饱经苦难的王天一得到了平反,黄胄送来了真诚的祝愿。王天一兴奋得长夜难眠,曾赋七律一首:“纠错何必有当年,半生恶梦如云烟。山川换貌政策改,洗心革面再向前。擦掉老九辛酸泪,埋头丹青不怕艰。天若有情延寿命,宠辱不惊谱新篇。”

    痴迷于壁画砖画的挖掘研究

    平反后的王天一最大的心愿就是重返艺坛,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王天一调甘肃省博物馆从事壁画及美术史研究工作。其间,王天一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观摹敦煌壁画,研究石窟艺术。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化艺术宝库。王天一到莫高窟后,受到了时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常书鸿的热情款待。他交给王天一一串钥匙,特许王天一可以自由出入莫高窟所有洞窟,临摹所有的壁画。从此,王天一经常出没于491个洞窟间,或临摹壁画,或研究雕塑,鸡鸣便起,日落方歇,为之废寝忘食。他感叹莫高窟艺术太丰富、太伟大了,一辈子也学不完。正是这段莫高窟艺术的研究,使王天一的绘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以后画的许多丝绸之路的作品,也得益于这段实践。

    敦煌石窟艺术临摹研究之后,王天一要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嘉峪关魏晋墓壁画的挖掘和整理。当时魏晋墓发现时间不长,13座墓室、700余幅砖画尚未研究整理。面对这些珍贵的艺术遗存,王天一兴奋不已,他常常裹着军大衣,带着画具,拿着反光镜,在墓里临摹,干了整整三年。当他完成临摹整理工作时,壮实的王天一已被沙海的罡风吹打成又黑又瘦的“木乃伊”。艰辛的劳作给王天一带来丰厚的回报。在世界出版社的倡议下,王天一出版了《魏晋墓砖画》艺术集,以中、日、英、法四种文字向国内外发行。这本艺术集由常书鸿作序,他在序言中说:这部作品“对研究中国美术史填补了空白,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至今王天一临摹的农耕图、牧羊图、采桑图、鹰犬逐

    兔图、宰杀家禽图等上百幅魏晋墓壁画的临本还珍藏在中国画研究院的画库中。

    魏晋墓壁画的挖掘整理工作刚结束,王天一又开始了第三件事,即考察红军长征甘肃段的风情。他从四川毛尔盖出发,走俄界、越腊子口、宿哈达铺、赴会宁会师楼,行程千余里,创作出《达那沟》、《腊子口》、《哈达铺》、《会师楼》等12幅山水组画。这些山水画“将国画、水彩画,甚至油画等技巧融为一炉,气魄很大”(中国书画艺术联谊会研究员刘宝霖语)。“色彩运用得非常丰富,给人一种很斑斓的感觉”(大百科全书美术编审刘士忠语)。“能创造出一种意境,画得非常好,能力很全面”(中央美院美术史教授薛永年语)。

    三次应邀为天安门城楼作画

    1979年以后,黄胄受命筹建中国画研究院,又是黄胄点名,王天一被借调到北京,来往京城10多年,结识了许多名家大师,绘画事业也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王天一在京期间,曾住在颐和园的藻鉴堂。这里四面临水,木青花繁,景色绮丽,是中国画坛大师们共商国画艺术的聚会之地。常来这里的艺术家都是画坛的巨擘名宿,如当时健在的李可染、李苦禅、叶浅予、何海霞、关山月、朱屺瞻等,还有至今仍很健壮的白雪石、许麟庐等,他们个个身怀绝技,怀瑾握玉。在这里,王天一和他们朝夕相处,虚心问道,听其讲解,观其挥毫,学识画艺蒸蒸日上,不但参加了文化部国画创作组的创作,还应邀为国务院紫光阁、人民大会堂、天安门城楼等作布置画。

    《秋》是王天一1983年为中南海紫光阁绘制的,系以春、夏、秋、冬为主题的通景屏中的一幅。这幅画采用工笔重彩和细腻写实的手法,将艳阳秋色中芙蓉、秋菊、八哥等作了形象生动的描绘。

    《松鹰图》是王天一1989年为人民大会堂所作。此画构图险绝,一株苍松占去整幅画面的三分之二以上,三只雄鹰兀然而立,余下的空间不多,却布置得从容自若。

    《秋》和《松鹰图》的成功,使王天一名声大振。在祖国国庆四十周年、四十五周年、五十周年,王天一曾三次应邀为天安门城楼大厅作画。《国色长春》是王天一为天安门城楼大厅绘制的第一幅大画,主题是工笔细写的孔雀,含丹吐艳的牡丹,苍劲虬枝的松树,玲珑秀巧的山石。画面疏密得当,色彩浓淡相宜,碧绿胭脂互倚,苍松静岩相伴。精心刻画的孔雀,丝丝羽毛,楚楚姿态,鲜活得犹如特写,在喜悦中透出轻盈,在艳丽中蕴含祥和。《国色天香醉春潮》是王天一为天安门城楼大厅绘制的第二幅花鸟画。画中的主题虽仍是孔雀和牡丹,但在构图、技法等方面一改《国色长春》的清丽雅秀之风,以富丽繁华为主格调。主体孔雀娇健丰满,羽毛绿中带红,红中泛绿,有一种金属的光彩,艳丽照人。这种着色方法,是王天一借鉴敦煌壁画的技法,同时又赋予了感情,使敷色铺陈成为诗化的语言。背景则由密密层层的花卉树木来相托,是大自然百花溢彩、万木欣荣的形象写照,不仅展示出生命的蓬勃之力,而且展示出精心设计的思维之美。

    2000年10月,当时王天一和夫人张帆正在北京中国画研究院办画展。天安门管委会特邀王天一夫妇登上天安门城楼,并把一部收有王天一作品的天安门世纪珍藏画集赠送给王天一。

    寓志于牵牛花

    王天一的绘画基本功扎实,画路极宽,人物、山水、花鸟都画,是一位全能画家。尤其是提起王天一的花鸟画,人们首先会想起他笔下的牵牛花,那朝气蓬勃、鲜活传神的姿态,让人赞不绝口。

    说起牵牛花,还要追溯到王天一失去自由的日子。当时王天一没有外出写生的权利,老伴种了两盆牵牛花,放在窗台上,在对牵牛花的朝观暮处中,王天一发现了它的许多特点:花色丰富,盈盈露鲜,朴素自然。它不哀求特殊的眷顾,可居闹市,可隐穷乡,鸡鸣即开,顽强向上,听谀词若无闻,遭诽谤亦莫辩,无屈膝谄媚之容,有美化人间之志。这种品格恰如王天一的操守,他托物寓志,将自己的心志赋予牵牛花的一枝一花之中。他赋诗曰:“曲折攀登道路歧,步履荆棘迎朝曦。柔姿不限盆花艳,风邪未肯把头低。”

    王天一画牵牛花画了几十年,每当灵感来时,捉笔就画,一挥而就,红、蓝、紫、粉、黄皆活脱脱地跃然纸上。画面结体,或疏或密,错落有致,参差有序,布局合理,一气呵成,视之十分灵动和自然。他的牵牛花经常展现在各种报刊和展览会上。上世纪九十年代,王天一曾在北京、广州、香港、深圳、南京、青岛、太原、成都、桂林、武汉、南昌、郑州等地举办画展。牵牛花作品特别引人注目,观者如云。中央美院著名画家叶浅予评价说:王天一的“牵牛雏鸡画得很生动,可见这些笔下的功夫不小”。原四川美术学院院长沈福文认为:王天一“画的牵牛花色形美丽受人喜爱”。尤其是王天一在《浅谈花鸟画推陈出新》中,对画牵牛花的体会很值得一读,他说:“我学习了齐白石先生画的牵牛花,他功力深厚,而且配上草虫更显妙绝。但我画不出他的风貌,我画不出花的透明感来,晨风朝露的气息也不突出。我摸索了很久,要表现有阳光感,花叶要画浓画厚重一些,花头要有变化,要有动感,只有伸出枝外有些迎风气息才有精神。多次研习,逐渐得心应手。”这虽是谦辞,却也道出了他画牵牛花的精辟见解。

    如今,王天一的牵牛花已得到了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青睐,慕名求画者络绎不绝。我曾到王天一的一幅蓝色牵牛花,画幅不大,却十分精致,尤其是画中的题诗:“十七从艺年复年,艰苦辛勤鬓发斑。强顶西风伸瘦劲,画就牵牛赛牡丹。”诗意深邃,令人回味悠长,有诗画二绝之妙。

    王天一的牵牛花,不仅开遍神州,而且已经香飘海外,远行欧美,走向世界。

    2005年6月,王天一在上海美术馆成功举办了个人画展。如今,王天一仍在探求新的技法,他立志要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艺术精品。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为甘肃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