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讲稿大全
  • 辩论技巧
  • 演讲口才
  • 口才技巧
  • 口才训练
  • 谈判技巧
  • 朗诵技巧
  • 练声方法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口才 > 口才技巧 > 正文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1-01-18 12:04:2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及高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从社会认知理论视角出发,对其核心观点进行了分析,并从构建基于交互决定论的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提升大学生双创自我效能感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双创教育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双创教育;认知理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25.071

    1 序言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以创新引领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极大的促进了大学生投身创新创业意识的提升。教育部门也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从人才培养、实践操作等多方面增强大学生的创業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中国人民大学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中显示,“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九成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高校创业教育对创业活动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校创业教育及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也促进了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提升。尽管大学生的双创意愿有所提升,但学校的双创教育还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求。张秀峰、陈士勇(2017)对北京31所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调查表明,有3/4的被访学生认为目前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课程重理论轻实践操作、与教学体系融合不足;实践教学缺乏特色与针对性,同质化倾向较严重;创新创业兴趣还有待进一步激发。社会认知理论对个人行为的产生和引导有较好的解释,该理论对大学生双创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2 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社会认知理论从施为视角(an agentic perspective)来解释自我发展、适应和变化。施为是指人有意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机能和生活环境。该理论认为,人具有自我组织、自我调节和自我反省的特点。个体施为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动态的双向作用,即人不仅是生活环境的产物,他们反过来也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发生作用。该理论主要观点有以下三方面。

    2.1 社会榜样的作用

    个体行为的习得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行为反应的结果来学习,即亲历学习或直接经验学习;另一种是通过榜样示范来学习,即观察式学习或间接经验学习。早期行为理论有关学习的主流分析几乎全把目光放在人是怎样通过行动来学习上。例如通过奖惩手段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重视学习的反馈等。但社会现实很多是通过社会榜样作用学习到的,如一种文化中的语言、习俗、工作能力以及教育、宗教和政治等方面的实践。因为它们的学习过程或繁琐冗长或存在潜在危险性或犯错代价高昂,行为主义理论并不能对这些现象进行很好的解释。社会榜样却可以提供一种捷径,在榜样作用中,人们通过学习榜样,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社会榜样作用的发生需要通过四个具体过程:注意过程、表象过程、演化转换过程和动机过程。在前两个过程中,观察者关注示范者的行为特征并利用符号的形式对其表象化,将短期的榜样示范转变为长期记忆。演化转化过程是个体通过多方面的自我调节和纠正反馈系统将记忆中的知识结构转换为熟练应用。对于习得的应用技能是否能引起操作性反应,取决于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如果提供了积极的诱因或奖励,将会激发个体从事榜样行为。榜样的作用只有在以上四个过程都完成的基础上才能得以实现。

    2.2 自我调节与自我效能条件下的施为活动

    社会认知理论认为个体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并通过自我导向的作用来影响人的思维、动机、情感状态和自我指导行为。同时,自我调节具有双重控制系统,即一个正面偏差产生系统与一个负面偏差消减系统协同运作的模式。人不仅是反应机体,而且是有雄心抱负和能动性的机体。人类事前考虑谋划的能力使他们能够有计划的进行选择性控制活动,而不是对他们努力的结果做出简单反应。认知理论在自我调节机制中融入了自我效能概念。自我效能也被称为“自我效能感”、“自我信念”,是指个人是否具有在某一水平上完成特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判断、信念或自我主体把握和感受。自我效能通过动力心理过程功能的发挥来控制和调节行为,从而影响行为的结果,其作用机制包括选择、思维、动机、心身反应四个过程。自我效能感高的人在目标实现过程中表现为更高的坚韧性、设定高挑战性目标倾向、更快走出失败阴影等,而且一般来说其绩效表现更为优秀。对于自我效能感获得或形成的影响因素,认知理论认为主要包括成功的实践经验、替代性经验、他人语言的劝导、身心状态及当时情景条件等方面。

    2.3 个体、行为、环境之间的关系

    对于行为的决定因素,行为主义更加侧重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人本主义则强调内部心理因素的作用。认知理论在批判性借鉴其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元交互决定论,即行为、个人主体因素以及外部环境因素之间实际上是相互连接、相互作用并互为因果的,每两个因素之间都具备双向互动和决定关系。认知理论将环境分为三种不同的形式:强加性环境、选择性环境和创造性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个体可以对自己如何看待和反作用于环境进行控制。大多数情况下,环境是一个机遇与障碍并存的潜在力场,只有在适当的行为选择被激活的条件下,环境才会发生作用,这就是选择性环境。但究竟哪部分潜在环境会变成实际发生作用的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取舍:关注机遇则会提高自我效能感;如总是关注问题和风险,则其自我效能感就会降低。

    3 社会认知理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启示

    3.1 构建基于交互决定论的大学生双创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的核心因素是具有创造力的人才,这类人才核心特征之一是具有创造性思维,而在创造性思维培育过程中教育无疑是最重要的。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高校要重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目的是大力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高校应以此为目标,改变传统创新创业教育中重视双创知识教育及大学期间双创具体成果作为衡量标准的短期行为。创新创业教育中知识教育只是最基础的,还应培养大学生思考的能力,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同时引导学生在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避免短期功利主义。

    在明确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及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依据三元交互理论,高校应努力创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教育环境。具体的创业教育环境主要包括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制度保障等方面。(1)教学体系:改变原有教学体系中双创课程与专业课相对独立设置的现状,充分发掘专业课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将“批判性思维课程体系”融入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质疑精神。同时增加选修课程特别是跨专业选修课,使学生有机会根据个人兴趣选择不同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创新创业提供知识储备。在教学方式上应更加灵活,采取课上课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师资水平直接影响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学校应在教学理念、考核方式、技能培训等方面为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提供支撑。如容忍失败、减少束缚、采取专项培训或安排老师到企业兼职或挂职锻炼等。(3)制度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学校建立完善的制度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实行弹性学习年限、项目驱动,资助学生的自主实践及自主创业,完善教师的绩效管理机制,将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投入和成效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并增加其所占的比重。

    3.2 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

    认知理论认为,观察者可以抽象和总结出示范者行为的结构和基本原则,而不是对特定示范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一旦某个人掌握了行为的指导原则,他就可以做出示范者做过和说过以外的新行为,他们也可以调整自己的行为,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榜样作用还可以提高创造力。在认知能力培养上,榜样作用在很多方面显示出比常用的辅导方法更好的效果,如提高自我效能、进行创新技艺掌握其他复杂的认知技巧。因此在大学生双创教育方面,要求专业教师和外聘创业成功者在教学示范方面应遵循榜样作用发挥的规律,从全过程角度加强示范作用。例如,示范过程中要语言生动、事例形象逼真、与双创实践紧密相连,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在解释过程中语言详尽、突出重点、加强逻辑性,方便学生建立表象系统,将短期示范转换为长期记忆;在学生双创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进行跟踪指导,建立一对一的帮扶体系,提高对所学知识的熟练应用程度;学生能否将掌握的双创技能进行实际应用,还与个体的动机相关,学校及示范者应充分利用各种奖励政策促使大学生从事榜样行为。

    3.3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自我效能感

    现实的创业实践及认知理论都表明,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自我效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驱动双创目标实现的自我动机激励,影响着双创行为的自我管理与控制,对大学生双创行为的努力程度、坚持程度具有很强的预测作用。根据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高校在双创教育应采用多种方式推动大学生双创自我效能感的提升。(1)为大学生双创提供增加实践经验的机会,如自由创业计划、创业角色扮演、计算机模拟等创业教育方法。同时在双创实际安排上,要将较困难的任务分解几个较易完成的简单步骤,使那些对双创存在恐惧感的人迈出尝试的一步,提高自信心和双创自我效能感。(2)利用替代性经验提高双创自我效能。如邀请成功创业人士分享经验、课堂上播放相关视频、配备双创导师等。(3)双创是充满高度不确定性和风险性的事情,可能给大学生带来焦虑、挫折感、恐惧等心理感受,这会降低双创自我效能。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随时关注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建立双创消极心理预警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主动的调节机制,对大学生进行压力管理教育及练习,从个体心理、生理及外界环境等方面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克服创新创业恐惧并建立双创信心。

    参考文献

    [1]肯·G,史密斯,迈克尔·A,希特.管理学中的伟大思想——经典理论的开发历程[M].徐飞,路琳,苏依依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926.

    [2]郭凯,马前锋.大学生创业的实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7,(15):3940.

    [3]中国人民大学发布了《2016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N].北京青年报,2017,1(1).

    [4]李宏贵.创业教育实践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的角度[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6,(12):3540.

    [5]张秀峰,陈士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現状调查与思考——基于北京市31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3):94100.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