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办事指南
  • 创业起步
  • 企业管理
  • 市场营销
  • 开店指南
  • 创业之路
  • 创业故事
  • 互联网创业
  • 工商知识
  • 财务知识
  • 税务知识
  • 会计知识
  • 其它创业知识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创业 > 开店指南 > 正文

    奇幻小说《乌有乡》对现实的折射

    时间:2021-01-04 12:07:57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要 奇幻小说家尼尔·盖曼的早期作品《乌有乡》通过“第二世界”的塑造,折射出我们现实世界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性,以及普通人的心理,从而引发大家对现实有所思考。

    关键词:奇幻小说 尼尔·盖曼 《乌有乡》 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近年来,奇幻文学风靡全球,在读者和研究者领域都掀起了热潮。《牛津文学术语词典》这样界定“奇幻”(Fantasy):“指任何一种虚幻叙事作品,它绝不致力于对我们所熟悉的世界进行现实主义的表现。”“奇幻文学”描述那些具有魔力和奇异的想象天地,其种类包括寓言、童话、传奇、科幻小说等。英国文学家E·M·福斯特在他的小说理论著作《小说面面观》中指出,“幻想文学”指的是一种暗示超自然之物存在的写作方法。所有以想象的、不会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存在的事物为描写对象的文学均属于幻想文学的范畴,其中也包括奇幻文学。

    《乌有乡》(Neverwhere)是移民美国的英国作家尼尔·盖曼(Neil Gaiman)于1996年创作的一部奇幻小说。起初《乌有乡》是盖曼为BBC的一部迷你剧写的剧本,后来又被他本人改写成了小说,小说大获好评,其知名度远远超过了电视剧。《旧金山纪事报》称《乌有乡》显示了无比的机智,它有对神话与传说的创造性运用,以及对细节的关注。《今日美国》这样评论该书:令人兴奋,富于创造性,同时还令人毛骨悚然,它是白日梦和噩梦的完美结合。2008年,《乌有乡》的中文译本在中国出版,该书也随之在中国的读者中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二 尼尔·盖曼和《乌有乡》

    尼尔·盖曼于1960年出生在英国的汉普郡,成年后因事业发展的需要移民美国。他被《文学传记辞典》列为十大后现代作家之一,恐怖小说大师斯蒂芬·金称他为“一个盛满故事的宝库。有这样的作家是我们的幸运”。

    盖曼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当代奇才。他是新一代奇幻文学的代表,其创作领域横跨奇幻小说、科幻小说、恐怖小说、儿童小说、漫画以及歌词。他的作品不但部部畅销,更是获得过无数的奖项,其中包括创神奖、星云奖、雨果奖以及布拉姆·斯托克奖等等。他的多部作品被拍成电影、动画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和广泛的知名度。

    盖曼的很多作品对于奇幻小说迷来说并不陌生——《蜘蛛男孩》、《星尘》、《美国众神》、《考罗琳》(亦被译为《鬼妈妈》)、《坟场之书》等等。《乌有乡》在盖曼的奇幻小说创作中属于早期作品,可以说,正是凭借该书,盖曼开始在奇幻小说文坛上崭露头角,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乌有乡》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理查德·梅休(Richard Mayhew)的青年人,他离开家乡苏格兰小镇独自到伦敦打拼。三年后,理查德成为了一家公司的普通职员,有了一个“美丽而前途不可限量”的未婚妻洁西卡(Jessica),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但有一天,理查德在街上遇到一位身负重伤、素不相识的姑娘,并把她救回了自己的公寓。从此,一切都变得不同寻常。他走在人群中,人们却完全意识不到他的存在。同事们看不见他,洁西卡不再认识他,连他自己的公寓都被租给了别人。在这个世界,理查德这个人不复存在了,仿佛他从未存在过。

    这一切的变化都是因为他救起的名叫门菲(Door)的女孩。她来自于另外一个世界——下伦敦,她出身于下伦敦声名显赫的门家族,她能够开启所有的门。理查德跟随门菲来到了下伦敦,在这个世界里,他见到了堕落的天使、巨兽、鼠语族,以及带有老鼠、猫、鸟类、蟒蛇、狐狸、狼等特性的各色人等,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和磨难之后,理查德终于回到了上伦敦——普通人的世界。在结尾,理查德还是离开了上伦敦,毅然回到了下伦敦世界……

    三 《乌有乡》对现实的折射

    为奇幻文学的研究奠定很大基础的是《指环王》的作者、英国牛津大学古英语教授J·R·R·托尔金(J.R.R.Tolkien)。他于1938年应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的邀请,做了一个题目为《论仙境故事》(On Fairy-stories)的讲座。这个讲座的内容于1947年发表在《写给查尔斯·威廉姆斯的文章》(Essays Presented to Charles Williams)中,后来又与短篇小说《尼格的树叶》(Leaf by Niggle)一起收入在他的文集《树与叶》(Tree and Leaf)中。1966年,巴兰泰恩出版社(Ballantine)出版了《托尔金文集选读》(The Tolkien Reader),把《树与叶》收录其中。

    托尔金在《论仙境故事》中提出,“文学创作中存在有两种世界——‘第一世界’,即我们生活的真实世界;仙境故事属于幻想创造的‘第二世界’,那是一个独特的世界,它除了应该具有仙境故事内在的一致性之外,还要有怪异和神奇的因素,要把平凡的事情和神奇的事情结合起来,把虚构的和真实的结合起来,使仙境故事里面发生的事情具有可信性,使读者在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发现同自己相似的生活经历……”奇幻文学必须创造一个和现实世界完全无关的另一个世界的真实,这个世界应当涉及或者包含各种只有在“仙境”中才会存在的事物,比如矮人、女巫、龙、魔法等。

    其实,无论是古老的民间故事还是新的幻想文学,使它们获得勃勃生机的原因在于它们能够以象征的形式包含人类未能实现的愿望,并且折射出实现这些愿望的可能性。在某种程度上,奇幻文学表明了这样的必要性:将社会的关注复归到它应当关注的地方——关注民众,关注那些完全有能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

    盖曼的奇幻小说《乌有乡》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反映了现实中我们的愿望,也反映了渴望掌控自己命运的我们这些小人物。小说故事中有两个世界——上伦敦和下伦敦。上伦敦是我们普通人类生存的世界,即真实的世界;下伦敦“就是下层世界,落入世界裂缝的人住在那里”,即虚构的“第二世界”。在下伦敦,住着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有的拥有魔法,有的虽然具备人的形态,但却或多或少地拥有某种动物的属性:有的像鸟类,比如老贝利;有的像猫,比如卡拉巴斯侯爵;有的像老鼠,比如“麻醉法”……他们的世界也像人类的世界一样分等级,有下层世界的君王伯爵大人,有声名显赫的门家族,有名叫“猎人”的保镖,有地位卑微的鼠语族和阴沟民。法国史学家和批评家丹纳曾经在他的《艺术哲学》一书中指出,“不论什么时代,理想的作品必然是现实生活的缩影”(丹纳,1928)。《乌有乡》不啻为一部理想的文学作品,其中描绘的下伦敦虽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但是却在种种奇幻元素里折射出我们现实世界中的真实存在。

    第一,下伦敦的“人情”很重要,这一点反衬出在我们的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中,人情淡薄,人与人之间更多的是靠物质、金钱利益来维系和交往的。

    《乌有乡》借助于虚幻之美这种美学形式,艺术性地创造了一个比“现实本身更为真实”的虚构世界,并以此来控诉既存的现实世界,因而成为现实生活中一个唱反调的力量,使读者更加深切地体会到现实世界的某些弊端。《乌有乡》中,卡拉巴斯侯爵虽然狡猾,但为了曾经欠门菲的父亲门琅爵士的“人情”,不惜一切、甚至冒着生命的危险去帮助门菲。此外,当侯爵问老贝利想要什么作为酬劳时,老贝利回答说,他应该要侯爵欠他一个人情,为日后的生活做一笔投资。可见,在下伦敦虽然没有货币、书面契约,但“人情”在人们心里的地位极高,分量极重,人们看重“人情”,并且很守信用。相比之下,我们的现实世界越来越人情淡薄,越来越物质化,这一点值得我们反思。

    第二,下伦敦存在着虚伪,映射出我们的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同样的现象。

    著名的匈牙利现代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乔治·卢卡契指出,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即审美的反映,文学艺术反映现实不应是琐屑的日常生活的机械复制,而应是对客观现实本质的动态的反映。《乌有乡》正是体现了这一点。在文中,那个堕落的天使伊斯灵顿,他的外表高贵、纯洁、优雅至极,但他为了自己的利益,阴险地用尽了各种计谋,雇佣侦探和杀手杀害了门琅,欺骗、利用了门菲,乱伤无辜。此外,拉米娅、“天鹅绒”的一员,她拥有美丽的容颜、诱人的香气,温柔无比,但却诱惑理查德,想要吸干他的生命、夺走他的热量。在下伦敦存在的美丽下的邪恶、繁华下的险境,折射出我们的世界的现实。

    第三,下伦敦的环境问题,反映着我们现实世界的环境污染,为我们带来生态反思。下伦敦有持续不散的“伦敦雾”,有随着四百年前上伦敦的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急剧增加的废物、垃圾和污水。小说中还描写了“三千年前的伦敦,那时的日光更年轻,可能也更加纯净”,绿草萋萋,白露茫茫。这些都促使我们反思现代工业文明以及环境问题。随着工业化的程度日益加大,环境问题成为当今世界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问题之一,《乌有乡》通过对“第二世界”的描绘,进一步提醒我们重视环境问题。

    第四,小说的主人公理查德·梅休的经历折射出我们现实生活中都市小人物的心理历程。理查德很快被上伦敦的所有人遗忘,没有他的生活如常继续着,对于他所生活的世界来说,他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然而,在另一个世界——下伦敦,他却起到了关键作用。起初,在下伦敦,他仍是那个胆怯、犹豫的小职员。但在黑修士给他的生死考验中,他战胜了自己的心魔、现实世界中自己不敢面对的心魔,从而经受住了考验,实现了某种程度上的“蜕变”。理查德的蜕变反映出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普通人所渴望的被承认、被需要、被重视的心理,我们每个人都渴望着也能实现一场“蜕变”,让自己更果敢,更成功。这一点也是盖曼的奇幻小说的一大魅力。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英雄情结,每个平凡的小人物都渴望着实现自我、战胜自我。在《乌有乡》的主人公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实现了我们每个小人物心底的渴望。

    第五,在小说的结尾,理查德抛弃了自己已经恢复了的上伦敦的身份,毅然回到了下伦敦世界。这正反映出在现实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在渴望着自由,渴望摆脱各种各样的束缚。都市的繁忙、嘈杂让每个人都向往着自由纯粹的生活,而《乌有乡》中,理查德回归下伦敦,正反映出我们的“乌托邦”情结——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都渴望着能够拥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乐土。

    四 结语

    《乌有乡》对现实的种种折射,正契合了当今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于尔根·哈贝马斯的艺术理论。在他看来,艺术是对世界的诗性揭示,可以使人们用一种新的眼光重新认识世界,转变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发挥着一种认识的和道德的启蒙作用。

    奇幻小说《乌有乡》不仅是一个“万花筒”——无奇不有,它更是一面“哈哈镜”,折射着我们的现实,从中我们看到了我们的社会、我们的人性、我们的环境,更看到了我们自己。有学者指出,“奇幻文学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心灵的避风港’”(杨鹏,2003)。在《乌有乡》中,获得可望而不可及的自由,让我们感受到奇幻小说的魅力,引发我们对现实的思考,并且学着用新的眼光重新认识这个世界、重新认识我们自己。

    参考文献:

    [1] [法]丹纳,傅雷译:《艺术哲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2] [英] E.M.Forster,苏炳文译:《小说面面观》,花城出版社,1984年版。

    [3] [美]盖曼,马骁译:《乌有乡》,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版。

    [4] 孟庆枢、杨守森:《西方文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5] 杨鹏:《〈指环王〉想象的胜利——浅谈奇幻文学的价值与魅力》,《北京教育》,2003年第2期。

    [6] Baldick,Chris.Oxford Concise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7] Gaiman,Neil.Neverwhere[M].New York: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1996.

    [8] Tolkien,J.R.R.The Tolkien Reader[M].New York:Ballantine.1996.

    [9] Tolkien,J.R.R.“On Fairy-stories”,Tree and Leaf[M].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1964.

    作者简介:葛文婕,女,1973—,天津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