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大全
  • 名言大全
  • 成功学
  • 励志文章
  • 励志故事
  • 励志名言
  • 励志电影
  • 励志歌曲
  • 高考励志
  • 大学生励志
  • 青春励志
  • 职场励志
  • 高三励志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励志 > 高三励志 > 正文

    以情感引领认同用理性升华担当

    时间:2021-01-28 15:12:46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思想政治课培育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性精神等学科核心素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以学生生活体验为基础,以情感认同为引领,有目的地帮助学生用理性升华价值担当,这是政治课教学应努力去追寻的一种境界。

    关键词:核心素养;情感认同;价值升华

    一堂思想政治课,不管是公开课还是常规课,教师不仅要在课前认真准备,更要在课后坚持自我剖析,以期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下面笔者结合《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中的部分教学片段进行自我剖析,探讨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更好地把学科知识和核心素养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有担当、讲情怀、能学习、善实践的现代公民。

    一、以学生生活体验为触发点,课堂导入要“低浅”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不在于教会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占有,而在于从教育价值观和学生发展观的角度出发,教给学生以公民主人翁的姿态看待周围的生活现象,养成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从而教给他们进入现实世界和面向未来生活的能力。[1]

    在本课教学之前,笔者首先考虑的问题是:这一课题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哪些疑惑点、生成点?课堂案例的选择和问题的设计如何从学生生活出发而又能升华到价值实践层面?经过反复的备教材、备学情,笔者最终决定用这样的问题进行导入:分享我的流水账——今天早上到现在为止大家做过哪些事情?这是一个相当“低浅”的问题,任何学生都能回答。大家马上七嘴八舌地说起来,大体都是“早上起来穿衣服、吃早饭、早读、上了一节数学课”之类。如此“低浅”的问题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发现知识来源于身边、来源于社会生活,从而触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激情。然后,再引导学生探讨“衣服、早饭”与“书本、上课”分别能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概括出它们都具有价值,而且都是人所创造的。这样,既回顾复习了上一节课的内容:物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人的需要,而人的价值在于能够创造和实现价值。比如生产出各种款式的服装、做出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创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等;又能以学生最为熟悉的生活事例来引出新的教学内容,启发他们认识到“是劳动创造和实现了人的价值”,从而引导他们意识到世界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生活世界,知识是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类精神财富。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是种教育手段,以学生生活为触发点的唤醒不需要过分的渲染,只需立足学生真正的生活实践。同时,导入的“低浅”并非“肤浅”,必须结合核心素养培育,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自身生活世界的回顾和感知,将以往的印象和判断加以总结,从而产生“人的价值,在于劳动和创造,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的体验认同,为学生真正进入有价值的生活世界打下基础。

    二、以情感认同为凝聚点,思维底蕴要“厚重”

    在授课过程中,笔者以前面提到的“早餐”为引子,运用视频材料“浙江骄傲——早餐奶奶”以及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的图片和事迹材料,并设计了两个探究问题:(1)两位老奶奶的事迹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2)结合书本知识,绘出本课的思维导图。笔者的本意是让学生在反思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书本知识,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展示。从课堂教学实际来看,学生能够理解两位老奶奶尽管岗位不同、所做的贡献也不尽相同,但都以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能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完成思维导图并进行展示和交流。这一环节看似完成了教学预设,但是感觉有些“平淡”,思维的碰撞和激荡难以体现出来,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难以真正落实。

    课后,经过前辈的点拨我发现了问题所在。尽管案例材料具有一定时效性和导向性,但是还应该深度挖掘材料内涵、优化问题设计,从而提升思维的厚重感和深刻度。这一环节的处理更多应该“收放结合”,以情感认同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凝聚点,使学科知识通过情感教育内化于学习者的精神世界,融合于学习者的灵魂深处。[2]

    所以,笔者从情感认同入手对案例材料进行了改造。“每个人都要吃早餐,或在家里或在早餐店或在学校食堂里。做早餐的人看起来都很普通、很平凡,我们的父母、早餐店的夫妻档、食堂里的大爷大妈,这些人我们都已经‘熟视无睹’了。但是你是不是真的了解他们呢?”用这样一段颇具感情色彩的语言来进行过渡,引出视频“早餐奶奶”:80多岁的毛师花奶奶,用每月1040元的养老金,做成粽子、蛋餅、糯米粿、豆浆、稀饭,每样五角钱卖给学生。24年来,她骑坏四辆三轮车,更换四五十只煤炉,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早餐奶奶”。奶奶说:“以前都是凌晨两点左右起来做的,这几年年纪大了,手脚慢了,提前到十二点半。”几乎所有在黄坛口乡中心小学上过学的孩子都吃过毛奶奶的早餐。毛奶奶认识每一个孩子,谁家困难,她就执意不收钱。

    如果只有这个材料那么会显得过于单薄,因而再给出第二段材料“青蒿素奶奶——屠呦呦”:2015年10月8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自然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受中国典籍《肘后备急方》启发,带领科研团队,历经20多年的科学实验和不断探索,最终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被誉为“拯救2亿人口”的发现。两段材料给出之后,笔者重新设计了问题:在“早餐奶奶”身上我们看到的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温度”,这告诉我们人的价值在于什么?而“青蒿素奶奶”身上我们看到人与人之间的“爱的力度”,告诉我们人要实现自身价值还需要怎么去做?以这两个问题作为探究的载体,学生既能看到现实生活中普通人对于自身价值的追求和对于社会的独特贡献,感动于身边榜样的坚守与付出;又能体会到科学家等知名人物对于自身能力的不懈提升和对于整个人类的巨大奉献,感悟于人的价值还在于以顽强拼搏的精神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比较原先的教学设计,这样的设问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认同为凝聚点,能够更加深入地挖掘材料与知识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单的概括判断上升为复杂的推理演绎和价值认同,思维的深刻性和厚重感也就自然而然产生,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核心素养的落实更胜一筹。

    三、以学生理性担当为成长点,价值升华要“高远”

    在课堂结尾环节,笔者设计了“价值我创造”,以视频材料为载体:2016年浙江年度特别人物“G20杭州峰会服务保障群体”——万众瞩目的G20杭州峰会背后,是一个个平凡劳动者的坚守与付出。他们用高度一致的专业素养、细致态度和奉献精神,全力保障G20杭州峰会顺利进行。原本预设讨论的问题是: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该如何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如何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劳动和创造?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视频占时过长,所以只能遗憾地匆匆带过,有些虎头蛇尾的感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不是“高远”,而是“高冷”了。

    课后与专家老师探讨,果断舍弃这一段视频材料,依然以“两位老奶奶”的材料貫穿到底。首先以这样一段话为链接:“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像两位奶奶那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奉献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劳动创造。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呢?你能否给我们分享一下身边的榜样?”这样的设问将使学生酝酿了大半节课的学习潜力和思维压力释放出来,在情感认同中学会自我反思和成长。然后,第二层次的问题是“我想问问大家,在如今的浙江大地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每一个有志之士都为了实现自己的中国梦而奋发努力,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社会。而在座的各位青年学子,朝气蓬勃,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不知你们对自己的价值定位如何,有着怎样的理想信念和职业追求?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又打算如何去强大自己、发展自己呢?”与原来的设问相比,这些问题层层推进,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以过程思维为基点,以理性担当为生长点,将生活体验与个人实践相联系,从而激发学生为追求自身理想而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学生对自身生命力的珍惜和价值力的提升,最终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对“价值的创造与实现”教学的自我剖析,笔者相信,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以情感认同凝聚思维力量,用理性精神升华责任担当,政治课教学定能促进教学相长与师生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许大成.教师课程实施力:交给学生进入世界的知识[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10):14-16.

    [2]马军超.指向哲学思维培养的案例教学法研究[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5):41-42.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