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脑知识大全
  • 电脑入门
  • 电脑技巧
  • 网络知识
  • 操作系统
  • 工具软件
  • 电脑硬件知识
  • 电脑安全
  • 选购与维护
  • 电脑故障
  • 玩转微信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电脑 > 电脑安全 > 正文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时间:2021-01-30 12:11:0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国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的产物,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民主理论的基本原则的同时,又吸收了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它坚持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党能够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条件和要求把握大局,根据全民族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制定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政治制度。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中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有利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和完善的一项政治制度。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断完善与发展。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国情下,必须坚定不移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发展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及形成条件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几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人民民主专政。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要求。民主是国体和政体的统一。所谓国体,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即国家的权力由社会的哪个阶级或哪些阶级掌握。所谓政体,主要是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即体现国体的具体政治制度。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同我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斗争中的一个创造。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和共同愿望。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符合我国国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巩固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民主人士的共同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重要内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民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并首先发育于城市。基层群众自治具体而言是指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的形成条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形成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可缺少的一个原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源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代议制的理论。同时,巴黎公社证明了无产阶级专政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从而才能够保证无产阶级的统治地位。这些经验总结直至今日仍对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本国的政治制度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形成也是历史的抉择。近代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家,经历的百年的战乱。清政府推翻后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但并没有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独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共产党长期探索和实践得来的。是符合我国发展的。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其自身的优势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利于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各级立法机关中,他们既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又从全局出发将人民群众中的各种意见集中和综合起来,使国家的法律能够统筹兼顾各方利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大特色。政治协商制度,可以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其次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践证明,它既符合历史的发展,又符合现实情况,合乎国情,顺乎民意,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有助于把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它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放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自主权利。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一。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在城乡基层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说明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具有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社会共同利益的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国家政权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国家政策具有明显的连续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个最直接、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我国现行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秉承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确定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的理念,并在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不断完善,能够集中全党、全社会的资源、力量和智慧用于建设和发展,将内部纷争减少到最低程度,保持社会长期稳定,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长期实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成就,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科学民主性、具有强大优越性和生命力。

    三、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1、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安排,既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又有有效的实现形式和可靠的推动力量。这一政治发展道路的核心思想、主体内容、基本要求,都在宪法中得到了确认和体现,其精神实质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的。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国家的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法制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等等,这些制度和原则,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

    2、全力贯彻依法治国

    贯彻以人为本的法治观,首先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落后、腐朽的观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的一大障碍。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观念和思想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以更好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当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司法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失职渎职、执法犯法甚至徇私枉法严重损害国家法制权威;公民包括一些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依法治国,首先要有法可依。要完善立法程序,突出立法重点,加强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加快重点领域立法工作,抓紧制定和修改同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的法律,确保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坚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坚决排除对执法活动的非法干预,坚决防止和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坚决防止和克服执法工作中的利益驱动,坚决惩治腐败现象,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坚持公正司法。公正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重点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和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

    3、权力要遵守制度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但也要看到,当前在权力运行和行使方面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马克思、恩格斯说过: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人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益"。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形成对领导干部的严格约束,保证领导干部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

    4、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

    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必须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不断推进。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时必须看到,现在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过细,宏观经济调节还不完善,市场监管问题较多,公共服务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是不相符合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下更大决心、以更大力度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以更好适应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工作作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要求。" 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转变政府职能的总方向。要按照这个总方向,科学界定政府职能范围,优化各级政府组织结构,突出强化责任,确保权责一致。

    综上所述,只有做到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在这过程中必然要做到依法治国,贯彻以人为本的法治观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树立先进的观念和思想。其次因为国家的来源于人民,该必须保证权利遵守国家相应的制度,接受人民的监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必须遵循公平正义的原则。使政府、市场、社会的关系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泽民.江泽民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吴美华.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制度[M]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4]复旦大学发展与政治研究中心编.全球化与中国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万其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1).

    作者简介:刘晴(1991.9-),女,河北廊坊人,沈阳师范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