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的定义
  • 成功的秘决
  • 成功的作文
  • 成功故事
  • 成功人士
  • 成功之道
  • 成功学演讲
  • 成功学书籍
  • 成功语录
  • 成功案例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成功 > 成功学演讲 > 正文

    新冠肺炎问题解答

    时间:2020-12-05 09:54:34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PAGE

    PAGE #

    新冠肺炎问题解答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种单股正链RNA病毒,是自然界 广泛存在的一大类病毒,因病毒包膜上有向四周伸 出的突起,形如花冠而得名。冠状病毒与人和动物 的多种疾病有关,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 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如人类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 征(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 o

    动物冠状病毒包括哺乳动物冠状病毒和禽冠状 病毒,可感染蝙蝠等哺乳动物和鸡等禽鸟类,人类 接触、加工、食用野生动物,有可能导致冠状病毒 跨物种传播,引发人类疾病。

    此次疫情防控中,从武汉市初发的不明原因肺 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其命名为2019-nCoV,但 新型冠状病毒究竟通过何种动物媒介传染给人,仍 有待进一步研究。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

    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 线和热敏感,56°C持续30分钟、乙醍、75%乙醇、 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 灭活病毒。

    2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指由新型冠状病毒 感染引起的肺炎,以发热、乏力、干咳为主要表现, 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重型患者 多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 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 重型患者病程中可为中低热,甚至无明显发热。部 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

     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 多见于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础疾病者。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

    三者的病原体不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的症状与普通感冒和流感存在一定的差别。普通感 冒主要是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上呼吸道症状,无 明显发热、乏力、头痛、关节痛、周身不适、食欲 不振等症状,一般上呼吸道症状较重,但全身表现 较轻。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急,会出现高热、咽喉痛、头痛、肌肉酸痛、 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的主要症状是发热、乏力、干咳,少数患者伴有鼻 塞、流涕、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仅表现为低热、 轻微乏力等,无肺炎表现,诊断还需要结合流行病 学史和实验室检测结果。

    4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以治愈吗?

    已有部分患者治愈出院。疑似及确诊患者应在 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疑似病例应当单人单间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 收治在同一病室。危重型患者应尽早收入ICU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和抗菌药物治 疗等。重型、危重型患者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 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 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经治疗,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 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炎症明 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 时间间隔至少1天),可解除隔离出院或根据病情转 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5.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是否会被感染,主要取决于是 否与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接触。老年人、慢性基础 疾病者,感染后可能病情进展更快,严重程度更高, 预后较差。根据目前对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多数 患者预后良好,只有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6 .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已有确切的证据表明可以人传人。目前所见传

    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 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7.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 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包括:①吸入患者或病毒 携带者咳嗽或打喷嚏时喷出的呼吸道飞沬;②眼结 膜、鼻黏膜等处沾染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痰液、血 液、呕吐物、体液、分泌物等;③手部沾染患者或 病毒携带者的痰液、血液、呕吐物、体液、分泌物 等,或触摸被这些分泌物污染的物品、器具后,再 用手直接接触口、眼、鼻等。

    8.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是指直径〉5微米的含水颗粒,咳嗽、打 喷嚏、大声说话,均可从口腔或鼻腔喷出飞沫,距 离小于1米的人际接触,常可吸入对方喷出的飞沫。

     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吸痰操作、支气管镜检查或

    气管插管,给患者翻身、拍背或进行心肺复苏时, 也可能吸入患者喷出或咳出的飞沫。患者或病毒携 带者喷出的飞沫中,可含有多种致病微生物,人在 吸入这些飞沫后,有可能造成感染。

    9 .什么是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包括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直接 接触传播是指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患者或病菌携带 者。间接传播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患者或病菌携带 者的痰液、血液、呕吐物、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等,或接触被这些体液污染的物品、器具等。手常 常扮演着间接接触传播的媒介,手在触摸被病菌污 染的物品或器具后,通过揉眼、挖鼻等,使皮肤和 黏膜沾染病菌。

    10.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疑似 病例、确诊病例和轻症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 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 防护措施者: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 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同一所 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 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 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 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 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 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 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 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11.密切接触者居家医学观察应注意什么?

    居家医学观察期是14天。在家中观察期间需

    与医学观察工作人员保持联系,并需要了解病情观 察和护理要点,掌握正确洗手、通风、防护和消毒 方法。

    在居家医学观察期间的具体建议如下:

    (1)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可以选择家庭中通风较 好的房间隔离,多开窗通风;保持房门随时关闭, 在打开与其他家庭成员或室友相通的房门时先开窗 通风。避免使用中央空调。

    (2)在隔离房间活动可以不戴口罩。不随意离 开隔离房间,必须离开隔离房间时,先戴好医用外 科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后再出门。佩戴口罩前后和 处理用后的口罩后,应及时洗手。

    (3)尽可能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必须接 触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尽量处于下风向。其他家庭 成员进入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离 开房间后,需清洁双手。

    (4)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掩口鼻,用过的 纸巾及口罩丢入专门的带盖垃圾桶内或垃圾袋中。

    不随地吐痰。

    (5)密切接触者的生活用品要与其他家庭成员 分开,如避免共用牙刷、餐具、毛巾、浴巾、床单 等,不要共同进餐,避免交叉污染。尽量不要共用 卫生间,必须共用时须分时段,用后通风并用酒精 等消毒剂消毒身体接触的物体表面。

    (6)家中公用物品及时清洁消毒。推荐使用含 氯消毒剂或过氧乙酸消毒剂对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 物品进行消毒,如床头柜、床架、门把手及其他卧 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7)家庭成员在清洁被密切接触者的分泌物污 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时,要戴好一次性手套 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

    (8)密切接触者的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 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或用洗衣机以60-90°C 水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

     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 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9)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密切接触者以静养 为主,食物多样化,保证营养充足。心态要平和, 不要着急、害怕。保证睡眠充足,减少上网、长时 间看视频等。最好限制在隔离房间进食、饮水。

    (10)按居家隔离医学观察通知,每日上午下 午测量体温,自觉发热时随时测量并记录。出现发 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症状时,及时联系隔 离点观察人员。

    12 .为什么要对密切接触者隔离观察14天?

    传染病的隔离期都是根据该疾病的潜伏期来确 定的。潜伏期是指从病原体侵入机体至出现临床症 状前的一段时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潜伏期 一般为3-7天,最长不超过14天,存在传染性。目前 对密切接触者采取较为严格的医学观察等预防性公 共卫生措施十分必要,这是一种对公众健康安全负 责任的态度,也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做法。参考其他 冠状病毒所致疾病潜伏期、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病例相关信息和当前防控实际,将密切接触者医学 观察期定为14天。

    13.什么是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湖北以外省份:

    (1)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 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 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 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 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 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

    2) 临床表现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②具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影像学特征;

    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 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 的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 的3条。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据之一者:

    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 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 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湖北省:

    (1)疑似病例

    结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1)流行病学史

    ①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 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 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

    ③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 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 的患者;

    ④聚集性发病。

    2)临床表现

    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

    ②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 胞计数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1条或无流行病学史,且 同时符合临床表现中2条。

    (2)临床诊断病例

    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

    (3)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或疑似病例,具备以下病原学证 据之一者:

    1)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实时荧光RT-PCR检

    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

    2)呼吸道标本或血液标本病毒基因测序,与已 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14.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一定会出现肺炎症状吗?

    从目前的情况看,早期的患者以发热、乏力、 干咳为主要临床表现,有一部分重症患者可出现呼 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以及原有基础疾病加重。

     随着近期轻症病例的增多,有一部分患者并没有肺 炎表现,只有轻度发热或者偶尔有一些干咳;也存 在虽没有症状,但核酸检测是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

    15.传染病共分为几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属于哪一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我国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 疫、霍乱。乙类传染病包括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 滋病、病毒性肝炎等。丙类传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等。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 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 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根据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学、 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及对人群健康的 危害程度,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决 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 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1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对公民 在疫情防控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哪些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公 民在疫情防控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包括:

    第一章第12条规定: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 受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传染病的调查、 检验、采集样本、隔离治疗等预防、控制措施,如 实提供有关情况。

    第二章第16条规定: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 和疑似传染病病人,在治愈前或者在排除传染病嫌 疑前,不得从事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卫生行政 部门规定禁止从事的易使该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第27条规定:对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污水、 污物、场所和物品,有关单位和个人必须在疾病预 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或者按照其提出的卫生要求, 进行严格消毒处理;拒绝消毒处理的,由当地卫生 行政部门或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强制消毒处理。

    第三章第31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传染 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附近的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者医疗机构报告。

    第八章第77条规定:任何个人违反相关规定, 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 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第二章个人防护知识

    17.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是一种新发传染病, 根据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在疾病流行期间,个人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预防工作。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究个人卫生,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勤洗手,不用脏 手触摸口、眼、鼻,不随地吐痰。

    (2)避免聚餐。聚餐人群相互之间都是密切接 触者,咳嗽、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可直接污染到整 个聚餐人群,极易造成疾病传播,为了防止新型冠 状病毒传播,请不要聚餐。

    (3)少去公共场所。公共场所人员多,流动 量大,人员组成复杂,一旦有病毒携带者,很容 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尤其是人员密集、空 气流动性差的公共场所,例如商场、餐厅、影院、 网吧、KTV、车站、机场、码头、展览馆等。

    (4)经常开窗通风。室内环境密闭,容易造 成病菌滋生繁殖,增加人体感染疾病的风险。勤 开窗通风可有效减少室内致病微生物和其他污染 物的含量,阳光中的紫外线还有杀菌作用。因此, 每天早中晚均应开窗通风,每次通风不低于15分 钟。

    (5)保持居室清洁。居室门把手、遥控器、 手机、电话座机、马桶圈、儿童玩具等是家人经 常共用的物品,被病菌污染后这些物品就成为疾 病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媒介,为了家人健康,应经 常用干净的湿毛巾或湿纸巾擦拭清洗,必要时可 使用家用消毒剂擦拭。

    (6) 勤洗手。经手可传播多种疾病,如被病 菌污染的手接触食物可传播消化道疾病,揉眼睛 可传播红眼病、角膜炎等疾病,抠鼻子可传播呼 吸道疾病等。外出归来、饭前便后、咳嗽打喷嚏 时用手捂口鼻后,都应及时洗手。洗手时,请使 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7) 外出佩戴口罩。公众外出前往公共场所、 就医(除发热门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 正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用性能相 当产品)。不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 弃置于有盖垃圾箱内。

    (8) 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暴饮 暴食,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不吸烟,少 喝酒,不酗酒。劳逸结合,不熬夜,生活有规律。

     适当锻炼,吃动平衡。

    (9)做好健康监测。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 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自觉发热时要主动测量体温。家中有小孩的,要早 晚摸小孩的额头,如有发热要为其测量体温。发现 家人有发热、干咳、乏力等疑似症状时,请及时就 医。

    (10)不接触、猎捕、加工、运输、宰杀、食 用野生动物。

    18.如何正确选择口罩?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选 择合适的口罩类型,不过度防护。按防疫工作性质 和风险等级提出以下指引:

    (1)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 者(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病房、ICU和留观室 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护工、

    清洁工、尸体处理人员等;疫区指定医疗机构发 热门诊的医生和护士;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进 行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

    防护建议:医用防护口罩;在感染患者的急 救和从事气管插管、气管镜检査时加戴护目镜或 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短缺时,可选用符合 N95/KN95及以上标准颗粒物防护口罩替代,也

    可选用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配

    防颗粒物的滤棉,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防护 效果更佳。

    (2)较高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急诊科工作医护人员等;对密切 接触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公共卫生医师;疫 情相关的环境和生物样本检测人员。

    防护建议:符合N95/KN95及以上标准的颗 粒物防护口罩。

    (3)中等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普通门诊、病房工作医护人员等;

    人员密集场所的工作人员,包括医院、机场、火车 站、地铁、地面公交、飞机、火车、超市、餐厅等 相对密闭场所的工作人员;从事与疫情相关的行政 管理、警察、保安、快递等从业人员;居家隔离及 与其共同生活人员。

    防护建议:佩戴医用外科口罩。

    (4)较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超市、商场、交通工具、电梯等人 员密集区的公众;室内办公环境;医疗机构就诊

    (除发热门诊)的患者;集中学习和活动的托幼机 构儿童、在校学生等。

    防护建议:佩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儿童选 用性能相当产品)。

    (5)低风险暴露人员

    人员类别:居家室内活动、散居居民;户外活 动者,包括空旷场所/场地的儿童、学生;通风良好 工作场所工作者。

    防护建议:居家、通风良好和人员密度低的场 所也可不佩戴口罩。非医用口罩,如棉纱、活性 炭和海绵等口罩具有一定防护效果,也有降低咳 嗽、喷嚏和说话等产生的飞沫播散的作用,可视 情选用。

    19.什么情况下,需要更换口罩?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在保障 公众健康的前提下,可适当延长口罩使用(使用时 间、使用次数)。

    (1)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 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 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 后,重新进入需更换。

    (2)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 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 换。

    (4)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

    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 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 时需及时更换。

    20.口罩如何保存和清洁?

    (1)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 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

    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

    员。

    (2)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 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3)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 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

    (4)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 说明书处理。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