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下载
  • 职场资讯
  • 求职攻略
  • 求职面试技巧
  • 面试题
  • 笔试题
  • 职业规划
  • 职场法则
  • 职场培训
  • 升迁之路
  • 劳动法规
  • 跳槽注意事项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职场 > 职场培训 > 正文

    李达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国情研究

    时间:2021-01-22 21:10:19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毛泽东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一切从国情出发,是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首要前提。李达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并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因此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国情有了自己的见解并上升到理论高度,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做了准备。

    [关键词]李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国情

    一、关于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

    五四运动初期,由于李达对中国国情判断的失误,不可能认识社会的本质。但是当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对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性质,革命前途有了科学明晰的认识。

    1.关于社会性质

    在二十世纪初期,李达最先对歪曲社会性质的言论发起驳斥和论争。对于“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学说,李达于1920年起先后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还原》、《社会革命底商榷》几篇文章,指出封建军阀与国际资本阶级勾结,驱逐了中国旧有的生产机关,封建地主掠夺搜刮的手段,一天天恶辣,国际资本阶级的掠夺和压迫,也跟着一步步厉害。“军阀跋扈,残民以逞,兵灾频仍,饥馑荐至,中国劳动问题也就显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性”【1】。初步诠释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926年李达在《现代社会学》做了进一步分析,“数千年来的中国封建社会,自从前世纪中叶被国际帝国主义的政治力经济力侵入以后,就开始踏入产业革命的过程,渐次脱去了封建的外衣,而向着近代社会方面运动了”,但是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控制,中国“虽然踏入了产业革命的过程,达到初期资本主义的阶段而结果还是殖民地”【2】,明确指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的社会性质。

    1927年李达等人所在的马克思主义的半封建半殖民说与脱尘取消派的资本主义说(商业资本主义说)进行了激烈的论战。李达先后发表了《中国所需要的革命》、《革命过程中的民主革命》、《现代中国社会之解剖》三篇文章,系统和深入的论述了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个问题。

    2.关于革命性质

    1919年五四运动后,李达深切的感受到,为救国图存,首先要由人民起来推翻反动的军阀政府,要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对于列宁在1919年和1920年发布了《在东部各民族共产党组织第二次大会上的报告》、《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中对中国革命性质及道路的两则指示,李达指出被压迫民族的革命是民族独立的革命,又是反对封建残余的革命,这两种革命同是资产阶级性的民主革命。大革命失败后,李达指出“中国一面要打到帝国主义,一面要铲除封建遗物,前者是民族革命性质,后者是民主革命性质”【3】,论述了中国革命的民族民主性质。

    3.关于革命前途

    李达在《中国共产党的中国革命论》中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有了科学的阐释,领导中国人民“走俄国人的路“,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时所必须首先解决的根本问题,即是中国革命总路线的问题。中国人要走这条道路,就必须从中国出发,吸取俄国人的先进的基本经验,开辟一条新的途径走上十月革命的道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俄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因此,中国共产党也只有始终一贯地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想结合这一原则,才能找出中国革命的前途,走上十月革命的道路。李达认为,按照经济组织进化的规则,资本主义成熟之后,便能进入社会主义,但是因为民族产业发展缓慢滞后,仍然处在封建落后的状态,即使民族革命实现,也只能开始实行资本主义。“当今流行的私人资本主义是帝国主义的前身,国家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之过渡阶段,民族革命成功后与其采用私人资本主义以引起将来之阶级斗争,不如径行采用国家资本主义之为俞也。”【4】

    二、对中国社会主要特点的初步探索

    经济上,新式的工业有了相当的发展,但仍然刚到粗工业的阶段,并且已经出现了停滞的现象,生产力受束缚难以顺利发展;失业的人民增加,形成广大的产业预备军;生产事业困难,不生产事业却过度发达,显出有资本而无生产的现象。国际帝国主义者为开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以适合他们销运商品、脱出资本、采集原材料的目的,而使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化;官僚资本家阶级一方面与帝国主义暗中交易,自肥私囊,另一方面深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讲求自强之策,设法效仿外国的兵精械良,兴办军事工业,以防御外寇,倡办新式工业,进入官办事业及官督商办事业的时代。虽说中国新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可以成为国际资产阶级的小敌人,虽说中国所有的新制造品的国货,可以分占舶来品在国内的市场,但是中国幼稚的工业资本根本不是国际金融资本的竞争者。1929年李达对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的经济状况及其趋势作了分析,得出明确的政治结论:“要发展中国产业,必须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廓清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树立民众的政权,发展国家资本,解决土地问题。”【5】

    政治上,国际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署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澳门等地,划分大片租借地和类似殖民地的租借,侵夺中国的领土权,打倒帝国主义的侵略,廓清封建势力和封建制度,是中国革命的两大重要的任务。李达在1991年上海《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发表《社会主义的目的》的文章,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是要“改掉十九世纪的文明弊病”消灭资本主义。指出“社会主义有两面最鲜明的旗帜,一面是救济经济上的不平均”即消灭经济上的剥削,“一面是恢复人类真正平等的状态”【6】,即铲除政治上的压迫,只有坚持这两面旗帜,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目的。

    文化上,五四运动后,国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运动的高潮,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占据首位,其次是资产阶级的哲学思想,文艺思想和社会思想,以及无政府主义思想,都一齐在广泛地传播着,宣传这些思想的杂志和报纸的副刊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现象。但是这个新文化运动进行不到一年就发生了阶级分化,即划分为无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和反无产阶级新文化运动,即马克思主义派文化运动和反马克思主义派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派的知识分子隶属于工人农民阶级,并为工农服务;反马克思主义派的知识分子则分别隶属于帝国主义者和买办阶级(胡适等为代表) ,地主阶级(梁漱溟等为代表), 民族资产阶级(国家主义派曾琦为代表),他们分别这些阶级服务。当时反对马克思主义派的最突出的代表人物,是文化汉奸胡适,保皇党梁启超,研究系政客张东荪,孔家店老板梁漱溟和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等,分别用世界主义,实用主义,资本主义 儒家伦理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向着马克思主义开火,但是马克思主义是真正的科学,原是在阶级斗争锻炼出来的,它不怕和任何反动学说作战,所以在当时经历了一番大论战后,马克思主义终于取得了优势。

    三、对中国社会各阶级及其政治态度的科学分析

    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分化为:买办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地主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知识分子,此外中国境内还有外国资产阶级(即帝国主义者)。

    关于买办阶级,他们与帝国主义者相勾结,是帝国主义的代理人。买办阶级不仅不革命,而且多数反对革命”官僚资本家的特征和外国资本是不可分分离的“ “夫民族革命之对象虽在颠覆帝国主义,而弱小民族内为虎作伥之封建阶级或帝国主义之代表,亦在推翻之列。”【7】他们完全帝国主义的附庸,是反革命的。

    关于知识分子,在中国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最先觉悟的群体,为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做出了表率作用。一些知识分子从错误的非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清醒的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唯物史观,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他们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无产阶级立场,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关于农民阶级,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双重剥削,“农村生活继续增高,流离失所,随处皆是,而欲求得一佣工苟活之机会,亦不可得,其感受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之压迫,亦较小资产阶级为甚。”李达指出“社会革命,工业劳动者固然是主力军,而非与农村无产阶级联合,就不易成就。”【8】

    关于工人阶级,他们是中国革命的急先锋。中国的工人阶级方处于国际帝国主义和国内军阀政治的两种压迫之下,他们目前急切的要求还是民治政体所应当许可的集会结社等自由,他们现在所极力反对的是外力和军阀。“他们受到帝国主义之威胁,时时感受到失业之危险,资本家利用政治优势任意宰杀鞭笞他们,因此十分仇视资本家,他们的境遇是十分残酷的”【9】具有十分强烈的反革命精神。

    关于民族资产阶级,早期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梁启超,张东荪等人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立场出发,反对马克思主义,反对阶级斗争,反对社会革命,反对工人运动,具有妥协性。然而面对国外帝国主义在华操纵金融,垄断商业,协定关税制度,在华建厂处处有优先权;国内北京政变,北洋军阀倒行逆施,他们意识到中国人如欲发达工商业,首先要排除外力,推到军阀,具有革命性。

    正确的认识中国国情,是认识和解决中国社会问题和革命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关键。李达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的认识,社会特点的探究和各阶级政治态度的科学的分析,为新民主义主义理论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注释:

    【1】《李达文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80

    【2】李达:《现代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176

    【3】《李达文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58

    【4】李达:《现代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

    【5】《李达文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95

    【6】《李达文集》[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4

    【7】李达:《现代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82

    【8】李达:《现代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83

    【9】李达:《现代社会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183

    作者简介:李伟华(1991-),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