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写作指导
  • 论文格式模板
  • 职称论文
  • 政工论文
  • 管理论文
  • 科技论文
  • 技术论文
  • 学术论文
  • 学科论文
  • 毕业论文
  • 其它论文范文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论文 > 政工论文 > 正文

    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重思教育:面向全球共同利益》解读与本土反思

    时间:2021-01-25 21:00:20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重思教育:面向全球共同利益》报告对全球教育进行了重新审视,指明了教育发展的人文主义路径。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即以人文主义方式开展教育实践。《重思教育:面向全球共同利益》认为,当前全球面临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多元化需求满足、“地球村”就业流动、教育全球视野培养等问题,需要把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以人文主义教育观为主导、实现教育的包容性、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学习体系并确保教育者的核心地位,以此架构来构建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反思我国本土实践,在自然与人文生态恶化的当下,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亦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应践行人文主义教育哲学,提供必要制度保障,重视教师的人文成长,改善其生存境遇。

    关键词:人文主义路径;《重思教育:面向全球共同利益》;解读;本土反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15年11月发布了一份重要研究报告:《重思教育:面向全球共同利益?》(Rethinking Education:Towards a Global Common Good,以下简称《重思教育》)。《重思教育》是全球资深教育专家小组集体审议的结果,它秉承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先前两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报告——《富尔报告》(《学会做人: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1972)和《德洛尔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1996)的精神,从人文主义角度出发对全球教育的未来愿景重新进行了深入阐释。这份报告必定会像前两份报告一样对全球教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1]。在此日新月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时代,《重思教育》适时地对全球教育进行重思,提出教育应成为全球共同利益。为推动这一理念的落实,报告在对知识、学习、教育等概念重新界定的基础上,进一步指明了教育发展的人文主义路径。对《重思教育》进行深入解读和基于我国语境的反思具有必要性。

    一、人文主义与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

    面对全球学习格局的变化,《重思教育》指出,21世纪教育的根本宗旨是维护和增强个人在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能力和福祉[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再一次倡导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呼吁将人文主义价值观作为教育的基础和目的,重新确立起人文主义的教育方法与教育原则。

    人文主义(Humanism)作为一个文化思想概念,指的是14-15世纪发生在意大利的思想文化运动,其对立面是中世纪的禁欲主义[3]。人文主义宣扬的是个人,它把人类个体放在宇宙的中心,用人的自由意志来否定神性,用人的理性来抵制神启,用人的权力来反抗神权。而使人真正成为具有自由意志和理性的人,则需要通过教化来实现。因而,人文主义不仅仅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一种理想、一种历史发展的文化观念,更是一种以伟大传统为背景的社会实践[4]。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曾指出人文主义是朝向逐步解放人的战斗的征程,同时对人类来说,不断关心着人文主义可以改善人类的命运[5]。这便意味着人文主义担负着维护人类生存、促进人类发展、增强人类幸福感的伟大使命。人文主义精神(Humanistic Spirit)是人文主义的核心元素。学者周国平认为,人文主义精神有三元素,一是 “人性”,也就是对人的尊重,人性强调人的尊严,即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是“理性”,也就是对真理的追求,即广义的科学精神;三是 “超越性”,也就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6]。因此,人文主义精神可抽象概括为“人性”“理性”和“超越性”。人文主义理想(Humanistic Ideal)所期待达成的终极目标是人文主义精神的实现。因此人文主义理想就是对人文主义精神的向往,也就是对“人性”“理性”和“超越性”的追求[7]。人文主义精神和理想在《重思教育》报告中得到了体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中明确提出,应把尊重生命和人类尊严、权利平等和社会正义、文化和社会多样性,以及为建设人类共同未来而团结一致、共担职责的意识作为教育的基础和目的。[8]

    人文主义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至今在教育理论界仍是一个未获得广泛共识且没有明确内涵的概念。所谓教育(发展)的人文主义路径,指的是用人文主义的范式来开展教育实践。人文主义教育与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二者之间存在如下关系。首先,人文主义教育与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关注的对象都是“人”,强调的是对人的关怀,重视的是对人精神世界的塑造与呵护,旨在激发人的内在学习动机。其次,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是一种教育范式,是一条用来传承人文主义精神、实现人文主义理想的道路,它囊括了人文主义教育,即人文主义教育是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又不仅仅指人文类课程的实施,它还要求自然科学教育等所有教育活动也都采用人文主义的范式,去追求“人性”“理性”与“超越性”。因此,一般认为,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的内涵大于人文主义教育。

    早在195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新德里召开了一次关于“东西方人文主义与教育”的国际圆桌研讨会。1972年发布的《富尔报告》则采纳终身学习作为人文主义教育方法,首次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而在1996年发布的《德洛尔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又从多元文化及社会整合的角度出发,重申人文主义教育方法与教育原则,提出了著名的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与“学会做人”。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次发布的《重思教育》更为系统地阐明了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的内涵。按照《重思教育》的思路,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应贯穿于整个教育体系之中,体现在全球教育文化、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的人文主义化的转变和实践之中。对全球教育而言,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是一种整体性和基础性的思想基石,它旨在实现全球的共同利益。

    二、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的全球意义

    当代社会以变化、复杂和矛盾为显著特征,在此崭新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下,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全球教育治理的代表性机构,在对世界教育局势的把握、认清面临的挑战、发掘潜在的机遇、提出可行的方法和指明未來的道路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重思教育》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足人文主义、放眼全局,阐述了教育人文主义路径的全球意义。

    (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在全球化进程下,各国联系紧密,休戚与共,伴随而来的发展机遇和矛盾挑战使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凸显。在《重思教育》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对全球面临的复杂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加以总结,认为当今全球存在如下三大主要矛盾。第一,不可持续的生产、消费模式使得生态系统正承受着难以想象的重压。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城市化扩张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使得食物、水、能源等自然资源的供求关系格外紧张[9]。第二,财富增加的同时伴随着脆弱性和不平等的加剧。财富的迅猛增长并没能带来就业机会的增多,相反,全球失业人口基数变大,且呈增长态势。而多数国家因对弱势就业者缺乏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更是拉大了贫富差距,加深了社会矛盾[10]。第三,全球各国、各地区间的相互联系越发紧密,但不包容和暴力现象却更加严重。数字技术的革新作为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全球知识共享、加强社会联系的同时,也被用于开展排他性的、犯罪性的反社会活动。而妇女作为弱势群体,在此动荡年代则最经常、也最容易受到暴力的侵袭[11]。上述问题对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要想更好地应对挑战,转变人们的生产消费观念,切实做到可持续发展,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是必由之路。

    (二)创造力培养与多元化的需求

    尽管全球充斥着矛盾与挑战,但在新的知识视野下,各种机遇也应运而生。在《重思教育》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挑战之下所潜藏的机遇也进行了探讨。总体而言,机遇主要是由新兴科学技术和新的青年一代这两方面所带来的。新科学包含网络世界的发展、神经科学的进步以及替代能源的发现。网络世界的发展壮大和全方位渗透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隐私、安全、伦理道德等敏感且重要的争议性话题也随之引发关注。这便要求教育工作者为帮助新一代“数字公民”应对数字信息世界带来的挑战做更为充足的准备[12]。神经科学领域的发展虽尚未成熟,但在關于天性和培养这两者的关系、改善教与学的方法、调节教育行为等方面给人以诸多启迪[13]。气候变化的挑战、能源转换的需求都推动着教育去致力于转变人们固有的能源消耗观,并着重培养人们适应变化的能力[14]。最后,报告将目光投向极具创造力的新一代青年人。青年人作为全球文化交流的主力军,因其特有的包容性和适应性而不断创造和引领着新的文化潮流,他们不仅尊重文化多样性,善于吸纳其他知识体系,且勇于进行文化创新[15]。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和青年人的新特征,使得社会生活更富时代气息,也更为多元;而尊重文化多样性、推崇创造力的教育人文主义路径契合了时代潮流,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强有力措施。

    (三)全球化背景下就业流动复杂

    在现当代,全球化的趋势愈发明显,它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互通有无,但作为一把双刃剑,全球化也不可避免地加深了国与国之间以及国家内部的社会矛盾。在《重思教育》报告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球化趋势下较突出的社会问题给予关注,并做出了相关讨论。首先论及的问题是教育与就业二者之间的缺口日益增大。经济全球化程度加深,就业困难、青年失业率上升、雇佣关系不稳定等问题源源不断地出现。年轻一代接受教育的层次越来越高,就业竞争愈发激烈,但接受正规教育不等于能够就业,也不等于能够得到预期中的教育所带来的益处,还不等于一个有保障的未来,于是青年一代普遍承受着来自就业的挫折[16]。紧接着谈到的是在如今变幻莫测的世界中的人才流动与学习认证问题。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学生和工人的数量越来越大,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知识技能的转移模式已经出现。但是相较于此形势,目前仍基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与学位的资历框架体系却显得陈旧滞后。教育国际化趋势下,学习认证问题也更为复杂,传统的对教育及培训课程的评估转变为关注对所学知识的承认与认证[17]。在教育与就业不匹配问题日趋严重、人口流动愈发频繁复杂的情况下,我们急需改善当前的教育体系,将人的尊严与需求放在首要位置,让教育采用人文主义路径,真正贯彻落实以人为本。

    (四)全球共同利益的教育之要求

    长期以来,教育都被视为一项公益事业,然而公益的概念在当前变化着的学习格局中明显存在局限性。全球化正在创建关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新模式,新兴科学技术和社会媒介推动着教育协作与教育创新,文化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融合极大地丰富了教育资源,越来越多的政府间组织、非政府组织、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都加入了教育治理行列。面对如此复杂的教育格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重思教育》报告中指出,我们要超越公益的概念,不再局限于个人主义的社会经济理论,而应把知识、教育视为“全球共同利益”(global common good),它是一项需要社会全体共同参与、共同行动、共同努力的事业。共同利益可定义为人类在本质上共享并且相互交流的各种善意,如价值观、公民美德和正义,其概念定义便尤为强调过程中各主体的参与。因此,知识、教育作为一项共同利益,必须更具包容性,更体现共享性,而共享的内容又涉及文化、政治环境、社会融合、人权主义等各个方面。自然而然地,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要更加透明,并开展适当的问责,让更多的人参与公共管理,行使民主权利[18]。强调教育作为“全球共同利益”是教育人文主义路径突破单纯的利己主义,尊重且崇尚社会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多方共同参与来解决问题,更能增强人们共担责任的团结意识、平等对话的合作精神,以推动全球教育治理的进程。

    三、教育的人文主义路径的措施框架

    在可持续性已成为当前全球发展核心关注的情境下,人文主义教育观的重要性便得以凸显。单凭教育难以应对目前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但基于重要伦理道德、旨在增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类尊严的教育人文主义路径却能够改变教育过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重思教育》对教育人文主义路径的措施框架进行了详细阐述。

    (一)确立人文主义教育观的主导地位

    有关的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