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录大全
  • 励志语录
  • 情感语录
  • 名人经典语录
  • 经典爱情语录
  • 网络经典语录
  • 经典台词
  • 当前位置: 工作范文网 > 语录 > 语录大全 > 正文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研究

    时间:2021-01-17 18:02:23 来源:工作范文网 本文已影响 工作范文网手机站

    我校承担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的调查研究》,是2008年度湖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研究重点课题,本课题的选题、设计、论证和实施,得到了县、市、省教育专家的指导和肯定。现从选题的意义和价值、设计的目标和内容、实施的方法和步骤、完成的基础和条件四个方面进行理性论证和可行性分析。

    一、选题的意义和价值

    (一)问题的提出。2008年上期,邵东县教师培训机构对上一个周期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形成了两个调查报告和一个总结报告,分析了邵东县农村教师培训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偏低、师资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民转公教师占20%以上,并且大多数专业不对口,还有相当数量的代课教师;教师年龄严重老化、教法陈旧、观念落后,小学英语、科学、音乐、体育、美术教师奇缺,课程开设不足。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部分中小学经费只能维持正常办公,且要负债经营,学校用于教师培训提高方面的经费几乎为零;由于教师工资待遇偏低,靠教师个人承担培训费用困难较大。三是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多数学校教师校本培训是浅层次、表象式、应付式的,甚至出现“四无”现象(无计划、无内容、无活动、无效果);城乡差别大,发展极不平衡。有鉴于此,让农村教师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达到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目的,应当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作认真的调查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该课题有四层含义:一是农村教师,包括县城中小学教师和乡村中小学教师(主体),二是校本培训模式(核心),三是实效性(重点),四是调查研究(方法),将研究的主体、核心、重点、方法融于一体,核心概念是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发展学校。校本培训,是以问题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模式是系统科学中的概念,指客观事物系统的整体运动形式和方式。培训模式,就是人们对培训过程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的概括和组合,包括实施的程序和策略,说到底就是对培训工作方式的规律性的认识。探索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是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推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而开展的教师继续教育范式,具有原发性、灵活性、针对性、层次性、互动性、实效性的特点。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在国际上,世界各国都在设计“21世纪课程”,培训21世纪教师,国际上有六种教师培养范式:知识范式、能力范式、情感范式、“建构论”范式、“批判论”范式、“反思论”范式,其中“反思论”范式正在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在国内,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开展全国教师队伍建设调查,全国有150个子课题单位参与调查研究;教育部主持的《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全国22个省80个子课题单位参与合作研究,其中有30余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专题研究农村教师培训,为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提供了成功的范式,例如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小现象大研究,小策略大发展》的经验,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具有启发和创新意义。我们的课题就是在国内外这种互动研究的大背景下,从我县农村教师培训的实际出发提出来的。

    (四)选题的意义和价值。校本培训特别适合农村学校,也为农村教师成长与发展带来无限的生机。因为校本培训能够贴近学校实际,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解决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实现全员培训,满足不同层次教师的学习要求,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交流;有利于解决工学矛盾,解决经费不足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校在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导向、管理、监控、评估、激励等作用,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这一研究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下,以学校为培训基地,由校长、教师共同参与,充分利用校内外培训资源开展教师校本培训,直接服务于学校,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的培训活动,不仅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还可以迅速将培训成果转化为教学效益,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创新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模式和方法,有利于探索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而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提高整个农村基础教育的质量,这一研究具有深远价值。

    二、设计的目标和内容

    (一)设计的理论依据

    党的“十七大”提出:“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进一步完善培训制度,创新培训机制,加强教师培训,进一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这些效果为我们提供了宏观上的理论依据。教师培训研究,以终身学习理论、教师专业化理论和成人教育理论为具体指导。在《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中,全国近百所中小学对教师培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实践研究的范例。

    (二)设计研究的目标

    从农村学校发展和农村教师现状出发,坚持参与性、多样性、灵活性、实用性的基本原则,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联合行动研究法,通过积极借鉴和实践探索的途径,努力构建符合教师成人学习特点、符合教师终身学习、专业成长规律的校本培训模式,通过校本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和实效性的研究,实现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设计研究的内容

    ⑴重点进行实效性的探索。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可以分为“学校、教师、教学、技能、研修”五个研究模块,创建有效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培养有效教师,启动名师工程;探索有效教学,促进专业成长;提高有效技能,打造教师品牌;实现有效研修,学会自我学习和自主研究。将校本培训、校本研修、校本管理,融于一体,将实效性分为“有效性、高效性、魅力性”三个层次,不断提升。

    ⑵研究培训内容。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定,结合学校和教师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紧扣教师成长和教师专业化的需求,确定校本培训的内容。从大的方面讲就是“三新一德”,即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修养。从小的方面说,就是从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三新一德”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教师基本功训练,课堂教学的优化,班主任工作艺术,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知识培训,教育科研指导,学校办学理念等方方面面。每个学期突出一两个重点内容,融学习、实践、科研于一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校本培训,切实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

    ⑶研究培训形式。内容决定形式,结合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形式更是我们要深入研究的。校本培训的基本形式,要落实“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结合,可以采取专题学习、读书自学、研究性学习、案例反思、交流研讨、专家讲座、考察观摩、课题研究、教师论坛、网上学习等不同形式。

    (四)设计的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的主题是探究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第一,在培训模式上创新。创造典型经验,实现范式引领,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第二,在培训制度上创新。根据农村学校特点,建设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制度。第三,在研究方法上创新。注重调查研究的针对性和校本行动研究的实效性的探索。

    三、实施的方法和步骤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⑴建立一批校本培训实验基地。在全县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学校,我们选定邵东十中、两市镇二中、两市镇一完小、三完小、杨桥镇杨塘书院、仙槎桥镇第三中学、黑田铺镇龙元小学,作为“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实验基地”,挂牌示范,创造出各种有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⑵学习东胜“三小、三研、三新”的经验。引领教师关注小现象、小故事、小策略,开展大研究,用问题解决的策略推动教师的读书活动以及各种培训活动,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新理念用于教师校本培训。

    ⑶研究校本培训模式的多样化。探索六个结合: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自主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专题培训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理论培训与技能训练相结合,问题探讨与课题研究相结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相结合。

    (二)研究的具体方法

    ⑴教育调查。课题组成员,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问卷、访谈、观测等调查方法,对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和实效性进行了解,收集资料,全面深入分析,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组织三次大的调研活动:起始调研,进行开题论证;中期调研,发现典型,取得初步经验;后期调研,为结题创造研究成果。

    ⑵采用联合行动研究法。实验基地的校长和教师组成研究队伍,建立“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环节行动模式。计划,设计行动方案;行动,全面实施行动计划;考察,分析行动的过程,收集信息资料;反思,总结行动的效果,形成研究报告。

    ⑶在运用教育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和比较研究法。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的构建和实效性的生成,离不开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指导。县教师培训机构,包括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研室、县信息中心、县仪电站,要协调配合,树立指导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指导、管理、服务、评价“四到位”,经常深入实验基地、乡镇、各中小学,了解校本培训开展情况,帮助解决在校本培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依托远程教育,落实“校校通”,建立远程网络培训组织,确保网络培训的全面开通。县、乡、校形成三级研究网络,县宏观调控,发挥全面组织作用,办好校长、骨干教师中心培训;乡镇中观管理,发挥校际之间的联动作用,办好中心培训点;学校微观组织,构建校本培训模式,办出学校特色。

    (四)实施的步骤

    本课题具体实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题论证(2008.10—2009.04)。起始调研,提出课题,确定研究的方向、内容和方法;形成课题设计论证书,报市、省审批立项;组织研究队伍,选定核心研究人员和实验校;组织开题论证会议,对初步设计进行科学论证,形成开题论证报告。

    第二阶段,全面实施(2009.05—2010.12 )。县教师培训机构研究人员和实验校研究人员,在全面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好五项工作:

    ⑴坚持学习。建立学习制度,集中学习每月一次,个人学习坚持“读、看、思、写”4个字,每个学期读一本理论名著,看别人怎么做,发展自己的一技之长,围绕本课题思考一个问题,创造一个研究成果。

    ⑵组织调研。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获得课题有关资料,并加以归纳整理研究,这是特殊意义的调研;组织中期检查,检查实验校示范性建设调研活动,全面推动校本培训。

    ⑶开展实验。即开展各种带实验性质的活动,研究的主体是教师,主战场是各中小学,开展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学科、不同级段的教师校本培训活动,进行全面的、有效的、实验性的探索。

    ⑷研讨和交流。常规研讨每月一次,中期检查阶段性成果展示每学期一次。

    ⑸反思和总结。每学期上交一份反思材料,一份有质量的总结材料,提交课题组参与成果展示。

    第三阶段,结题验收(2010.09—2011.06)。构建起各具特色的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新模式,组织后期调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创造一系列科研成果,形成一个有价值的调研工作报告;将课题研究的成果汇编成册;将研究成果上报审批,为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队伍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完成的基础和条件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近三年有多个课题在省和国家立项研究。朱亮辉主持的《三结合教育中的教师角色研究》(2004.9—2007.1),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立项,获国家一等奖;蒋寿喜主持的《农村小学骨干教师“四结合”培训模式研究》(2005.10—2007.10),先在湖南省师资培训中心立项,后在教育部总课题组立项,获湖南省一等奖、教育部二等奖;刘飞舟主持的《新课程下的县级教师培训研究》(2005.10—2008.10),是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获国家一等奖,结题出版《教育教学论文选》,收录科研论文100篇。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

    2007年5月18—19日,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科研会议在湖南省邵东召开。主持人刘飞舟,曾主持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主持学校师训工作,有深厚的研究功底。2008年4月,邵东县教师进修学校,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校长曾可爱评为全国科研杰出校长;副书记曾仕君,副校长朱亮辉、刘飞舟,教科室主任罗广田,培训处主任蒋寿喜等五位同志评为全国科研优秀教师,由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颁发奖励证书。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主持的《全国教师队伍建设调查研究》,在邵东县建立实验区,由县教师进修学校引领,有10所中小学申报课题参与立项研究。

    (三)研究的主要经验

    学校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走研训结合、科研兴教的发展之路,起步早,模式新,规格高。三大特色。起步早,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开始“师范性、研究型、现代化”的整体改革实验,开展“三名工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探索,经验多次在省和国家级会议上交流。模式新,关于教师培训,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学科,采用不同培训模式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校长培训,有“理论、实践、考核”模式;骨干教师培训有“四结合”培训模式;优课工程有“说、讲、评”模式;集中培训有“六环节”县级培训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在教师培训的实践中创造的,形成的理论成果在省内外得以推广。规格高,近年来有五个课题先后在省和国家立项研究,并且都取得了预期的研究成果。

    (四)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第一,保障研究经费。本课题实施,除省立项研究下拨经费外,学校准备配套经费2万元,单独列支,专款专用,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第二,搞好配套服务。学校图书室藏书2.6万册,办公室、阅览室有报刊杂志40余种,可以保证科研资料的收集和查阅,为科研服务,根据需要可以随时添置图书;学校为每个研究人员配置一台电脑,订一份科研刊物。第三,在时间安排上,每位研究人员保证1/5的时间(每周一天)用于教育教学研究。

    根据上述可行性分析,可以坚信,《农村教师校本培训模式与实效性的调查研究》必然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责任编辑:陶佑钦)

    有关的专题